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是梟雄還是英雄?為什麼曹操至死都沒有稱帝?

天梭小豬


曹操是中國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與劉備、孫權形成三足鼎峙之勢。受到歷史小說《三國演義》巨大的影響,曹操被授予梟雄稱謂。曹操在世之時,曾經獲得一句極高的品評:“治世之能臣,濁世之奸雄。”不管說他是梟雄也好,能臣也罷,他生平取得的成績是他個人功績的最好證明。不少人以曹操未稱帝而作為其生平的遺憾,但少有人曉得,不稱帝其實是曹操的明智之舉。

曹操為什麼不稱帝?曹操之所以不稱帝,是他綜合考慮當時政治、經濟及社會形勢之後作出的明智選擇。

1、為了維護本身的形象。

曹操不肯稱帝,尚有一方面的緣故起因,那便是為了維護本身忠臣的造型,以便“名留意史”。曹操被封為魏王之後,曾寫下一篇《讓縣自明本志令》呈獻給漢獻帝,以剖明本身無代漢自主之意,表明本身忠於漢室之心。如果曹操稱帝,無疑會給全國人士留下一個言而無信的奸臣造型。曹操在同一北方之後,南邊尚有劉備、孫權傭兵自重,全國還不算太平,要是他稱帝,無疑是給劉備和孫權在各地造勢留下藉口,使他成為眾矢之的,先前“挾皇帝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將蕩然無存,反而還會將全國拱手讓給別人。

2、尚沒有得到充足的支持。

曹操“用人不問身世、唯才是舉”的舉動、觸及了士族階層的利益,“士族”這個字眼在中國歷史上一定是一個有分量的詞彙。士族制度是一種按家世為尺度的選官制度,是貫穿魏晉南北朝時代的政治制度。恰是曹操用人不問來因的舉動,直接導致了士族階層站在其對立面,因為士族是其時社會的主流。於是曹操越靠近權利的頂峰,其所受阻力也就越大。曹操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追求形式上的東西,而危害自己實際的利益。

3、已掌握實權沒必要惹起眾怒。

曹操儘管勢力很強大,但不肯冒與全國為敵的危害。當初他“挾皇帝以令諸侯”之時,已然遭到了劉備、孫權之類諸侯的厭棄,要是徹底廢棄漢獻帝而稱帝的話,必然會引起全國諸侯的眾怒。固然他剋制住了整個北方,但還不敢貿然稱帝。袁術貿然稱帝,結局極其悽慘,就是一個典型反例。阻截曹操稱帝的絕非僅僅是南邊的劉備、孫權等人,在封建時代士大夫的輿論可以殺人於無形,儒家經典的忠、孝、仁、義等理念依舊是其時最高的價值取向,已經掌握實權的曹操,犯不著惹怒這些迂腐的士人,曹操也不屑於一個皇帝的浮名。


