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中李雲龍的二師和李粟的五師同屬華野,為何軍裝顏色制式都不同?

烏鴉點點點


電視劇《亮劍》中華野部隊的顏色制式都不相同,這其中有很多原因。當時是戰爭年代,部隊要求不是十分嚴格,有時就地取材,有什麼顏色的布料就做什麼顏色的軍裝,這是原因之一。

但主要原因還是與華東野戰軍的組成有關。

陳毅夫婦

抗戰勝利後,原來一直在山東活動的八路軍115師政委羅榮桓率部從膠東半島赴東北,新四軍軍長陳毅來臨沂。1946年1月7日,新四軍軍部與山東軍區合併,陳毅出任軍長兼司令員,饒漱石任政治委員。與此同時,新四軍調入山東的部隊與山東軍區部隊組成山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黎玉任政委。山東野戰軍下轄第一縱隊(司令員葉飛);第二縱隊(司令員羅炳輝);第七師,(師長譚希林);第八師(師長何以祥)。

陳毅粟裕合稱陳粟

新四軍留在華中一帶的部隊組成華中野戰軍,粟裕任司令員,譚震林任政治委員,下轄第六、第七、第八和第九縱隊。粟裕的部隊主要活動在蘇北一帶,與在魯南一帶的陳毅遙相呼應。

華野高級將領合影

1947年初,根據形勢需要,粟裕的華中野戰軍和陳毅的山東野戰軍合併組成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擔任副司令員。華東野戰軍下轄12個縱隊,共有27萬餘人,其中主要人員來自原新四軍和八路軍山東各部隊。也就是說,華東野戰軍是由兩支部隊合併而成的,所以其軍裝顏色和制式不同是很自然的事情,這種狀況一直延續到了建國前夕。


民國年間那些事


小細節折射出大歷史,這兩支部隊軍裝顏色不同是有歷史原因的,因為華東野戰軍是由“山東野戰軍”和“華中野戰軍”在1947年2月合編而成,之後才正式改稱“華東野戰軍”,簡稱華野。山東野戰軍的前身是羅榮桓元帥領導的山東軍區,是八路軍第115師主力和山東地方抗日武裝相結合發展起來的。



華中野戰軍則是由陳毅和粟裕領導的新四軍蘇北指揮部、軍部發展壯大起來的,也就是說,華東野戰軍是由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一部和新四軍大部共同組建的。

所以《亮劍》搶倉庫戰利品這個橋段也比較真實,兩支部隊畢竟出身不同,有點矛盾也正常。



八路軍在抗戰後期已經基本統一為灰藍色制服,因此華野序列中由山東軍區編入的部隊起初仍然是灰軍裝,而來自蘇北的部隊穿的是黃綠色軍裝。如此看來,李慄的五師應該就是山東八路軍出身,而李雲龍的二師在中原突圍後最先到達的是豫皖蘇根據地,肯定是隨蘇北部隊一起換了裝。

蘇北的新四軍主力是“黃橋決戰”之前從江南北渡而來的,江北指揮部由陳毅、粟裕分任正副總指揮,經過四年多的發展,到日本宣佈投降時已經成為新四軍主力(江南發生了“皖南事變”,因此陳毅代新四軍軍長)。



1945年10月成立華中軍區和華中野戰軍,其中華中野戰軍由粟裕任司令員,下轄第6、7、8、9共四個縱隊約47000人,“七戰七捷”就是粟裕指揮華中野戰軍打出來的,那會還不叫“華東野戰軍”。

羅榮桓元帥率八路軍和新四軍各一部分趕赴東北後,新四軍軍長陳毅接任山東軍區司令員,也成立了軍區下屬的“山東野戰軍”,陳毅兼司令員,總兵力約74000人。隨著國民黨軍隊開始進犯蘇北、蘇中和山東解放區,為統一作戰,根據軍委的命令兩個野戰軍整編成“華東野戰軍”,陳毅任司令員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員,戰役指揮基本由“戰神”粟裕負責。



