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廣東潮汕離婚率最低?

六角星打龜記


我也是潮汕人,只是從小在深圳長大。很贊同前面點贊率高的回答,女性選擇離婚的前提是經濟能力,獨立生存能力,這明顯深圳必定高於潮汕。再者家鄉那種老舊思想,這可能也存在於中國很多相對經濟落後的地方,女人離婚就意味著失敗,人家只會認為你沒盡到做妻子的責任,承受各種閒言碎語。記得大學有一年過年跟朋友回去看迎神,隊伍最後有一些男人每人扛著一棵小樹,一臉嘚瑟,我一問才知道,那年家裡生了兒子的家庭才有資格這麼做,我當場大叫憑什麼?生女兒怎麼啦?當時除了友人周圍的人跟看怪物似的看著我。傳統文化我們不能去否定,但由此也看到封建與愚昧對潮汕女性的歧視。只想說女人只有自強自立,才能真正的理直氣壯。


_______Luu


說廣東潮汕地區,離婚率最低,是有近年來的調查數據佐證的。這項記錄,至少在廣東省內的評比中,歷來是冠軍。國內是否是首屈一指,我沒有確據,不敢信口開河。

本來,廣東文化的主流,是“廣府文化”。潮汕可說是土著廣東的上門女婿。 潮汕在嶺南,都是我行我素的一個存在, 屬於地域性的粵東亞文化。族源、語言、風俗、飲食、建築、乃至心理習慣,都很特立獨行的。這樣偏安一隅的氛圍和環境,既培育出了李嘉誠、黃光裕、馬化騰等現代商業大亨,歷代也源源不斷出品“節孝亭”也就是貞節牌坊,更以盛產賢惠的“潮汕姿娘”聞名海內外,給外地人以“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的印象。而且也確實是事實。

(圖:極富特色的潮汕民居,鱗次櫛比分佈四野,多為明清時期所建)

因此,我覺得這個問題,以潮汕社會的背景因素為中心,主要從女方角度著眼分析,可能會更符合事實。畢竟,中國的離婚特色,據社會學家潘綏銘的說法,87%以上均由女方提出的。


在潮汕,女性地位偏低,至少在一般家庭中,男女平權程度還有所欠缺。這一點,過去舊時代很嚴重,至今也積重難除,沒法徹底改觀。

很多潮汕鄉親護鄉心切,一聽此論,往往暴跳如雷,其實沒有必要深諱。因為,從歷史縱向看,確實如此;就現實而言,橫向比諸廣府三角洲一帶,潮汕女子難道不是自小就揹負更多的條條框框嗎?

在潮汕地區,重男輕女的觀念實在是根深蒂固的,往往有著相當嚴格的“不成文”的規定:比如,我小時族中還有曾祖母輩在,常聽她們講,過去家中吃飯時,她們是不能“上桌”的,是建國後才改變了這個風氣;比如,清明節上墳或者祠堂重大活動,女兒往往要被排除,因為“女人算夫家人”;比如,坊間一些傳統手藝活兒,褲頭方(家傳私房醫術)啥的素來不傳“走仔”(女兒);比如,家長普遍有“多生是福”的思想,說白了就是“生男是福”,像我的外公家,當初為了得一男丁,連生了八個女兒,最後導致我大姨女兒比我小姨年齡還大、至今我的一個堂嫂,是潮陽一帶人,家中兄弟姐妹還是九個,據她說她那邊幾乎都還這樣;

(圖:李嘉誠、馬化騰等都是典型的潮汕男性:沉默、低調、幹勁足、能吃苦、悶聲發財、擔負意識強)

再比如,潮汕男子普遍大男人主義,絕大多數是不會管做飯洗衣之類內務的,像我的父親一輩子都沒洗過衣服,偶爾做飯都是迫不得已,而他這樣子的潮汕男性絕對是典型的;比如,潮汕女子大多從小就被教導勤於家務,照顧好兄弟,以至於獨生女家庭的丈母孃疼愛女婿都是往死裡疼,地方話講是“潮姆婆惜仔婿,惜到命在嫑”(意思:丈母孃疼母婿,疼到連命都不要)。

