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品性那麼差,為什麼會有一群有能力的人輔佐他?

納蘭談史


很多人似乎都認為,劉邦是一個不學無術,好酒好色的人,是一個鄉間地頭的流氓頭子,是一個在秦朝基層混吃等死的小公務員。

如果事實真的如此,那麼這個世界屬於以上情況的人實在不要太多,難道這些人換成劉邦,也能輕而易舉地建立一個朝代,成為一個皇帝?

劉邦是一個超級牛叉的社交高手,為人輕財而重義!

劉邦這個人,雖然是農民出身,但不事生產,年輕時候啃老,想來是受到齊魯之地輕俠的影響,所以劉邦比較嚮往那種專諸聶政荊軻版的人生,重信諾而輕生死。但其實這只是輕俠們謀取社會地位的方式而已,劉邦之所以嚮往這樣的生活, 那是對於當時的底層社會來說,想要往上爬,除了輕俠們以武以信名動諸侯以外,實在是沒有什麼途徑了。

估計就是在這種想法的影響下,劉邦從年輕時候就比較注重社交,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劉邦不僅僅結交了蕭何、曹參、樊噲這樣的本地鄉黨,而且還極大的鍛鍊了自己溝通表達、交際應酬、維護拓展交際圈、整合人脈資源的能力。

現代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過,“一個人的成功,15%取決於自身的知識,85%靠的是人際關係。”劉邦這種具備一般人無法比擬的社交能力,本身就是作為領導所需要具備的主要能力。

劉邦是一個心智決絕,下定決心就一往無前的人!

對於很多人來說,擁有極強的社交能力,卻還是成就有限,這是為什麼呢?

從劉邦身上我們就可以找出答案。

一個團隊的運作,除了領導需要具備管理人才,壓服眾人,統籌資源的能力以外,還需要決心。當決定開展一個項目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都要積極面對, 都要比自己的下屬更樂觀,更有信心,如果不具備這樣的素質,這個團隊是很難維持下去的。

你看劉邦,與項羽相約先入關中者王,自己率先進入了咸陽,卻沒有驕傲,後來項羽擺下鴻門宴,劉邦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冷靜沉著,這是一般人能辦到的麼?而後來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劉邦一度相當艱難,敗多勝少,但他的團隊依然對他不離不棄,除了極強的社交能力以外,還有這種心智堅決的人格魅力所在,他總是能夠在艱難的時候,讓下屬信服,道路雖然是曲折的,前途卻是光明的。

會用人,會識人,會做人,而且每臨大事有靜氣,立下flag就要去努力實現,這樣的人劉邦,又怎麼能不成功呢?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大家討論交流。


緣説


在劉邦的性格里,的確有那麼一些別人不喜歡的品性。

比如,他很好酒,沒錢就到處賒賬;好酒就罷了,還好色,還沒結婚時就出去跟別人家的女人廝混,生下了私生子劉肥。好色也就算了,竟然還愛吹牛,他明明是凡胎俗子卻硬要吹成了神龍之子,而且經常向別人炫耀他酷似龍顏的長相。吹牛也就罷了,還特喜歡炒作,就連逃亡碭山時,還故意使個小伎倆,將自己炒成了赤帝之子,後來又聯合呂雉將自己炒成了天命之子。

如果說吹牛炒作,喝酒好色都是小事情,那麼下面這個事情人人都不喜歡了。那就是劉邦特別不愛讀書,不愛讀書也就罷了,還特愛侮辱讀書人。當時的讀書人都喜歡戴著帽子,而他看到讀書人就喜歡將人家的帽子摘下來往裡面撒尿。

可問題來了,一個貌似無賴行為的劉邦,為什麼屬下竟有那麼多人才?難道是因為他說話好聽才吸引別人去的?

