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那個“鼻孔裡的煙囪”不見了

【壯闊東方潮 奮進新時代——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

那個“鼻孔裡的煙囪”不見了

蘭州:那個“鼻孔裡的煙囪”不見了

蘭州市區空氣質量明顯改善。

蘭州:那個“鼻孔裡的煙囪”不見了

供熱站“煤改氣”施工現場。

蘭州:那個“鼻孔裡的煙囪”不見了

供熱站“煤改氣”施工現場。

蘭州:那個“鼻孔裡的煙囪”不見了

灑水噴霧車對城區路面灑水降塵。

蘭州:那個“鼻孔裡的煙囪”不見了

為減少汽車尾氣汙染,市區大型貨車禁行。

從“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到2015年在巴黎氣候大會上榮獲“今日變革進步獎”,再到今日無處不在的“技防”監控手段,“蘭州藍”誕生所需要的時間,恰好如一個從新中國成立那年出生的孩子來到了不惑的中年。

對於地處西北腹地的蘭州而言,能擁有打上“環保”、“藍天”印記的意義,似乎更加重大,大到可以讓當地的百姓腰桿子硬起來,並且上升為一種稀缺的地域自豪感:你們南方人一定要來蘭州看看,我們這裡的藍天讓人心醉;但同時,通往這條自信的道路也異常艱難,特別是在大氣汙染防治問題最為突出的長達5個月的採暖季,這絕對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持久戰。

那個扣在頭頂的灰鍋蓋

在蘭州,曾經流行著這樣一句極具地方特色的諺語:“鼻孔和煙囪一個樣,麻雀和烏鴉一個樣,太陽和月亮一個樣。”上世紀80年代末,大學畢業被分配到位於西固區的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從事會計工作的李麗芬,對此有著深刻的記憶。

“當時到單位報到,廠子上面好像蓋個灰鍋蓋,空氣中那種苯乙烯、丁苯、苯胺等各種化工類混合物的味道揮之不去,廠前的植物上都落著一層黑黑的油。”她說,淺色衣服就不敢買,鼻孔裡經常黑乎乎的,每天感覺昏昏沉沉睡不醒,好多次都想辭職回老家天水,直到後來遇到了在實驗室工作的王東森。“不是因為愛情,我是一天都待不下去。”李麗芬想到過去那些陰霾的天氣心情就極度沮喪。

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五”計劃中“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實行,奠定了蘭州作為重工業中心城市的基礎。前蘇聯援建的156個項目中,有10個落地蘭州。第三、四個五年計劃中,全國一些企業內遷到蘭州,徹底奠定了蘭州作為重工業城市的地位。但同時,這也是把雙刃劍。新世紀之初,蘭州全年汙染達300天以上,常年位列中國被檢測城市前列,被列為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之一。

重工業城市,使得蘭州上空始終籠罩著灰暗的顏色,五顏六色的花衣裳在街頭也喪失了原本的俏麗。藍天,在蘭州屈指可數。

走街串巷的成千上萬名網格員

為了讓藍天綠樹成為常態,從2012年起,蘭州痛下決心治汙。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蘭州藍”的奮鬥之路上,一線主力軍——成千上萬名網格管理員發揮了大作用。

蘭州市環保局大氣處處長楊繼紅說,網格化管理能通過各部門相互聯動發揮更大的功能。如收繳違規火爐、足額髮放免費引火煤、清理背街小巷的垃圾和積土、結合相關部門治理違規工地等等。

2013年冬天,為了防止燒木柴、劣質煤等取暖,街道的幹部專門設立 “取火處”。城關區酒泉路街道居民張國軍在菜市場的小商鋪專門闢出一個角落,成了市場商戶的“引火源”。“過去我們習慣用木柴生火,濃煙滾滾,市場裡經常瀰漫著嗆人的煙味。”張國軍說,幾年來,免費領取引火煤已經成為習慣。從一家一戶的小煤爐,到燃煤鍋爐,再到熱電廠,壓煤量、限煤質,城市上空的“黑蓋子”一點點被掀開。城區所有燃煤鍋爐被“換血式”改造,1286臺兩年內全部“退役”,僅此一項,就削減二氧化碳479萬噸。

