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管理:思維的寬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MBA管理:思維的寬度,決定了你的高度


模型思維

模型思維即把我們知識點以及處理工作中,思維的過程提煉為模型的能力。

例如大學課程裡有一門很火的課程叫“數學建模”,即把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建立成數學模型,來量化分析解讀。

碰到心理學問題,可以建立成“何人何故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的思維模型。

企業裡常用的SWOT模型分析法:S (strengths)是優勢、W (weaknesses)是劣勢,O (opportunities)是機會、T (threats)是威脅。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對研究對象所處的情景進行全面、系統、準確的研究,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計劃以及對策等。按照企業競爭戰略的完整概念,戰略應是一個企業“能夠做的”(即組織的強項和弱項)和“可能做的”(即環境的機會和威脅)之間的有機組合;又比如:在企業管理中,常用的5W1H分析法也稱六何分析法,是一種思考方法,也可以說是一種創造技法。對選定項目、工序或操作,都要從原因(WHY)、對象(WHAT)、地點(WHERE)、時間(WHEN)、人員(WHO)、方法(HOW)等六個方面提出問題進行思考。

系統思維

牛人都注重關係分析而不是元素分析。一個事物總是同時處於兩個維度的集合,內部元素的關係集合,以及它自身一個更大系統裡的組成元素。系統化思考,就是要認清這兩個維度的關係。從系統和要素要素和要素,系統和環境的相互聯繫,相互作用中總和考慮。它具有整體性、結構性、立體性、動態性、綜合性的特點。

槓桿思維

很多人喜歡用阿基米德的名言:“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來描述槓桿效應。而在牛人的眼中槓桿不止可以撬動地球。所有的信息、物質和能量都是可以用槓桿來撬動的。比如:財富投資中的房產投資,就是很簡單的槓桿效應,只要付30%的首付槓桿就可以撬動100%的房產,甚至流行過透過規則實現0首付的方式,最終獲得資產的增值。

各種商業模式的很多核心就在於槓桿的運用,比如小米雖然雷軍一直強調互聯網思維,但是100億的估值也不是天上掉下來的,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槓桿。巴菲特強調看不懂科技行業也是因為這個行業所擁有的巨大槓桿,一堆神奇的企業,市盈率高達100以上。

認知思維

即培養一種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強的自我價值認同感,不以外界環境為轉移。

很多時候,我們活在世上,總是太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任何行為動機都是為了滿足自己虛弱的自尊心,這是一種自我認同感很低的表現。我們平常生活中顯擺,奢侈消費,經不起誘惑,淺嘗輒止這些表現都說明了這一點。

然而,一些比較成功的人士,他的價值認同感完全來自內部,比如李嘉誠在年輕的時候,為了偷學,排除了一切干擾,內心價值高很強,不受任何外界的影響,他們認為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是為了未來的自己。這一類人,深刻學會了世界的運行規則,反而能夠做到自律,獨立思考,和很強的目標感。

價值思維

看待事物時,永遠不要對事實發火,而是思考事件本身的價值。正所謂:小孩看對錯,大人看利益。不要盲目地做價值判斷。例如瞭解新聞媒體的,就知道很多媒體的初衷,就是吸引眼球,刺激精神。所以你完全沒必要要為一些博人眼球的新聞事件,義憤填膺。又比如以知乎的牛人,提到的對於事情的評價方法論舉例:用二維的思維來考慮,一是收益值,該事件將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認知、情感、物質、身體方面的收益皆可計入),二是收益半衰期,該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半衰期長的事件,對我們的影響會持續地較久較長。

我們更多的應該集中於做高收益值、長半衰期和低收益值、長半衰期的事。而對於收益值和半衰期的判斷就源於我們內心對自己的價值認同判斷。

進步思維

由美國人Noel Tichy提出的理論,圖裡的3個區可以表示為你想學習的事物的等級:

最裡面一圈,“舒適區”, 對於你來說是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務,自己可以處於舒適心理狀態。中間一圈,“學習區”,對自己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於太難受。最外面一圈,“恐慌區”,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把時間當做朋友》一書裡,作者提出我們為什麼不進步,是因為我們習慣性地除外在“舒適區”看待問題,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獲得自尊上的認可。然而,其實對於一個人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處於“學習區”,學習具有適當挑戰性的東西, 一段時間後,“學習區”會慢慢變為“舒適區”, “舒適區”越變越大, 而一部分的“恐慌區” 也會相應變成“學習區”。

批判性思維

今年以來,閱讀心理學類書籍,對這個思維方式印象較深。從決策管理學上判定,對的和錯的都有可能是對的。對和錯,有時只是立場不同。我們看待一件事物,往往不是先看見,再去定義,而是先定義後再去看見。由於,我們思維上的漏洞,我們受媒體和外界的干擾產生了太多的偏見。客觀認識事物,我們要有批判性的思維去分析問題。《學會提問》和《窮查理寶典》兩本書裡,提出了很多經典的謬論和偏見,對我們樂觀全面分析問題幫助很大。

洞察思維

心理學有一個著名的“冰山理論”,事物呈現給我們的,往往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最大頭的部分通常被掩蓋了。要學會培養對隱藏世界的洞察能力,例如我們閱讀的過程中往往只是看到一些文章的表面,而牛人們會現在“作者模式”中去思考問題:寫作的背景、寫作的動機、寫作的手段、寫作的策略等,一旦熟練掌握這種技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將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麼選擇準備申請MBA之前需要考慮什麼?

報考MBA的考生都知道,除了要求具備大專五年及以上、本科三年及以上、碩博兩年及以上工作經驗,院校還會綜合考察和評估考生自身的工作能力與管理方面的潛質。

雖說考生的報考目的之一就是提升突破管理能力、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但對於自己目前的工作經歷、工作狀態和管理成就還是要提前準備下“草稿”,畢竟,幹得多不是牛人,幹得高效、幹出業績、善於歸納總結才是牛人!

當你從生活中提取這段工作記憶時,也是一次新的反思:你想要的到底是什麼?確定MBA可以提供給你?你確定好要走上哪條MBA之路了嗎?

如果你想要的只是一紙證書,那你就等同於揮霍生命和自己的時間、精力;如果你想要的是對自我的突破,對人脈積累的訴求,對自我職業發展的重新規劃,那麼恭喜你,你適合報讀MBA項目,因為這些財富,MBA可以給到你。

MBA(工商管理碩士),屬於專業學位,與學術型學位相比,它更多的是用於實踐中,而不是單純的理論或學術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