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火箭軍的洲際導彈列車有多厲害?

Mrs李的博兒


導彈列車其實最早是蘇聯人的玩意,而我們國家關於導彈列車的消息最早則是出現於2006年,當時二炮部隊(即今天的火箭軍)的洲際導彈亮相於央視的新聞聯播,這是官方首次確認我國的導彈列車相關消息,而在2007年2月份,農曆臘月廿七,東風-31洲際導彈列車再次亮相與觀眾面前!那麼,我們火箭軍的導彈列車,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


其實,採用軌道列車發射的洲際導彈,相比於常規的陸基發射井式或者車載式洲際導彈,最大的突出優勢就是隱蔽性和長距離機動性,如果是相對於車載式的,那麼其巨大的載荷能力也不是普通車載式能相比的,而且大家要知道,車載式洲際導彈一大缺點就是其搭載的洲際導彈載荷能力相對較小(相對於發射井式),不管是核彈頭當量還是射程,都要小於發射井式的洲際導彈,唯一的優點就是生存性和機動性,而如果採用軌道列車來運載和發射洲際導彈的話,除了能彌補載荷量的問題之外,還能同時保證導彈的機動性和生存性!

所以,如果火箭軍使用列車來運載和發射洲際導彈的話,那麼,就能同時彌補發射井時洲際導彈的生存性問題和車載式洲際導彈載荷量不足的問題(也只針對於擁有大戰略縱深的核大國),而且,我國的鐵路運輸能力之強大是有目共睹的,雖然導彈列車的機動性號稱一天內可達上千公里可能有點誇張,不過即使加上有設施保障的限制,但是數百公里是絕對沒問題的,如果想要保證發現後並長時間跟蹤,那麼用來監視該列車的衛星數量將會超過300顆,然而,即使是美國貌似也沒有能力動用數百顆衛星來監視一列不確定的列車,所以,混在眾多貨運列車裡的導彈列車,想要發現並摧毀,貌似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不過,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國的鐵路網,大家可以看上圖,我們的鐵路運輸能力確實很強,但是大家發現沒有,其運輸網絡主要集中在中東部地區,西部地區也就幾條明顯的幹線,如果導彈列車需要在西部運輸或者發射的話,對於天上的間諜衛星來說,感覺就是一個活靶子,所以,我國導彈列車的具體消息是怎樣的不好說,其實導彈列車的缺點也不少,核反擊手段中,最有效的還是ssbn,沒有之一!


哨兵ZH


列車核彈會是解放軍的殺手鐧?現在還辦不到!

前幾天薩沙寫中美核武器差距的文章,曾看到美國蔑視中國陸基核打擊能力的文字,很感慨。一些國內專家認為列車核彈可以有效增強中國核打擊能力,讓美國無所適從。究竟怎麼樣呢?聽薩沙說一說。

蘇聯冷戰期間曾經搞過列車核彈SS24,1987年正式裝備部隊,組成了3個鐵路機動導彈師。

美國也曾經有過構思,但最終沒去做。

中國民間炒了列車核彈概念,也有很多年了!

中國現在陸基核打擊能力確實是不足的!固定的導彈發射系統,一旦開戰就很難倖存,美國佬盯著每個中國導彈發射井。

真正有威脅的,是中國可以移動的機動核打擊平臺,比如東風31。

但軍事專家認為東風31之內有很大的侷限性,必須用列車核彈來彌補。

他們的理由主要三點:

第一, 列車核彈隱蔽性更強。

東風31之類最大問題是隱蔽。東風31具有龐大又特殊的外形,只要一上路就很容易被識別發現。在抬頭是衛星,一旦開戰四處都是偵察機的今天,東風31很難有效隱蔽自己。

西方認為我們只有幾十輛東風31,數量不多,很容易跟蹤。

但中國的列車成千上萬,可以容納核彈的車廂也有無數。一輛列車核彈可以隱藏在幾百個普通列車之中,美國人很難全面追蹤。

第二, 列車核彈機動更好

東風31之類的機動性其實不強。受制於公路交通和卡車載重的限制,東風31之類一個晚上跑不了多遠,基本都在100多公里而已。

這麼短的距離,仍然便於敵人追蹤和攻擊,生存能力弱。

而火車一個晚上跑出七八百公里也不算稀奇,機動性強很多倍。

第三,列車核彈部署範圍更廣

重型卡車對於道路和橋樑有一定的要求,中國大部分公路是不能適應的。換句話說,東風31之類可以部署的範圍很有限!