當然不是。

人這一生,誰沒有幾個小缺點?如果因為劉邦身上有些小缺點,就否定他的光輝性格,那就是犯了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一巴掌打死一堆人的錯誤了。

事實上,劉邦有能耐得很。他之所以那麼受歡迎,讓很多人都願意輔佐他,那是因為他有幾個過人之處。


首先,劉邦心胸廣大,海納百川,志在天下。

劉邦年輕的時候因為遊歷過天下,所以心胸極廣,三教九流,什麼人都交。他這種性格可能跟他早年遊歷的時候受過他的偶像信陵君的影響,因為心胸寬廣,很多人也喜歡跟劉邦交往,比如樊噲,屠狗的;比如周勃,替死人吹笛的;比如灌嬰,販布的;比如夏侯嬰,替縣裡駕車的,還有蕭何,還是縣裡主吏,照樣喜歡劉邦。

等到劉邦打天下時,很多人也紛紛向他投奔而來。比如陳平,曾經在項羽那裡混得好好的,後來犯了點事,怕項羽追責就跑來投靠劉邦,劉邦也不在乎,就將他提拔。後來劉邦身邊那些朋友周勃等人說,陳平這個人行為不檢點,愛貪汙,但是他不在乎地還是將他提拔。

更經典的是,高陽酒徒酈食其明知劉邦不喜歡讀書人,卻還是別老鄉向劉邦引薦。當劉邦見到酈食其時,果然有些傲慢,然而酈食其一開口說你以這個態度對長者,還想取天下麼?劉邦立即改變態度,叫人擺上酒宴熱情招待酈食其。後來,酈食其也認真輔佐他,替他建功立業。


其次,劉邦有團結協作精神,充分調動每一個團隊成員的積極性。

劉邦屬下將相輩出,但是每個人都幹著自己善長的工作,從來沒有給團隊造成什麼大麻煩。比如蕭何,蕭何是個愛管事能管事的人,劉邦就讓他主管後方大事。每當劉邦征戰在外,被項羽打得糧兵盡散之時,蕭何就像個救火隊長一樣,馬上就給他送糧送兵,從來都沒誤過劉邦的事。

還有張良,劉邦起義時,張良本來想去投奔項梁的,後來跟劉邦談了一席話,發現劉邦儘管沒讀多少書,但悟性極高,講的什麼兵法他通通聽得懂,於是張良就決定跟隨劉邦。而劉邦也沒讓張良失望,凡是張良出的計謀,他通通聽從並認真貫徹。還有陳平,陳平也是劉邦身邊的謀士,但是陳平從來不會跟張良爭風吃醋,因為他們倆都有各自的分工。陳平就愛搞離間計,劉邦就撥了一大筆錢,讓他去離間項羽和范增,還有項羽跟英布等人。陳平是怎麼花錢的,他也從不計較,從不追問,你看看,多好的領導呀。


再次,劉邦寬仁大量,能屈能伸,能夠接受屬下意見,也敢提拔人。

劉邦這一生當中做得很驕傲的一件事就是,他率兵進入咸陽城的時候,卻秋毫不犯,等他與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時,百姓都夾道歡送,個個都想讓他來當秦王。可那時候哪由得劉邦呀,後來項羽進入咸陽,結果呢,一把火就將咸陽城燒了個三月不熄,慘忍呀。劉邦因為寬仁大量,於是得了民心,他反秦功勞甚大,卻被項羽封了個漢王,分到最差的漢中之地,當時他屬下都忍不住要跟項羽開打了,但是他還是忍住了,帶領大家進入漢中。忍辱一段時間後,他在蕭何的建議下大膽起用默默無聞的韓信,他竟然聽了蕭何的話,也聽了韓信的話,採取了暗渡陳倉之計東出與項羽爭霸天下。

你想想,如果你是漢朝人,你碰到這樣的王霸之氣的人,還不願意跟隨他打江山麼?


月望看歷史


劉邦品性差嗎?我看不見得。之所以很多人說劉邦品性差,是因為劉邦心狠。被項羽打的落花流水,為了逃命,他竟然把自己親兒子推下車去。虎毒還不食子呢,從這一點看,劉邦的心的確挺狠的。還有一點也可以佐證,項羽抓了劉邦老爹威脅其投降,不投降就煮了劉太公。劉邦一副無賴的嘴臉說:“咱倆是結拜兄弟,我爹也就是你爹,煮熟以後別忘了給我留一碗”。看看,連自己老爹的性命都不顧,劉邦的確狠的有點出類拔萃了。

但是,劉邦狠歸狠,作為一個領導,他還是很會當官的,所以,文臣如蕭何、張良、陳平,武將如韓信、樊噲、周勃,無不是死心塌地的輔佐他,最終,劉邦一個街頭小混混竟然幹掉了貴族世家子弟項羽,不可謂不傳奇!那麼,為什麼這些有能力的人都喜歡跟隨他呢?

