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以《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课程为例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以《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课程为例


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是目前国际较为先进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方法之一。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依据并围绕职业活动中“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建立起来的课程。传统的学科课程注重的是每门科学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不重视相互联系,造成了学科的分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根据职业活动领域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相关性来构建课程,归纳课程内容,课程开发思路如图 1 所示。


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以《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课程为例



2 行业调研与岗位分析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从我国能源安全战略和国家节能环保战略来看,发展新能源汽车具有重大意义,新能源汽车被列为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争取到 2015 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达到 50 万辆,到 2020 年超过 500 万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关键零部件技术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

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和产销量的剧增,对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维修人才提出巨大需求。汽车 4S 店、综合修理车、配件行业、改装行业、保险行业都急需一批从事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技术人才 [3] 。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应把握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以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教学为重点,兼顾燃料电池汽车的前瞻性教学。

3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众多的工作岗位中,新能源汽车维修岗位处于核心地位,主要职责有:检查汽车并确定维修方案;实施新能源汽车机械、电气系统的维护、故障诊断与修复;对修复后的汽车进行检验,确保维修质量;与前台业务接待员和车主建立良好沟通。作为汽车维修服务行业,新能源汽车维修工作任务具有随机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但归纳起来,典型工作任务可概括为 4 个方面: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维修、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维修、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维修。

以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为例,该任务又可细化为 4 个子任务:传动系统维修,行驶系统维修,转向系统维修,制动系统维修。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装置与驱动电机融合在一起,在机械结构、变速原理、控制逻辑上与传统变速器差异很大。纯电动汽车中,动力电池为电动机提供驱动能量,二者之间没有机械连接机构,电动机的布置很灵活,使得传动系统结构大大简化,维修工作量也少了很多。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的机械结构与传统汽车类似,但在一些具体技术上新能源汽车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例如,基本都采用电机助力的转向系统,再生制动技术的应用等等。

4 课程转化

按典型工作任务的范畴设置专业课程,归纳总结为 4门专业核心课程:新能源汽车电驱动系统维修、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维修、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新能源汽车电气系统维修。

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大课程、大学时理念,将机械结构、运行原理、控制理论进行整合,将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进行整合。以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为例,课程内容涉及底盘机械结构与工作原理、底盘拆装实践、底盘电子控制技术、底盘故障诊断、底盘维修实践。专业核心课程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式,按照“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过程组织教学。弱化纯理论知识,以培养技能为主要目标,实践学时不低于课程总学时的 60%。

5 教学内容归纳

以新能源汽车底盘维修课程为例,根据维修子任务的作业范畴、知识的递进关系以及控制系统的关联逻辑,将课程教学内容归纳为 5 大部分。

5.1 传动系统 教学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传动系统的组成;ECVT 变速器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ECVT 变速器拆装操作;万向传动装置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万向传动装置拆装操作;主减速器与差速器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主减速器与差速器拆装操作;传动系统故障诊断;传动系统维修操作。

5.2 行驶系统 教学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行驶系统的组成;车架与车桥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车桥的拆装操作;车轮与轮胎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轮胎拆装操作;悬架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悬架的拆装操作;四轮定位操作;电子控制悬架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行驶系统故障诊断;行驶系统维修操作。

5.3 转向系统 教学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转向系统的组成;转向器及转向操纵机构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转向传动机构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转向系统拆装操作;电机助力式转向系统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转向系统故障诊断;转向系统维修操作。

5.4 制动系统 教学内容包括:新能源汽车制动系统的组成;制动器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制动供能、控制、传动装置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制动系统拆装操作;再生制动系统原理分析;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原理分析;制动系统故障诊断;制动系统维修操作。

5.5 行驶稳定性控制系统 教学内容包括:驱动防滑系统(ASR)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驱动防滑系统故障诊断;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ESP)的结构识别与原理分析;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故障诊断。

未完...

获取本篇完整电子版文档,私信我回复“报告”。(记住是私信不是评论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