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瑞擡棺罵嘉靖,為什麼嘉靖皇帝沒有處置他?

一德格天1


海瑞曾直言上書痛數嘉靖皇帝的錯處,可即使如此他還能安然無事。海瑞上諫不僅沒有被定罪,在後來的數十年間他還活躍在大明朝廷之上。海瑞憑什麼可以安然無恙並繼續為官呢?


首先咱需要了解一下海瑞直言上書的背景,以此來分析一下海瑞上書為何被稱作貌似上諫。十六世紀二十年代初期,明武宗朱厚照因病駕崩。按照周禮制度接下來繼承皇位的應當是武宗的兒子,然而這個皇帝福薄,膝下並無子嗣承歡。如此一來繼承人只能從皇族旁支中尋找,於是群臣將目光看向了興獻王的兒子朱厚熜。

早在武宗去世的前五天,首輔楊廷和就已經預測到了皇位無人繼承一事,於是他代替皇帝下詔讓朱厚熜縮短為父親服喪的期限並趕快繼承王位。武宗逝世當日皇太后就下了懿旨讓興獻王朱厚熜繼任為皇帝,這位就是咱歷史上著名的嘉靖皇帝。

嘉靖起初是個好皇帝,他勤政愛民,整頓超綱,嚴厲打擊倭寇,開創出了一幅嘉靖中興的太平畫面。但執政後期他開始了自己君王不早朝的獨特作風,且沉迷於道教學說,企圖長生不老並做一個實際意義上的萬歲。不過《明史》中記載說:嘉靖雖長居別苑,可也牢牢的把控朝政,也就是說這位皇帝是身在別苑心在朝堂,無時無刻都想著國家大事。那麼皇帝愛政,國運昌平,海瑞上諫因何被說是冒死?

原來這嘉靖即位之初便萌發了追封自己父親為皇帝的想法,但此舉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反對,他們認為這樣的行為有傷先皇尊嚴,所以至死不肯讓皇帝追封自己的父親。但皇帝一意孤行勢必要給父親一個身後英明,最後無奈的大臣們長跪於左順門下,他們痛哭號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可氣壞了年輕氣盛又即位沒多久的皇帝,他下令將這些大臣轟走並對他們施以杖刑,其中還有十八個人因為受不住杖刑而死。在隨後的幾十年裡凡是直言進諫的人無非一死,所以說海瑞上諫是冒死的,他也知道自己上諫難逃一死,因此赴京之前就安排好了自己的妻兒。但海瑞最終沒有因為上諫被處死,其中的原因筆者以為有以下幾個:

一、海瑞官職雖小卻清正廉明

海瑞是歷史上的著名清官,這是無人不知的,他的形象還被許多戲劇節目引用,因此在世人眼中他一直都是一個清正廉明的形象。上諫之時海瑞官職不高,但他的清廉遠近聞名。他曾經憑藉一己之力處置了許多冤假錯案,也借用自己的威名狠狠的羞辱了嚴嵩的黨羽,因此一直以來他是深受百姓愛戴的。所以世人猜測嘉靖之所以不殺海瑞而將他收壓官獄是害怕一旦殺了他會引起民憤,從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二、嘉靖皇帝欣賞他的才能

上述已經說過海瑞雖然官小可勝在清廉,他的這份清廉不僅受百姓愛戴,朝中許多大臣也對這個不畏強權的海青天深感佩服。於是世人又有了另一種猜測,那就是嘉靖皇帝愛惜海瑞的才能,所以不願意殺他而只是將他關起來罷了。

也有人說嘉靖覺得海瑞的清廉特別適合去查辦貪官,恰巧當時的官員多以貪汙腐敗為能,他試圖留著海瑞讓他日後做一個治貪的大員。但國有國法,身為帝王也不能徇私枉法,以一己之死而放了一個出言頂撞自己的人。如若不懲罰他自己皇帝尊嚴何在,於是便有了海瑞入獄一說。

三、嘉靖為了展示自己的過人氣魄

前面已經說過嘉靖在即位之後試圖追封自己的父親,但此舉得到了群臣的反對,而後不少大臣因此事喪命。加之他執政的四十多年裡有不少賢臣因為上諫而亡,所以他就被百姓當成了一個不聽人忠言的君主。

