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國產手機又取消了NFC功能?

那就這樣得過且過吧


且聽我娓娓道來。


NFC,中文名叫做近場通信,英文名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種短距高頻的無線電技術。自從2006年諾基亞發佈第一款NFC手機以來,已經走過了12個年頭。

可就是這麼一種成熟的技術,現在發佈的某些手機竟然還不支持,並解釋說用處不大。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他有什麼用呢。

有了NFC,用戶憑著手機就可以走遍全國。門禁、交通一卡通、登機驗證、信用卡和銀行卡支付等等,只要一部手機就能實現。

今天我們就來講講手機NFC交通卡面臨的困局。

支持NFC刷交通卡的機型其實並不多,先來看看各廠商的情況。

小米:目前支持的交通聯合卡有五種,覆蓋了100多個城市,此外,還支持包括深圳通、北京一卡通、嶺南通、上海交通卡、武漢通、重慶暢通卡、杭州通、綠城通、合肥通、長安通、蘇州市民卡在內的城市一卡通。

華為:支持上海交通卡、北京一卡通、深圳通、嶺南通、長安通、武漢通、蘇州市民卡在內的城市一卡通,以及四種交通聯合卡。

三星:只支持吉林通和江蘇一卡通等兩種交通聯合卡,以及北京一卡通、上海公共交通卡、嶺南通、深圳通、武漢通、合肥通等城市一卡通。

蘋果:支持兩種城市通,北京和上海。

可以看到,在NFC公交卡支持這塊,小米和華為是走在了整個行業前列的。那為什麼推廣NFC交通卡如此困難呢?

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我都是按城市一卡通和交通聯合卡分別進行介紹。城市一卡通很好理解,交通聯合卡是怎麼一回事呢。

是這樣的,目前的公交卡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規範,雖然形成了一些區域性的交通卡,例如嶺南通就支持珠三角地區,但總體來說,各地自成一派。這就好比戰國時代,群雄割據。

而這時候為了統一規範,國家出手了。首先是住建部,即住房與城鄉建設部,推出了互聯互通系統(City Union),目前已經支持了超過80個城市,比較著名的像京津冀互聯互通以及長三角地區。

截至2018年3月,我國按照住建部的標準統一進行建設的城市有400多個,已經覆蓋8億以上城市人口,髮卡總量達9億張。實現全國互聯互通城市已達80個。

然後交通運輸部又推出了個全國交通一卡通互聯互通工程,叫做China T-union。不同於住建部的交通互聯繫統,該系統更加完善且更齊全和便捷,並且由於交通部斥巨資支持省市進行系統改造,很快就得到各地響應。

截止今年7月,210個城市市區全部公交線路實現互聯互通,13個城市軌道線路實現互聯互通。

但要明白,這兩個是不同標準的系統。

理論上,只要完成了系統的改造,只要我們拿著“交通聯合”標誌的卡片或者開通的交通聯合卡的NFC手機,就可以在這些帶有“交通聯合”標誌的公交機具上完成刷卡乘車。

但是實際情況呢,有些城市地區並不希望消費者手持別的地區的卡片來自己的城市刷卡。

所以,它們可能會選擇不開某些城市,只允許自己城市或者地區的卡片進行刷卡。

髮卡方無法控制T-Union卡在哪裡使用的,能不能刷只取決於刷卡地有沒有把你拉入白名單。

而上海等使用住建部標準的城市,是積極抵制交通部的一卡通的。簡單來講,就是把另一種標準拉黑了。

如何實現全國大一統,互聯互通還任重而道遠。國家都還沒把這個問題整明白,怎麼能指望手機廠商呢。

這麼耗時耗人力的工作,那些中小手機廠商是不可能做到大而全的。甚至有些廠商不打算適配,乾脆NFC也不給你用。也只有大廠商有能力對一個個系統進行適配,當然,某些大廠除外。



找靚機科技


NFC完全就是一個很雞肋的功能。我近兩年用的手機,從小米note到小米5s plus,再到小米note3,這三款手機都是有NFC功能的,而我真正用到NFC功能的地方是什麼呢?用NFC模擬銀行卡,這樣就不用帶那麼多銀行卡出門了。



這個功能看起來挺好的,在超市裡購物結賬時,我掏出手機讓收銀小妹刷,真的是好優雅好有品味!可是,大家都是直接打開手機讓收銀小妹掃,我突然拿出手機讓她刷,真的是讓她有點手忙腳亂!而且,我也發現,讓收銀小妹掃二維碼付款,是可以實現同樣一個目的的,那就是都是扣我信用卡里的錢。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做一個異類呢?