合編後的第一次大仗就是萊蕪戰役,消滅李仙洲兵團,氣得王耀武罵豬那場戰役。由於此後戰事緊張,華東野戰軍沒有時間大規模統一服裝,直到淮海戰役結束的大休整期間,所有部隊才統一了軍服顏色,但暫時都還沒有帽徽,直到渡江戰役之前。當然,高級幹部是有條件換裝的,比如華野五師師長李慄已經穿上了黃色軍大衣。

而《亮劍》中李雲龍和楚雲飛的對決正是發生在淮海戰役期間,因此出現各部軍裝顏色不一是正常的。

1949年2月,根據全國解放軍統一序列的命令,華東野戰軍正式改稱“第三野戰軍”,陳毅為司令員兼政委,粟裕任代司令員、代政委。


度度狼gg


《亮劍》作為精品電視劇注意到了這個細節,李雲龍原本是中野的部隊是被留在華野的。戰爭年代,人民軍隊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分散在全國各地進行武裝鬥爭,既沒有統一的被服廠也沒有足夠的財力物力製作發放統一的制式軍裝,導致軍裝的顏色也是各有各的。老電影《大決戰-淮海戰役》裡也是這樣,陳毅粟裕率領的華東野戰軍軍裝是草黃色,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中原野戰軍軍裝是深灰色。不過人民軍隊不同時代的軍裝能夠同框出現的時候是解放海南島戰役,此時是1950年,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軍隊有了統一的制式軍裝,而一直在海南島堅持武裝鬥爭的瓊崖縱隊卻是紅軍的八角帽,八路軍有兩顆釦子的軍帽,原因是海南島還沒有解放,瓊崖縱隊一直在敵後孤軍奮戰,即使新中國成立後也沒有條件更換統一的人民解放軍軍裝


立志成蟲


物資緊缺,導致部隊軍裝不能達到統一

這麼說吧,在真實歷史當中,二師和五師的軍裝肯定沒有亮劍中穿的那麼幹淨整齊,可以想象的是,軍裝一定是魚龍混雜,尤其是在冬天的時候,所以,即使二師和五師各自內部的軍裝也不一樣,要是一個營級單位能夠統一制式服裝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這一點在亮劍的結尾,劉伯承曾說,人民解放軍現在才有了統一的軍裝,應該說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在建國後,要為幾百萬軍隊換上統一的軍裝也著實不容易。

而在戰爭中,當然就更無暇統一服裝這件事了,很多時候都是繳獲什麼算什麼,繳獲了國軍的棉襖把國軍的標一撕,就隨便穿了,《亮劍》中,二師和五師也是因為搶軍需品才大打出手的,如果不能穿,搶他幹啥。

李雲龍的二師原來不屬於華野

當然物質緊缺只是表面原因,實際上李雲龍的二師原來隸屬中原野戰軍,而李粟的第五師則是華野的老部隊了。

李粟的五師之所以敢搶李雲龍部的物資,說白了還是仗著自己是主力部隊,在組建華東野戰軍的時候,五師就是第二縱隊的,由葉飛同志擔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可以說二縱也是華野的主力部隊。

我軍雖然不像國軍派系眾多,但是小山頭、本位主義還是有的,在五師看來他們才是華野的擔當,華野的主力,因此看不上那些其他部隊。

實際上李雲龍的二師,也並非真正的二師,應該加上一個新二師,因為真正的二師也是華野主力一縱的,這個二師估計李粟也得罪不起。

但是這個新二師就不一樣了,新二師原來隸屬中原野戰軍,在中原突圍時,劃入華野,這是粟 裕親自要的人,看中的就是李雲龍能打。

李雲龍和華野不僅僅是服裝不統一

當然,李粟的兵敢打李雲龍的兵,搶李雲龍部繳獲的軍需物品,實際上根本就沒把李雲龍當成他們自己人。

主要原因從長征時起,李雲龍部就和李粟的部隊沒有在一起過,李雲龍的部隊是經過長征到達陝北後改編成八路軍的,而李粟的部隊應該是沒有進行長征時候的南方八省游擊隊後來整編為新四軍,華野的前身主要是山東野戰軍,山東野戰軍的前身是華中野戰軍及在山東的八路軍,而華中野戰軍基本就是新四軍。

