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勳復辟失敗後,他的“辮子軍”下場如何?

派拉特之書


話說1916年,袁世凱去世,黎元洪被推舉為民國大總統。雖然總統寶座姓黎,但實權卻在國務總理段祺瑞之手。黎不肯示弱,因而與段發生摩擦,這便是民國史上著名的“府院之爭”。


他二人鬧得不可開交,卻牽動了一人心思,這人便是人稱“辮帥”的張勳。張勳在當時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軍閥,但他卻差一點改寫了近代史。由於黎元洪與段祺瑞的矛盾愈發激烈,於是黎元洪發電報請這位時任安徽督軍的張勳入京“調停”。

這一來,正合張勳心意,如今已經是民國,可張勳卻偏偏以滿清舊臣自居,並且對外宣稱自己心中只有皇上,要一心一意效忠清室,因此他自己不剪辮子,也不允許手下弟兄私自剪辮。他巴不得找個由頭入京,黎元洪這封電報,正中下懷。

快給老子點兵,老子要進京!

於是乎,張勳自己做統帥,帶5000辮子軍兄弟打著“調停府院之爭”的幌子,大搖大擺進了京。他名義上做個和事佬,而志向卻是要藉機復辟,恢復帝制。在入京之前,張勳發急電給滿清的遺老遺少,讓他們將龍旗備好,朝服穿上,皇帝要復位了!

7月1日,張勳一股腦攆走了黎元洪,將12歲的溥儀抬了出來,公然宣佈復辟,恢復大清年號“宣統九年”。一時間,京城之中五色旗扯下,大清龍旗升起,滿大街都是穿著滿清袍褂的遺老遺少,耀武揚威,如今鹹魚翻身了。百姓也跟著湊熱鬧,早就巴不得皇帝回來。

(在老舍的著作中曾經提到,除了極少數知識分子外,大多數人歡天喜地迎接皇帝,好似有皇帝的中國才叫中國。)

談判,沒門;要打,奉陪!

張勳見人心所向,認為自己大勢已成,立馬給自己掛了幾個頭銜,好讓自己高人一等。張勳這麼一鬧,黎元洪跑了,段祺瑞不幹了。如今他的宿敵黎元洪跑路了,自己的目的達到了,可張勳這小子又鬧上了。於是乎,段祺瑞打出擁護共和、反對復辟的口號。在天津組件“討逆軍”,率兵入京與張勳大戰。

討逆軍人數六萬五千人,而辮子軍此時不足五千人,在人數方面,張勳不佔任何優勢。張勳死活不退步,你要打,咱就打,想談判,沒門。於是乎,雙方交了手。

兩方各自利用野炮轟炸對方,可轟了半天,愣是沒人傷亡,倒是把幾個看熱鬧的百姓給轟死了,你說這仗怎麼打的。段祺瑞最後還出動了空軍,往皇宮扔了幾個炸彈,實則不為炸人,而是為了嚇唬人。沒多久,辮子軍就頂不住了,跑的跑逃的逃,有些直接跑到警察廳繳械自首。最終,溥儀跑到英國大使館,康有為跑到美國大使館,而張勳則跑到了荷蘭大使館。至此,歷經12天的復辟鬧劇宣告結束。

我的地盤你做主

戰後統計,張勳的辮子軍傷亡不到百人,部分人員逃走,繳械投降者為三千八百人。討逆軍也沒有為難這些辮子軍,讓他們剪了辮子回鄉務農。哪曾想到,張勳不折騰了,他留在滁州、鳳陽、當塗、徐州等地的辮子軍留守軍可壞事了,他們一見督軍沒了,很快發生內訌,你打我我打你,打的好不熱鬧,有些辮子軍乾脆也不管什麼軍令軍法,在當地燒殺搶掠,做盡壞事。最終,安徽總督倪嗣沖出面,強行收編四十營的辮子軍,將其一律割掉辮子,取消“武定軍”番號,自此後,膽敢私自須髮辮者,一律軍法處置。從這道軍令下達起,辮子軍算是從歷史長河中徹底消失了。

