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海瑞一生都未被重用,這是為什麼?你怎麼看?

談文論史


中國講究中庸之道,官場尤其如此。

海瑞太較真兒,先期為了扳倒嚴嵩,要和嚴嵩對著幹,沒被允許,而後直接懟起了嘉靖,弄得官場各個都和他劃清了界限,就連他的戶部上司,也對他沒好感。

隆慶年間下方地方當官,專找富人的麻煩,完成富戶流失,朝廷沒了賦稅,同僚關係緊張,又怎能高升。

當然,身上體現的士大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精神還是很值得讚揚的,和王陽明先生一起構成了明代知識分子階層中興的標誌吧。

其實嘉靖萬曆年間改革可以有他,但又不能完全用他,改革這種事本來就會傷到一部分人的利益,必須用能平衡各方關係的人,他太極端,就像戊戌年間,康有為說變法殺幾個人就成了,書生之見,為何庚子以後新政和戊戌年間的差不多,卻沒有那麼多人反對呢,就是因為辦事的人很重要,太鋼的自然不能用。


多嘴的一說


海瑞終其一生也沒有進入權力的中心,最多也只是到了一個二品官員,還是在京城之外的閒職,而這個歷史上數一數二的清官,極受百姓愛戴的人,為何會收到這種待遇?



主要是因為,海瑞一生為官清正不阿,正直廉潔,是個能吏,能力很強,是個理想主義者,但卻與古代封建王朝大背景格格不入。


海瑞又比較迂腐,缺乏最基本的變通意識,太過正直,待人苛刻,無法融入到當時的官僚體系之中,缺乏同僚的支持。


海瑞的性格和為官理念註定他是得不到重用的,他為官是為民做主了,但是卻把皇帝及文武百官得罪個遍,不管誰有問題誰做的不對他都敢於指出來,這種官誰敢重用,弄不好就給自己埋了個定時炸彈!


智帝輝煌


海瑞是一個諫官,是一個清流,人稱“海青天”。但他監督別人可以,輪到他自己執政,卻做得一塌糊塗,重用這樣的人,只會把經濟搞得更糟。



張居正在做首輔的時候,就堅決不重用海瑞。海瑞罵皇帝的時候,上表敢於逆鱗,列舉出皇帝的種種錯誤,確實讓人敬佩。但是這個人又是封建禮教的頑固維持者,他只有七八歲的女兒,有一次從男僕那裡拿了一隻燒餅吃。他就訓斥女兒,男女授受不親,怎麼能從男僕那裡要燒餅!他就不讓女兒吃飯,最後把女兒活活餓死了。



張居正死後,海瑞被外放到蘇州做太守,他的原則是專門給富人對著幹。只要是窮人告富人,他不分青紅皂白,一律判窮人勝訴、富人敗訴,弄得那些有財產的富人紛紛逃離蘇州,致使蘇州的經濟下降了2/3。

海瑞還以清廉著稱,在蘇州時自己堅決不坐轎子,弄得那些副手和下屬們都不敢坐轎子。後來這些下屬們都紛紛打報告,要求調離蘇州,海瑞成了孤家寡人。



應該說,海瑞是剛正不阿的。在海瑞的晚年,他被任命為南京吏部右侍郎,雖然是個副部級幹部,但卻是個閒職。終其一生,海瑞沒有得到過重用,這當然是與他不被官場所容有很大關係;但很重要的一點,也是海瑞的性格不適於建設性,讓他監督別人可以,執政一方就不行了。


迷樓


對主政當權者,海瑞是頭痛人物,關係遠不得,近不行,惹不起也躲不了。海瑞奉行儒家正身治國信念,專職揭發撿舉官員不法行為,皇帝老子做的不對也敢罵,恪守了言官職責。海瑞是清官,廉臣,民間有海青天讚譽。但海瑞短板也明顯,不知庶務,不懂農商和民生,為蘇州地方官時,言官作風帶到任上,地方生產生活下降。身邊同僚,因他嚴峻敬而遠之。“水太清”,沒有自己團隊班底,孤家寡人又怎麼造福一方?海瑞特點,專職言官是合適的,但不能做行政長官。其一生,不受朝庭重用。後調南京,閒職上終老。敬其清廉,舍其性格。如果海瑞再多點人間煙火昧,其形象要豐滿厚實的多。