列車核彈不同!

現在中國哪個角落沒有火車?西藏偏遠地方都有。

換句話說,這種列車核彈可以部署在中國任何角落。

願望是沒好的,現實是殘酷的。以目前的技術來說,列車核彈對於中國來說沒意義。

一個很簡單的邏輯。俄國自己從2001年開始銷燬列車核彈SS24,2005年正式廢除列車核彈的作戰編制。

如果它這麼有效,俄國人為什麼不用?

中國不能用列車核彈,原因也是三點:

第一, 列車核彈其實隱蔽性不強。

列車核彈無論外形、編組都和普通列車有著巨大不同。

普通列車火車都是相對固定的外形,固定的車廂數量。而列車核彈正好相反!

以蘇聯SS24列車核彈來說,一共20節,3個是火車頭,17節車廂,和普通客貨車有巨大區別。

同時,車廂為了承受發射的巨大壓力,對於底盤進行大幅度改造,安裝多個轉向架等。

對於車廂的區別不要說專業軍事人員,就算老百姓也一眼可以識別。

更重要的是,拋去以上差別不談。這種特種車輛肯定作為專列使用。中國專列的使用有著自己一整套制度,是非常容易跟蹤的。比如,所有列車都要為專列讓道,平時專列也不會和普通列車停在一起。

敵人只需要通過衛星大概觀察,也就知道這是什麼車了!

換句話說,貌似列車核彈比東風31隱蔽一些,其實區別不大。

第二,列車核彈機動性其實有限。

列車相比汽車,最大問題在於要依賴鐵路。公路運輸線是四通八達,密如蛛網,這裡走不通立即可以走那裡。

列車不同!一旦開戰,敵人就算再厲害,難以將所有公路炸斷,但炸燬這些鐵路還是沒有問題的。

這樣一來,東風31至少可以利用公路繼續小規模機動,列車核彈就只能原地等死了。

第三, 列車核彈部署範圍其實不廣。

貌似鐵路分佈很廣,但列車核彈卻不是普通客車。

發射核彈不是放二踢腳,絕對不能脫離發射的支撐系統。

全國能夠支撐核彈發射的體系,覆蓋範圍有多廣?

在沒有支撐系統的情況下,列車核彈能在荒郊野外隨便發射?這根本不可能。

說來說去,列車核彈部署範圍其實並沒有增大多少。

可以這麼說,以現在技術來說,中國發展列車核彈沒有必要,因為實戰意義還不如東風31。當然,如果未來技術發達了,列車核彈也許會成為我們的殺手鐧,必要的研究工作還是需要的!

也許有朝一日,解放軍列車核彈可以讓敵人發抖吧!


薩沙


這個,咋說呢。要說厲害麼,就是鐵路輸送可以達到很快的速度,所以一旦需要使用,可以在短時間內機動到預定位置,從而躲開對方的定點打擊。

但是!在長期和平的情況下,鐵路線是沒法隱藏的,所以如果對方真下功夫,很容易花幾年的時間把你鐵路網完全掌握。那樣的話,他就可以提前對相應的鐵路路段實施打擊。而鐵路修起來又比公路麻煩……

所以說,這個導彈列車本身也是喜憂參半啊。特別是在現代戰爭條件下。

不過,導彈列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把一個完整的發射系統裝在一列車上,不象公路機動,發射車是一臺,雷達車又一臺,保障車又一臺……萬一哪臺車出了問題,整個系統可能都沒法工作。

而且,由於鐵路線是固定的,所以鐵路線上的點是可以提前精確定位的,這樣就可以快速發射。因為彈道導彈發射的時候需要精確定位自己的位置,才能準確的輸入相關射擊諸元,如果是兩眼一摸黑,一切從零開始,發射的過程就會比較長。如果是鐵路發射列車的話,就可以提前測好線上各點的精確座標,到時只要開到相應的點上,把相應的座標輸入,很快就可以發射了。