只不過,雖然腦後的辮子沒了,但有些人的心中卻還留著辮子。


大獅


張勳,在清朝末年出任雲南、甘肅、江南等地的提督,對清朝十分忠心。

辛亥革命後,溥儀退位,清朝滅亡。

張勳為了表示對清朝的忠誠,拒絕剪掉辮子,也阻止部下剪辮子,所以人們就戲稱他為“辮帥”,他的軍隊也被稱為“辮子軍”。

張勳手中有3萬“辮子兵”,他帶去北京復辟5000人,復辟鬧劇僅僅12天就被段祺瑞的討逆軍打敗了,張勳逃往荷蘭使館,後統計,張勳部戰死百餘人,投降三千八百人,除了投降的人外,大部分人都剪掉辮子逃散了。

剩下的25000人分別駐紮在徐州(鎮守使張文生)和海州(鎮守使白寶山)兩員大將手中,張勳復辟失敗後,張文生被安徽督軍兼省長倪嗣沖收編。白寶山則投靠了副總統兼江蘇督軍馮國璋,改編為江蘇新編備補軍(轄四團),任中將司令。最終,白部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31軍。



WLL樂樂


張勳的辮子軍官稱是「定武軍」(不是袁世凱新建陸軍的前身定武軍,而是因張勳在1914年被任命為定武上將軍,改所統武衛前軍為定武軍),實際大約有30000多人。

1917年7月12日張勳復辟失敗後,其中跟隨張勳進京的5000人,除極少部分陣亡外,都被段祺瑞所謂「馬廠誓師、再造共和」的軍隊繳械資遣。

而張勳原來盤踞的地盤上還有25000辮子兵,分別由其麾下駐紮徐州(今江蘇省徐州市)的定武軍統領、徐州鎮守使、蘇皖豫魯四省剿匪督辦張文生和駐紮海州(今江蘇省連雲港市)的海州鎮守使白寶山統領。

張勳復辟失敗後,張文生因為與皖系的倪嗣沖關係較為接近,被任命為定武軍總統領官,其部下成為利用對付張勳的機會重新獲得了安徽督軍兼省長職位的倪嗣沖的部屬,後來1920年張文生任安徽督軍,兩年後的1922年被直系馬聯甲驅逐下野,之後張文生避居天津,因病去世。

白寶山則投靠了副總統兼江蘇督軍馮國璋,所部改編為江蘇新編備補軍(轄4個團),任中將司令;1920年8月白寶山部擴編為江蘇陸軍第1師(轄5個團),仍兼任中將師長。1927年6月白寶山部編入國民革命軍第31軍,1930年2月出任軍事參議院(院長唐生智)少將參議,後來在國民政府系統中晉升為中將,1941年11月在陪都重慶病逝。

還有個小花絮,據說當初張勳赴北京之時與張文生約定暗號電報上只寫“速運四十盆花來京”,即由張文生調40營兵力開往北京,張文生滿口答應,表示一定依計行事,絕不遲滯。結果當復辟宣佈後,張勳發出暗語電報,張文生接電後卻真的從徐州派兩個副官押運40盆花送到北京,話說張勳一見之下氣得差點背過氣去,緩過神來連聲嚷嚷道:

壞了!壞了!這小子也抽我的梯子了!

前面說了所謂馬廠誓師再造共和的正是皖系段祺瑞,從張文生後來的歸宿看,明顯此時已經和倪嗣沖有勾兌,又怎會聽從張勳的命令。


談古論金


張勳,1895年投袁世凱,從小站練兵起家,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的扈從,成為中國近代北洋軍閥勢力之一。他的軍隊因民國後留著清朝的辮子,又被稱為辮子軍。辛亥革命後,據守徐州、兗州一帶。1916年,袁世凱在一片反對聲中死去,留下的北洋軍分崩離析,隨即因一戰的參戰問題發生了府院之爭,黎元洪和段祺瑞互不相讓。

(張勳)

1917年6月7日,張勳奉黎元洪之命進京調停,率辮子軍10個營4000餘人以維護京城治安為名北上,14日,與保皇派康有為等密謀策劃清帝復辟,30日,辮子軍佔領郵局、電話局等重要據點,發動政變,史稱張勳復辟。

(張勳復辟)