一,捨得分錢。劉邦為人大度,當混混的時候就仗義疏財,所以結交了很多朋友,比如蕭何、樊噲、灌嬰等等。跟項羽爭奪天下的時候,劉邦更是捨得給錢給封地,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那些人跟著他無非就是圖個升官發財。領導這麼大方,誰不玩命效力。

二,尊重人才。別看劉邦沒文化,但是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不拘一格降人才。如韓信只是一個執戟郎,也就是一個衛兵。蕭何一舉薦,立刻將韓信任命為大將軍。這點格局,非常人能及。

三,知人善任。劉邦還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知人善任。後勤交給蕭何,保證了後方穩固。任命張良為參謀長,預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讓韓信來統領三軍,則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點就比自高自大的項羽強多了。

四,從諫如流。劉邦雖然一身痞氣,但是絕不剛愎自用,這一點項羽就差遠了。劉邦善於聽取下屬的意見。比如攻下咸陽後,差點看花了眼。樊噲和張良提醒說:老闆,咱們要的可是項羽的小命,可不是這些金銀財寶。劉邦立刻還軍霸上,並與秦之百姓約法三章。

五,頭腦靈光。劉邦作為領導,頭腦非常靈活,能夠隨機應變。比如劉邦和項羽打的正激烈的時候,電告韓信趕緊勤王救駕。韓信說:救駕可以,但是你得讓我代理齊王。劉邦一聽,火冒三丈,這不趁火打劫嘛,剛要破口大罵。張良一使眼色,立刻改口說:真沒出息,還代理什麼呀,按老韓的功勞,早就該封王了。

六,信任下屬。劉邦還有一個優點,一般人都做不到,那就是用人不疑。比如陳平獻計,要離間項羽和其亞父范增。劉邦一聽,此計甚妙,立刻撥給陳平幾萬金,你看著去花吧,不需要報賬,只要把范增這個老東西幹掉就行。就這份信任,下屬能不死心塌地嗎。

劉邦心狠,可能算不上一個好親人,但是劉邦心大,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好領導,所以,那些優秀的人才都圍在他身邊,也就不足為奇了。

溫馨提示:閱後如果喜歡,請不要忘記添加關注喲😄歡迎大家關注、點贊、交流、評論、收藏、轉發,謝謝😜



管理那點事


說這話,咱倆可就尿不到一個壺裡去了!你沒聽過一句話叫做“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嘛?!又或者說什麼叫做馬後炮呢?

所有一切跳過時代說過去的人都是馬後炮。其次,就算是換了你,你要求別人做事的時候能拽得跟二五八萬似的嗎?那就真的是缺心眼。

這世界最厲害的術,永遠不是武力或者智謀,而是馭人術,人才是最原始的問題來源,人才是根本問題與主要矛盾,我們現在不是也常說以人為本嘛?!劉邦謀不如張良、策不如簫何、戰不如韓信,脾氣有千般不好,但是架不住別人會馭人啊,就這一點好抵得過那千般不好。

劉邦地痞子氣,見識過了大大小小的失敗,所以抗壓能力看不到邊際,臉皮厚得看不到邊。比如說項羽抓了劉太公說要煮了他來要挾劉邦投降,他來一句“咱是兄弟,我爹既你爹,你煮了他理應有我一杯羹!”

怎麼樣?這個心理素質,最親近的人面臨刀山火海仍舊能夠從容不迫插科打諢,這抗壓能力,這臉皮,項羽能做到?反觀項羽明明享有一切有利條件倒是被他氣得直跺腳揚言要砍了他。就是我們現在的誰又能做到劉邦那樣?劉邦最貫徹了什麼叫做不忍則亂大謀!

劉邦臉皮不僅厚,人家還從善如流啊!剛入咸陽忘乎所以,被謀士們一罵,馬上捲起鋪蓋挪地方,對咸陽宮敬而遠之,換現在哪個領導能做到?!

劉邦每次失敗,儘管是謀士的錯或者將領統兵不善,劉邦都一概搖搖手說“吾之過也!”,一概背鍋,哪個手下不感恩戴德?不為他浴血奮戰?!