他執政後期變成了一個西苑求道,不理政事的君主,這一點更是讓百姓怒不可遏。因此他不殺海瑞有了另一層解說。那就是他在為自己正名,試圖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有過人氣魄又善聽忠言的賢明之士。事實上證明嘉慶此舉是正確的,後人在評判他是也總稱讚他做了一件英明之事。

綜合上述,筆者以為海瑞之所以能平安無事是由兩方面原因構成的,一方面是自身的清廉,另一方面是嘉靖的私心。海瑞被關押不到兩個月嘉靖就駕崩了,而後新帝即位不僅放了他還重用了他。只能說海瑞的清廉給自己造了一個好命,如果嘉靖皇帝命久又記性不好,那麼海瑞不被殺也要被天牢裡面的苦難折磨瘋吧。


醉愛侃足球


海瑞,是大明嘉靖朝的清官表率,他的英名流傳至今已近五百年。海瑞從一個小縣城的教委小科員,升遷到朝廷財政部擔任重要職務,可見嘉靖皇帝沒有因他“罵皇帝”而受到處置,這是為什麼?因為在海瑞“罵”了皇帝之後,嘉靖皇帝本來是想處置海瑞的,由於內閣大佬徐階向嘉靖皇帝進了一言,嘉靖皇帝才改變了處置海瑞的想法。那麼,徐階向皇帝說了些啥?史書上是這麼說的,徐階反問嘉靖,“皇帝殺了海瑞,豈不成全了海瑞?”。嘉靖皇帝聽了一頭霧水,殺了海瑞怎麼反倒成全了海瑞?徐階又繼續進言,如果海瑞因向皇帝提意見而被殺,海瑞將因此留芳百世,而皇帝卻因此留下心胸狹窄的罵名。這就是“海瑞罵皇帝,皇帝沒殺他”的典故出處。海瑞敢於諫言的美名,留傳至今已四百多年,可見,海瑞的那點心事都被徐階說中了。





王榮聯1


其實嘉靖帝是想處置海瑞的,剛一看到海瑞的上疏,嘉靖帝就下令將海瑞逮起來不要讓他跑掉,結果身邊的司禮監事兼總督東廠大太監黃錦說:

此人向來有愚名。聽說他上疏之前,自己知道冒犯該死,便買了一個棺材,和妻子訣別,奴僕們被遣散沒有留下來的,他是不會逃跑的。

話說得委婉,但是無疑是為海瑞辯護,嘉靖帝也是聰明人,從黃錦的話知道眾人對海瑞的觀感不錯,心裡也明白海瑞是出於忠心,於是說:

此人可與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紂王。

注意,海瑞上疏是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嘉靖帝沒有馬上處置他,但是到了這年秋季,嘉靖帝又想起海瑞,將他逮捕入獄——也就是說海瑞上疏後大約有半年時間是自由的。

半年後的這次海瑞雖然被逮捕,但是嘉靖帝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追究海瑞背後主使的人,但是獄詞送上後,仍然留在宮中不發佈;一方面還是不想殺海瑞,但是有人揣摩自己心意要求釋放海瑞,嘉靖帝大怒將此人關進詔獄晝夜用刑審問。

有大臣以臣罵君比附法律中的子罵父,要求把海瑞判處絞刑,但是首輔徐階和刑部尚書黃光升把這個處置決定壓了下來。

總之,嘉靖帝沒有處置海瑞有他本人不想惹昏君罵名的原因,但是這個不處置是一個待定的狀態,如果嘉靖帝繼續在位,很可能是最終會有一個處置的,即使未必是殺他,但是因為嘉靖帝在次年(1567)病逝,所以海瑞最終被恩赦出獄。


談古論金


嘉靖皇帝迷信“齋醮”,不理朝政。很多大臣投其所好,“爭上符瑞”。朝中大臣楊最、楊爵看不下去了,上書勸諫他,結果卻因此獲罪。從此,再沒人敢多說話。

在這種情況下,當時擔任戶部雲南司主事的海瑞,把家人遣散了,買了棺材放在家裡,準備了一份勸諫嘉靖皇帝的《治安疏》,上奏嚴厲批評嘉靖。

(海瑞直諫)

海瑞做的這件事,肯定是讓嘉靖很不高興的,但為什麼,最終嘉靖並沒有殺掉海瑞呢?

咱們先說,為什麼說這件事讓嘉靖很不高興?

