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親「落腳王朝佐屯」|我的家在東北(二十九)


我的母親「落腳王朝佐屯」|我的家在東北(二十九)

作者 | 王志華 圖片 | © 網絡

那年那月那日頭,那山那水那河流。自傳體家史小說,再現家族歷史,尊重史實,尊重歷史人物,謹以此文紀念我的父親母親。by 王志華

01. 心 酸

那天父親正在鄰村出勞筋扛活。他領著幾個長工在打穀場揚場。用木鍬將打下的糧食揚到一人多高的空中,藉助風力,把雜質清理掉,然後再裝袋入庫。

這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最原始的清糧方法,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生產隊有了清糧機,這種方法才停止使用。

接到口信,爹連跑帶顛的匆忙趕回家。進了門,她見我娘咬著嘴唇含著眼淚,抽抽搭搭正給大娘點菸呢。

爹賠著笑臉,央求嫂子能不能不分家。娘要臉面怕嗑抻,爹對這個家也難捨難分,不願意離開從小長大的家。

大娘態度堅決:「我吿訴你哈,小七呀,你說啥都不中!處事不能突魯反仗,樹大了,沒有不分枝的,鳥兒長大了,也要飛出窩,早分家是為你們好,你們能早自立!你倆麻溜的搬走, 自個去外頭找房子住。」這口氣唧唧歪歪, 根本就沒有商量的餘地。

爹無奈,只得折身返回地主家,向東家借了一輛馬車。

大爺幫著兄弟裝上行李,分得的口糧,小米大碴子高梁米苞米麵,還有幾斤白麵。大娘用幾個瓶瓶罐罐裝上鹽醬,一罐葷(豬板油熬的)油,盆裡裝了幾棵酸菜,大半袋子土豆,幾顆大白菜、幾個紅蘿蔔綠蘿蔔,滴了當郎的一併放到馬車上。

大娘又在院裡抓了二隻老母雞,讓大爺用細麻繩綁上雞腿,擱在車上。

我的母親「落腳王朝佐屯」|我的家在東北(二十九)

老母雞伸著脖子「喔喔喔」叫,好像不願離開家,又爭相從馬車上跳進院子裡。

大爺和我爹一通忙乎,抓住了這二隻雞,大爺又用繩子把四條雞腿拴在一起,叮囑坐在車上的我娘拽住繩子,用手按住了,別再叫雞跑了。

娘坐在車上,爹趕著馬車出了家門。你望著我我望著你,大眼瞪小眼,去哪?哪裡是落腳地?

二人悽悽慘慘,出了家門, 到了村口, 娘面對冰天雪地, 忍不住嚎啕大哭,一生很少落淚的爹,這時也低下頭,不停地抹眼睛。

突然之間, 沒有了棲身之地。「天地之大, 四海之廣,舉目無親,未知託身之所」天寒地凍,能去哪裡安身?

二隻雞伸著脖子,低一聲高一聲,「喔喔喔」地叫喚。老黃狗豎起了耳朵, 從院子裡追了出來,戀戀不捨跟到屯外, 圍著馬車嗷嗷嚎叫著前堵後撲。

爹用鞭子嚇唬它,一遍一遍的攆著黃狗,並回身大聲吆喝:回吧,回去吧!黃狗依依不捨地站住,立起身嗚嗚地哭叫,流下了眼淚。

我的母親「落腳王朝佐屯」|我的家在東北(二十九)

爹吆喝著馬車,沿著崎嶇不平的山路,緩緩前行。馬蹄噠噠,漸漸地,身後的村莊變得模糊不清了。轉過彎彎的山道,空曠的原野上, 依稀還能聽見黃狗在山那邊,嗷嗷的吠叫聲。

這是我小時候,娘含著眼淚講給我的,我把它深深地刻在了腦海裡。娘說,「狗通人性啊。常言道,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我天天餵它。你爹出勞筋扛大活回來,一進家門,這狗就樂呵,搖頭晃腦地,一蹦多高撲你爹身上,十分親呢」。