這樣的重男輕女現象,平實地講,中國各地特別是落後農村總還是有的,可是潮汕地區社會並不太野蠻,而情況似乎反倒更嚴重,本地人不覺有異,可從外省人眼中看去,總不免覺得奇怪而特殊。

可以說,“重男輕女”在潮汕早已化為一種集體的心理積澱,使得即便是潮汕女子本身,也自動成為這套規則的執行者,“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自我催眠意識非常濃厚。也就是說,她們先天地從社會、家庭等處遺傳來這套思想意識,即使日後讀書了,識字了,甚至是知識女性了,但對這套思想抵抗還是相當乏力,即便面對的是不滿意的、不幸福的婚姻,基本也會採取一種隱忍的態度。

(圖:遍佈國內各地,乃至港澳臺、東南亞的潮州會館——抱團意識極強的一個族群)

這是從潮汕社會集體心理面向作的一點分析:這樣的群體積澱意識,給婚姻中的女性置下了無形的牽制,使得她們離婚的意願本身就非常低。


說潮汕地區離婚率最低,我們還不能脫離現實經濟因素上的判斷:即在潮汕地區,社會家庭結構組合方式,基本上是以“男主外、女主內”作夫妻分工的。

這歷史與現實的淵源在於:一方面,當地的文化經濟其實長時間都是落後的,也因此才會催生“多子多福”的民間意識,成為廣東人口的重量繁殖地,也因此潮汕男性自古就幾乎傾巢而出背井離鄉,謀生養家,甚至遠走海外南洋,形成顯著的傳統。女性在丈夫外出空缺的歲月中,必須承擔起操持家務、養育兒女的重擔;另一方面,潮汕家庭多孩子,多數家庭根本無經濟財力去支撐所有孩子讀書,於是多數女性自小就被下放為操持家庭的幫手,五六歲起照顧弟妹,七八歲起料理家務,十幾歲後還要打工幫襯弟妹學雜費,這是常事。再加上潮汕方言實在難懂到像“鳥語”的高難度,非本地人聽來只有暈頭漲腦的份,想學基本沒門。長久下來,潮汕日漸形成一個封閉的小區域,外面的新思想進入很費勁,而“男外女內”的格局成為本地家庭的普遍規則。

所以,潮汕人們的整體意識取向,就是丈夫是家庭主心骨,有極強烈的一家之主的角色定位;而女性則安於持家,往往不喜拋頭露面,也缺乏到外參與工作的意願,經濟上對丈夫的依賴性普遍較廣府等地女子強烈——雖然新時期風氣有所轉變,但潮汕女子也幾乎沒有會把主內的事務拋掉的,一般都是既能專心上班,回到家後又家務全包。此外,潮汕女子還大多養成了一整套相配套的溫順迎合性格,輕聲輕語,性情柔和,甚至近於逆來順受。80年代以後,潮汕女子也多往外讀書,這種依附性格相對好了很多,但若是拿來比較外省、珠江三角洲一帶的女子,特徵還是明顯的。

因此,我自己常以為,在中國女性中,潮汕女子的性情大概是接近日本女子的,從一而終、相夫教子,似乎成為她們的人生理想。在這樣家庭格局設置中,女子即便想離婚,也會有非常巨大的經濟壓力,有迫在眉睫的現實障礙。