YY,如果能把鐵線沿淺的過洞都修成地下發射掩體式的——比如頂上開個天窗什麼的,就可以火車開進過洞,導彈對準天窗發射,那麼防護能力也就會有很大的提高。

總之,發射列車的利就在於動,速度快位置精;弊就在於因為動而失去了固定掩體的保護;問題還在於鐵路線被毀壞可能想動動不了╮(╯▽╰)╭


語宙


中國火箭軍的洲際導彈列車 風雨兼程 使命必達!

  眾所周知,有完善的陸基洲際導彈、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組成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體系,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大國武力的重要標誌和象徵,而中國在戰略轟炸機和戰略核潛艇的發展上,相比美國和俄羅斯等國家,還稍遜落後,因此,把陸基洲際導彈的發展,一直看作是捍衛中國領土安全的保證和基石。

  中國陸基洲際導彈,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研製,到現在已經走了近六十年的歷程,從第一枚東風-5陸基洲際導彈的研製成功,到現在東風-31陸基洲際導彈和東風-41陸基洲際導彈的列裝服役,中國在陸基洲際導彈的研製發展上,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但是,陸基洲際導彈的發射方式,是有固定的發射井來發射的,這在現代不斷髮展的信息網絡和先進的核武打擊武器面前,很容易被鎖定目標予以摧毀,這種發射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失去了戰略意義。

  中國火箭軍在洲際導彈東風-31實驗成功後,就痛定思痛,研製成功了一種為彌補固定發射井的缺點,而採取的一種發射方式,這就是地面機動發射方式。

  地面機動發射,主要採用越野機動和鐵路機動兩種方式,越野機動又稱公路機動,即把整個導彈系統裝在大型輪式或者履帶式汽車上,可在運動中快速定位或到預定地點進行發射,但是,公路機動受地形和天氣的影響,移動速度慢,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的打擊面前,生存率不高,而且發射系統複雜,不僅需要多功能發射車,還需要相當數量的保障車,除了用於作戰的代價非常高昂外,操作和維護費用也很高,因此,我國把研製目標轉向了鐵路。並且取得了成功,成為了繼俄羅斯後,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鐵路機動發射技術的國家。

  鐵路機動發射,是指將導彈裝在專用的鐵路列車上,沿鐵路機動、定點,在鐵路列車上進行發射,適用於大型戰略導彈的發射,鐵路機動發射,它的最大優勢就是中國完善的鐵路網,使它的機動速度可達到120-200公里,機動速度快,機動距離遠,一次可機動轉移1500-2000公里以上,這樣大範圍的機動,很容易擺脫敵方各種偵測手段和跟蹤,同時,鐵路機動運輸中的平穩性,也好於公路機動運輸,適用於火箭軍官兵在機動中,進行各項準備工作,減少了發射陣地的發射準備時間,這都大大提高了該導彈的生存概率。

  據最新消息:中國正在測試東風-41的鐵路機動版,已應用於中國現有的高速鐵路網,以便具備外敵更加難測的核打擊能力,據稱:一列東風-41導彈列車,可能會攜帶4至5枚導彈,如果有四輛這種導彈發射車,就將具備一艘094型核潛艇的作戰能力,戰力相當驚人!

  相信,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的導彈列車,無論何時何地,一定會為中國領土的完整和中國人民的安全,開足馬力、風雨兼程,使命必達!

【轉自聚峰評論】


QAGM


中國火箭軍就是原來的第二炮兵(簡稱二炮),是解放軍新成立的一個軍種,二炮這個名字是周恩來起的,當時是為了保密,二炮從編制和稱呼上來說是一個獨立的兵種,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作為一個軍種存在的。

火箭軍對奪取制空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大國的壓軸利器,中國火箭軍到底有多強大呢?三款導彈足以說明一切。

東風-41彈道導彈,是目前中國對外公佈的戰略核導彈中的最先進的之一。採用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八代私人傳承古方,科學關愛,讓男人精力迴歸,晚上和媳婦親熱更長久,嘉上兩個a兩個o與數字116的鵬友圈。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里。這款導彈可攜帶多達10枚分導式核彈頭,有突破反導系統的能力,甚至連美國的反導系統也無法攔截。

