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文|Sway

日前有消息爆出特斯拉欲收購通用即將關閉的數家工廠,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這幾家工廠多是生產中小型乘用車。小型車已經止不住頹勢了。

引爆危機的不止這一條新聞,此前銷量很火爆的Volt也明確將於2019年3月正式停產。按通用的計劃,他們未來的發展重心將從Volt和Bolt等小型電動汽車過渡到CUV、SUV和皮卡類別的大型汽車。

相比於通用的壯士斷腕,更普遍的情況是,它已經直接影響到了一個系列產品的換代升級,拿高爾夫來說,如果把一代和七代放在一起,你都不敢相信這是同一個系列的產品。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Mk1軸距不過2400mm,是標準的小車,但Mk7這就完全不一樣了,4255/1799/1452mm的身材加上長達2637mm的軸距,塞進幾個彪形大漢都不在話下。據傳明年6月正式亮相的八代高爾夫的尺寸還要更大。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一到七代雖然尺寸在增加,按理說我們應該是開心的,畢竟約束感要緩和很多。但問題不是沒有,比如作為運動版車型的GTI一開始在跨度較大的第二代上出現了不適應,採用與一代相同的動力總成,但因為重了接近200kg,導致百公里加速成績掉了兩秒多。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為什麼我們懷念一款小車

1937年,一款美國產的Rytecraft Scoota兩座微型車出現在了英國倫敦街頭,吸睛率極高。在那個時代汽車的包容性要比現在強得多,雖然因為舒適性問題Rytecraft Scoota只生產了1000輛,但靈活穿梭於倫敦街頭的大街小巷,它著實影響了人們對汽車的認知。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250cc排量的Villiers發動機驅動下,最高車速達60km/h,看到它在大街上與其他車並駕而驅,誰都想上去一探究竟。我們都說大眾甲殼蟲推動了微型車的發展,但1937年的Rytecraft Scoota也很值得我們緬懷。

當然我們能通過很多方法提升大車的靈活性,我們知道重心和剛度是影響靈活性的重要指標,就有不少企業在這方面下手。比如BMW 7系獨特的Carbon Core高強度碳纖維內核車身結構就很好的實現了輕量化,減重達130kg,降低了車輛重心。而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比鋼輕50%,強度卻是鋼的7~9倍,又顯著優化了乘客艙的扭轉剛度。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再加上智能化系統的加入,靈活性和穩定性穩定也有了緩解。比如保時捷PDCC(動態控制)系統,通過全新的48 V系統實現電子機械控制,能夠在瞬間完成前橋和後橋防側傾杆的抗扭剛度調整,從而主動穩定車身。在兩人乘坐的情況下,系統能夠抵抗最大0.8g的橫向加速度。

但不得不說即便再怎麼加強,我們都不能違揹物理定律,即便以操控著稱的寶馬,在加長後確實不如短軸版有樂趣。再說到越野上,小車靈活的優點就更明顯了。讓吉姆尼能夠擁有良好通過性的絕不只是非承載式車體結構,短小的車身尺寸和分時四驅才是讓它能夠在爛路上活蹦亂跳的法寶。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歷史上像Rytecraft Scoota和吉姆尼這樣驚豔的小車還有很多,比如寶馬氣泡車Isetta、羅孚汽車MINI,他們作為時代的拓荒者而存在。當然你會說那個時代不敢把尺寸加大是受汽車動力限制,所以能看到MINI車重只有600kg出頭,一代Mk1也不到900kg。但不得不說在形勢所迫下,設計師高超的設計思維才越發迷人。空間利用率提高的情況下,還極大保留了小車靈活的靈魂。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拿1959款MINI來說,車長僅為3米左右,車寬也只有1.4米,但卻能滿足一個家庭的出行需要。這很符合老闆亞歷克·伊茲高尼的設計思路:車身尺寸最小化、乘客行李空間最大化。為實現這一目標,他們對傳統的BMC的4缸水冷式發動機創新性地橫置處理,並採用了四速變速箱和前輪驅動,從而節省了大量空間用於車內。

不錯的動力配合短小靈活的車身使得mini的駕駛樂趣非常突出,它甚至一度被用於賽車運動,所以一經推出便迅速在英國乃至整個歐洲風靡起來就不奇怪了。這種設計後來也發展成為絕大多數家用車的標準,相當牛氣。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所以要問我為什麼懷戀小車,一是小車有著靈活便操控的樂趣,即便再多輕量化和電子技術的加入都掩蓋不住劣勢;再來看到設計師想盡辦法對車身結構進行改進,一個又一個創新性的設計真讓人津津樂道。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中國從來沒有小車的土壤

鈴木雨燕曾經一度被視為國內10萬元以內最有駕駛樂趣的車型,如今都快成為了國內汽車市場中的活化石,皆因其自2005年在國內上市至今已經10多年了,都沒有進行過真正意義上的更新換代。

現在孫子輩都出來都快一年,長安依然沒有更新換代的意思。隨著鈴木退出以及速翼特此前的遭遇,Swift再來國內的可能性就更小了。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事實上不僅鈴木雨燕,國內小車市場一直不好。Mazda MX-5 RF千呼萬喚終於來到國內,但銷量也不能說好,今年前9個月銷量不到500輛。福特嘉年華作為較早進入國內市場的經濟型家用轎車,雖然在國際市場叱吒風雲,但國內高速發展的10年中並沒有實現真正的巔峰期,銷量並不算勁爆。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當然,我們不能把責任全部歸結於消費者的喜好,小車被淘汰也是市場驅動的結果。比如隨著上級市場價格不斷下壓,像捷達、科沃茲等一些合資品牌價格都下探到十萬以內,不得以壓縮了小型車的生存空間。

除此外,現在車企已經度過了車身尺寸嚴重影響汽車性能的時代了,而且就研發和生產成本來說,跟高一級別甚至中級車的差距並沒有想象中大,但利潤卻要低不少。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換言之,小型車走的是是薄利多銷的路子,銷量達不到一定程度的話,廠家將面臨著虧損的境地。雖然像Mazda MX-5、豐田86等在國內有著不錯的利潤空間,但受運動車型定位很難有銷量起色。因此有的車企只得減少小型車投入,甚至放棄該細分市場,這些都造成了小型車市場不像早些年那樣百花齊放。

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

小型轎車軸距一般在2.2米至2.6米之間,發動機排量多在1L至1.6L之間。近年來,隨著汽車消費結構升級,曾經風光一時的小型車市場面臨嚴峻挑戰,導致市場份額進一步萎縮。比如大眾就確認了明年將會停產甲殼蟲車型,此前廣州車展上發佈的現代飛思也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受大尺寸越來越受歡迎,汽車正在持續“發福”中。在國內消費者選車就要買大車的氛圍下,這個問題在更甚,因此很多國外的車企都不願意將旗下的全新A0級小車帶來國內了,這導致一些售價親民、充滿樂趣的小車與我們無緣。只能讓人唏噓,這些年來,我們正在遺忘小車的樂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