深圳股哥


曹操既是一代梟雄,更是一代英雄。在中國滔滔五千年曆史中。江山代有人才出。曹操是褒貶不一的一個歷史人物。自古以來人們以成敗論英雄。以忠奸為分水嶺論臣子,曹操你要說他忠吧!終其一生他沒有去代漢獻帝。但並沒有一心一意輔佐漢獻帝。你要說他奸吧!。他始終不敢越雷池一步自己稱帝。他是個矛盾體。既不是絕對的成功者。也不是絕對的失敗者。他是武大郎攀槓子-上下不夠頭。所以曹操我歷史上的地位十分尷尬,用傳統的成敗標準和忠奸標準來評價曹操不合適。按這種觀點來看。似乎曹操也不能算梟雄了。英雄也好。平民也好,好人也吧!壞人也吧!。人都是多面體的。也就矛盾的。一個人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他裡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當時曹操也不例外。我們要用深邃的目光。透過歷史的層層迷霧來撥絲抽繭還原歷史的真相。事勢造英雄。亂世出豪傑。曹操就是瞬應歷史潮流時代鑄就的英雄。他的本意是扶大廈於傾危,拯百姓於水火的仁人志士。都說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如果反過來,那不是獻帝攜曹操以令諸侯嗎?試問如果沒有曹操。他劉協能做二十五年皇帝嗎?曹操一生征戰。為獻帝平定天下。漢室的江山幾乎被曹操重捋了一遍,他以許昌為中心,不斷曾大自己的勢力範圍,他擊垮了橫垮北方佔據冀州,青州幷州,幽州的袁紹,取下來盤居東南方向淮南的袁術和割據東方徐州呂布的頭顱,安撫了西方割據關中的韓遂和馬騰集團。招降了割據西南方向的張繡集團,外圈的遼東方公孫度,幽北的烏桓,河套長城內線的匈奴紛紛向曹操低頭,向劉協誠臣。這不是劉協攜曹操以令天下嗎?至於曹操的奸多半是被逼出來的。誰不向登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寶座。董承如果能滅了曹操。他會不會是第二個曹操。我看未必。他的文韜武略文趕得上擬可謂非常之人。朝世之豪傑的曹操。曹操是對漢朝最忠心的一個人。至死不稱帝。劉備又如何。打著皇叔的旗號。早有二心。孫權又是怎樣的人。漢獻帝還在。就鼓動曹操稱帝。他把獻帝放在眼裡了嗎?。之於曹操殺人。沒有民主監督的絕對權勢能使英雄變梟雄。那也是美辦法的事。所有吾夜間好殺人耳不知。其實是自保的手段之一。我有特異功能。說相殺我。懷裡有利刃。不反自跟前。在劉知道了。也是和侍衛演的一場戲而已。他厚恤死者家屬。也是消除刺客的一中首法兒已。至於無糧殺糧官。那位是英種迫不得已的手法。不活曹操玩得手法玩的有點過。招來後世文人入椽巨筆的辱罵。青白無故讓曹操城了白臉奸臣。不過曹操擔當身前事。那計身後評。他該做的事做好了。想必含笑九泉八!





約定9521


漢室傾頹,天下大亂,亂世之下,英雄盡出,也成就了一代梟雄曹操。鼎盛時期,曹操一度加九錫,進封魏王,挾天子以令天下,擁天下之雄兵,威震四海,離天子之位僅僅是一步之遙,但是這一步卻讓曹操望而卻步,終其一生也沒有把這一步走完。究竟緣何如此?

探討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得論證一下,曹操究竟有沒有稱帝的野心?如果沒有,那一切都是扯談的亂說八道。那一定是有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人一旦到了他那個位置,必然得有其囊括天下的胸懷和野心,也許他原本僅僅是一個漢臣,但到了那位置會沒有想法嗎?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為有其權力薰陶和私慾貪念,不然早已超然入聖,曹操也是一樣,無須抹黑,也不必把幫他洗白。在魏王的位子上,進一步則加天子之位,退一步則是萬劫不復。曹操曾經一語道出了他的野心,“若天命在吾,吾願為周文王”。一言蔽之就是,他要把當皇帝的這一步讓曹丕把他走完。

那曹操為何不把這一步走完,而非得把稱孤道寡的重任留給兒子呢?這一步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禍心,遙不可及。

首先,曹操這人性格思想是很雜的,也是一個很矛盾的人,奸雄二字一生的評價。一方面他有稱帝的野心,另一方面,他是一個飽受儒家思想教育的人,忠君愛國,匡扶漢室是其一生的志向。他有這份取天下的心思,但他當過漢臣,也捨棄不了那顆忠義之心。其一生就是在這兩者之間搖擺不定,思想掙扎。

