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

慢谈读书


这两句话可谓是苏轼流传下来的千古名句,“婵娟”这个意象,更是通过苏轼的这首诗而被发扬光大,变得妇孺皆知。

婵娟,也由此成为“月亮”的代名词,象征着男女之间纯洁的恋爱关系。

我们其实误解了苏轼词里“婵娟”本来的含义

可是,我想说,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婵娟”含义,其实是误解了苏轼诗歌中“婵娟”本来的含义。

为了向大家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把《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全文粘贴于此,对这首词滚瓜烂熟者,可以跳过不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影视剧中的苏轼

请注意这首词的第一句话,也就是小序所说,这首词是苏东坡在中秋时分,写作怀念他的弟弟苏辙(子由)的。

丙辰,是公元1076年,当时的苏轼刚刚从中央朝廷被王安石排挤出来(因为苏轼不赞成王安石的某些改革措施),来到杭州做了一个通判(相当于副市长)。

后来,苏轼想找一个离弟弟苏辙近的地方做官,就申请到山东的密州作知州。那个时候,苏辙正在河南在陈州(现在睢阳)做学官。

苏轼的愿望实现了,但是由于冬天航道被封,两兄弟又没有见成面。此后,双方因为公务繁忙,一直有五年没有见面。

于是,苏轼就写了这首著名的《水调歌头》。

所以,我们要知道,苏轼写这首词最主要的目的是叙述兄弟之情,这里的“婵娟”也根本不是表达什么爱情,而是说希望两个兄弟能够有朝一日,再次相见,永远不分离。

“婵娟”一词的流变:婵最早是来自于蝉

其实,苏轼这里所使用的“婵娟”意涵来自于晚唐时期对它的认识,而且,“但愿人长久”这句话里面还有这一个天大的秘密。

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还要稍微介绍一下“婵娟”这个词在中国诗歌里面的流变。

在早些时候,“婵”与“蝉”可以互换使用,曾经有一个词叫“婵嫣”,就是彼此相连的意思,我们现在使用的“蝉联”就是从这个词演化过来的。

《说文解字》中,“蝉,以旁鸣者”,这个旁是指的膀,也就是说蝉是通过震动翅膀来发出声音。

开始的时候,人们觉得蝉叫很聒噪,比较烦人,就用“蝉”来指荒淫腐化的生活。比如《诗·大雅·荡》里面描写殷商贵族的腐败堕落“如蜩如塘,如沸如羹”。这里的蜩就是蝉的意思(当时楚国的方言)。

后来,到了《庄子·山木》里面,蝉的意思又有了变化,变成了夏天能够自得其乐的虫子。“睹一蝉方得阴而忘其身”,意思就是,这么炎热的夏天,大家都很烦躁,但是蝉很聪明,它经常会跑到阴凉的地方,自顾自的叫着。

庄子其实是说,蝉能脱离现实的困境,自得其乐。

后来,人们还将蝉和蟾蜍通用。由于蝉经常躲到阴凉处,所以人们逐渐开始用蝉来指代女性。

从蝉到蟾:原来嫦娥最早是一只青蛙,蜎最早指蚊子

在《初学记》引汉代《淮南子》中,最早记载了最早的嫦娥的故事:“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只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

其实,最早嫦娥只是一只青蛙,后来青蛙的意象逐渐变得负面,于是嫦娥就成为了美女,身边的动物也成为了玉兔。

后来,又有了蜎这个字同样指代女性。

蜎本来指蚊子的幼虫,在《诗经·豳风·东山》里面又“蜎蜎者蠋,蒸在桑野”。这里的蜎蜎正是指蠋在树上蠕动的形态。我们知道,蚊子喜欢在人们不注意的时候,叮咬人,因此蜎就被人们用来指代柔美、娇嗔的女性。

逐渐的,“蝉蜎”两个字就开始连用,后来又演化成了“婵娟”

那么,婵娟又是什么时候变成月亮的代名词了呢?主要是中唐的孟郊。他在《婵娟篇》里面描写了四种美好的事物,分别是“花婵娟,泛春泉;竹婵娟,笼晓烟;妓婵娟,不长妍蚩;月婵娟,真可怜”。