娘拭去淚,感慨她這一生頭一次看見狗流淚。

馬車載著爹孃,信馬由韁,沿著大雪殼子道上的車轍印,走進了山凹附近的一個小村莊,停在了村裡頭一戶人家的門前。

這戶人家大門敞開著,不高的土院牆。院裡規整的馬廄豬圈牛舍, 一垛擺放整齊的燒柴,院外的牆南邊有一口水井。

爹吆喝住馬,想停下車打水飲馬。娘一道鬧心吧啦坐在車板上,早就凍的透心涼,小臉鐵青了。她活動著凍僵的雙腿,下了車,一瘸一拐向院裡走去。想討口熱水喝,暖暖身子,再打聽打聽這嘎噠是啥地方。

我的母親「落腳王朝佐屯」|我的家在東北(二十九)

02.落 腳

娘怯怯地走進院子裡,爹讓娘順便借個水筲或水舀子飲馬。

看見陌生人進院,院裡大黑狗不停地大聲叫喚著,試圖掙脫被拴的繩子,娘嚇得又退回大門外。屋門吱嘎一聲響,屋裡一前一後走出一對老夫妻,老頭喝退著黑狗,老太太招手叫我娘進院。

娘答應著,壯著膽,往院裡進。嘈雜聲,驚動了四鄰,一會兒,幾個鄰居也陸續圍了上來。

他們打聽娘從哪嘎噠來的?嘎哈去?姓甚名誰?母親紅腫著雙眼,嘶啞著嗓子一一回答。

娘象遇著久別的親人,委屈地敘說著: 「我們剛結婚二三個月,就讓大伯嫂給攆出來啦,還叫我們自己找房子,自立門戶,這磕了吧抻的我也不敢回孃家, 我們坐著馬車就走到這裡啦」。

「哎呀呀! 這天嘎嘎冷,天寒地凍的,年根底要過年了,這可咋整?」

「十冬臘月,這日頭(太陽)快下山了,天要黑了,你們上那嘎噠去找房子住呀!」大夥七嘴八舌替娘犯愁,並伴隨著一聲聲嘆息。

聽了大夥的話,孃的眼淚又撲簌簌地流了下來。

老太太瞅著一籌莫展的小夫妻,動了惻隱之心,一拍大腿,做了決定:這麼地吧,閨女呀,你要不嫌呼,就住我家,咱們都姓王,一筆寫不出倆個王字,五百年前咱是一家子,你們就叫我王嬸,我家外屋有一鋪小炕,你們先遷就著住一冬,明年開春再想辦法找房子。

王嬸又大聲問院外的我爹:小夥子你看中不中? 爹和娘異口同聲點著頭說, 中, 中(行)啊!

真是天無絕人之路,老天開眼。

山窮水復疑無路,柳喑花明又一村,終於有了著落,爹孃抽抽著(苦著)的臉上露出笑容,一起鞠躬感謝恩人。

善良熱心腸的王嬸招呼在場的街坊四鄰,一起幫忙把行李卸下了車,並七手八腳搬進土坯草房的外屋。外屋南側一進門口就是灶房鍋臺,北側一鋪小火炕,炕前也是一個鍋臺。裡屋南北炕住著王嬸一家人。

王叔幫著我爹卸下車套上的馬, 給馬飲了水,餵了草料。

王嬸忙乎幫著生火,燒水做飯,烘熱了小炕,爹孃才算安頓住下來。

我的母親「落腳王朝佐屯」|我的家在東北(二十九)

03.過 年

我長大後問過娘,分家後那個年,你是咋過的?年過的中不中? 娘居然笑著說,中!那個年過的中!

娘還告訴我,那個年他們是和王嬸王叔一家人一起過的。從大年三十到初五,王嬸兒說啥都不讓他們倆單獨起火做飯了,和王家人一起在大屋吃喝。兩家人一起包的餃子,吃的年飯,也很開心。

娘說那個年她就是有點想家,我怕你姥爺姥娘著急上火呀,他們若知道我已經分了家得往死罵我,大年初二也沒敢回孃家,剛結婚就分家,多磕抻。

「王叔後來還和你爹認一家子了呢。你爹收工後或下雨陰天不能下地幹活,得空閒就幫他家鍘餵馬的穀草。起馬廄牛舍豬圈裡的肥,幫他家扎條帚編筐簍編炕蓆,見啥活幹啥活,相處的跟一家人一樣。逢年過節時,王叔王嬸都會炒幾個菜燙一壺燒酒,邀你爹坐炕頭上喝二盅」。

