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倒台后,抄家抄出八个亿之多,为何嘉庆一年就花完了?

红枫似血


和珅跌倒,吃饱的是嘉庆,而非大清朝。

嘉庆亲政后的第六天,就下令逮捕和珅,从和珅家中抄出家财约值白银十亿两,相当于大清朝二十年的财政收入。但这时候的大清朝已经陷入深深的财政危机。

一,内河漕运从乾隆起逐渐废弛,黄河频频决口,治河费用一涨再涨,但治理效果却不见成效。

二,川、楚地区的白莲教起义,鲁、豫地区的天理教起义,嘉庆耗费巨银用于镇压。

三,官僚贪污成风,嘉庆三年到五年在全国范围进行的府库清查,各地积欠竟达2000万两。

四,八旗的生计问题,这一只是大清朝财政的无底洞。

五,走私盛行,白银不断外流,导致国库存银减少,严重影响清政府经济秩序。

虽然和珅是贪官,但扳倒他一人仍是不足以救国家。这和《大明王朝1566》中,扳倒沈一石,原本以为可以弥补军费,却不想沈一石也没钱,两者的道理是一样的。

更何况,和珅约十亿白银的家财,现银估计没多少,大多是古玩书籍字画。所以吃饱的是嘉庆,大清朝仍旧贫困如洗。


五味社


和珅的家产到底有多少一直是一个谜,所谓8亿两是野史记载,并没有得到确认。

清史稿记载嘉庆四年正月十六,颁布的和珅二十大罪状中,关于银钱记载为:

1、家内衣物银两过千万。

2、夹壁藏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藏金六千余两,地窖埋银三百余万两。

5、各当铺本银十余万两。

以上白银总计为约一千四百万两白银,黄金约三万三千两黄金。其他还有土地、店铺、古董等,但是这个难以估值,不好计算。抄没的和珅家产收归国库以后用了多久也并未明确记载,但是嘉庆时期平定白莲教时前后花了一亿多两白银,这个开销也是巨大的。


不沉的经远


老年乾隆帝

和珅精明强干,很会来事,而且会好几种语言,又懂得讨乾隆帝开心,所以在乾隆朝逐渐发迹。到乾隆帝驾崩前,和珅的权力已经达到了极限颠峰,他担任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可以说除了皇帝以外,和珅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人了。当然无限权力必然导致无限的腐败。据后来嘉庆帝抄了和珅家的统计数据表明,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和珅

至于说为什么说嘉庆很快就用完了,这其实要拜他的父亲乾隆帝所赐。乾隆帝在位期间花销是相当大的。皇帝后妃等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消耗;赏 赐、筵宴;节日庆典如皇太后、皇帝万寿、皇帝大婚等;修缮宫殿、苑囿、寺庙、陵寝; 承做各种器物;以及乾隆皇帝四次东巡、六次南巡、至避暑山庄行围四十九次等出巡活动。都要花掉大量的银两。当然这里面的银两除了内务府拨付外,还有其他的来源主要来自地方官府的承包等。

乾隆后期,由于乾隆皇帝出手阔绰,喜好铺张浪费,开销不断增大,国家财政不孚支应,只好转向加摊派、兴捐献。在摊派和捐献中,各级官员层层加码,各有截留,腐败现象从上而下遍及各级官员。实际上乾隆驾崩前整个大清朝被乾隆玩得差不多了。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乾隆盛世的繁华样子,实际上处处潜伏着危机。国家财政也到了告急的危险阶段。

嘉庆帝

凭乾隆帝的英明神武,不可能不知道和珅同志贪污严重,但是放眼整个朝廷之中,能够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称得上是同性“知已”的也唯有和珅一人而已。从乾隆帝把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嫁给和珅儿子当老婆就可见他对和珅的感情。但也许乾隆帝特意为嘉庆帝留下了和珅这只硕鼠,等需要的时候由儿子宰杀也不是不可能。

和珅跌倒,嘉庆吃饭也是不争的事实。但是表面的盛世过后,清朝从嘉庆朝开始逐渐开始走下坡路,离清朝灭亡也就不远了。


欢迎朋友们关注头条号:@司马谈史君 更多历史、文学、视频等精彩内容等你一起来分享~


司马谈史君


一个会弄钱,一个会花钱!(不忽悠,不想深度交流,不像那些砖家似的,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归德府商酒


我们说的康乾盛世,在乾隆执政后期已经是落日余晖,乾隆皇帝是一个把什么事都想做好,做大的人。在嘉庆接管皇位时国库应该没有多少钱,还要接受乾隆留下的烂摊子,只能用和珅的财产来弥补。嘉庆统治的后期财政收入少,赈灾的钱基本也是用的和珅的家产。嘉庆也继承了乾隆骄奢淫逸的性子,在位期间也是挥金如土。所以这不是在一年内能花完,这些钱是相当于大清朝15年的税收。


涂鸦一次


没那么多钱、应该在2000万两左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