月亮,本来是阴柔的象征,与日相对。晚上月亮的光非常柔和,给人一种柔美的感觉。

后来,李商隐也写有《霜月》诗: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这里,婵娟就逐渐被指代为了美女。

“但愿人长久”一句非苏轼独创,而是化用了前人的诗句

由此,可见,苏轼对婵娟意象的使用,应该上承晚唐。

那么,我为什么说苏轼的这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面有一个秘密呢?原因就是,其实这两句话也并不是苏轼的原创,而是化用了前人的诗句。

晚唐时期有一位名叫薛莹的诗人写了一首诗叫《中秋月》:三十六旬盈复缺,百年堪喜又堪伤。劝君莫惜登楼望,云放婵娟不久长。

这首诗是不是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月缺”和最后一句话的影子?

在晚唐时期,由于战乱频仍,很多人的生命成了不定之数,说不定自己哪天就死了。于是,很多人开始感慨宇宙的永恒和人生的无常。

应该说,苏轼后来受到佛教的影响,又接受了晚唐时期诗歌意象的影响,最后才成为了一代文豪。


兮兮说事儿



据本人所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句子,出自宋代豪放派词人苏轼所写的《水调歌头》。苏词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也是中秋词中最为著名的一首,向来脍炙人口。全词如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唯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作此词时年已41岁,正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不欢。但作者并未因此幻想超脱尘世,而是热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他认为,一个人一生很难十全十美,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也就可以了。全词的基调是乐观的,但也反映了作者现实与理想、出世与入世的某些思想矛盾。


词的结句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大致是: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词人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不应该还有遗憾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表现得十分积极乐观。

由此可见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明月,或者用来形容月色明媚。

以上答复当否,请敬方家指正为盼。


壮图山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

这句话来源于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婵娟”是“月亮”的意思。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相爱的两个人深深地思念,相知相守,天涯之远,却心相依,只希望比此平安幸福,即使远隔千里,也能共享一轮明月。



正能量启示录


曾经群里有人问,[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是什么意思?居然有人的回答是[月饼]。

我噗嗤一笑,随即在网站上查阅[婵娟]的涵义,还别说真有

月饼的注释,而出处却不详,编辑仁兄莫不是吃货?但要把这句翻译成[即使分隔两地,还能吃着一样的月饼],想必苏东坡也难以接受,虽然他老人家也是吃货一枚。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原句出自苏轼写给胞弟苏辙的《水调歌头

》,其中这两句更被奉为千古名句,历来广为称颂。如今每逢中秋之夜,常见有人借此吟兴。

虽说是人尽熟知,但如若问及[婵娟]之意,想必大部分人说不出其所以然。在这阙词中,[婵娟]是作[明月]解释,绝非月饼。这两句的正确翻译是[希望你我身心不变,虽然远隔千里,毕竟还能共赏相同的明月],情怀何其宽广。反之,月饼则……



婵娟之义

与上同义的还有许多诗词,例如蔡伸的《十六字令》,[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当然,[婵娟]还有作其他意思的情况,常用的有几种。

一.[美人]。如唐人方干有诗,[却教呼桃鹦鹉叶 ,便遣婵娟唱竹枝];

二.[形容姿态美妙]。李商隐有诗云,[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三.[形容月光皎洁]。刘长卿[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

四.[花草

]。晏殊[试摘婵娟,贴向眉心学翠钿];

五.[月饼]。不详。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有不同看法欢迎交流。

欢迎关注诗词补习班,了解更多诗词有关知识。

诗词补习班


古代的网红高频词

婵娟是古代诗人和词人很喜欢用的词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里的婵娟是啥意思呢?

这首词是苏轼中秋节写给他老弟的。

阖家团圆的时节,他们天各一方,但头顶上是同一个明月,照着大苏,也照着小苏。

“月亮走,我也走,我送阿哥到村口”。

所以,婵娟者,月亮也。

当然,打开古诗文,你会看到一大堆的婵娟,比如: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

这里的“婵娟”和月亮同时出现,很显然,就不是月亮的意思了。

月亮光洁美好,婵娟又有美好的意思。

其实,不光墨客骚人喜欢用婵娟,“三俗”相声大师,郭德纲也用婵娟。

他唱的《探清水河》里唱到:

提起了宋老三,两口子卖大烟,一辈子无有儿啊,生了个女婵娟……

啥是女婵娟呢?