另外還有一個面相需要想到的:就是潮汕至今還是一個宗法制氣氛非常濃厚的地區,女性離婚會較之別地可能要揹負更多的道德壓力。

潮汕的宗族傳統如今還是特異的。原因在於:一者,歷史上,潮汕人一直飽受海盜之害,面對洶湧而來的海盜毫無還手之力,想要自保唯有團結,所以建立在血緣、地緣上的宗族制既是天然力量,也是生存策略;二者,現實中,潮汕地區是一個比較封閉的大社群,外地人很難進入這個族群生活,以至於後來雖然商業繁榮、經濟起飛,形成一個城市,但它的根底,還是一個“熟人社會”。

(圖:潮汕地區保存至今的祠堂、族長禮制)

這樣的城市格局非常奇怪:居民基本是由鄰里鄉親組成,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舊有的宗族體制並沒有完全解散,祠堂、長老和繁雜的禮數支起潮汕人社交的三角,每一個家庭乃至社會成員,多多少少還要受到宗族規矩的牽制;社會的輿論環境非常穩固而統一,一些“出格”的言行很難見容於“熟人”中。這樣的“城市”,按照費孝通的說法,完全可視為一個擴大版的、繁榮化的“鄉土農村”。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個女子,倘若要“背棄”家庭,另尋出路,不僅會讓夫家顏面掃地,甚至是孃家也會為此而感抬不起頭來,道德壓力無形中要比別地要重的。

所以,過去潮汕的舊式女性,現存的老中兩代婦女,真是含辛茹苦,備極艱辛,很多辛酸無處可訴。比如,我的奶奶,31歲喪夫,此後50多年孑然一身,從未想過改嫁,拉扯我父親等子女六個成人。而她這樣的,根本不是少見的,我家族中爺爺輩清一色都不幸早逝,婆婆們都是如此顛危相扶撐過無數的黑暗歲月的,充滿了無聲的悲壯感。她們的存在,為潮汕女子樹立起了榜樣,贏得了好聲名,為一個個家庭的安穩不潰敗墊底作為了最堅實的基礎,但也在無形中加固了“離婚改嫁不好”的思想。

就這樣,在集體心理、經濟困境、道德壓力等等因素掣肘下,使得潮汕女性在婚姻中,多不想離、不敢離、不願離,寧願犧牲掉自己的自由選擇權,一生一世被釘在家庭的十字架上。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近20年來,潮汕地區的這些現象已經改良很多了。女子的地位正在逐日在提升。可以說,我所寫下的,也不過是一份個人化強主觀的認識,但絲毫沒有詆譭的用心。若說錯了,您自己消化下心情吧——至於笑罵,由你,我接。

2018,9,9,午後

感謝大佬們賜閱。會勉力每天都寫三兩篇隨感。歡迎關注、點贊、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劉愚愚


那是因為你不知道潮汕的女性都經歷過什麼。

我們先來看看廣東各地的離婚率,深圳最高達5.36%,潮汕地區最高也才1.17%。

其實會長也是一名潮汕人,很能體會到這一點。不難發現,在深圳這邊,成功女性比較多,在感情中出現問題後,會用離婚來解決這個問題,雙方今後兩不干擾。

但是,潮汕女性就不會這樣了,她們會為了家庭,選擇容忍。我認識一個女生,她在老家長大,在20歲的時候就結婚了,潮汕家族比較傳統,老一輩會想要生男孩,我的那個朋友,前兩胎都是女孩,於是就被責怪了,還經常被丈夫打,終於在第三胎生了男孩,他的家人還想讓她生。她過得很不開心,有時候會羨慕在深圳上班的我。

我直截了當的和她說,要是我老公這樣對我,我會帶著我的孩子離婚的。

但她和我說,她現在沒有退路了,她有次賭氣回到孃家,孃家的人覺得她是嫁出去的人,潑出去的水,讓她乖乖回去,畢竟她還有三個孩子還要餵養……

這個案例,只是潮汕地區婚姻的一個縮影。

1.從小就會重男輕女,女性包家務、男性安心讀書,女子無才便是德。

2.到了18歲女性就可以嫁出去了,孩子越多越好,普遍4個以上,最多有生11個的。

3.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女性只要離婚會被全村的人議論,改嫁很難,男性只要有經濟能力,再娶妻也沒多少人說。

這是一個潮汕女性遇到丈夫外遇會如何解決的調查:

為何潮汕地區離婚率會偏低?這全是潮汕女人所做的的貢(xi)獻(sheng)啊!

