刘在石失灵了吗?

《Running Man》8年,《无限挑战》12年,《Happy Together》17年——在韩国,能够同时在多档国民级别、长寿节目里担任重要角色,刘在石是为数不多的一位。

不过这两年,他似乎没那么顺利。

刘在石失灵了吗?

KBS2《Happy Together》在近年多次改版,不见起色;SBS《Running Man》也几经人员更替,风光不再;MBC《无限挑战》则在今年3月底,画上了休止符。此外,刘在石今年还接连参与了四档新节目的录制,分别是《犯人就是你》、《You Quiz on the Block》、《迷踪里 8-1000》、《最近的孩子们》,这些节目在开播之后都没有获得意料之中的好口碑。

如果说面对风云变幻的综艺市场,长寿节目的颓势不可避免,那么新节目的“反响平平”则值得深思。是“大神”刘在石失灵了吗,还是节目存在“连大神都救不活”的致命问题?

《犯人就是你》:《Running Man》+《犯罪现场》=当野心大于创造力

刘在石失灵了吗?

前不久,Netflix在韩国的首档原创综艺《犯人就是你》传出了第二季制作的好消息。在资本力的推动下,这样的决策无可厚非,但是很难说第一季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犯人就是你》在整季节目中有大的故事线索,每期节目也有相对独立的事件,通过固定成员扮演不同的侦探角色,在不同场景中与NPC对话并完成游戏挑战,从而得到进一步的线索。庞大华丽的游戏装置、固定成员各有人设、大牌明星客串NPC,《犯人就是你》被不少观众视为《Running Man》+《犯罪现场》的组合。

但是为什么这样的加法没有得到1+1>2的效应呢?在笔者看来,与演技尴尬和推理情节的设置失当有关。

刘在石失灵了吗?

首先,节目中的固定成员始终处于一种谜之状态,他们既带有节目所设定的人物设定,如无业游民、前刑警、推理爱好者等,同时又没有脱离他们在真实世界作为演艺人的个人形象。在节目中,他们时而一本正经地地恪守任务角色,时而又让观众感觉跳戏,回到了寻常综艺里的搞笑形象,导致节目风格的不明确。

其次,节目想要以推理和游戏并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没有能很好地平衡两者,反而过于复杂的游戏任务让推理线沦为配角。每到一个场景,NPC会为侦探团设置不同的通关游戏,游戏的过程远比推理的分量更重,比如首期节目中,前半部分侦探们分组移动到不同的场景进行小型游戏的挑战兼线索查找,后半部分则是与推理无关地设置了四个大型的密室逃脱游戏,从而让推理烧脑的部分让位于游戏搞笑部分,没有为《犯人就是你》在综艺市场里树立一个独特的地位。

刘在石失灵了吗?

《犯人就是你》无论是在节目规模、选角上都堪称大制作、重量级,处处展现出制作者的野心,然而正是因为什么都想要,所以在推理、游戏上都没有做好。

《You Quiz on the Block》:《无挑》遗产+模式局限

刘在石失灵了吗?

刘在石和曹世镐的两人搭档,西装革履却背着简易的桌椅,在街上与普通人展开谈话和知识问答,乍一看,倒像是《无限挑战》衍生的一个小环节。事实上,在《无限挑战》停播前,刘在石就曾在节目里策划过这样的环节:西装革履的他背着小桌椅,在马路上展开普通人的即席脱口秀“等一下”。此外,刘在石和曹世镐,早些时候曾在《Happy Together》里同过框,《无限挑战》后期,曹世镐作为固定成员加入,刘在石对于曹世镐也多有关照,常常以“亲爱的”称呼曹世镐,“叮嘱”他少说废话,形成了特别的笑点。

刘在石失灵了吗?

《无限挑战》“等一下”环节

刘在石失灵了吗?

《You Quiz on the Block》

《You Quiz on the Block》在形式+成员搭配上面蹭了一波《无限挑战》的热度,但是这个甜头显然到首期节目为止。根据尼尔森韩国数据显示,第一期的收视率为2.3%,与同时段的《Radio Star》、《请给一餐秀》、《白钟元的胡同餐厅》相比,显然稍逊一筹,更为遗憾的是,节目往后的十一期节目都没再打破首期的收视率成绩。

刘在石失灵了吗?

国民级别的MC配置、随机路人的即席谈话、同样的周三深夜档,我们很难不去联想,《You Quiz on the Block》或许是对《请给一餐秀》进行的一次“精准打击”:后者由同样在韩国有着国民级别知名度的MC李京奎、姜虎东坐镇,进入寻常百姓家,共同分享每个家庭的喜怒哀乐。然而,《You Quiz on the Block》囿于模式本身的设计,难以达到后者节目的深度触及。

首先,《You Quiz on the Block》的节目亮点在于普通人讲述自己的故事,无奈的是,在不足80分钟的节目里,平均每期有超过7组普通人答题出镜(有多人一组进行答题的情况),再除去答题的时间,纵使是再高明的主持人或者是剪辑师,也无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向观众展示更为深层次的故事。

刘在石失灵了吗?