就是美女啊,比如下图这几位:

这样的用法也很多,比如: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

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

前一句说红宫美女多漂亮,后一句说壮年死了老婆。

总结一句,婵娟虽然有三个意思,但是,词根是一样的,那就是美!

美好的样子,美貌的女子,还有美不胜收的月亮。


饮水君


北宋文豪苏东坡的一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让“婵娟”这个词家喻户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了中秋节最美好的祝福。而对于“婵娟”这个词的含义,后人往往存在望文生义的错讹理解。实际上,“婵娟”这个词语蕴含的意义,经历了从汉代到宋代上千年的发展演化过程。并且“婵娟”入诗,苏轼也并非首次,在苏轼之前,“婵娟”也早已经成了古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语。东汉张衡的《西京赋》、西晋成公绥的《啸赋》,唐代李商隐的《霜月》,晚唐诗人薛莹《中秋月》,唐代诗人孟郊的《婵娟篇》等很多诗歌中,均多次用过“婵娟”一词。

那么“婵娟”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按照专家的研究考证结果,总结如下:

【“婵娟”作为形容词使用,表示“姿态美好”】

《文选•张衡<西京赋>》:【嚼清商而却转,增婵娟以此豸】。婵娟此豸,指的是“姿态妖蛊”也。唐代李商隐的《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元代沈禧《一枝花·赠人》套曲:【

腰肢嫋娜,体态婵娟】美。

【“婵娟”作为形容词,指花木秀美动人】

西晋阮籍《咏怀》之二六:【庭木谁能近?射干复婵娟】;《文遗·成公绥·啸赋》:【藉皋蔺之琦靡,荫脩竹之婵娟】,这里的“婵娟”,指的是竹子摇曳婀娜之美;宋梅尧臣《邵郎中姑苏园亭》诗:【薄城万竿婵娟竹,藤缆系桥青板船。】,依旧形容竹子的亭亭玉立的美貌。

【“婵娟”作名词,指的是花木】

宋晏殊《采桑子·石竹》词:【试摘婵娟,贴向眉心学翠钿】;宋王安石《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诗:【婵娟一种如冰雪,依倚春风笑野棠

【“婵娟”作名词,直接指代美人】

唐方干《赠赵崇侍御》诗:【却教鹦鹉呼桃叶,便遣婵娟唱《竹枝》

】;元李致远《新水令·离别》曲:【青锁畔,绣帏前,少个婵娟,酬不了少年愿】。;清洪升《长生殿•夜怨》:【君王见错,把一个罪废残妆,认是金屋婵娟。

【“婵娟”作为形容词,指月色明媚】

唐刘长卿《琴曲歌辞·湘妃》:【婵娟湘江月,千载空蛾眉。】;宋张孝祥《虞美人》词:【满庭芳草月婵娟。

【“婵娟”作为名词,直接指代月亮或者月光】

宋苏轼《水调歌头》词:【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金瓶梅词话》第七回:【风吹列子归何处?夜夜婵娟在柳梢。】;清孔尚任《桃花扇•草檄》:【长空万里,见婵娟可爱,全无一点纤凝。

【“婵娟”作形容词,指轻盈飘舞之美

南朝梁沈约《咏雪应令》:【夜雪合且离,晓风惊复息,婵娟入绮窗,徘徊骛情极。

【“婵娟”作形容词,指情丝牵萦之状】

南朝梁江淹《去故乡赋》:【

情婵娟而未罢,愁烂漫而方滋。】;唐李白《古风》之五一:【虎口何婉娈,女媭空婵娟。

需要补充的是,“婵娟”在唐代中期及以前,还没有指代月亮或者月光的意思,到了晚唐及以后,“婵娟”与月亮才联系在了一起。苏轼在他的那首著名的《水调歌头》中最后两句的意思就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赏月”。


作家王麟


苏轼写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什么?

