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倒臺後,抄家抄出八個億之多,為何嘉慶一年就花完了?

紅楓似血


和珅跌倒,吃飽的是嘉慶,而非大清朝。

嘉慶親政後的第六天,就下令逮捕和珅,從和珅家中抄出家財約值白銀十億兩,相當於大清朝二十年的財政收入。但這時候的大清朝已經陷入深深的財政危機。

一,內河漕運從乾隆起逐漸廢弛,黃河頻頻決口,治河費用一漲再漲,但治理效果卻不見成效。

二,川、楚地區的白蓮教起義,魯、豫地區的天理教起義,嘉慶耗費巨銀用於鎮壓。

三,官僚貪汙成風,嘉慶三年到五年在全國範圍進行的府庫清查,各地積欠竟達2000萬兩。

四,八旗的生計問題,這一隻是大清朝財政的無底洞。

五,走私盛行,白銀不斷外流,導致國庫存銀減少,嚴重影響清政府經濟秩序。

雖然和珅是貪官,但扳倒他一人仍是不足以救國家。這和《大明王朝1566》中,扳倒沈一石,原本以為可以彌補軍費,卻不想沈一石也沒錢,兩者的道理是一樣的。

更何況,和珅約十億白銀的家財,現銀估計沒多少,大多是古玩書籍字畫。所以吃飽的是嘉慶,大清朝仍舊貧困如洗。


五味社


和珅的家產到底有多少一直是一個謎,所謂8億兩是野史記載,並沒有得到確認。

清史稿記載嘉慶四年正月十六,頒佈的和珅二十大罪狀中,關於銀錢記載為:

1、家內衣物銀兩過千萬。

2、夾壁藏金二萬六千餘兩,私庫藏金六千餘兩,地窖埋銀三百餘萬兩。

5、各當鋪本銀十餘萬兩。

以上白銀總計為約一千四百萬兩白銀,黃金約三萬三千兩黃金。其他還有土地、店鋪、古董等,但是這個難以估值,不好計算。抄沒的和珅家產收歸國庫以後用了多久也並未明確記載,但是嘉慶時期平定白蓮教時前後花了一億多兩白銀,這個開銷也是巨大的。


不沉的經遠


老年乾隆帝

和珅精明強幹,很會來事,而且會好幾種語言,又懂得討乾隆帝開心,所以在乾隆朝逐漸發跡。到乾隆帝駕崩前,和珅的權力已經達到了極限顛峰,他擔任內閣首席大學士、領班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戶部尚書、刑部尚書、理藩院尚書,還兼任內務府總管、翰林院掌院學士、《四庫全書》總纂官、領侍衛內大臣、步軍統領等數十個重要職務。可以說除了皇帝以外,和珅是當時最有權勢的人了。當然無限權力必然導致無限的腐敗。據後來嘉慶帝抄了和珅家的統計數據表明,和珅所聚斂的財富,約值八億兩至十一億兩白銀,所擁有的黃金和白銀加上其他古玩、珍寶,超過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財政收入的總和。

和珅

至於說為什麼說嘉慶很快就用完了,這其實要拜他的父親乾隆帝所賜。乾隆帝在位期間花銷是相當大的。皇帝后妃等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消耗;賞 賜、筵宴;節日慶典如皇太后、皇帝萬壽、皇帝大婚等;修繕宮殿、苑囿、寺廟、陵寢; 承做各種器物;以及乾隆皇帝四次東巡、六次南巡、至避暑山莊行圍四十九次等出巡活動。都要花掉大量的銀兩。當然這裡面的銀兩除了內務府撥付外,還有其他的來源主要來自地方官府的承包等。

乾隆後期,由於乾隆皇帝出手闊綽,喜好鋪張浪費,開銷不斷增大,國家財政不孚支應,只好轉向加攤派、興捐獻。在攤派和捐獻中,各級官員層層加碼,各有截留,腐敗現象從上而下遍及各級官員。實際上乾隆駕崩前整個大清朝被乾隆玩得差不多了。表面上看起來是個乾隆盛世的繁華樣子,實際上處處潛伏著危機。國家財政也到了告急的危險階段。

嘉慶帝

憑乾隆帝的英明神武,不可能不知道和珅同志貪汙嚴重,但是放眼整個朝廷之中,能夠和自己有共同語言,稱得上是同性“知已”的也唯有和珅一人而已。從乾隆帝把自己最寵愛的小女兒嫁給和珅兒子當老婆就可見他對和珅的感情。但也許乾隆帝特意為嘉慶帝留下了和珅這隻碩鼠,等需要的時候由兒子宰殺也不是不可能。

和珅跌倒,嘉慶吃飯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是表面的盛世過後,清朝從嘉慶朝開始逐漸開始走下坡路,離清朝滅亡也就不遠了。


歡迎朋友們關注頭條號:@司馬談史君 更多歷史、文學、視頻等精彩內容等你一起來分享~


司馬談史君


一個會弄錢,一個會花錢!(不忽悠,不想深度交流,不像那些磚家似的,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歸德府商酒


我們說的康乾盛世,在乾隆執政後期已經是落日餘暉,乾隆皇帝是一個把什麼事都想做好,做大的人。在嘉慶接管皇位時國庫應該沒有多少錢,還要接受乾隆留下的爛攤子,只能用和珅的財產來彌補。嘉慶統治的後期財政收入少,賑災的錢基本也是用的和珅的家產。嘉慶也繼承了乾隆驕奢淫逸的性子,在位期間也是揮金如土。所以這不是在一年內能花完,這些錢是相當於大清朝15年的稅收。


塗鴉一次


沒那麼多錢、應該在2000萬兩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