在進城道路上設19個卡點,24小時不間斷檢查,杜絕劣質煤進城。對城區3家熱電廠和中石油蘭州石化公司採取限負荷、限煤量、限煤質、限濃度、限排放的“五限”措施。

除了壓煤,面對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不合理,蘭州對主城區汙染企業採取了“改、停、關、搬”的嚴格措施。先後投入10億元,對全市火電、化工、鋼鐵等高排放行業的210家企業全部進行治理。“冬防”期間,對200家左右的磚瓦、鑄造等企業實行停產減排措施。先後推動100戶工業企業“出城入園”,啟動蘭石集團等94戶企業搬遷改造。

不斷升級的技防手段

2015年,習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正式把“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寫進中央文件,成為指導中國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導思想。

對蘭州而言,長達5個月的冬季採暖季大氣汙染防治,始終是城市大氣汙染防治中難度最熱的話題。

蘭州地處黃河河谷盆地上,四面高山阻隔的地理和氣象條件,限制了城區空氣的垂直和水平流動,再加上蘭州秋冬季靜風天氣多、汙染物不易擴散,工業佈局和能源結構不盡合理,大氣汙染防治壓力較大。

“蘭州近幾年藉助科技手段的綜合應用,全時段、全方位監控各類汙染源排放情況,科學分析研判汙染物遷移變化規律,精準治汙、科學管控。目前,在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等四城區的535個站點安裝了空氣微型監測器,同時,還通過‘無人機’及今年出現的技防新寵‘走行雷達’,倒逼加強監管,同時在發電廠等重點企業安裝了工業源汙染物排放在線監控系統,監督重點企業排放情況。相關排放行為將在第一時間被制止和查處。” 蘭州市環保局副局長武衛紅介紹說。

關於冬防工作中的被問責,每年的冬防工作會議上既是常規動作又是升級版。

在今年10月30日召開的蘭州市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動員會議上,“6家重點工業企業【榆鋼公司、二熱電廠(含嘉峪關路廠區及榆中金崖廠區)、範坪電廠、西固電廠、蘭石化分公司、蘭鋁公司】採取特別嚴管措施”,“篡改在線監測數據要高限處罰”、“對超標排放企業實施即超即罰”、“集中整治散亂汙企業”、“在城區設置19個卡口查處尾氣超標 ”、“完成6萬臺以上小火爐改造取締工作 ”等都被作為今年的重點,寫進《蘭州市2018—2019年度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工作方案》。

為“蘭州藍”奔波的40年

同時,我們也看到,蘭州市的冬防工作也隨著進程的推進,在發生著自我進化。在嚴控的強勢態度中,一些更科學、富有彈性的管理方式也逐漸成為冬防工作的亮點。

楊繼紅介紹說,自2016年起,“冬防”逐步推行差別化管控要求,不再實行“一刀切 ”式管理。今年更是進一步擴大了差別化施工範圍,對所有工地,無論是否涉及土方作業,只要能夠做到“六個100%”(即施工工地周邊100%建有圍擋、物料堆放100%覆蓋、出入車輛100%沖洗、施工現場地面100%硬化、拆遷工地100%溼法作業、運輸車輛100%密閉運輸)抑塵要求的,整個冬防期均可進行施工作業。

“差別化管控要求一方面可極大地調動企業加大揚塵管控的力度,另一方面也促進了建築業的增長,加快城市建設步伐。”楊繼紅對於此舉所引發的良性互動充滿欣慰。

經過多年的治理,從“人防”到“技防”,從“大水漫灌”到精細管控,蘭州已穩定退出全國十大空氣重汙染城市,迎來“蘭州藍”,並在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上榮獲“今日變革進步獎”。蘭州治汙的成功經驗受到中國多地關注。過去幾年裡,陝西省、河南省等環保部門組團前來“取經”。

如今,蘭州南北兩山植被蔥蘢,那種鼻孔裡住著黑煙囪的年代已經成為許多人尷尬的回憶。而為了抵達“蘭州藍”這個目的地,蘭州整整走了40年。

文/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李輝 實習生張裕泰

圖/蘭州晨報/掌上蘭州首席記者 裴強 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