有些人覺得,娶到潮汕女性是很幸福的,因為她們很顧家,嫁出去後會一切為丈夫著想。

是,潮汕女性是很適合結婚,但不代表這是讓那些大男子主義們欺負的對象!我們杜絕這樣的事情發生!也請潮汕女性保護好自己。

最後會長想說的是,真遇到喜歡的潮汕女生,記得對她們好點,謝謝。


愛情臥談會


俗話說“娶妻當娶潮汕女”。我舉雙手同意!

我在潮汕呆過一個多月。

我去的那家廠子是個家族企業,老闆娘五十多歲,人長得特有氣質,開個奔馳。可是,我知道他老公已經和一個河南長得極醜的女人廝混好多年。我真不明白,老闆娘長得漂亮,家裡也不缺錢,為什麼不離婚呢?

我和她的兒子一起喝酒的時候,她兒子告訴我:潮汕人重視家庭傳承,男尊女卑思想嚴重。潮汕女人家庭觀念強,嫁人之後,往往以家庭為主,以丈夫為主,以子女為主。在潮汕人心中,還有個堅固的想法,那就是感覺婚姻的宗旨在於“結二姓之好”,如果離婚,便是“結二姓之怨”。在家族觀念濃厚的潮汕地區,結二姓或二家之怨的事,是很不希望發生的。

所以,他告訴我,媽媽常對他說:“孩子,為了你,我忍了。”所以當夫妻出現衝突時,潮汕女人會比較剋制,更多選擇退讓。擁有傳統觀念的潮汕女人,可以說是家庭的“定海神針”。 而且潮汕女人賢惠,能吃苦,勤儉持家,凡事以家庭為重。如果潮汕家庭感情出現危機的時候,無論是婆家孃家,都會盡力規勸雙方合好,以和為貴。而潮汕女子很強的忍耐性。面對丈夫的過錯,大多潮汕女性都睜隻眼閉隻眼,她們認為:“婚姻就是兩口子過日子,無論好與壞都要過下去。所以無論什麼樣的原因,她們不希望離婚,也不會同意丈夫離婚的。同時潮汕父母有很強的家庭責任感,離婚意味著是個人的解脫,但更多的是,離婚意味著下代人的痛苦。

我才明白,看著風光無限的老闆娘,背後要忍耐多少苦楚。我想為她點贊!


小冰兒


為什麼廣東潮汕離婚率最低?

我的答案不一定準確,隨便說說。

我感覺,和這個地方的人和生活環境有關係。


第一、潮汕人很會做生意。

潮汕人有一個稱呼,叫中國的猶太人。

曾經在廣東那邊的時候,有接觸過潮汕人。他們很勤勞,而且口才很好。

我記得當時是一個夜宵攤,一個只有十一二歲的孩子,跟著大哥忙東忙西。

如果換做其他地方的孩子你試試?

要麼就是規規矩矩在學校裡上課,要麼就是出來混,打架、上網、抽菸……

第二、潮汕在沿海,而且經濟環境很好。

2013年提案建議合併升級潮汕地區。在繼汕頭經濟特區排名之後,2014年國務院批文成立汕頭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潮汕也是海西經濟區、海上絲綢之路組成部分。

凡是國家規劃的經濟區,哪裡的經濟環境不好?