劉邦對人的信任,那是真的叫做用人不疑,當初拜韓信為大將軍,韓信要是一個扯旗造反對他都是滅頂之災。後來韓信為他打下大半江山,乃至後來韓信做齊王不願意反,哪次不是因為不願意辜負劉邦對他的信任?

就是快死時,劉邦仍舊能夠做到慧眼如炬,洞若觀火,向呂雉交代瞭如何用人,什麼時候該用誰,並且算無遺策,都說知人知面不知心,劉邦這點有幾個能做到?!

剩下那些義氣什麼的就不用說了,這些很多人都能做到。

所以說,古代亂世,能成點小事的人,哪個不是滿身的心眼窟窿?何況帝王乎?!


不書公子



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嗎?其實很簡單啊!幹嘛要引經據典,擺事實 、講道理、舉例子呢?

去睜開你的鈦合金24K狗眼,看看你周圍,你就會明白、方正君子是沒朋友的、純小人也是沒朋友的、只有劉邦這種、整天吹牛叉、正事不幹、天天小酒局混著的人才有朋友!

為什麼?因為這樣的人就靠成為人與人鏈接的“節點”生存.

他們不像君子學者專心向“道”

他們也不像匹夫小人一樣向義向利.

他們就懂一樣、成為人群的節點與紐帶.

用今天的話說他們在“經營人群”

有人做企業賣產品 、有人做市場賣企業、有人做人群賣市場、

劉邦這類人 就是做人群 賣市場的典型


蕼無忌憚



首先一讀到這個問題,我確實感到很欣慰,因為大家都已經領悟到作為一個高層的領導者,其必須得有高尚的品德和素質。不然其手下的將士們是不會忠心地追隨你,更不會為你赴湯蹈火,甚至犧牲自己的生命。而他們屈服於你僅僅只是因為你的統治勢力,倘若出現另一個德才兼備的領袖人物,試問:他們還會至死不渝地跟著你嗎?

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當然不會,試想如果你的領導品性差,無道德素質,你還會死心塌地地追隨著他嗎?在現實中,可能會出現身不由己的境遇,但大部分人都會選擇離開以尋求更好的領導。因為有可能自己的壯志不能實現,永遠平庸地過一生,而在別的領導那裡可能會實現自己遠大抱負,這就使得很多人突然易主跳槽了。


回到上面的問題上來,同時根據我們所講的,為什麼劉邦品性如此差,仍然還有這麼多有能力的人願意去輔佐他呢?在這時,我們應比較項羽和劉邦兩人的優缺點。這些有能力的人肯定會推測去輔佐誰對自己更為有利。甚至關係到自己的生命。當然要慎之再慎。

項羽雖力大無窮,並有著力拔山兮氣蓋世之力,但其性情十分暴躁不定,而且疑心極為重,就連自己的亞父范增有時也持懷疑態度,可見其他有能力的人如蕭何,張良會去為項羽效力嗎?並且項羽年少輕狂做起決定也是十分猶豫,並且未必會聽取旁人的建議。


而對於劉邦而言,畢竟年齡比項羽大,其思想境界也應比項羽考慮的要成熟一些,而且劉邦善於採納謀士提出的忠議,這就使得張良,蕭何等眾人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其自身作用,價值得以體現,雖然劉邦比較自私狡猾一點,但與項羽比起來,輔助劉邦還是比較正確的。


智化冰川


提到漢高祖劉邦,很多人並沒有什麼好印象,古往今來文人墨客都憐憫項羽,以至於就下了“至今死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名句。


但是提到劉邦,就會有市井無賴、品行不端、誅殺功臣、無恩無義的說法,但就是這樣一個人,身邊卻聚集了一群很有能力的人輔佐,似乎並不合理。

今天我就用現代管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劉邦的成功之謎。在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提到的一句話引起了我的關注:“只要我們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一群平凡的人,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

人們總是看到了“漢初三傑”:蕭何、張良、韓信的能力,看到了樊噲、曹參的武勇,看到了滕公夏侯嬰的忠誠,但是恰恰忽略了劉邦卓有成效的管理能力。

下面我們就從五個方面來分析,為什麼說劉邦是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一、記錄並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