巨浪-3洲際彈道導彈是從東風-41改良而成,最大射程可以達到10000公里,包括美國及歐洲全境都將納入射程範圍。這種導彈性能,無疑將強化中國的核戰力。

東風-21在二炮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其最新改型通過加裝多種彈頭誘餌使反導系統難以攔截,而且打擊精度接近巡航導彈,是裝備序列中先進程度最高的武器。被譽為“航母殺手”


公西綁炭


目前沒有任何消息可以證實中方已經裝備了這種傳說中的列車,我們可以通過俄方裝備的同類型裝備來進行一定的性能推斷。

俄方裝備的此型車是以一整組列車為基礎。由整組列車攜載一定數量的彈道導彈來進行大範圍的機動,以增加對手發現並進行攻擊的難度。列車上使用的導彈是SS-24型,其最遠攻擊距離約為10000km,這個距離上可以保證列車機動至俄東部來對美方進行打擊。該列車一般運行於俄中東部分的鐵路網,機動範圍相對於傳統的陸地機動更加的廣泛,同時由於列車的攜載特性,其發射準備期更短,可以有效的實現對敵方進行突發性的打擊行動。

因此我們可以進行一定的推斷,若中方裝備此種列車,受制於車輛體積,其最有可能裝備的是基於東風31家族的改型,最遠攻擊距離也可以達到12000km。但是請注意,在俄方多年的使用中,這種以列車為基礎進行機動的攻擊方式實際使用起來很有限,最嚴重的問題就在於三點:一,這種機動方式並不能隨停隨射,較大的列車重量需要特製的發射陣位,二,俄方敢於使用中東部部分鐵路網進行機動的很大原因該區域的鐵路運行密度並不高,列車機動時可獲得很充裕的空間,同時該列車在應急狀態下可以使用特殊裝置來破壞接觸網,以為發射騰出空間。三:由於以上限制,就算俄方從東部發射,其攻擊距離也可以保證直達美方的絕大部分區域。

綜上,若中方裝備這種列車,其性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基於中方的特殊情況——即鐵路運行密度世界第一,本土發射攻擊距離不夠的雙重問題,使得這種機動列車的打擊方式會大打折扣,因此,中方很可能不會裝備這型列車。


利刃軍事


每日點兵為您回答!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無論是中國軍工系統的各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還是解放軍各軍兵種、各大戰區,都從未公開證明過,中國火箭軍存在一種能夠通過列車進行機動的洲際彈道導彈,甚至連研發計劃都未承認過。所謂“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個掌握鐵路機動發射技術的國家”,這種說法一般只存在於“路邊社消息”。

事實上,解放軍公開承認,並正式向公眾展示過的洲際彈道導彈只有在1984、2009兩次閱兵中出現的東風5,1999、2009閱兵中出現的東風31和建軍90年大閱兵中出現的東風31改,連早就被公開的巨浪2潛射洲際彈道導彈,都從未以實物的形式展示過。而目前能夠證實的,解放軍正在研製(或剛剛裝備部隊)的洲際彈道導彈,除了以上幾種就只有東風41陸基公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了。無論是誰告訴你,中國鐵路機動洲際導彈有多強,你都可以直接噴他;如果他提供了真實的證據,那麼恭喜你,按照相應法律,你將他扭送公安機關,可以獲得50萬人民幣的獎金。

說回來,這個世界上真正服役過的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只有一種,蘇聯的RT23(北約稱:SS24)手術刀。此外,在美國解密的情報中,其和平衛士洲際彈道導彈也有研製鐵路機動平臺的計劃,但後來取消了。這並不是因為洲際導彈的鐵路機動發射技術難度太多,或者花費更高,而是沒有必要。事實上,無論鐵路機動還是公路機動,都只是提高洲際導彈生存能力一種手段,而在機動發射中,生存能力最強,同時也是技術難度最高的,是戰略導彈核潛艇和潛射洲際彈道導彈。即便是不考慮水裡的,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的技術難度也要低於無依託的公路機動發射,也就是建軍90週年大閱兵中,東風31改進型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射方式。