第二,一個問題存在內因和外因兩個方面。曹操此時雖然坐擁中原四周之地,但是外部反曹勢力依然強大。孫權坐擁江東,劉備兼有巴蜀,天下成三足鼎立之勢。外部環境並不允許曹操此時稱帝。一旦篡位稱帝,天下諸侯各方勢力,勢必以討伐逆賊之名,以號令天下,率六合之眾,圍而攻之。孫權劉備一個個早已是磨拳擦掌,虎視眈眈。曹操雖然兵強馬壯,實力最強,但抱上篡位的名號,畢竟名位不正,而對方站在道德的高點責難,未必有過多的勝算。孫權曾經勸進表,讓曹操廢漢稱魏,然曹操一眼洞悉,“是兒欲時吾居爐火上耶”,曹操是明白到自己稱帝的話勢必會陷入諸侯圍攻的水深火熱的境地,所以沒有這樣做。

第三,曹操捨不得放棄漢獻帝這張手頭上的皇牌。由曹操迎天子以奉許都,曹操一直以天子之名號發號施令,名正言順的挾天子以令天下。有得必有失,稱帝則意味著得放棄漢獻帝這張好牌,在天下尚未安定,國家還沒統一的情況下,漢天子的旗號是最具號召力的,貿然放棄這張好牌對自身並沒有好處,反而讓敵人有機可乘。再者,此時的曹操已然把天子的權力完全架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完全沒必要廢帝自立。前有王莽廢漢自立,最後身首異處,曹操沒有理由不知道。

最後一點,就是世俗大家勢力依然強大。以家族血緣為紐帶的士族大家勢力是政治朝堂上,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載體。曹操用人一直是奉行唯才是舉的原則,這必然就會損害了這幫士族子弟的利益,改換門庭,公司換老闆沒問題,但得從根本上保障這群老員工的利益,這才是他們關心的,所以後來曹丕上位稱帝后推行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曹魏和士族雙方妥協的產物。

綜合以上所論述的種種原因,就是曹操最後沒有稱帝的原因。稱帝這一步對他來說,雖然是身前沒有實現。但是他一生的夙願他兒子幫他實現了,順利地把這一步給走完,他死後也得到了一個魏武帝的稱號,也算是死了也過了一把皇帝的癮。


貧道青竹


何為梟雄,我們看看百度的解釋。《文選·陳琳》:“而 操 豺狼野心,潛包禍謀,乃欲摧撓棟樑,孤弱 漢 室,除滅忠正,專為梟雄。” 張銑 注:“梟,惡鳥也;雄,強也。言 操 如惡鳥之強也。”

所謂梟雄者除滅忠正,如惡鳥之強。但是不能否認一點,文人墨客們首先從心底是承認曹操的。大夥心裡還是都有個想法:我願意承認你為強者,我願意稱你為“雄”。但是大夥又不願意認可他為英雄。何也?無外乎人云亦云。下面冷眼給大家詳細解讀。

三國亂世,無外乎三雄。曹操,劉備,孫權也。其他諸人冷眼以為稱之為豪傑皆可。看看三人家庭成分。

劉備:太子黨。皇親國戚。

孫權:太子黨。霸主之後。

曹操:我爺爺是太監。

然後再看看三人對大漢朝廷的態度。

劉備:曹操要造反,我要稱帝。

孫權:曹操要造反,我也要稱帝。

曹操:我是大漢臣子,皇帝有難我去幫,皇帝餓肚子我管養。

在這裡各位看官發現沒有,叫囂著最忠義,框扶漢室的劉備稱帝了。而所謂反賊曹操到死都在維持著漢朝的宗廟。

再看看曹操,劉備在漢室這個大廈將要倒塌時所作所為。曹操從鎮壓黃巾,刺殺董卓,起兵反董卓。維持漢朝正統從來不手軟,甚至拼了自己性命也要刺殺董卓。而劉備這時候在幹嘛?劉備這時候一直在尋求功名,甚至在被委任為大漢朝平原行政長官時公然反水。棄官而去。這種行為居然被美化。如果此事發生在曹操身上,文人如何評價。所以冷眼以為,曹操只是沒有一個好出身。

另外,大家可以看看歷史人物的選擇。三國三個陣營。劉備除了諸葛,五虎所謂的人才還有幾合?蜀中無大將,那誰誰當先鋒的典故就是這麼來的。而曹操陣營真的是天下英雄歸心,文臣武將,數不勝數。天下人的選擇,還是能看出天下人的認可的。

所以冷眼認為曹操乃真英雄也。只是出身不好,只是得罪了一幫筆墨刀吏。





冷眼藏匿


汝南許劭曾經評價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既然如此,三國又是亂世,且曹操一直奉行“寧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的行為準則,更說明了曹操是名乎其實的一代奸雄!