其一,嘉靖迷信“齋醮”,是因為他由於年邁,身體越來越差,想通過這種方式,實現強身健體。當然了,他還不僅僅是想強身健體,而是想得道昇天,“跳出三界外,不在紅塵中。”但身強力壯、年輕有為的海瑞,偏偏要阻止他做這件事,他心裡如何能高興呢?

其二,海瑞抬著棺材上疏的方式,明顯就是顯示他嘉靖是昏君,而且是一個聽不進勸諫的昏君。海瑞做的這件事,只能讓自己揚名,讓嘉靖皇帝被千夫所指。嘉靖心裡如何受得住呢?

其三,嘉靖皇帝在歷史上是有名的倔強皇帝,他剛被楊廷和迎進宮當皇帝,就因為“大禮議“風波,和楊廷和及朝中大臣鬧得不可開交。最後大家還只能屈服於他。這麼倔強的人,他怎麼會高興海瑞給他上奏呢?

咱們再來說,為什麼嘉靖皇帝最終卻沒有殺海瑞?

(迷信“齋醮”的嘉靖帝)

嘉靖皇帝其實一直在殺不殺海瑞的問題上猶豫不決。咱們看看那一段時間嘉靖的表現,會發現很有意思。

先是剛看到《治安疏》的時候,立刻叫道:“趣執之,無使得遁!”就是說,趕緊抓起來,別讓他跑了。當有人告訴他,海瑞是準備了棺材來上疏的時候,根本就不會跑。嘉靖默然了,反反覆覆把奏疏又看了好幾遍,還留在身邊,好幾個月。後來他的身體狀況再一次惡化,召徐階來研究禪讓給太子的時候。這時候,他忽然又把海瑞抓起來。接著,刑部判了海瑞死刑,拿去給嘉靖簽字的時候,嘉靖又一直不簽字。這時候有個叫何以尚的,覺得揣摩聖意,嘉靖肯定會放了海瑞,於是上疏請求嘉靖放海瑞,嘉靖卻勃然大怒,把何以尚痛打一百,還對他嚴刑拷打,讓他交代是誰主使他乾的。不過,嘉靖不殺海瑞,卻也沒放他。緊接著,嘉靖就駕崩了。

從這一段記載我們可以看出,嘉靖在海瑞的問題上,實在是心情複雜得很。前面我們說了,他迫切想殺海瑞,但又有哪些因素,讓他最終又遲疑不決呢?

(倒黴的何以尚)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嘉靖不想讓別人說他是昏君。這一點,嘉靖心裡非常清楚。如果他殺了海瑞,天下人是肯定會罵他是昏君的。他自己都說過:“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他明白自己要殺了海瑞,一定會與紂王之類的人並列。

二是嘉靖心裡明白海瑞說的有道理。這話也是他自己說的:“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視事。”他還說:“朕不自謹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豈受此人詬詈耶?”他一邊說自己不對,一邊又為自己辯解。表明自己不理朝政,是因為身體很差。同時還埋怨海瑞,覺得海瑞完全不體諒自己。

還有一點,嘉靖可能對通過“齋醮”讓自己身體變好一事,感到灰心喪氣。所以從這個方面來說,也覺得海瑞的話有道理。

三是嘉靖想把海瑞留給當太子的兒子,為兒子加分。兒子的情況與他不一樣,是年輕有為的,不擔心身體狀況,就沒有他那種感覺。他不殺海瑞,也不放海瑞,等他去世後,兒子當了皇帝,當就可以放了海瑞,重用海瑞。這樣,不但給兒子加了分,他還可以利用海瑞解決積弊問題。


張生全精彩歷史


難道一代“萬民之青天父母”海瑞會無緣無故破口大罵嘉靖帝?除非是嘉靖帝的的確確是做出了什麼累及黎民、傷及無辜的糊塗政事了,海瑞立足於萬民之角度,面對如此荒淫無度皇帝,不得不壯著膽子上疏直諫。而身為一國之君得嘉靖帝在聽了海瑞的諫言之後,並沒有怎麼處置海瑞。畢竟從嘉靖帝前半生來說,其還是勤與政事、為國為民的,嘉靖帝深知,海瑞此諫,實則為忠言逆耳,海瑞一心為國為民,難道他狠心處置這樣一個忠君愛國的人臣嗎?


