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議會共和制裡總理掌權,為什麼還要設個總統?

天翼用戶282334182


總理是政府首腦,而總統是國家元首,兩者缺一不可的。

國家元首是一個國家的最高代表,無論對國內還是對國外。在君主制國家,國家元首的位置是由國王或者女王來承擔,例如英國和日本。,是從古代君天下的思想一脈相承,其含義在於國王或者女王是國家的擁有者,強調君主對國家的所有權。



既然國家所有權在君主手上,治理國家也就是君主的義務。但是君主不是萬能的,一人無法治理全國,故會組建政府,將治理國家的權力下放至大臣手裡,所以大臣就擁有了行政權。



在近代變革後,形成的君主立憲制。君主僅作為國家元首,由議會或者選舉出來的人來完全負責政府行政權力,一般稱之為首相或者內閣總理大臣。由於獨攬政府權力,所以稱之為政府首腦。



在近代以後很多國家推翻了君主,建立共和制國家。按照共和制國家的描述,國家歸屬全民所有,也就是說所有國民擁有國家

,但是出席一些正式場合不能讓全體國民都參加,所以從全體國民中選出一人來作為國民的代表,來彰顯國民對國家的所有權。



所以議會制國家有掌權的總理還要選出一個總統,是要體現出國家歸屬所有國民所有。這些議會制國家,比如德國和印度,總統僅是個國家象徵,並無多少權力,印度一度有女總統。



在美國式的總統制國家,總統既是政府首腦也是國家元首,就不存在這樣的疑問。

在法國、韓國這樣的半總統制國家,總統不僅是國家元首,在行政上也有較大的權力,這些國家雖然也有總理,但是作為政府首腦存在感其實並不強。提到法國和韓國總統,很多人都知道馬克龍和文在寅,但是兩國的總理愛德華菲利普和李洛淵就很不為人所以了。




L夕惕若


總統就是一個國家的當家人,一個國家需要經營管理就有了總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