很多文人墨客写过带有"婵娟"的诗词,我认为他们根据当时的心境,所表现的各不相同。

按汉语释义:婵娟:1、美人、美女;2、形容月色明媚或指明月;3、形容美人姿态曼妙优雅。


唐代李煜曾写过一首五言诗,诗道:浮生共憔悴,壮岁失婵娟。汗手遗香渍,痕眉染黛烟。

这诗中的“婵娟”,反映的是失位皇帝李煜对过去美好生活的追念,对浮生共憔悴壮岁失美人的深深怀恋。、

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李白有一首咏槿诗:园花笑芳年,池草艳春色。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李白所写的“婵娟"比拟的是槿花的姿态嫚妙风姿卓约,满园的池草、百花,抵不过槿花的美好。

那么,苏轼写的千里共婵娟其中的“婵娟"又是指什么呢?结合全首词意的理解,这里主要指的是明媚的明月。为什么说是明月?一个“共"字,“暴露”出了真谛。如果指美女、美人,千里之遥怎么共?再加该词前面的“明月几时有?……”连起来理解“婵娟”所指,说他指的明月不会跑偏。



老狼48440790


婵娟一词的解释 除了话剧《屈原》里的文学人物姓名之外,它通常指姿态曼妙优雅的美人,以及月色明媚以及指代明月。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北宋诗人苏轼《水调歌头》里的千古名句。大致的意思是,虽然相隔分离,只要亲人平安,依旧可以跨越青天,共享美丽的月光。这里的“婵娟”是美好的样子,指嫦娥,也就是代指天上的明月。

苏轼对月是有特殊情感,他在很多诗文中也出现了描写了月光,例如《洞仙歌》“绣帘开, 一点明月窥人。”《卜算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缈孤鸿影。”

这里的“共婵娟”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寓意为,既然人间的离别是在所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平安,即便远隔千里,还是可以通过普照大地的明月,将两人联系起来,联通彼此思念的心。

在古代,文人十分重视精神层面的交流,尤其是在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唐宋时期,除此之外古时候的人们还受到“神交”说法的影响,所以月亮常常会作为诗人寄情的一种意象,为彼此分离的人架起沟通的桥。

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以及张九龄在《望月怀远》写道的那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与苏轼的这句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都在试图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这首抒发作者月下心事的《水调歌头》创作于苏轼在政治失意,与弟弟苏辙的别离后的中秋对月中之时,可以联想到当时诗人心中的落寞孤寥,但在这首诗中,我们却看到现实的处境并没有使苏轼陷入悲观消极的情绪中,反而是一位智者以达观的人生态度来努力排解心中的遗憾,诗词中的浪漫与潇洒,无一不对照着诗人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它表面上是与明月的对话,却在这样的在对话中不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

既有给人以哲理,又不忘添情趣,意境豪放却不失温婉,对明月独有的向往之情,也体现了他对世间的眷恋。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沒有月亮,可能就沒有李白,苏轼也就不再是苏轼;如果真沒有月亮,甚至连诗都不存在了呢。这话听上去有些夸张,但足以见证它在人们心中地位,或许我们谁也无法了解它究竟承载了多少人的思念与心愿。

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

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


有书共读


婵娟是月亮的意思。

既然说到月亮,那就总结一下古诗词中有哪些表达月亮的词:

①银钩,玉钩。因初月如钩。



②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



③桂月,桂宫,桂轮。因传说月中有桂树。

④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因满月如轮盘出镜。


⑤婵娟。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

等等。

十首古诗里面,几乎有半数是带月亮的。古代诗人使用月亮这个意象表达对亲人,妻子儿女,朋友的相思。简直屡试不爽。

(一)对朋友的思念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二)对亲人的思念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 李白

想来想去,最出名的还是这首。文字明白如话,但却触动了每一个游子心弦。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三)对妻子爱人的思念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妇人。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中国文学艺术特征是以意象为基础的。一个艺术符号,往往牵系着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心灵世界。月 正是具有这种鲜明丰富的语言形象,所以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文学艺术中的地位十分显赫。它意蕴丰富,作者以月表达内心思想情感,并提升艺术造诣。



万水千山把梦追逐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俩句是出自苏东坡的《水调歌头》里面的。

这俩句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所以婵娟指的是明月的意思。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

全诗如下:

水调歌头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