談論起嘉靖帝,我們一般認為其是昏庸之人,但其實不然。嘉靖帝時期可以分為兩個時期,前半期清明之君,勵精圖治;後半期昏庸之帝,荒廢政事。而恰恰後半期不務正業的嘉靖帝碰上了為官清廉的海瑞。海瑞如今面對這整日沉溺於煉丹成仙、修仙得道的嘉靖帝,再看那黎民蒼生流離失所、顛沛不堪的樣子,怒髮衝冠的海瑞於是便再也顧不得那麼多了……

面對海瑞這字字如刀、褒貶時政的《治安疏》,嘉靖帝並不是如題目中所述沒有處置海瑞,沒有將海瑞凌遲處死但是真的,但是海瑞也不是安然無恙,而是被崇禎帝暫且打入天牢、以觀後效而已。朝中文武大臣都認為海瑞此疏之上,必死無疑,只是個時間長短的問題了,奈何海瑞臨終並未等到嘉靖帝的賜死諭令,反而活活將嘉靖帝熬到駕崩,這大概也是個出人意料的結果了吧?那麼為何海瑞在被打入天牢期間,嘉靖帝遲遲沒有下一步動作呢?


第一點:海瑞之言,正中嘉靖下懷

嘉靖帝在閱過《治安疏》之後,自覺感慨道:“海瑞言俱是。朕今病久,安能視事。”後來還為自己辯護說:“朕不自謹惜,致此疾困。使朕能出御便殿,豈受此人詬詈耶?”嘉靖帝這番話說的很清楚,不是嘉靖不想出宮視察民間疾苦,反而是龍體欠佳,出不得宮中一步。身為臣子的海瑞竟然不懂嘉靖之難處,反而還直言上疏。其實,這只是嘉靖在為自己的辯護,另外其中還是比較認同海瑞的。


第二點:考慮子孫之躊躇,為國為民之徘徊

難道嘉靖帝尚不知萬民苦難嘛?這是不可能的,嘉靖帝前半生可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當時嘉靖帝認為:他明面之上不能放了海瑞,畢竟海瑞都直言進諫了,無論如何都要保留自家面子。太子是個大展宏圖之人,嘉靖帝當時已經欲立海瑞為太子之師。奈何出了這檔子事兒。如果嘉靖帝死後,太子定會放了海瑞,從而重用海瑞,以達到“以海瑞輔太子,終兼濟天下”之作用。

第三點:殺了海瑞,失了人心

這其實才是嘉靖帝遲遲不殺海瑞的根本目的。海瑞是大清官,為國為民,天下人都知曉。如果本就無作為的嘉靖帝兩海瑞殺掉,肯定會落得個昏君更昏的名聲,如此這樣的話,一則不利於統治;二則對自己的皇權延續也存在威脅。


小鎮月明




一篇奏疏引發的爭議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戶部主事(正處級)海瑞給嘉靖皇帝朱厚熜上了一道奏摺,名字叫《治安疏》。這是一篇振聾發聵的好文章,450年餘後,我們再重讀這篇文章,仍然拍案叫絕。全文四千餘字。

但是,這篇文章的魅力在於海瑞的直言敢諫。我簡要解釋一下核心思想:

尊敬的皇帝,我知道您是個厲害的人,但是這些年您都沒有好好工作,目前國事很不如意,老百姓日子越來越不好過。您的年號是嘉靖,但老百姓說是家家乾淨,一貧如洗。您老是覺得自己的治理成績比西漢的“文景之治”還要好,其實您不知道,您比“文景之治”差遠了,差的太遠了。



一般人看到這些話會的反應是什麼?肯定是氣急敗壞。對,常人都受不了,何況自視甚高的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明朝最自以為是、最自以為聰明的皇帝

嘉靖皇帝原本是皇室的旁支,他的父親是明憲宗朱見深的第四個兒子朱祐杬,朱見深去世後,皇位由老三朱祐樘繼承,就是明孝宗。朱祐樘只有一個兒子,即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死後,沒有兒子繼承皇位。為此,朝廷只好從皇室中血緣最親、宗法最合理的興王朱佑杬家找皇位繼承人,興王朱佑杬只有一個兒子朱厚熜,所以朱厚熜就被大臣從封地湖北鍾祥迎接到北京當皇帝。

