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学家认为,几乎所有的杀人犯,都有着一个悲惨的童年,你认为是这样吗?

温茶清风538



姜丁粽子


我认为,不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少年),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扭曲的童年(少年)。

从看美剧《CSI》,就蜜汁关注犯罪心理或变态心理。十四季的《犯罪心理》都追完了。大约十年前,在天涯上追三个帖子,一个八的是白银连环杀手,一个八的是南大碎尸案,还有一个是清华朱令铊中毒案。

所以,后来第一眼看到新闻,白银连环杀手落网的消息,就一直在追踪案件审理进展,也很关注他的犯罪心路历程。不过,从报道出来的消息来看,不是很全面。

扯回来说。

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或多或少都有受到伤害。就像一棵树,怎会没有一个瘢痕?就像一片树叶,怎会没有一个虫眼?

可是,纵然这么多的人,都是带伤带痛生存,他们并没有发展成变态杀手啊。

我的胡乱设想如下:

受伤是难免的,没有人是在象牙塔里长大的。

但是,他们或他们的家人,在他们受伤之后,“合理化”的方式和过程,是正常而不是扭曲的。那么,他们成长起来以后,面对世界和万物,尤其是对旁人的方式,就大致是正常的,而不是扭曲或变态的。

举例来说,高考失败,很多人都遭遇过。有的考了三次,有个亲属考了五次(八十年代),她的同学一直考到二十五岁!

但是,有的人会认为是自己笨(比如我),有的人会认为是自己努力不够(比如我的亲属)。但是,白银连环案的杀手,就可能认为是别人、社会跟他作对,所以要报复回来。

再举例说,恋爱失败,很多人都会遇到。有的人会认为自己家庭情况无法让对方满意,有的人会认为是两个人缘分不够。有的人则认为对方放弃自己就是背叛自己,所以一定要灭了对方。

所以,不是所有的连环杀手都有一个悲惨的童年,应该说,他们都有一个“合理化”时走偏的童年。

当然,我认为,有的人天生就是杀手。

下图二:白银连环杀手的房树人图。可怕!




云是鹤家乡680


刚刚十二岁杀死生母的学生,他的童年不会也不当是悲惨童年。好象杀人犯都是童年的悲惨惹的祸。那荷花出污泥而不染,如何解释。雷锋的童年应是悲惨的。一个孤儿,但他释放爱的温暖,温暖当时贫瘠而又丰饶的国家,曾一度温暖过美国,並继续温暖着开始富饶,美丽,和蔼的九百六十万的国土。李天一的童年是幸福的,但他却作恶。杀人犯的悲惨的童年不当是成为恶人的土壤,教育的缺失,受教育的年龄段,更多的是爱的教育,爱的方式,用爱的方式伤害了孩子,尤其是心理上的健康,培养一个正直,区分善恶好坏,遵敬父母,生活自理,比门门功课考满分好的多。教育的导向,培养成一个成功的平凡的普通人,因一句批评的话,儿童自杀,有一小学生看电影,写理想:大了,当坏蛋。喝酒吃肉搂漂亮女人。当红军不好,吃草根,冻死。有一小学生,写明年的目标:搞炸弹,在2019年炸掉学校,什么人兴的上学呢?教育的功用是干么,做人。连生他们的父母不尊重,考入清华,北大。将来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圣人说,人之初,性本善。为什么有的人成了恶人,是谁?是悲惨的童年?


用户83639371923张杰


我认为是的。

杀人犯因为冷漠而杀人;不管是激情杀人,还是预谋杀人,亦或是错手杀人,总归是冷血漠然所带来的爱无力而导致的。

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支撑他们走下去的爱的回忆了,也没有爱的能力,所以一旦发生矛盾就想结束矛盾体,也许他们就是这么简单的想的~但是也是最可怕的!

童年的被爱和爱,如果足够多,我觉得可以支撑一个人温暖的走到生命的终点。就像一盏灯一样,从一开始点燃它,再慢慢的给他注满灯油,无论多黑暗的孤独的境地,无论这火苗多么渺小,但它仍然可以照亮他的前行的路,让他不至于被环境的冰冷而失去希望。

愿所有人童年都被温柔以待~


文雨3477


不是的,不是这样的原因,什么样的家庭背景下都有杀人者出现,杀人犯就在我们中间,每一个正常普通的人,都有可能,这是个体的责任。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有情感,而杀人犯大多是无法克制自己情感或者是克制能力很弱的人,在爱、恨、恐惧、嫉妒等等极端情绪引导下,简单的认为杀了对方,就可以解决问题,还有是因为被欺压、被侮辱、被控制、被辜负、被欺骗、被伤害、被恐吓等后天的影响导致了杀人恶念的产生,也有生来就那么不幸,轻轻一推就杀了人的,所以轻松地把犯罪行为和原生家庭联系起来,是很不负责任的态度。


Eric3355


澄清一个误区:相关性不代表必然性。很多研究结果是相关性的研究,可能性有,但不会百分百。简化事实是人类的一个思考本能,但千万不能信以为真。

事实上,反社会人格,或者杀人犯和家庭教养有相关性,但没有必然性。有一些杀人犯的家庭其实很不错,而同样,有一些家庭很差的孩子也非常健康且有成就。

家庭教养是一个人成长的变量之一,仅此而已。


心理咨询师姚姚


犯罪是一种违背人性的一种行为方式。当他看不到世界的明亮,以及还会被他人数落又不能及时化解时,自我的仇恨力量会增大,随即就会有种种犯罪行为。

变态心理和犯罪在本质上,最大的区别是内心极度扭曲。


发育中的小金子


我觉得是这样,童年对一个人的影响深远。很多时候他感觉不到家庭的温暖,心理就会慢慢扭曲,不正常。他的思维,意识形态慢慢形成的过程却没有家长正确的引导,后果是非常严重的。直至最后心理扭曲,变态…危害社会。


May陪你度过漫长岁月


我认为多数是吧,但也有不是的。


香北288


与其说一个悲惨的童年,不如说是一个“不正常”的童年。

虐待、过度宠溺、无视、冷暴力、语言毁灭等等都属于“不正常”……

这上面任何一个词汇如果偶尔发生那倒不至于任何扭曲,如果长时间都是如此,不变态都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