娘說,「王叔叫王朝佐,他老兩口是最早闖關東, 來這個屯開荒種地的人家, 有房有地有車有牛馬,日子過的殷實,他是左撇子,王朝佐屯就是用他名字起的」。

我長大後問過爹,當年褙勁上收留你們的王朝佐老倆口,現在住在哪? 爹搖搖頭說,現在在哪不知道,解放初期他們一家子就全搬走了,土改前去了內蒙古烏蘭浩特, 大興安嶺深山裡煤礦謀生去了。後來,來過一封信報平安,再後來杳無音訊,天高路遠,斷了聯繫。

我今生無幸見到王老夫婦,但他家的後代人應該健在,我在這裡深深的給他們鞠上一躬, 祝他們一生平安, 子孫後代幸福安康。

試想,如果沒有他們的收留,爹孃會漂泊流落何方?能順溜地安頓下來嗎?

笫二年開春, 村裡人幫忙,爹孃買下了一戶人家下屋的二間倉房。 爹用土坯加厚了牆壁,搭上了鍋臺盤了火炕。從此,爹孃就在王朝佐屯住了二十多年。

解放後,五十年代初, 他們才在村西頭蓋了二間泥草房。我們兄妹六人都在此屯出生長大的,直到1972年, 我17歲時才離開此地,全家搬到瀋陽軍區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定居在一師趙光兵團二團軍墾(紅星)農場。

我的母親「落腳王朝佐屯」|我的家在東北(二十九)

04.王朝佐屯

王朝佐屯,當年只是十來戶人家的小山村。它地處小興安嶺餘脈,呼蘭河北岸,南山西溝子的山樑上。村後是一馬平川的黑土地,村前是蜿蜒起伏的山巒丘陵。

山間次生林穿插一片一片的農田,漫山漫崗,村東村西黑土地天地相連,一望無垠。

站在村口西溝子山崗上,極目遠眺山下的呼蘭河大平原,山坡上次生林莽莽蒼蒼。山腳下的呼蘭河畔,岸柳垂楊, 大河兩岸生機盎然, 草原上馬群呼嘯, 牛羊兒肥壯,河水清澈見底魚兒很多。

呼蘭河水嘩嘩的流淌,藍藍的天空,一朵朵白雲飄蕩,山河壯麗, 萬千氣象,一派北國風光。

我的母親「落腳王朝佐屯」|我的家在東北(二十九)

草原上野花競相開放,草叢裡有野兔狐狸狍子灰狼,山中有成群的草蛇。一群群鳥雀兒鋪天蓋地,野雞在山林中咕咕的叫,大雁在天空飛翔。

成群的野鴨子,在山下湖泊溼地中棲戲。樹林裡有榛子橡子,蘑菇厥菜薺菜,刺老芽黃瓜香等山珍可採摘,那年月呼蘭河畔真個是魚米之鄉。

讓我最痛心的是,2014年7月我和小妹回鄉看望96歲舅舅,85歲老姨,昔日的魚米之鄉,河岸草原被開墾成農田, 天然生態已退化。呼蘭河水流量變窄變小,多數溼地湖泊都已乾枯了,甚至山間二座水庫都乾癟了,水庫裡種上了大豆高梁。

我用錄相機記錄了呼蘭河的景色,試圖找回孩提時的記憶,可是腦子裡兒時的影像,怎麼也無法與現時對應,現實與我當年離開時的環境天壤之別,面目全非了,我的心情很沉重, 深深地為我的故鄉環境退化悲哀。

王朝佐屯是我的出生地,是我可愛的故鄉,是我一生魂牽夢繞的地方。故鄉的山山水水,深深的銘刻在我的腦子裡, 使我終生難忘。

「末完待續」

2017-02-05 於海口美蘭


-END-
我的母親「落腳王朝佐屯」|我的家在東北(二十九)

作者簡介:王志華 ,筆名遠近,齊齊哈爾市作家協會會員。曾任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知青,中國一重教師,富拉爾基公安分局民警、副所長、指導員、分局政治處宣傳幹事、教導員。1977年畢業於哈爾濱電機學校政文專業。在《齊齊哈爾日報》《鶴城晚報》《齊齊哈爾公安報》《原創文學》《海南文苑》等報刊發表過多篇作品。

來源 | 警官文學作品

心情 | 閱讀 | 電影 | 行走

靠著恩典 | 萬物生長

投稿 |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