一開始,群臣要朱厚熜認明孝宗朱祐樘為父親,改認自己的親爹朱祐杬為叔父。為了理清楚這個關係,朱厚熜在即位之初和大臣鬥了三年多,不惜打死17位、打傷100多位大臣。



嘉靖皇帝是明朝最較真、格局最小的皇帝。在位45年,洩憤殺了包括內閣首輔夏言、兵部尚書張經在內的一批大臣。但是,朱厚熜也遭到了報應,16歲結婚後,一直沒有生出孩子,28歲後才開始生出長子。後來,在江西道士邵元節的指點下,嘉靖皇帝陸續生下了8男5女。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嘉靖皇帝冤殺了內閣首輔夏言等忠臣。老天的報應不久就來了,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16歲的太子夭折,嘉靖皇帝難過的幾個月都緩不過來勁。

從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太子死後,嘉靖皇帝開始變得老實了,被上天懲罰怕了。太子死的時候,嘉靖皇帝已經45歲,此時還剩兩個兒子:裕王朱載垕、景王朱載圳。

後來嚴嵩、嚴世藩父子亂政,嘉靖皇帝最後只是處死了嚴世藩,留下了嚴嵩的性命。嚴家父子專權亂政20年,要是換做年輕時候的嘉靖皇帝,嚴嵩家是要被誅九族的。



六十知天命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28歲的景王朱載圳在湖北封地去世,景王死後沒有兒子繼承王位。景王死後,嘉靖皇帝就剩下裕王朱載垕這一根獨苗了,8個兒子,如今碩果僅存。

這個一輩子自視甚高的皇帝,在臨終前被一個小小的芝麻官從自己打造的神壇重重摔落在地,真是造化弄人。換做20年前,誰敢對嘉靖皇帝罵一個髒字?

嘉靖皇帝為什麼不處死海瑞?是有原因的。



客觀原因是海瑞本身說的對,嘉靖皇帝看完海瑞的奏疏,冷靜後找內閣大學士徐階問情況,徐階說,海瑞說的大體沒錯,當今確實民生多艱。

根本原因是60歲的嘉靖皇帝已經對天命有所畏懼,生了8個兒子,此時只剩下1個朱載垕。若是再殺忠臣海瑞,怕是這唯一的兒子也保不住。

同年十二月,嘉靖皇帝朱厚熜去世,海瑞大哭。為什麼大哭,我想除了海瑞是忠臣孝子之外,還有感謝不殺之恩的考量吧!


坐看東南了


首先,一般除非性格暴虐成性,能夠當皇帝的人都是比較冷靜,穩重的,處理事情會考慮周全。




嘉靖的聰明才智是相當厲害的,海瑞抬棺相罵,如果嘉靖處置過重,就會和商紂王殺比干一樣,留下罵名。

顯然,任何一位皇帝都不會希望自己給後世留下罵名,所以海瑞抬棺罵嘉靖,嘉靖皇帝沒有處置他。


其次,海瑞抬棺罵嘉靖,並不是有自己的個人目的,完全是為了朝廷,為了大明王朝的天下,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兢兢業業。

嘉靖皇帝並不是昏君,能夠分辨忠奸,知道是非黑白,所以沒有處置海瑞。


同時,海瑞抬棺相罵,如果放在任何一個時期,其結局肯定不會有好的收場。

嘉靖皇帝沒有嚴厲處置海瑞,也可以反映出明朝大臣的言論還是相對開放的。

海瑞敢於直言,敢於為天下蒼生髮聲是值得敬佩的。


花開花落緩行客


海瑞上《治安疏》痛罵嘉靖皇帝,把嘉靖皇帝執政四十多年來所有的錯誤過失統統列舉出來,逐條批評痛斥,罵得有理有據,罵得酣暢淋漓。

“陛下寵幸邵元節、陶仲文等江湖騙子,整日修仙煉丹,期盼長生不老,可是你的師父陶仲文本人都死了,你又怎麼可能長生?”,“陛下喜歡祥瑞,經常被奸佞小人欺騙愚弄,哪有那麼多祥瑞?”。“民間傳言,嘉靖者,家家皆淨無財用也”,“天下之人不直陛下久矣”。但海瑞又說:“皇上天資聰明,只要稍一節儉振作,朝綱就能整頓”。

嘉靖皇帝看了《治安疏》勃然大怒,對宦官黃錦說:“快去抓住這個傢伙,免得他逃跑了”。黃錦說:“此人素有痴名,上此疏知道必死,早己準備好棺材,與妻子訣別,遣散了奴僕,他是不會逃跑的”。