對於時間的使用上,劉邦主要用自己的時間來選擇合適的人去做對的事。合理的人事安排,不僅讓每個人能最大限度的發揮自身的優勢,同時也極大的提升了組織的運行效率。對於“漢初三傑”的使用,就可以一窺劉邦的知人善任之能。



因此不是劉邦有化腐朽為神奇的能力,而是劉邦善於讓組織裡的每一個人都發揮作用,做到工作卓有成效,他們才做出了不平凡的事業—奪得了天下。

二、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

劉邦奪得天下後,功臣論功行賞,劉邦將蕭何排在功臣第一,很多人並不服氣,劉邦便說:“戰爭就好比獵人打獵,你們勇猛無敵,但充其量不過是獵狗。而蕭何卻是獵人的角色,謀劃於先,獵人的貢獻當然要比獵犬更大。”



談到張良的貢獻時,劉邦只用了一句話:“運籌帷幄之間,決勝千里之外”,便堵住了功臣勇將們的嘴。

三、充分發揮人的長處

這點在陳平的使用上,就可以得到明證。大家都跟他說:“陳平貪財好色,品行不端,不可重用!”但劉邦卻認識到了陳平謀略過人、善出奇謀,因此委以重任。這就是用人之長而略人之短,充分發揮人的長處。


我們再來看一看劉邦去世之前,和呂后之間的對話也可以對於劉邦的識人之能有一個基本的認識。當時,呂后在病榻之旁,問蕭丞相死之後誰可以擔當大任?劉邦回答:“曹參可以。”呂后又問:“那曹參之後呢?”劉邦回答:“陳平可以,但是陳平謀略有餘,擔當不足,可以由王陵和他擔任左右丞相,周勃可以擔任太尉,日後興漢安劉的必然是周勃!”呂后又問:“再往後面是誰?”劉邦看了看呂后,說道:“那個時候,就不是你能知道的了!”

曹參的“蕭規曹隨”,完全繼承了蕭何制定的漢法,實現了“無為而治”;王陵則堅持原則,堅決反對諸呂稱王;陳平則和周勃一起,剿滅諸呂之亂、安漢興劉,這一切都在劉邦的算計之中。

四、要事優先

《史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劉邦被項羽擊敗,乘坐馬車逃命。途中,劉邦被幾次將兒子和女兒推下車去,想加快車的速度。而車伕夏侯嬰每次都停下車來,把劉盈和魯元公主又抱上了車。

劉邦曾一度想殺死夏侯嬰,但考慮到自己不會駕駛馬車,反而會被項羽所擒,因此放棄了這個念頭。很多人因此說劉邦心狠手辣,不念親情。


但換一個角度想,劉邦當時首要的任務就是逃命,所有的決定都必須支持這個目標。加快馬車速度,是確保自己能夠逃命的最佳方案,因此捨棄兒子和女兒在旁人眼裡,是沒有親情,在劉邦的心目中,就是要事優先。

沒有什麼是不可以捨棄的,只要能達成最終的目標:保證自己的安全和性命。為此作出的任何犧牲都在所不惜,這是帝王的冷酷,也是霸主的雄心。

五、有效決策

有效決策的目的是為了採取合理的行動,有效決策要基於客觀的分析和量化的指標,經過思考後形成的判斷。

蕭何月下追到了韓信,但韓信能不能做元帥,還是要劉邦來決定;張良、陳平的陰陽之謀,雖然妙絕天下,但也需要劉邦來定奪是否採納;面對生死一念之間,一句“英雄何必為難英雄”讓丁公放棄了殺死劉邦的想法;鴻門宴上委曲求全,當機立斷、尿遁而逃,才有了漢興楚亡的結局。


沒有有效決策,不要說擊敗項羽一統天下,劉邦在這個亂世中,能多生存一天都十分困難。

一個人的歷史,一家之言。


一個人的歷史


個人感覺,只要是稍懂歷史的人都知道,劉邦的品行不能說是聖人,但也絕對是好過項羽的。

劉邦的壞習慣無非是吃喝嫖賭外加不喜歡腐儒而已,但優點卻一堆,比如善用人,敢放權,不怕失敗,對部下優厚,能聽意見等等。而項羽則反過來,優點就一個會打仗,其他的無比差勁,喜歡殺人,逢戰就屠城,把人不當人,為人刻薄寡恩,打仗搶到的財物大多都進了自己的私庫,基本不分賞給自己部下,對部下無比苛刻,此外剛愎自用,不聽善言。

為什麼那麼多人輔佐劉邦?這很簡單及正常呀。劉邦形象大多是被司馬遷和現代電視劇給黑的,真當那個時代的人都是傻子呀,項羽打那麼多勝仗,手下人卻越來越少,劉邦呢?這還不足以說明問題麼


90658327


首先需要反問一句:誰說劉邦品性差?