他靠個人魅力立於亂世之中,挺而走險,敢作敢為,聰明過人,雄才偉略,是集大智慧於一身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他面帶微笑,不怒而威,心中遠籌帷幄,給人一種充滿自信,不可冒犯,威力四射的感覺,一言一行都展示著一種無形的魔力,神情中又隱含著奸詐與殺機,詮釋了曹操作為一代君主唯我獨尊的霸氣!

在一些人看來,天下之人,天子最大。天下乃帝皇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人都要聽帝皇的,要你生則生,要你死則死。而曹操竟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上朝配劍,當著帝皇面砍官臣,皇帝要聽他的,指東不敢走西,對他恐懼萬分,生怕一不小心性命不保。天子雖名為天子,但早已名存實亡,只是曹操治理天下的一個傀儡。曹操雖名為人臣,但他的權力早已高出天子,皇帝對他來說也僅僅是一個稱號而已,以放蕩不羈的性格,虛名不重要,重要的是實權,所以曹操一生到死都不稱帝,因為事實他已是皇帝。





肥豬過河


這個問題提的很經典,我覺得這個得分階段,因為人是成長的。

先來看看童年的曹操吧,曹操是被過繼給一個太監叫曹嵩,那時候太監興這個,估計是錢不差,但是教育嘛可能就有限,這個孩子還比較頑皮,又聰明機敏,現在有個專有名稱叫熊孩子,想想就頭疼,還有個事說他叔叔總告狀說他調皮搗蛋,然後有一天在庭院碰見,曹操就裝病,他叔叔趕緊告訴他老子,等他老子來了,曹操就好了,說自己叔叔恨自己,故意編排自己,他老子再也不信他叔叔的話了!這個時候的曹操哪裡也看不出是個英雄還是梟雄,沒看出來有哪方面的志氣嘛!

少年時有個好哥們叫袁紹,一起去搶人家的新娘子,袁紹一害怕,被荊棘纏住出不來,曹操靈機一動,喊,賊在這,快來抓賊。袁紹一激動跑出來了。這個時候也是小時候的延續,完全一個紈絝子弟而已!

到了青年,舉孝廉,做校尉,碰見十常侍之亂,殺了大將軍何進,袁紹引董卓入京。曹操看一幫大臣哭哭啼啼,皆女子態,獨自一人刺殺董卓,後失敗獻刀。這個階段我認為是英雄無疑,這事正史中是有記載的,這時候董卓是信賴曹操的,否則也沒機會近身行刺,也可以認為這時候的曹操心還是漢室的,為天下蒼生,漢室祖業,單身行刺,雖然失敗,但是也有勇有謀,全身而退。有英雄之志,行英雄之事,這不是英雄是什麼!可是歷史就是這麼有趣,經過這次行刺後,曹操思想轉變,以後變成了梟雄!

也是這個時期,曹操棒打大員,吃了官司,剛正不阿,有人覺得矛盾,但是我覺得這正是這個階段曹操是英雄的表現,行的也是英雄之事!

到了中年,曹操縱橫中原,也吃了敗仗,人生通透,人性任私,也明白了自己可能統一不了中國了,所以盡力修養生息,給人民一個喘息發展的機會,魏也是三國中民生,經濟現在叫GDP最好的國家,為三國統一埋下了伏筆,這個階段已經不是愣頭青了,也說了不可無虛名而處實禍,本身就是個極其聰明,靈活變通的人,自己還獨裁,所以行事就變得乖張,這個時候不是他不想成為英雄,而是隻能好好經營自己,做一方梟雄了。同時也得不擇手段保證政權穩定,為了大局,陰謀陽謀的都不重要,這也是梟雄的標誌!