其實,此時北京的駐軍有4個師好幾萬人馬,張勳帶領4000餘人就敢發動政變,是與之前的各地督撫的書面承諾分不開的,甚至還在一副黃緞子上籤了字。再者王士珍、江朝宗、陳光遠等當時北京政府首領,為了自己的地位權力,一味退讓妥協,到張勳真的復辟時,又被扣押,無法做出有效反抗。

(王士珍)

7月2日,段祺瑞在天津組織討逆軍,進京討伐張勳。張勳要背城一戰。剛剛成立的復辟小朝廷,都知道只不過是黃粱一夢,連康有為都逃到了美國使館。在討逆行動中,還出現了第一次的空軍助戰,段祺瑞派的空軍在故宮上空盤旋,投下了三顆炸彈,於是局面就完全變了,磕頭、上諭沒有了,張勳逃入荷蘭使館,辮子軍全部投降。段祺瑞還趁機收編了張勳在徐州的辮子軍,一律割掉辮子,辮子軍從此滅亡。

(辮子軍)

特邀嘉賓:一枚蜻蜓(第40篇)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在清末的督撫當中,張勳是個挺另類的存在,因為張勳是個“生意人”。相比張勳打仗的本領,風險投資的能力更加突出。

張勳是江西奉新人,出身普通,少時從軍。因為跟對了大哥,一直平步青雲。

起初跟著蘇元春,因為參加了1883年到1885年的中法戰爭,混成了少壯派;到李鴻章的“武備學堂”鍍了下金;後來便跟著宋慶的毅軍,在甲午戰爭期間駐防奉天;在奉天的時候,和趙爾巽混得特別好;然後又攀上了袁世凱,跟著袁世凱去鎮壓義和團,立有大功,升為總兵。1901年被調到北京,做了慈禧太后、光緒帝的御前護衛。後來宣統即位後,就被外放做提督了,曾經歷任任江南提督等職。

武昌革命之後,張勳因為表態宣佈效忠清廷,所以官也是一升再升的,被清政府授為江蘇巡撫兼署兩江總督、南洋大臣。

他自己終身留髮辮,還要求自己3萬定武軍(後改武衛前軍),必須留辮子,招兵也只招有辮子的。

張勳的這種做法其實非常巧妙,表面看起來挺不合時宜的。但是在別人都忙著鉸辮子的時候,張勳卻堅持留辮子。這種人在大人物的眼中是可愛的,因為他體現了幾點,這人戀舊;有情義;忠於故主;甚至有點小固執。他既然能忠於清廷,那麼只要得其心,他便也會忠於自己。

所以就連孫中山對張勳的評價,也是非常高的。張勳死時,孫中山就專門派人送過輓聯。

“清室遜位,本因時勢。張勳強求復辟,亦屬愚忠,叛國之罪當誅,戀主之情自可憫。文對於真復辟者,雖以為敵,未嘗不敬之也。”

然而宣佈一生效忠清廷的張勳,在袁世凱逼迫清帝遜位的時候,他並沒有站出來反對;袁世凱宣佈改元繼位的時候,張勳沒有站出來反對,反而被封為了一等公爵。然而就在黎元洪和段祺瑞鬧“府院之爭”的時候,他卻上演了“劉備幫劉璋打仗,帶著10營定武軍(5000人),逼著沒有軍權的黎元洪宣佈解散議會,差點沒把黎元洪給逼死。

張勳得逞之後,立馬就就上演了一出“張勳復辟”的鬧劇。

一時間,滿北京掛龍旗,大家紛紛把辮子再從垃圾堆裡撿回來,拿個瓜皮帽給壓在頭上。留著辮子的大兵們,頓時就成了再造大清的功臣了,在北京城任意消費,無需買單。

但是真正的鐵血軍人段祺瑞“馬廠誓師、再造共和”。“討逆軍”打到北京的時候,對清廷“忠心耿耿

的定武軍在天安門和前門箭樓兩處發生激戰,沒辦法,溥儀的衛隊在看著你的忠心呢。此戰打得十分慘烈,慘烈到什麼地步呢?光子彈就打了300多萬發,死了多少人呢?28個。

結果“定武軍”一看段祺瑞是玩真的,那就二話不說跑的跑,投降的投降了,“定武軍”當兵就是吃糧,犯不上玩命。

而實際上,張勳在來北京的時候,已經做了詳細的安排,要求駐紮在徐州的張文生部40營2萬人,根據張勳的暗號適時來京支援;駐紮海州的白寶山10營5000人負責“看家。結果張文生聽說段祺瑞的“討逆軍”有6萬5千人,於是毅然決然地決定按兵不動。