嘉靖又忍不住看了幾遍《治安疏》,知道海瑞雖然話說的難聽,但確實是耿直忠良之臣,說:“此人相當於比干,可我不是商紂王呀!”。所以並沒有殺死海瑞,而是關入大牢。

不久後嘉靖皇帝就駕崩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海瑞被釋放出獄,海瑞聽聞嘉靖去世也是悲痛欲絕,他罵皇帝是忠於明朝,希望明朝好,能有這樣的忠良耿直之臣實在是榮幸之事。


西賊聞之心膽搖


嘉靖皇帝我們可以把他比做唐玄宗李隆基。

他的前半生勵精圖治使明朝走上巔峰,可他後半生信上了道教追求長生不老,20年不上朝,把內政都交個了個大貪官嚴嵩,這貨你說貪點吧正常,關鍵GDP給搞砸了,

從此明朝由盛轉衰,再加上他孫子萬厲更牛40年不上朝,這爺孫合力把大明給敗完了(他兒子當了6年就死了)

面對這樣的的嘉靖,海瑞才上書罵他,可嘉靖雖然想殺他,但一想殺了海瑞,他就成了紂王,海瑞就成了比干!被史書這樣一記載豈不是要遺臭萬年?於是他把海瑞關起來,留給自己的兒子使用。

(其實在正史中海瑞並非是一個完美的人,他可以說是一個酷吏非常殘忍)



卡森家的路口


嘉靖四十五年,戶部主事海瑞直諫“天下第一疏”。言辭鏗鏘、筆鋒雄健,矛頭直指皇上。

朝野震盪!捅天的事誰能擔當得起?!

本以為天子一怒流血千里,卻最後不了了之。實在匪夷所思!

縱觀歷史,哪朝的君王碰到這檔子事能善罷甘休?

這個在很多百姓心目中昏庸的君主,卻做出了歷史上絕無僅有、觸目驚心的決定!

放過了海瑞!



孤家寡人的嘉靖和海瑞

嘉靖帝少年之時,以外藩世子的身份繼承大統。

在京城群臣激盪、無依無靠,雖有娶妻生子,卻都夭折於世。

好不容易生了個朱載垕,卻因為術士之言,有孤星之相,不敢朝夕相處。

家庭的不幸讓嘉靖帝有了超凡脫俗的理念,從此迷上了修玄練道。

自壬寅宮變以後,更是一個人搬到了西苑,從此不再上朝已有二十餘載。

可是嘉靖帝雖然不再上朝,朝中大事卻瞭如指掌。他一生精謀權術,把滿朝文武玩弄於股掌之間。

諸侯將相不過是皇室屋簷堂前燕,身為權利頂峰的嘉靖帝可謂一生孤獨。

而海瑞不過是海南一小吏,終生不過舉人功名,即便入朝為官,也不過一戶部主事,和嘉靖帝可以說並無往來。

但是明朝發展到嘉靖年間社會矛盾嚴重,朝政弊端也已經出現了。群臣想方設法,一方面迎合嘉靖帝,一方面解決朝政問題。

海瑞在朝為官,公正廉明。一輩子秉持傳統道德、恪守禮節,因無所求,故無所懼!

百毒不侵的海瑞可以說是站在道德至高點的,故此海瑞也是孤獨的,因為滿朝文武甚至整個大明,無人能望其項背。

故此,嘉靖帝能瞭解海瑞的孤獨,海瑞也能明白嘉靖的孤獨。他們是君臣,也是同一類人,惺惺相惜,所以嘉靖帝沒有殺海瑞。



嘉靖帝並不簡單

明朝嘉靖年間政治昏暗,但是這並不是嘉靖帝造成的。

明朝已經建國兩百年了,很多國策早就已經不達時宜 。

而當時的朝廷官員,對嘉靖帝的無為而治卻是敢怒不敢言。

海瑞上疏罵嘉靖帝,雖然令嘉靖帝很氣憤,也很想殺了他。

但是嘉靖帝卻並不是昏君!

他明白海瑞是忠臣,也明白自己的所作所為不算個明君。

所以嘉靖帝對於海瑞的感情也很複雜,這應該就是他遲遲不肯下手的原因吧。



總結

嘉靖帝是中央政體的頂峰人物,海瑞是儒家思想的頂峰人物,因為朝政問題讓他們有機會接觸。

嘉靖帝和海瑞相互理解,也相互尊重,他們是亦臣亦友。

所以嘉靖帝並沒有殺海瑞,海瑞也在嘉靖帝去世後嚎啕大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