今年5月,我在深圳第二人民醫院住院,交住院押金時,被告知,要麼現金,要麼刷卡,不支持微信,也不支持支付寶。我亮出了我的NFC手機,但被明確告知:只支持實體銀行卡付款!可是我早已習慣不帶銀行卡和現金出門了呀!我只能黯然的離開我排了一個上午的交費窗口。出院後,我就把手機的NFC功能關閉了。



NFC的模擬門卡功能我試過,沒有一張門卡能模擬成功的;至於模擬公交卡功能,微信上有個“深圳通+”小程序,也是亮出二維碼給售票員掃就可以輕鬆付款,我還費啥勁去辦公交卡,然後還往裡邊充值?



可以說,這個NFC對於我,對於大部分人來說,完全就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功能。那麼,它從中低端手機上消失也就不足為奇了。


深圳輝哥


毋庸置疑,NFC絕對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但為什麼這麼實用的功能卻無法推廣開來呢?其實這都怪時代發展得太快,目前堅持NFC的廠商也是越來越少了,NFC已經從之前旗艦標配的地位,淪落到了一種可有可無的地位了。

首先,絕大多數用戶,即便手機支持NFC功能,也沒有用到。NFC可以充公交卡,可以當成公交卡刷公交,乘地鐵,並且還可以模擬門禁,這是多麼的有用,可大多數人還是嫌麻煩,並未去使用。



其次,支付時代的改變實在太快,支付寶的到來,幾乎直接讓中國社會跳過了信用卡時代,NFC也基本無用武之地。在中國,信用卡與NFC幾乎還沒發展起來就已經過去了,只能說時代進步得太快,讓人跟不上。


錘科數碼


從支付的角度來說,nfc所以會敗給二維碼,從根本上來說並不是技術上的失敗,而是國企敗給了民企。

就支付來說,各大銀行,特別是四大行擁有的資源要比支付寶、微信支付好得多,然而,他們除了開發幾個app外,根本就沒有實際意義上的推廣,絕大多數超市收銀人員根本不懂如何操作nfc支付,同時很多的pos機對nfc支持也不友好。

nfc支付真要成為主流,起碼得做好三件事:

1、免費將所有pos機升級為支持nfc支付的pos機;

2、銀行人員要經常性的與超市以及各種門店進行溝通和上門指導,確保收銀員知道nfc支付這回事,知道怎麼弄,而不是當消費者要求nfc支付時,被收銀員當傻bi一樣的看;

3、投入巨大的廣告費用和營銷費用,一方面讓大眾消費者對nfc支付有一個大致的概念,另一方面nfc支付的優惠和返回力度要大,否則,消費者憑什麼不用已經習慣的支付寶、微信支付?

不過,限於國企目前仍然是躺著就能把錢掙著的狀態,nfc支付在中國估計沒啥希望。



長得像傻蛋


NFC功能可以說是目前很多旗艦手機標配的功能,如果哪個旗艦手機沒有NFC功能,甚至可以說是一個不完整的旗艦機,但是這也僅僅在於旗艦手機中。中低檔手機,基本很少見。

NFC功能對於日常生活來說,還是比較實用的,對我們來說,用處最大的不是用來傳輸文件,而是作為一些功能卡來使用,比如門禁卡,公交卡,這些感應卡。


而相比之下,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用到門禁卡,因為對於上班族,公司不是每一家都有門禁的,而公交卡,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比較實用的。


當用於NFC功能後,你可以把公交卡進行配置,用手機進行讀取。以後出門只要帶一個手機,就可以進行公交刷卡了,但是前提是,你這個手機,要支持你所在城市的公交系統。


另外,有NFC功能的手機,也可以為公交卡充值,讀取公交卡餘額等一些附加功能。

而對於NFC複製公交卡來說,這就不是每一家手機都支持很好的,就目前來說,雖然很多品牌手機都在旗艦手機中支持了NFC,但是能夠支持很多地區公交公司的,缺不多,主要是這個匹配過程,是比較耗時耗人力的。裝上NFC很容易,匹配這些城市的公交,卻是一項很費事的事情。


而目前做的比較好的就要屬小米手機的NFC了,是所有手機中,支持城市公交系統最多的手機。而華為雖然不多,但是也能排在第二位。



至於為什麼有些國產手機取消NFC功能,這個怎麼說呢。沒有明確哪些手機特意取消了,只是把它當做一個可選功能而已。當你做的不如別人優秀的時候,這種功能就可有可無的狀態了。為了成本,不用也罷。


昀熹手記


NFC用處不大。沒有到不可或缺的程度。

公交卡,我目前將公交物理卡(去掉保護層後,很薄一片)放在手機套裡,坐公交地鐵也是刷手機(實際上刷物理卡)。

IC門禁卡模擬:這個功能有用,不過暫時很多還沒有支持得很好。

銀聯雲閃付(綁銀行卡支付):市面主流已經支付寶、微信,其它的支付(移動和錢包、聯通沃錢包、翼支付、工銀e支付、建行龍支付)都是半死不活。能刷雲閃付的肯定也能刷銀聯IC卡。