只要看懂漢朝開國史就明白,漢高祖劉邦的成功,首先就來自他那足以吸引天下英雄的好品性。

比如下面這幾個,劉邦奮鬥人生裡的奇葩表現,就縮影了劉邦的品性裡,那些足以幫助他打造強大團隊,開創四百年漢室江山的強大素質。

奇葩表現1:邊罵邊扛

劉邦日常一大招厭品性,就是粗暴的罵人,只要上來脾氣,粗話張口就來。比如《史記》裡好些被選入教科書的“劉邦橋段”,常見各色“秦漢粗口”,鬧得語文老師講課時都尷尬。但奇特的是,那些被他罵得狗血淋頭的部下們,卻是頂著滿頭狗血,繼續忠心耿耿扛活——因為愛罵人的劉邦,卻是邊罵邊扛鍋。

這事最有發言權的,就是挨他捱到非常慘的一位:謀士酈食其。這位老先生自從加入劉邦陣營後,主要從事出使工作,卻在劉邦項羽血戰滎陽時,湊熱鬧出了個餿主意:“您不如把戰國六國的貴族後裔全封王,叫他們拉隊伍來助戰。”真叫著急上火的劉邦動了心,連封王的印信都快速準備好了。倘若不是智囊張良攔住,劉邦暈乎乎這麼辦了,中原大地四分五裂不說,劉邦的部隊,也得分分鐘窩裡反。

驚出一頭汗的劉邦,當然盯著出餿主意的酈食其眼睛噴火,立刻怒噴一句“豎儒幾敗而公事”——你這個書呆子差點誤我大事。後人說劉邦脾氣不好,經常就拿這事舉例!

但怒罵背後的事,卻才真重要:捱過罵後的酈食其,是被劉邦拖出去打了還是剁了?啥都沒有,還是該做什麼做什麼,繼續從事他擅長的出使工作。爆過粗口的劉邦呢?只是罵罵咧咧的把準備冊封六國貴族的大印銷燬了而以。這鍋,我自己扛。

這樣一位壞脾氣的領導,每次粗暴的罵人,但罵過後更霸氣的攬責,犯了錯的部下。只要你是認真做事,就依然用你做擅長的事。如此“粗暴”,只要長心的部下,哪個又敢不盡心。就如捱過罵後的酈食其,繼續辛苦奔走遊說,最後在齊王暴怒的刀鋒下慷慨就義。以死相報的壯烈,正來自劉邦豁達的信任。

奇葩表現2:打臉式改錯

劉邦之所以被野史吐槽“品性差”,也確因犯錯多到奇葩,帶領反秦義軍進咸陽時,當場就花了眼,窩進宮裡吃喝玩樂。帶反項聯軍端了彭城時,也是進了城就腦袋犯暈,喝酒飲宴樂個不停。帶三十萬大軍去打匈奴,更是看了對方老弱殘兵後就放輕鬆,傻乎乎往人家白登山包圍圈裡撞。但另一個優秀素質,卻比他犯錯還奇葩——改錯比翻書快。

比如在咸陽城裡被樊噲張良指著鼻子一頓罵,立刻就從紙醉金迷變義正辭嚴,站在咸陽大街上公佈約法三章,輕鬆贏得滿堂喝彩。曾因不識戰神韓信才華,氣的韓信差點負氣出走,被蕭何當面一頓罵後,轉眼就舉辦隆重典禮,熱熱鬧鬧拜韓信為大將軍。改錯?哥就是這麼認真。

更多時候,劉邦的改錯,認真到自打臉的地步。比如北伐匈奴的戰爭,開打前謀士劉敬就潑冷水,高呼匈奴有陷阱,卻被劉邦一怒下了牢獄。後來果如劉敬所言,撞進白登山的劉邦,被匈奴人圍住揍了個慘,靠著漢軍浴血奮戰加外交攻勢,這才僥倖殺出重圍。換成後世幾位“梟雄”“聖君”,回來後肯定先把劉敬從監獄裡拖出來砍了:不殺你?朕的臉往哪裡放?

