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抱歉,有錢真的是可以為所欲為的。”

縱觀自主品牌近些年來的發展,

吉利汽車的進步可謂是有目共睹。從擁有暴躁性能的領克03+到開拓未來市場的新能源帝豪GSe,毫不誇張的說,吉利已經完成了用不同產品征服不同年齡段消費者的任務。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而吉利不僅在造車市場打的火熱,在另一旁的資本市場也同樣做的風生水起。據相關機構統計,從2010年至今吉利已經花費了超過一千多億人民幣,想知道這些錢都是怎麼花出去的嗎?

彆著急,今天就為大家梳理一下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收購沃爾沃

時間:2010年3月28日

金額:18億美元

2010年,筆者還是個剛剛踏入高中校門的學生,彼時吉利汽車在國內的銷量擔當還是類似自由艦、EC7和熊貓等等的入門級車型。在頭一年吉利總共售出326,710輛車,營業額剛剛超過140億,市值大概5億美元上下。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而反觀同時期的沃爾沃,估值大概在40億美元上下,但就是在兩者差距極大的情況下,吉利開始了自己對沃爾沃的收購之旅。作為當時中國汽車史上最大的併購案,自消息披露以來就引發了全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討論和爭議,輿論普遍認為吉利收購沃爾沃這一行為無異於“蛇吞象”。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畢竟,

以當時吉利的能力來看,即便收購順利完成,後續吉利能將沃爾沃復興的概率也幾乎為零,甚至連自身也將背上沉重的包袱。就連當時的雷諾-日產聯盟總裁卡洛斯·戈恩(就是前不久上演日本出逃的那位)也對吉利收穫沃爾沃一事發表言論稱:“如果是我的對手,我會慫恿他去購買;但如果是我的朋友,我會讓他別碰。”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但無論如何,在2010年3月28日,吉利仍以18億美元獲得了沃爾沃轎車公司100%的股權以及相關資產

(包括知識產權)。當然談判過程中自然少不了暗流湧動,傳聞收購案背後還有羅斯柴爾德家族和省級政府融資平臺的影子,不過這就是另一番故事了。

收購寶騰汽車49.9%股份 路特斯51%股份

時間:2017年5月24日

金額:約1.72億美元(無具體信息)

與之前收購沃爾沃相比,此次收購寶騰汽車與路特斯則顯得有些讓人“摸不到頭腦”。

因為就在2016財年,寶騰汽車的銷售量僅為72290輛,僅佔馬來西亞汽車市場份額的14%,同比2015年下降了30%以上。為此還將母公司DRB-HICOM的淨虧損拖到了10億吉林特,虧損數額同比2015年提升了三倍,可以說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爛攤子。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既然如此,吉利為何還要投入資金進行收購呢?很簡單,醉翁之意不在酒,吉利真正看重的是寶騰品牌在東南亞市場的影響力,畢竟寶騰是馬來西亞的國寶級品牌,是馬來西亞民族自豪感和工業精神的象徵,也是東南亞本土汽車品牌的璀璨之星。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在鼎盛時期,寶騰也曾是個市場佔有率達70%的傳奇車企。

所以如果吉利想要進軍東南亞市場,用寶騰商標配合吉利產品絕對是最有性價比的合作方案。從實際效果來看,吉利+寶騰的收益也還算不錯。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在2019年,寶騰全年共銷售汽車100,821臺,比2018年增長55.7%;寶騰X70(就是吉利博越),全年銷量26,331臺,據說是細分市場銷量第一。但吉利的目標不僅於此,根據之前的規劃,吉利要在2027年,把寶騰做成馬來西亞第一、東南亞第三(現在的東南亞市場,豐田第一、本田第二、三菱第三)。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對於跑車品牌路特斯,目前還未見吉利對其有何具體規劃,並且從當今汽車市場來看跑車本就是個相對小眾的領域。更何況路特斯自建立之初就對性能有著極大的偏執,想讓這個品牌去製造一些高利潤的走量產品,確實難於上青天。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不過無論如何,在一個汽車帝國的版圖裡,跑車仍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或許某天醒來你就會發現自己可以買到純國產的路特斯跑車了。

收購戴姆勒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

時間:2018年2月24日

金額:90億美元

2018年2月吉利集團拋出一則重磅消息:以約90億美元正式收購了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決權的股份,這一舉動也讓吉利一躍成為了戴姆勒集團最大的單一股東。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早在2017年11月,路透社就曾經報道,戴姆勒駁回吉利購買其5%股份、包括關於技術共享的提議。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那麼吉利是如何順利收購戴姆勒如此大額表決權股份的呢?這裡的故事就太複雜了,其中包含了動用香港空殼公司、使用金融衍生品等等手段,如果將其中的過程細說可能都夠拍一部電影了。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也正是因為這其中的過程太過於複雜,德國聯邦金融監管局在認購初期認為吉利在收購戴姆勒股份一事中有違規的嫌疑,表示將考慮對其進行調查。最終在經過長達近9個月的調查後,

才正式宣佈吉利的收購是在完全公開、透明的環境下完成的,收購確認合法。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至於此番收購背後的意圖,很大概率上還是為了能與奔馳在產品革新,技術合作與走向國際化方面有所合作。而就在收購完成一年之後,吉利和戴姆勒就已經決定,各出資27億人民幣,把Smart搬到中國,成立合資公司,由奔馳負責設計、吉利負責技術,共同開發下一代Smart。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雖然smart遠遠不是奔馳的核心車型,但這完全可以看作是兩者間互相協作的開端,先用相對無關緊要的產品當作二者“培養感情”的基石,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這些年來,吉利到底都在幹什麼?

除了上述的收購案例之外,在這些年吉利還斥巨資收購了許多其他汽車行業公司,前前後後總支出達到了150多億美元。如今吉利名下可謂是兵強馬壯,誰能想象如果一切順利,下一個10年後的吉利又會變成什麼樣呢?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