情歡江川


海剛峰是一個好官~對黎明百姓而言的,他能不能體擦百姓疾苦,為民所想。確實能得到廣大百姓的支持和愛戴。他已經也塑造一個剛正不阿,清廉愛民,為朝廷國家效力形象。假如社會主流意識是這個趨勢的話,他一定會受重用的。然人皆有貪嗔痴的念想,不可能是一個完美的社會環境,所以就造成了你要死守規矩法紀,可能會處處碰壁。別人也會對你敬而遠之。也就出現了清流和循吏、愛好阿諛奉承,貪墨等的說法,在古代君王有道那麼善於變通的能隨機應變的人才能在官場上會被重用。君王無道那麼阿諛奉承貪墨的人可能會被重用。而海瑞他是二者皆不是,想想也是能夠理解,肯定是不會重用,最多會成為別人的打到另一派的工具。


山中茅店


海瑞確實是清官,是個清流,但清官不代表能做好官,實際上海瑞的執政能力很一般,這樣的人既無法拿出政績,又不會溜鬚拍馬、行賄討好,怎麼可能升職


tomdu24999464


說海瑞一生都未被重用,是不符合實際的。不要說按明朝的觀點,就是按現在的觀點,海瑞也是被重用的。

第一,海瑞是個舉人,沒有中過進士。你看看現在如果那裡提拔個非名牌學校畢業的學生,網上都大有質疑之聲。而在明朝,如果沒有中過進士,內閣是不能進的,想做到巡撫、侍郎、尚書之類,難乎其難。而海瑞曾經做到了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權力極大。

第二,海瑞得到吏部公正考核與皇帝的特別對待。被朝廷選拔做平南縣教諭,御史到縣學宮檢查工作,他的下屬一左一右都下拜,唯他昂然站立。御史自嘲說他面前立了個筆架山,但並沒有打擊報復海瑞。吏部經過考核,還提拔海瑞任淳安知縣。在知縣任上整治總督胡宗憲的兒子、慢待朝廷都御史鄢懋卿,這些與嚴嵩交好的大官都沒有報復他。吏部經過考核提拔海瑞任戶部主事。進京後就發生了著名的罵皇帝事件,但嘉靖並沒有處死海瑞,反而給海瑞當了回電燈泡。隆慶皇帝重用海瑞,任其為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大家稱道的海瑞懲貪治惡、興修水利大多就發生在這一階段。可惜這一階段時間很短,只有半年,就平級調任南京管理糧食儲備。為什麼呢?海瑞的作為與官場規則格格不入,朝臣不斷上疏彈劾他,起初皇帝不聽,但架不住反覆彈劾,而且最後的罪名是“庇奸民、魚肉縉紳,沽名亂政”。一句話,就是海瑞以搞運動的方式行政,沒有按照官場規則運行。這應該是屬實的,不要說在明朝,就是現在,也有很多制度不符合社會實際,但沒有變更制度前,越制度而行,也是不行的。當時的當國者高拱認為海瑞行政能力不足,並海瑞的新任職務於南京戶部,海瑞很有個性,乾脆就辭職回老家了。萬曆年間張居正當國,也想到了海瑞,專門派人去調查瞭解海瑞的情況,得知海瑞清貧不改志節,性格依然後,便放棄了啟用海瑞。張居正是個務實的政治家,他用人的原則,是要能夠解決問題,而不能製造問題。公允一些說,海瑞的行政方法,是會製造出新的問題的,在當時不能改變社會制度的情況下,可能造成大的混亂,這是張居正不願意看到的。所以,考慮再三,沒有敢啟用峭直不彎的海瑞。萬曆親政後,重新起用了海瑞。萬曆皇帝重視的是海瑞的廣告效應,沒有給他實職,名曰恢復職位,其實給的都是南京政府的職務,任吏部右侍郎。海瑞仍然是老性格,工作量不大就上疏建言,勸萬曆恢復朱元璋時的酷刑以整肅吏制,甚至連剝皮充草也提出來了。朝臣驚恐,御史彈劾海瑞,皇帝不聽,下彈劾者獄。但終因反對者眾,沒有能夠給海瑞以再次展現行政能力的機會。萬曆十五年(1587年)海瑞死在任上。