可是劉邦呢?卻是心急火燎把劉敬從牢房裡拖出來,然後心悅誠服的道歉,對劉敬說了一大通後悔不迭的好話,接著果斷給劉敬加官進爵,委派他赴匈奴和談,咬牙與匈奴談定“和親”條款——只要能給新生漢王朝贏得休養生息時間,就是打臉啪啪,朕也認了。

這奇葩“打臉式改錯”,見證了一位以堅韌忍耐力,支撐漢王朝步入正軌的鐵腕帝王。

奇葩表現3:說你行你就行

劉邦能夠從草根奮鬥為帝王,一大成功因素,就是善於用人。其中一個奇葩風格,也是十分重要:說你行你就行。

被劉邦這奇葩風格砸中的,首推西漢名相陳平,這位漢代風雲人物,早年只是項羽麾下隨從,投奔劉邦的路上,財物衣服都被劫匪搶精光。好不容易在劉邦麾下謀了個職務,又鬧出“黑錢”的醜聞,這下把劉邦惹得暴怒,本想將這小子惡治,誰知叫過來談了一通,劉邦卻瞬間被陳平的口才征服。“黑錢”的事不追究了,給你小子個任務,去造項羽謀士范增的謠,需要多少錢就從我這裡隨便拿,只要能叫項羽那邊窩裡反。沒信心?我就認為你行。

於是,在劉邦這甩手風格下,窮了大半輩子的陳平,這下給點陽光就燦爛。一番秘密活動,終於叫范增跳起黃河也洗不清,連氣帶怒長了毒瘡病倒。霸王項羽麾下最強大的智囊,就這樣稀裡糊塗落了馬。堪稱劉邦項羽爭天下時,決勝的一環。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病榻上的漢高祖劉邦,“說你行你就行”的風格依然不停,面對皇后呂雉的詢問,大漢朝該怎麼休養生息,陳平周勃這些大臣該怎麼用,樁樁件件劉邦都交代的清楚,特別是對陳平周勃王陵幾位重臣的能力與未來表現,更是句句點評,全被接下來的歷史應驗:劉邦去世後,關鍵時刻挽救漢王朝的,恰是劉邦寄予厚望的大臣周勃。他開創漢王朝的偉業,就在於這精準的看人能力。

綜合上面幾樣來說,看似“品性差”的劉邦,卻是一個擁有精準眼光與豁達管理手腕的堅強領導。這樣的卓越人物,無論放在各行各業,都足以吸引業界最優秀人才,為他死心塌地去戰鬥!

我們愛歷史


皎皎者易汙,剛強者易折!漢高祖劉邦私德雖差,但是大節不虧,知人善用,捨得封賞,所以各路英雄豪傑都來劉邦這裡建功立業,功成名就!

劉邦作為秦朝一個低級小吏,並沒有如秦人那樣勤儉持家,奉公守法,他在家裡遊手好閒,好吃懶做,經常到大嫂家裡蹭飯吃,還帶著一幫狐朋狗友。呂雉嫁給劉邦後,地裡農活都是呂雉在幹,有了孩子後還帶著孩子在地裡幹活,劉邦依然到處吃喝嫖賭。從家庭角度看,劉邦不是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天下群雄反秦,劉邦作為秦朝官吏私放役夫,然後落草為寇,後來由主動反秦;投靠項楚而成事,但後來又反叛了楚國。從這點看,劉邦作為臣子不忠,是一個貳臣!

劉邦作為軍隊統帥,經常棄師全身。彭城之戰中,劉邦五國聯軍56萬被項羽擊潰。劉邦不是聚兵奮戰,而是拋棄全軍逃命,沿途不僅不聚兵,還把兩個孩子推下車三次。因此從這點看,劉邦不是一個合格的統帥!


但是劉邦有帝王的優點,就是知人善用,捨得放權,捨得封賞,也承認別人的能力,殺伐果斷,大仁不仁,有啥錯誤也能及時改正,能屈能伸,能文能武!相比對手項羽的剛愎自用,多情小仁,劉邦更具有帝王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