晚年曹操是有機會稱帝的,可是諷刺的是,自己魏武帝居然是兒子給封的,劉備,孫權的皇帝倒都是自己封的,這就有意思了,曹操自己說,沒有我曹操,不知今日有幾人稱帝,這也算實話。還說:有機會我也只做個周公算了。大抵也說到做到了。遺言說的也都是些什麼留給誰,妃子可以改嫁之類的,這倒反而讓人感到真誠,像平常人家的老頭,因為心中已經沒了什麼大事,小事,都是事情而已,分什麼大小呢,這是種格局,晚年的曹操,大概也還算是個英雄吧


小狠101


我認為是一代雄主。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能,愛才,敢作敢為。生逢亂世,想要實現自己的理想和抱負,總得有點非常手段。

那個年代靠誰都靠不住,唯有靠自己,靠別人被出賣的不在少數。

信誰都信不過,唯有信自己,劉璋、劉表優柔寡斷,相信劉備,不還是被劉備給吞併了麼。

收買關羽不成功,但也沒有殺他,試問放在別人身上,會放虎歸山嗎?

我認為他也愛國,愛大漢天下。有一個詞叫騎虎難下,當他為了實現抱負,靠皇帝靠不住的時候,只能自己力挽狂瀾。但所有權力在身時,便無路可退了。退就是萬丈深淵,因為功高震主,因為還有那麼多軍閥想看著他倒臺。他退了,統一大業也更無從談起。他退了,他實施的政策會和他一起灰飛煙滅。他退了,他的家人,部下,會誅滅九族。

他不退,這些都不會發生,漢室也沒有被趕盡殺絕。所有一切還會向前走。

畢竟,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他是怎麼想的。但他的存在至少統一了北方,少了更多軍閥混戰。


梅蘭清風1


朝堂之上,大奸大忠者都差不多,唯有曹操不同!曹操一直是歷史上頗有爭議的人物。這樣的一個官宦子弟,卻趁機於黃巾起義時嶄露頭角,統一了背部中原,也成就了不少的功勳。但是曹操,一個慣用計謀、權術,做事也不是很虛偽,敢作敢當,一個胸懷天下,體恤眾生,有情懷的人。同時曹操是一個猜忌心重,內心孤獨的人,也是一個柔情萬丈、才華橫溢的男人。那麼曹操是梟雄還是英雄?為什麼曹操至死都沒有稱帝?我的看法如下,歡迎專業討論,也歡迎調侃。

年輕時候的曹操,人稱曹阿瞞,是一個驍騎校尉,官位不大,但那時候的曹操血氣方剛。三十而立的曹操,迎來的不是對外征討,而是鎮壓黃巾民亂。真可謂是對大漢的孤忠。後期的曹操,他是有進無退,除了丞相他別無選擇,與其說他奸詐,不如說它不脫本心,畢竟一生都沒有稱帝,那宋朝趙匡胤還被黃袍加身呢!更何況,當時的曹操還是有許多的謀士和大將。

世人都說是梟雄曹操,但不知道曹操當時的處境,只知道挾天子以令諸侯,但畢竟是挾天子,到死也沒有稱帝。

作為文人的曹操,可以說是對中華民族文學史上也有很大的貢獻,作品質樸真實,文采飛揚,從他的詩詞裡也可以看到,他是一個有抱負的人。

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曹操也是一個普通的人,殺伐不斷,不受儒學的束縛。無論是做皇帝還是做皇帝,在歷史上都不遜於他人。他的軍事才能也是一般人也不能所及。在三國時期那個征戰的亂世,只能是有這樣的一個曹操。

總結一下。我認為的曹操是一個有智慧,有作為,一個胸懷天下的名臣;也是一個善於殺伐、猜忌多疑的首領;同時還是一個有思想,有理想,有抱負的文人。在我的內心深處,他是一個英雄,反正不是大奸大惡之人。總之,功大於過。