再加上潮汕人本來就都很會做生意,而且也很勤勞。

第三、潮汕姑娘很不錯。

這是我自己的看法。我接觸的那個潮汕夫妻,他們一家人都很老。

一個二十多歲的婆娘,滿手都是油,如果換成嬌氣一點的,恐怕早就撂桃子不幹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潮汕姑娘甚至被列為潮汕三寶之一。

“潮汕三寶”:“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的潮汕姑娘(當地人稱“姿娘”)、“雅緻細膩、精美絕倫”的潮汕工藝品以及被譽為“中國最高端菜系”的潮州菜“等。


而往往離婚出現最多是因為哪些?

第一是,經濟壓力。

如果經濟上支撐不住,雙方吵架,吵架多了,自然就會鬧離婚。

而潮汕本就是開發區,加上人人都是生意能手,幾乎每一家的條件都不錯。

第二是,夫妻矛盾或者性格原因。

潮汕姑娘本來也不錯,她們任勞任怨,在這樣的情況下,連吵架的機會都不錯,自然更加不會鬧離婚了。

另外我模模糊糊記得好像潮汕有點重男輕女,也不知道是不是記錯了。


其實我還要說一句的是,離婚率低的不僅僅是潮汕地區。

比如說農村,相對來說離婚的幾率就小一點?為什麼,雙方隔得近,至少面子上就抹不開。

然後呢,就是父母雙方的周旋。

當然還有一點就是願意嫁到農村的姑娘,本來大部分也都是女漢子,可以真正的頂住半邊天。


司暢Ailan


我嫁給了潮汕人,也因婆家的關係,接觸了不少潮汕人!發現很多人情風俗真的挺難融合的!比如,他們寧願自己省吃儉用或者借錢,也要花很多錢在拜神、宴客方面。比如,明明手頭緊,還要在生兒子或娶親時大擺宴席,而且是不收禮。買中華煙買好酒好菜請人來吃!並以此作為面光,榮耀!這對於我們比較注重實在的的人來說,有點難以接受!

在對潮汕人的認知上,實際跟想象的也有較大出入。我身邊接觸的潮汕女人都挺強勢的,並不是想象中的對丈夫唯唯諾諾。比如我的婆婆,家裡基本她說了算,做什麼決定也不愛跟人商量,喜歡直接安排!大姑子在他們家也是決策人!還有其他潮汕老鄉朋友,基本都是老婆當家做主,較男生強勢。

部分年輕女性也比較思想開放,不是想象中的內斂,男女大防。比如,我一個潮汕的同事,就喜歡晚上揹著老公溜出去跟好友喝酒玩樂,不喜歡待在家裡整天對於孩子老公!還有個潮汕女人,是我老公兄弟的老婆,以前整天跟我老公發信息,甚至是半夜兩三點,老公沒回來發,家婆對她不好也發,甚至家婆說她胸部小都還要告訴我老公。唉……真的顛覆了我對潮汕女人的印象!當然,這只是部分人會這樣。不過,這也說明,並不是所有潮汕人都全是外界評價那樣的。

至於說潮汕地區離婚率低,我覺得是跟該地區以前的封建傳統家庭觀念有關的,所以,多多少少,後輩子孫都會有不能離婚的觀念。不開心的婚姻也硬撐著。但是,現在也有在逐漸的改變,但是其改變速度遠遠比不上其他地方。


向日癸公主


我外地嫁在揭陽二十多年了,作為潮汕人的媳婦,這裡的風土人情,生活方式和習俗是真的和其它地方不同,這裡的男人給人的感覺就是大男人主義,但非常孝順,這裡的老人多數都很封建,有些思想還停留在舊時代,重男輕女的思想也存在。男尊女卑的現象在每個家庭都會出現。一個家庭如果只有一個兒子的,很多老人都要求兒子媳婦和老人一起過日子,一切都要以老人為中心,很多老人都認為作兒子媳婦的一定要聽老人的話要聽老人安排。這裡的老人大多數都很愛面子,認為一個家庭如果離婚了會覺得很丟面子,所以很多家庭,就算男的在外面勾三搭四,出軌賭博,這裡的老人或者家族的親朋好友都會勸和不勸離的,我老公有個叔叔就是如此,年輕的時候在外面風流快活,夫妻感情早已破裂,但就是不離婚,那個嬸嬸帶著幾個孩子在東莞開店,叔叔一直自己一個人在老家,有時候會去做做事找生活費,直到現在二十多年了都是這樣過,就算現在剛過年也是一個人在老家過年,嬸嬸和他們的孩子在東莞過年。這裡的人如果離婚了會感覺很丟臉面,在親朋好友和鄉親鄰里抬不起頭,所以很多夫妻就算沒有感情或者感情早已破裂都不會選擇離婚,很多的女人為了孩子都會選擇忍讓。