NFC對於錢包隨身帶的人群,作用不是很重要。

我目前主要NFC使用場景是給公交卡充值(以前要去便利店充)。


手機用戶24038131501


國產手機取消NFC功能,根源還在於研發投入和推廣成本高,加上消費者對NFC的需求仍屬小眾,廠商無法從消費者身上賺取更多利益,索性不做了,就這麼簡單。

盤點各品牌帶NFC功能的手機,主力機型價格都在2000元以上,顯然身價是比較高的。在市場推廣上,力度較大是小米和華為,目前僅模擬公交卡這塊,兩家都能支持全國160多個城市。

其他品牌,酷派、魅族都出過NFC手機,但是這兩年機型又銷聲匿跡了,始終還是不給力。蘋果手機從iPhone 6開始,可以通過NFC支付使用Apple Pay,不過由於IOS系統的封閉性,目前未開放其他NFC應用,但是誰敢說未來不會開放呢?

▲NFC在臺灣香港會比大陸接受程度更高,因為當地微信支付寶沒那麼普及

其實,手機NFC有3種工作模式:1、P2P模式,兩臺點對點數據傳輸;2、主動模式,相當於讀卡器;3、被動模式,模擬各種智能卡。很多用戶並不知道,或者沒有善用NFC功能,就以為這些功能不實用,不需要NFC手機。

關於手機NFC功能介紹,請看奇客剪輯的視頻——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13e600038d9c8c8e3e0d\

奇客


nfc確實有其實用性,但使用nfc的用戶卻並不多,支付功能上,支付寶微信統治地位太強,nfc努力了很久依然沒有出頭之日

公共交通卡方面,由於nfc只是提供虛擬卡功能,還是需要綁到交通卡平臺,不停的充值和大部分時間繞不開的開卡費,隨著地鐵方設備的升級,還是敗給了直接支付寶微信掃碼

最重要的兩個功能,前面都有跨不過去的坎,使得關注nfc的用戶數量佔比很少,一款手機有沒有nfc幾乎不會成為是否受歡迎的條件之一,反而因為nfc模塊增加了成本影響了價格,而價格確是一款手機是否受歡迎的幾個關鍵條件之一,所以越來越多的手機拋棄nfc也就不奇怪了


為什麼起名字要10個字


加個硬件沒什麼難度,剩下的呢?

拿最簡單的nfc應用公交卡來說。公交接入需要時間,需要成本,需要一城一地去爭取。

nfc發展到現在,也只有小米和華為兩家做得有聲有色,其他的品牌呢?

不存在完美的產品,只有合理的取捨。與其留一個自己沒有時間和精力去完善的功能,不如干脆捨棄,把成本加到其他方面。


1只黑手


手機NFC的使用場景真的多嗎?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好像日常最多的也就是刷公交和門禁了,但是由於掃一掃的崛起NFC似乎剛有崛起之勢又要落下去了,作為旗艦機當然需要標配NFC功能,我可以不用但是你必須要有,旗艦機其中一個標準就是堆料要足,但是排除外旗艦機很多千元機和百元機是沒有這項功能的,我覺得我們也不能強求!



雖然說用手機刷公交比你的公交卡方便的多,但是很多消費者並不知道這項功能的存在,NFC這項技術的知名度和宣傳度並不廣,因為它不是一個特別剛需的功能,手機不能刷我辦公交卡也是可以的,當然了還有其它種種的原因讓NFC技術沒有得到普及,也正是這項技術沒有普及所以手機廠商們不需要標配!


而且刷公交不是你手機支持NFC就行的,還需要手機廠商們去適配軟件,這裡面的複雜性就不展開講了,那麼最有機會普及NFC功能的刷公交卡都沒有讓大家熟知,其它場景就更難了,所以廠商們不標配NFC模塊也想得通。



還有一個NFC刷銀行卡交易的場景,先不說很多消費者不願意把銀行卡和手機綁定在一起,而是很多店裡的POS機都沒有NFC閃付的功能,這個就阻撓了一部分手機刷卡的發展了,除非你有三星Samsung Pay獨有的MST磁力安全傳輸技術模擬成磁條卡!這樣就不單純依靠NFC了,但是NFC都沒有普及這MST技術就更不用說了...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是國內的掃一掃支付發展的太快了,移動支付領先全球大家都在用掃一掃你偏要用NFC刷一刷?伴隨著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以及蘋果對於刷臉技術的深耕,未來一定是掃一掃或者刷臉的時代,對於NFC有侷限和限制的技術我認為未來走向淘汰都說不定的,還有就是移動傳輸以及WIFI技術的崛起藍牙也有可能面臨淘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