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學家認為,幾乎所有的殺人犯,都有著一個悲慘的童年,你認為是這樣嗎?

溫茶清風538



姜丁粽子


我認為,不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悲慘的童年(少年),而是因為他們有一個扭曲的童年(少年)。

從看美劇《CSI》,就蜜汁關注犯罪心理或變態心理。十四季的《犯罪心理》都追完了。大約十年前,在天涯上追三個帖子,一個八的是白銀連環殺手,一個八的是南大碎屍案,還有一個是清華朱令鉈中毒案。

所以,後來第一眼看到新聞,白銀連環殺手落網的消息,就一直在追蹤案件審理進展,也很關注他的犯罪心路歷程。不過,從報道出來的消息來看,不是很全面。

扯回來說。

每個人的成長曆程中,或多或少都有受到傷害。就像一棵樹,怎會沒有一個瘢痕?就像一片樹葉,怎會沒有一個蟲眼?

可是,縱然這麼多的人,都是帶傷帶痛生存,他們並沒有發展成變態殺手啊。

我的胡亂設想如下:

受傷是難免的,沒有人是在象牙塔里長大的。

但是,他們或他們的家人,在他們受傷之後,“合理化”的方式和過程,是正常而不是扭曲的。那麼,他們成長起來以後,面對世界和萬物,尤其是對旁人的方式,就大致是正常的,而不是扭曲或變態的。

舉例來說,高考失敗,很多人都遭遇過。有的考了三次,有個親屬考了五次(八十年代),她的同學一直考到二十五歲!

但是,有的人會認為是自己笨(比如我),有的人會認為是自己努力不夠(比如我的親屬)。但是,白銀連環案的殺手,就可能認為是別人、社會跟他作對,所以要報復回來。

再舉例說,戀愛失敗,很多人都會遇到。有的人會認為自己家庭情況無法讓對方滿意,有的人會認為是兩個人緣分不夠。有的人則認為對方放棄自己就是背叛自己,所以一定要滅了對方。

所以,不是所有的連環殺手都有一個悲慘的童年,應該說,他們都有一個“合理化”時走偏的童年。

當然,我認為,有的人天生就是殺手。

下圖二:白銀連環殺手的房樹人圖。可怕!




雲是鶴家鄉680


剛剛十二歲殺死生母的學生,他的童年不會也不當是悲慘童年。好象殺人犯都是童年的悲慘惹的禍。那荷花出汙泥而不染,如何解釋。雷鋒的童年應是悲慘的。一個孤兒,但他釋放愛的溫暖,溫暖當時貧瘠而又豐饒的國家,曾一度溫暖過美國,並繼續溫暖著開始富饒,美麗,和藹的九百六十萬的國土。李天一的童年是幸福的,但他卻作惡。殺人犯的悲慘的童年不當是成為惡人的土壤,教育的缺失,受教育的年齡段,更多的是愛的教育,愛的方式,用愛的方式傷害了孩子,尤其是心理上的健康,培養一個正直,區分善惡好壞,遵敬父母,生活自理,比門門功課考滿分好的多。教育的導向,培養成一個成功的平凡的普通人,因一句批評的話,兒童自殺,有一小學生看電影,寫理想:大了,當壞蛋。喝酒吃肉摟漂亮女人。當紅軍不好,吃草根,凍死。有一小學生,寫明年的目標:搞炸彈,在2019年炸掉學校,什麼人興的上學呢?教育的功用是幹麼,做人。連生他們的父母不尊重,考入清華,北大。將來對社會有多大貢獻。聖人說,人之初,性本善。為什麼有的人成了惡人,是誰?是悲慘的童年?


用戶83639371923張傑


我認為是的。

殺人犯因為冷漠而殺人;不管是激情殺人,還是預謀殺人,亦或是錯手殺人,總歸是冷血漠然所帶來的愛無力而導致的。

他們已經沒有任何可以支撐他們走下去的愛的回憶了,也沒有愛的能力,所以一旦發生矛盾就想結束矛盾體,也許他們就是這麼簡單的想的~但是也是最可怕的!

童年的被愛和愛,如果足夠多,我覺得可以支撐一個人溫暖的走到生命的終點。就像一盞燈一樣,從一開始點燃它,再慢慢的給他注滿燈油,無論多黑暗的孤獨的境地,無論這火苗多麼渺小,但它仍然可以照亮他的前行的路,讓他不至於被環境的冰冷而失去希望。

願所有人童年都被溫柔以待~


文雨3477


不是的,不是這樣的原因,什麼樣的家庭背景下都有殺人者出現,殺人犯就在我們中間,每一個正常普通的人,都有可能,這是個體的責任。

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有情感,而殺人犯大多是無法剋制自己情感或者是剋制能力很弱的人,在愛、恨、恐懼、嫉妒等等極端情緒引導下,簡單的認為殺了對方,就可以解決問題,還有是因為被欺壓、被侮辱、被控制、被辜負、被欺騙、被傷害、被恐嚇等後天的影響導致了殺人惡念的產生,也有生來就那麼不幸,輕輕一推就殺了人的,所以輕鬆地把犯罪行為和原生家庭聯繫起來,是很不負責任的態度。


Eric3355


澄清一個誤區:相關性不代表必然性。很多研究結果是相關性的研究,可能性有,但不會百分百。簡化事實是人類的一個思考本能,但千萬不能信以為真。

事實上,反社會人格,或者殺人犯和家庭教養有相關性,但沒有必然性。有一些殺人犯的家庭其實很不錯,而同樣,有一些家庭很差的孩子也非常健康且有成就。

家庭教養是一個人成長的變量之一,僅此而已。


心理諮詢師姚姚


犯罪是一種違揹人性的一種行為方式。當他看不到世界的明亮,以及還會被他人數落又不能及時化解時,自我的仇恨力量會增大,隨即就會有種種犯罪行為。

變態心理和犯罪在本質上,最大的區別是內心極度扭曲。


發育中的小金子


我覺得是這樣,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深遠。很多時候他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心理就會慢慢扭曲,不正常。他的思維,意識形態慢慢形成的過程卻沒有家長正確的引導,後果是非常嚴重的。直至最後心理扭曲,變態…危害社會。


May陪你度過漫長歲月


我認為多數是吧,但也有不是的。


香北288


與其說一個悲慘的童年,不如說是一個“不正常”的童年。

虐待、過度寵溺、無視、冷暴力、語言毀滅等等都屬於“不正常”……

這上面任何一個詞彙如果偶爾發生那倒不至於任何扭曲,如果長時間都是如此,不變態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