lk168


當今社會,隨著人們獨立自主意識的日漸強烈,離婚率也是芝麻開花,節節高。據統計,2017年中國離婚人數已經達到驚人的193萬對,是2010年的1.5倍!

逐年攀升的離婚率讓年輕一代的九零後零零後談婚色變,甚至一些未婚的八零後也徘徊在婚姻的圍城外不敢進去。

然而,在全國的離婚熱潮中,以重男輕女著稱的廣東潮汕一帶並沒有受到影響,據調查,2018年,潮汕離婚率為0.65%,排名廣東離婚率的倒數三名之列,從而成為全國離婚率最低的地區之一。

這是為什麼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潮汕的傳統習俗的遺傳使得離婚率低。

潮汕人的普遍的婚姻觀是不外娶,不外嫁。至少有80%的潮汕本地人是不願意與外地人通婚的,也就是說至少80%的潮汕人結婚的對象都是潮汕本地人。

夫妻之間面對的無非是語言差異,柴米油鹽,如果一言不合,雞毛蒜皮的事也能成為兩人爭吵的導火索,導火索一旦被點燃,後果便不堪設想,而爭吵往往是夫妻兩人離婚的開端。

本家成婚最大的好處就是免除了生活差異和文化差異。熟稔的兩家人早就將對方的家底瞭解得七七八八了。這也正應證了潮汕人的一句話:合二姓之好。

先天的優勢讓他們能夠很好地理解對方的心意,如此也避免了因生活習慣,地域差異引發的一連串矛盾的產生和激化。

另一方面,潮汕男人大多經商,商人都愛面子。

潮汕男人即使在家和老婆鬧得不可開交,也不會在外面說三道四,更不會將離婚掛在嘴邊,因為離婚會被身邊的人笑話。

潮汕人的原則就是,同樣是過日子,身邊人能過得有滋有味,相信自己也能,否則離了婚在親朋友好面前都抬不起頭,也無顏面見江東父老。所以,就算死要面子活受罪,潮汕男人也不會和妻子離婚的。

二、潮汕男人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

潮汕男人因好面子不會離婚之外,還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

潮汕人如今大多還保留著男主外,女主內的古老習俗。男人在外賺錢養家,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潮汕人對這種傳統習俗一直都是遵從並且代代相傳的,甚至有64%的潮汕女人覺得男主外,女主內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妻子在家操持家務,照顧一家老小,將家裡收拾得妥妥當當,男人回家能夠吃上一口熱飯,也是極其溫馨的事,俗話說的老婆孩子熱炕頭就是指這樣的小幸福。因感恩妻子為家庭的無私奉獻,潮汕男人大多不會在外亂來,一心想著家裡的妻子,因此攤上離婚這樣的事少之又少。