這一點從李粟部的頂頭上司葉飛就可以看出來,粟 裕和葉飛都屬於江南八省游擊隊的部分。

粟 裕借李雲龍部的用意也很明顯,就是當炮灰,最難打的仗,比如在和國軍第五軍楚雲飛部對峙的時候,讓李雲龍堵槍眼子,新2師損失慘重,這場戰役實際就是圍殲黃百韜戰役,攻堅吃肉的活都是陶勇的四縱來幹,其他部隊阻擊幾倍於幾的國軍。

得虧當時邱清泉的第五軍只是做做樣子往黃百韜部意思意思,如果真要全力救援,估計李雲龍部早就全軍覆沒了。

趙剛作為政委是李雲龍特意從中野調過來的,但是華野怕新二師搞小山頭,趙剛沒等坐穩就被調走了。


史論縱橫


咱不是沒錢嗎。

八路軍窮啊,真實窮的叮噹響。至於為什麼這麼窮,這個還要先看看八路軍的前世今生。

八路軍全稱是“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之前是李濟深舊部的編號,下轄三個師,後被撤編。“西安事變”以後,雖然開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但紅軍依然不被承認,直到淞滬會戰時,國民黨才宣佈將紅軍改編,重新啟用了“八路軍”的番號。雖然“八”雖然是吉利數字,但“八路軍”不是。先前的李濟深部就已經是後孃養的孩子了。到了紅軍手裡,乾脆就成了沒人要的孩子了。在糧餉軍備方面,蔣介石本身也不富裕,還要優先嫡系,到了八路軍這裡就屬於聊勝於無,有點給點了。這是抗戰剛開始的樣子,後來乾脆就不給了。

這一點在《亮劍》裡有體現。就是李雲龍剛到新一團的時候,新一團的狀況:沒有重武器,輕機槍全團只有幾挺,老套筒,漢陽造,膛線都磨平了,就這樣,兩個人都分不到一條槍。按照時間來算,李雲龍到新一團的時間在1938年年底到1939年6月這半年內。這才是剛剛全面抗日不久。

不僅如此,對八路軍擴編的部隊一律不承認。所以《亮劍》裡358團因為找不到新一團的番號而不讓其過黃河,是有據可查的。

日本的“大掃蕩”之後,八路軍迎來了一個蓬勃發展與實際困難共存的階段。這個時候,重慶方面已經不在發放糧餉軍備了,八路軍只能自力更生。沒有武器就自建兵工廠,沒有生產設備,就只能因陋就簡。雖然國外的炸藥已經是硝化甘油,TNT之類的了,但八路軍還是一硫二硝三木炭的炒火藥,回收彈殼重新裝填。李雲龍說邊區造的手榴彈有時候爆炸只有兩瓣,並不誇張。即便如此,槍支彈藥也遠遠不夠,還要從敵人手裡搶武器來用。打仗最需要的東西尚且如此,就更不要提什麼統一著裝了。能有的穿就行了。

抗日戰爭結束以後,八路軍的情況雖然改善了不少,但裡統一著裝還很遠。能在一個兵團內實現統一著裝就已經非常不錯了。大體的狀況是八路軍規定的統一服飾的顏色和樣式,然後各部自己去想辦法解決。

中野的前身是八路軍的第129師,而386旅經過發展,擴編以後成為了太嶽縱隊,後改為中野四縱。即陳謝兵團。由此可見,李雲龍的二師應該就是隸屬於中野四縱。因為幫華野打了一次援而被扣在了華野。

而李粟的五師則隸屬於華野了,華野的狀況有點複雜,它是由八路軍第115師一部在山東成立的山東野戰軍和由華中留守的新四軍組成的華中野戰軍合併而來。至於五師原來隸屬於哪一部,《亮劍》中沒有明確說明。但劇中有一個細節可以看出點端倪來,那就是“老首長”粟裕將軍的著裝。粟裕將軍穿的和李雲龍同一制式的衣服,而粟裕之前是華中野戰軍的司令員。由此可見,這個華野五師原來應該隸屬於山東野戰軍。

一個是原中野陳謝兵團一部,一個是原山東野戰軍一部,兩個部隊因為參與了同一場戰爭而走在了一起。由於當時的實際情況所致,他們穿著不一樣顏色的軍服也就不難理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