當張勳躲進東交民巷的荷蘭使館的時候,張文生毅然決然又做了一個決定,老大失勢,再不找新的大哥,隊伍就要亂了。果然軍餉一斷,立馬就亂,什麼忠君愛國,當兵的要吃飯,不給飯吃就搶。新大哥安徽督軍倪嗣沖和張勳本來就為了督軍這個位置明爭暗鬥的。一接到張文生的消息,立馬“帶兵平叛,於是張文生就成了倪嗣沖的手下,後來還接替了倪嗣沖的職務。只不過,定武軍算是沒了,因為倪嗣沖看不慣那辮子也已經很久了。一直到1922年被直系馬聯甲驅逐而下野,才到天津去當寓公去的,他去了天津,次年張勳就死了。

白寶山(不是那個白寶山)命投靠了副總統兼江蘇督軍馮國璋,改編為江蘇新編備補軍(轄4團),任中將司令。最終,隨著北洋勢力的內耗與失勢,這支部隊改編改編,最終就改編沒了。

張勳復辟”雖然失敗了,但是他因此而走向了人生巔峰。

按照我們現在的邏輯,張勳失敗之後,理論上是不可以被原諒的,至少應該被追究責任。但是張勳並沒有被清算,不但沒有被清算,他在天津當寓公的時候,獨資或投資經營的當鋪、電影公司、銀行、錢莊、金店、工廠、商店等企業有70多家。吃香的喝辣的,那待遇比段祺瑞高出一百倍都不止。關鍵是,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北洋政府竟然還回頭找他要他繼續去當官。結果死的時候,風光大葬。北洋政府的各個派系,商賈名流,甚至連南方的革命政府也派人來參加追悼會,連溥儀都特別賜諡“忠武”。

做人成功到這個份上,北洋時期,又有誰比得了張勳?



炒米視角


謝謝提問!張勳率5000千辮子軍(一說10000萬人)應黎洪元之請進京調停院府之爭,但遭實力軍閥段祺瑞討逆,歷時,張勳復辟失敗,其本人及所率辮子軍結局不太慘。。 張勳躲進荷蘭公使館,手持以實名簽字手摺,撰寫復辟實錄,要挾馮國璋、張作霖等人,雖被免職,卻逃過追究,得以不公開自由。後移居天津

干將28師師長馮德ling被張作霖招安收編。

進京的辮子軍被打死的還不到百人,除了繳械投降的部分人員外,大部分都逃散了,去向沒有記載。

部屬得到安撫,張勳的部將徐州鎮守使張文生、海州(即連雲港)鎮守使白寶山等均續任舊職,概不株連,並把這些辮子軍轉交安徽督軍倪嗣沖接管


mdq660310


張勳(1854-1923),清朝覆亡後,為表示效忠清室,禁止所部剪辮子,被稱為“辮帥”。民國時期任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1917年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率兵進入北京,於7月1日與康有為擁溥儀復辟,但12日為皖系軍閥段祺瑞的“討逆軍”所擊敗,逃入荷蘭駐華公使館。(下為張勳像)

張勳的人馬和防衛區域

張勳的定武軍被稱為“辮子軍”,共有60營,每營的編制在450-500人,共有3萬人左右。控制安徽、江蘇和山東南部,總部設在徐州。

復辟失敗後“辮子軍”的去向。

張勳帶領20營精銳部隊進京調和“府院之爭”,趁機擁立溥儀登基。1917年7月2日,段祺瑞在天津組織討逆軍,進京討伐張勳。段祺瑞領導的討逆軍兵力65000人,而張勳的“辮子軍”只有5000人,另外加上溥儀的滿族旗人部隊也是螳臂當車了。(下為段祺瑞像)