老壇歷史


由於不斷有權威人士為曹操翻案、正名,現在,大抵沒有人再懷疑曹操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了。曹操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譭譽集於一身的一生。作為政治家,他“奉天子以討不臣”,唯才是舉,是曹魏政權的實際締造者;作為軍事家,他運籌帷幄又親冒矢石,出生入死,身經何止百戰,尤其官渡一役,創造了中國戰爭史的奇蹟;作為詩人,他才華橫溢,倡創建安文學,橫槊賦詩,觀海抒懷,臨風長嘯,對酒當歌。

縱觀三國時期所有人物,無論歷史地位,或是個人魅力,筆者認為沒有一個能出其右者!

有人說,曹操死前稱帝的條件還不成熟,曹操想當皇帝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恐怕這也站不住腳,就在曹操去世的當年---公元220年,他的兒子曹丕就逼漢獻帝退位,自己痛痛快快地做了皇帝。曹丕無論從哪方面來講,都無法同他老爸曹操相提並論,但曹丕就有一點比曹操強,那就是比曹操放得開手腳,羞羞答答,掖掖藏藏,何時是個頭啊?不如快刀斬亂麻,乾脆拉過來皇帝的寶座自己坐得了!坐了就坐了,也沒見劉備和孫權把天翻過來,也沒見那些忠於劉漢的人把自己罵下去!

曹操在他的《讓縣自明本志令》中曾剖明過心跡,說自己不願“慕虛名而處實禍”,可他在當皇帝這件事上卻是言不由衷的,他為了慕個“大漢忠臣”的虛名,在放棄了到手的皇帝寶座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白臉奸賊”的千古罵名!

對於當時的形勢,曹操不是看不開,而是看得開卻放不開。他曾經信誓旦旦地說過要效忠大漢王朝,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他不想讓人說他言而無信!於是,在他封了魏公進魏王,加九錫,離皇帝的位置只有一步之遙時,他膽怯了,停步了。他是有賊心而沒賊膽,他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但甘蔗決沒有兩頭甜的,他不把皇帝當皇帝,自己該當皇帝又不當皇帝,你說,他不是奸臣是什麼?


曹操錯就錯在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結果是人也沒少殺,罵也沒少挨,皇帝沒當上,惡名傳到今。其實,曹操未必就沒有當皇帝的心思,他曾說過:“假如天命在曹,就讓我做周文王好了!”但實際上他做不了周文王,他只能落得和董卓、司馬昭一樣的下場。周文王雖說三分天下有其二,但殷紂王畢竟是獨立自主的天子,不是他手中的傀儡,所以他沒有竊國弄權、以臣欺君的罪狀。而曹操就不一樣了,漢獻帝被他玩弄於股掌近25年,就像貓玩老鼠一般,不痛快地吃掉,讓漢獻帝受盡屈辱,這就不僅是不痛快,簡直就是不人道了!

天予弗受,取禍之道,曹操的悲劇就在於機關算盡太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


老家許昌


從曹操開始到結束,他還得心中有漢室的,只可惜很多庸碌之人把漢朝一步步拖入深淵中,例如他曾勸阻何進調藩鎮兵馬入京誅殺十常侍,卻遭何進袁紹恥笑。發出亂天下者,何進者也!的話語。還有隻身攜帶七星刀刺董,刺董未遂後回家鄉編練士卒,加入十八路討董會盟,在諸侯離心之時,自己率領所部追擊董卓,解救聖駕,可惜中埋伏,大敗而歸。一次次期望,一次次失望,他狠透了這些庸碌之臣,他終於明白,想要收拾這個亂世。只能自己登上權利的最高峰,挾天子以令諸侯,才能震懾他們,打擊他們,消滅他們。這也是聖駕回歸東都後,他首先帶兵迎駕。時間一長,大權在握,當然內心膨脹,心中總有想取代天子以代之的想法,但是扛起大漢政權的這個大旗的他,怎麼可能在砍下這個旗幟,讓天下人恥笑,作為扶漢者,怎麼可能再做篡漢者。這事還是讓子孫後代自己抉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