三、潮汕的女人有很強的忍耐力。

潮汕男人有很強的社會責任感,潮汕女人則有很強的忍耐力。

她們任勞任怨,操持家務。即使與丈夫因意見不合或其他原因發生激烈的爭吵,也能隱忍下來,甚至丈夫有外遇也是默不作聲,從不像潑婦罵街般與丈夫撕破臉。

曾對潮汕女人進行調查,丈夫與自己有無法化解的矛盾如何處理時,85%以上的潮汕女人選擇與丈夫溝通或者忍氣吞聲,離婚的比例連一成都沒佔到。

無論丈夫與自己有多深的矛盾,也無論矛盾是否能夠化解,潮汕女人卻仍能夠守著自己的那份堅持,由此可見他們的忍耐力是多麼驚人。

四、潮汕人感情不順有親戚說和。

寧拆十座廟,不拆一樁婚是潮汕人的人生信條,他們的婚姻是講究家族主義的。

即便夫妻二人的關係差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也還有家族成員這一道防線。

不同於其他地區大部分家庭婆家人幫丈夫吵,孃家人幫妻子吵,從而引發更激烈的矛盾,潮汕人都是做和事佬的。

一旦發現夫妻二人關係開始鬧僵,大有離婚的趨勢,家族成員便會進來調解,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生生將兩人的矛盾扼殺在搖籃裡。從而打破僵局,緩和了夫妻二人原本幾近破裂的關係,使得破鏡重圓。

潮汕人離婚,其家族成員是有一票一票否決權的。而且家族成員都會深思熟慮,進行多方調理,再下決定是否同意離婚。

有了家族成員的調解,再想想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相信也沒幾個人再動離婚的念頭了。

離婚是件對家庭和各人都帶來巨大傷害的事,相信每一對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都是懷揣與對方相知相守一輩子的夢想的,誰又曾想以離婚的悲劇收場。

面對婚姻中的柴米油鹽,誰都有和對方過不下去的時候。

然而與其斤斤計較生活中的雞毛蒜皮,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將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即使兩人鬧彆扭也是床頭打架床尾和,沒有解決不了的事兒,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用包容的心去理解對方,相信也是能夠化干戈為玉帛的。

還是那句老話,家和萬事興!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本人是潮汕女人! 離婚率低的原因主要有3個

一,潮汕女人思想觀念普遍比較傳統,比較在乎名聲,在潮汕如果女人離婚傳出去名聲很不好,不僅是自己對孃家名聲也是影響很不好!不想一出去就被人說三道四所以很多人都為了名聲死守婚姻

二,第二個原因其實跟上面差不多,其實就是女人如果離婚一般都會徵求父母意見,潮汕老人思想很封建也很傳統,都是勸和不勸離,媽媽都會在你耳邊說什麼婚姻不易啊,男人大部分都是這樣做女人就要忍要持家,說離了婚就很難嫁之類的話總之就是勸女兒不要離婚!

三,第三個原因讓女人放不下的只有孩子了,孩子都是女人的命,特別是潮汕女人心軟,一般都會為了孩子忍忍就過去了!

以上只是我個人觀點不代表潮汕全部女人!不過基本都是我這麼多年身邊一些案例和自己經歷總結得來!


用戶87077809981


我也是潮汕人,我也來說幾句。為什麼潮汕人離婚率比較低?首先,女人從小到大就被教育,要勤快,要學會煮飯炒菜,要會做家務,長大了嫁到別家才不會給人討厭,不管女人多會賺錢,家務一定要做的,別給孃家人抹黑……。第二,男人自小也被教育,你是男人,長大是一家之主,要勇敢,要敢擔當,要會賺錢養家,……。第三,潮汕有句俗語,輸人不能輸陣,意思就是輸給個人可以,輸給多人就不行,所以一旦結婚後,男女都要為家庭奮鬥,打個比方,別人買車,你也要買車,別人買房,你也要買房,別人的兒女有前途,你也不能放棄培養,我們這裡公立學校少人去讀了,兒女都去貴族私立學校就讀。還有,我們潮汕不論男女,離婚是一件無奈,給人笑話,兒女也抬不起頭的一件事,潮汕人喜歡喝工夫茶,有空就親人朋友同學聚在一起,比較愛面子,加上觀念還是比較保守吧,所以不在萬不得已是不會離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