張勳的在京部隊完全喪失了戰鬥力,一觸即潰。只有天安門和前門箭樓兩處發生激戰,天安門是溥儀的衛隊,系滿洲旗人部隊。“辮子軍”戰後統計:死亡100多人,3800多人投降。其他官僚都做鳥獸散。段祺瑞對張勳的投降部隊比較友善,減掉辮子遣散回鄉完事,這樣張勳的20營部隊就散了。

徐州總部的40營“辮子軍”去向

起初張勳命令在徐州的40營部隊進京支援,無奈段祺瑞已經命部隊將北上的鐵路運輸切斷。這40營部隊在復辟失敗後群龍無首,駐紮在滁州、鳳陽、當塗、徐州等地。沒有後勤保障,軍餉斷絕,於是在駐地周邊到處燒殺搶掠,甚至因為財物發生內訌。時任安徽總督倪嗣沖率軍出面,將張勳的四十營的“辮子軍”收編,一律割掉辮子,取消武定軍番號,辮子軍從此滅亡。(下為倪嗣沖像)


老旺民俗傳說


1915年12月袁世凱宣佈自稱皇帝,1916年6月6日,袁世凱一命嗚呼,只做了83天皇帝。

袁世凱死後,無人能統領整個北洋軍隊及政權,導致各軍閥以省割據、以各自軍隊為主要力量的分裂局面,分為皖、直、奉三大派系。

皖系軍閥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閩、魯、陝等省;直係軍閥馮國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長江中下游的蘇、贛、鄂及直隸等省;奉系軍閥張作霖以日本為靠山,佔踞東北三省;山西的晉系軍閥閻錫山、徐州一帶張勳的定武軍、西南的滇系軍閥唐繼堯、桂系軍閥陸榮廷等都在外國列強掌控中。

1916年6月,黎元洪出任大總統,段祺瑞為總理,成為北洋政府掌門人。黎元洪與掌實權的段祺瑞爭權奪利,發生“府院之爭”。

黎元洪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請督軍團團長張勳進京調解。6月14日進張勳率5000“辮子軍”入京。張勳效忠滿清,禁止部下剪辮子,故稱辮子軍,稱張勳為“辮帥”。

張勳何許人也?江西奉新縣人,清末曾任雲南、甘肅、江南提督。1913年因鎮壓討袁軍有功,被袁世凱任命為長江巡閱使、安徽督軍。

張勳入京後卻不是調停府院之爭,而是藉機復辟帝制。他急電各地清朝遺老進京,於7月1日攆走黎元洪,把12歲的溥儀抬出來宣佈復辟,改稱此年為“宣統九年”,通電全國改掛龍旗,自任首席內閣議政大臣兼直隸總督、北洋大臣。這樣,名不見經傳的小丑張勳就大搖大擺地走上歷史前臺。

這場鬧劇上演了12天,張勳辮子兵被段祺瑞的討逆軍打敗了,張勳逃入東交民巷荷蘭使館,溥儀再次退位。

張勳的“辮子兵”去哪了呢?

當時張勳佔據徐州、海州(連雲港)兩地,有3萬辮子兵,他帶去的5000人戰敗就潰散了,大本營裡的2.5萬辮子兵,掌控在張勳手下的兩員大將手中,一個是徐州鎮守使張文生,另一個是海州鎮守使白寶山。張勳被困北京時,這兩位心腹大將卻沒有出兵相救。

張文生被安徽督軍兼省長倪嗣沖收編,白寶山投靠了副總統兼江蘇督軍馮國璋。(圖片、資料源於網絡,如侵權請告之,立馬刪除相關部分)


天寧閣


假如我是張勳的話我先滅武昌革命黨軍隊後滅張作霖軍隊再滅滇軍的話在去滅陝西閻錫山軍隊的話天下一統立天子之位啊就算收復河山啊先抓叛賊馮國璋和段其瑞孫中山曹昆四個人抓住全部的話立刻絞刑啊


用戶6067148105167


鬧鬨了十二天被段其瑞拿下了,首領跑了兵有得跟它逃了,跑不了的被新東家處理就憑命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