第三,海瑞的性格造成自己的最終結果,不是未被重視而造成最終的結果。講第二點的時候說到,海瑞由一個舉人升到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十府,內有皇帝支持,外有大眾擁護,應該能夠大有作為了,但他沒有把握好這個機會,仍然是老作風,一人擔當,飈發凌厲,部下成天惴惴戰慄,所屬區域豪富逃遁,紅門漆成黑門,有錢的裝成窮漢等等,這在當時情況下是危險的。以海瑞的行政能力,運籌全局能力,不足以掌控這樣大的變革,甚至稱為革命。其最終被彈劾是遲早的事。後世以來,稱讚海瑞,因為海瑞的言行代表了大眾心願,代表了大眾想辦的事,大家把對現時一些問題的不滿寄託在新的海瑞身上。而這隻能說是一種願景,如果真正的海瑞出現時,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了。社會是個綜合性的大機器,只有讓大多數部件、設備運轉正常,整部大機器才能有效長期運轉;如果只一個零件,那怕是主件,能夠運轉、而且是拼命運轉,整部大機器也是不能發揮效力的。


二曲人


海瑞在明朝歷史上是出了名的“清”官。他過於迷信清名,對於一切有違“聖人訓導”的行為都深惡痛絕,所以雖然徐階當年於他有救命之恩,卻也因為佔有土地而被海瑞告狀,差點一命嗚呼。

海瑞的做派,確實給所在之地的貪汙腐化當頭一棒,但是也造成他在官場上“吃不開”,來往官員對他極為惱火,治下的官員更是因此怨聲載道。

所以後來海瑞雖然很受皇帝的器重,但是器重歸器重,始終難以掌握實際的權力職位,最終被供養在一個閒職上,終老一生。


阿慶還是阿慶


海瑞雖為有能之士,一心想為國家社稷做點什麼,可是縱觀明史,前期皇帝清明,可是中後期就沒落了,有很多皇帝從小大大就沒讀過什麼書。

不讀書就很難明理,批閱奏摺都需要別人幫忙翻譯,又加之先祖設定的內閣,皇帝實際上的奏章都是由大學士票擬之後,讓宦官呈送給皇帝抄一遍。

遇到權臣,皇帝估計也夠嗆了,自己有意見還得和他商量商量,這一商量就有討價還價,最後的決策就不一定很符合當初的設想了。

試想海瑞的去和留都是由朝堂上的人把持著,加之皇帝不務正業,就不會管你是不是賢臣,他要的就是安寧,只要地下大臣不太過分,大家就和和氣氣的。

對於海瑞一個“異類”,去哪兒都是掌中刺,肉中釘,不過好在他為官時黨派間的爭鬥到給了他機會繼續做官,而且是一次比一比高,但始終沒有進入到權利的中心。

一來官員討厭他擋了升官路,二來皇帝嫌他礙眼,整天勸諫挑毛病。

總而言之,是那個社會,那個朝廷註定讓他這個賢臣被人忽視和打壓,這也是海瑞鬱鬱而終的一部分原因吧。


小彭說說那些年


海瑞性格不合適,太剛啦,也不夠圓通,而且右傾嚴重……做做小事情,幫老百姓乾點實事,造福一方百姓,審點案子綽綽有餘,但是說要官居一品,治國安邦的話,還是能力不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