換句話說,無論解放軍是否擁有鐵路洲際彈道導彈,都沒啥實際意義。


諸葛小兵兵


厲害不厲害,咱們大致可以分兩點解釋:

1、生存能力 我國的鐵路網絡發達!密佈於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之上!總營運里程超過12.1萬公里!其中載客列車超過5萬輛!貨運列車更是高達59萬輛!在如此廣袤的國土之上的如此密集的鐵路線上的如此眾多的列車中,你若想成功抗過中國的所有強大反制和干擾,準確的找到所有跟普通列車一樣高速飛馳的導彈列車!並且要能對它們進行持續跟蹤!在這個星球上,沒人能做到!!!

2、攻擊能力 這就主要涉及到導彈的性能了!據外媒報道,我國的導彈列車用的是東方41!東風41的性能參數,現在還找不到可靠的參考。但是我們可以根據東方31和東風5來確定它的先進程度跟世界地位。據央視報道,DF31最新改進版實現了更遠射程、更多彈頭、可快速機動發射的能力,因東風31基礎型本身就是洲際彈,所以這個改型射程妥妥的過萬公里!DF41比起DF31改進型要大一圈,所以運載能力和射程肯定更遠無疑,故更多彈頭也無疑。其次,DF21D和DF26之所以具備反艦能力,肯定是解決了機動變軌的問題。那麼作為最新型號的彈道彈,DF41沒理由不具備。單單是這幾項我們就能知道的先進性能,就足夠保證其成為這個星球上最恐怖的存在!!!樓主,你說厲害不?


靂風


隨著蘇聯的解體在俄羅斯依然沒有恢復元氣的情況下,外國軍事智囊機構和專業媒體開始將目光聚焦中國神秘的鐵路機動洲際導彈發射系統,他們認為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研製新型鐵路機動洲際導彈發射系統,並借鑑了蘇聯SS-24鐵路機動導彈發射系統。外國機構認為2015年12月5日,中國進行了新型洲際彈道導彈試驗,從火車上發射了東風-41導彈。據說中國這次進行試驗的目的是測試導彈發射系統與新型列車的兼容性。東風-41導彈可以攜帶10枚左右的核彈頭,這些核彈頭的核威力為150-300千噸。該導彈採用固體燃料,射程預計達到12000-15000公里,其打擊範圍能覆蓋整個美國。


溫柔的活著


去年年底,美國媒體《華盛頓自由燈塔報》網站聲稱,中國正在發展一種使用鐵路機動發射的新一代東風-41導彈項目(新型導彈可能被成為東風-41B或東風-51),據瞭解,美國通過比對衛星照片和核對資料,認為中國正在多地構建這些核導彈運輸和發射列車的轉運站,實際上,近些年來,中國發展的新一代鐵路機動洲際彈道導彈系統已經多次曝光,解放軍為何要發展鐵路機動的核導彈呢?



眾所周知,機械化戰爭主要在陸地、海洋、天空進行。自核武器問世以來,各國基本上都致力於擁有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也就是說能從陸地、海洋、空中投送戰略核武器。其中,在陸地設立基地的導彈發射應用最廣。陸基戰略導彈發射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地下井發射、公路機動發射和鐵路機動發射等。儘管鐵路機動發射技術難度大、建設成本也高,但由於在突防能力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一度成為軍事強國爭相開發的軍事項目。



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的最大優點就是機動性能太好,我們以一個6至8節編組的東風-41導彈列車為例,一個晚上就可以從我國西部邊陲轉移到一千多千米外的陝西省,便於擺脫敵方的跟蹤。



美國偵察衛星可一次集中最多時不超過20顆,也只能監視一半左右處於基地待命中的東風-41導彈列車列車組。可只要列車駛出基地,以每小時110千米/小時的速度行駛7分鐘以上,就會脫離監視了。鐵路機動發射洲際導彈的隱蔽性超強,導彈列車外形和民用列車沒什麼大區別,都是綠皮車,衛星對其沒法區分,何況敵方很難準確測定其發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