其次是开放的街头空间,一方面给节目带来的是变换的视觉场景,但是开放、公共的空间对于谈话的交心、深入是否能起到帮助,这里恐怕要打上一个问号。出演者毕竟不是专业的节目出演者,在街头面对的不仅有摄像机和工作人员,还有好奇的路人,出演者的表现力极容易受到影响,而这又直接决定了节目最后的效果。

反观《请给一餐秀》,每期节目最多聚焦两个家庭,并且进入普通人的家里,让出演者在最熟悉的空间里,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这样的节目逻辑显然更扎实。在笔者看来,频繁更替的出演者以及开放的街头空间,注定了《You Quiz on the Block》只能是一档深度有限的小体量的综艺,而这与观众对于刘在石的期待存在着落差。

《迷踪里 8-1000》:体验类综艺+推理元素,如何加强其内在逻辑?

刘在石失灵了吗?

《迷踪里》在前期开始宣传的时候就已经足够吸引眼球,从刘在石到张度妍、梁世亨这样的搞笑担当,再到孙丹菲、林秀香、Jennie这样的颜值担当,似乎整个出演阵容已经确保了新鲜感。再加上预告片营造出的神秘、诡异气氛与出演者震惊的表情,观众似乎可以抱有期待地去观看这档节目。

可惜,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节目将背景设置在独立的村庄里,不包括刘在石在内的8位参赛者在两天一夜的时间内,通过在游戏中获得更多的提示,来寻找藏在村庄里的1000万韩元奖金。在这期间,所有参演者需要自行获取食材、准备食物,同时也要在村子里各个角落寻找最终的提示。节目中设置的游戏也相对简单,比如用日常农具打排球、趣味问答等等。

《迷踪里》在播出之后,得到了不少韩国网友的好评,主要集中在这档节目的复古性质,让观众回想起了曾经让他们开心的电视节目。

刘在石失灵了吗?

《家族诞生》

刘在石失灵了吗?

《迷踪里》

的确,整档节目的设置,就像是加了推理元素的《家族诞生》。这档诞生于十年前的节目,有着农村背景、自给自足的生活场景、无厘头的搞笑游戏,节目中的刘在石和李孝利还凭借该节目获得了2009年的演艺大赏,这足见节目在当时的深入人心。

《迷踪里》在大部分的情节上与《家族诞生》如出一辙,比如嘉宾们需要亲自深入田间进行食材的获取、在庭院里进行食材烹制、运用手边的工具进行排球比赛。明星们笨拙地操持家务、女明星打破完美形象、无厘头的游戏依旧是《迷踪里》的主要看点。

但《迷踪里》毕竟以悬疑、推理为主打,在这点上,《迷踪里》的表现则不尽人意。比如首期节目的奖金隐藏在小狗的项圈里,8位参演者拿到的线索,要么是数字101(意指101斑点狗)、要么是7个并列的字母H(7H与韩文的“狗”相似),线索之间没有关联性,并且都能够一步到位地推理出最终的答案,这样的推理难度显然过于小儿科了,难以撑起节目的主线。

明明是一档《迷踪里》,却像是在看两档节目,其深层原因还是在于农村体验部分与推理部分没有形成内在的关联。对于制作者而言,在多种元素的叠加或许能为节目增添更多的看点,但是其风险也成倍地增加了。

《最近的孩子们》:当新鲜的短视频元素去掉“特殊”标签,还剩下什么?

刘在石失灵了吗?

《最近的孩子们》向年轻人发出邀请,他们上传的短视频将被节目参演嘉宾一一观看,现场的三组嘉宾将分别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个视频,并亲自找到这些年轻人,与他们共度一天的时光。之后明星嘉宾又会回到演播室,以观察类节目的形式回顾一天的共处。

刘在石失灵了吗?

以年轻人拍摄的短视频为切入口,节目无疑是抓住了时下年轻人的潮流。在首期节目里,12支年轻人自制的短视频,无论是在视频概念还是出镜演出、拍摄包装上,都充分展现了如今的年轻人的实力。

据节目主创人员透露,节目以“现在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和个性展示”为主题,在出演者的选择上,不以猎奇、特别为标准,而是“谁能够很好地表现自己”。

首期节目主要是在演播室内观看年轻人的短视频,以吃三文鱼为兴趣的学生社团、选择辍学热爱冥想的少女、关系特别好的姐弟被选为探访对象,第二期、第三期节目则展现明星走访这些年轻人的情景,并在演播室以观察类节目的形式进行。节目进入到第二期后,去除了短视频的包装,学生社团和冥想少女的表现,显得逊色不少。

刘在石失灵了吗?

《最近的孩子们》目前只播到了第二期,在此做出评论未免有些武断。以最近的年轻人的生活状态为主题,并活用时下流行的短视频元素,不失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然而节目组在最初选择的时候就将具有猎奇性质的年轻人排除在外,自然丧失了一部分的节目趣味。短视频向来以强烈刺激为看点,试问没有了“奇特、猎奇”的标签,看点还剩几何?

结语

刘在石在长久的综艺生涯中赢得“国民MC”的称号不是没有道理,无论是之前的节目还是最近上新的节目,他始终保持了“国民MC”级别的水准。

然而,一档成功的节目,只有控场力十足的主持人远远不够,还离不开优秀的节目模式和制作团队的支撑。

— THE END —

作者 | 曾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