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成交額降至冰點,IPO卻“鑼鼓喧天”

嚴寒的資本市場澆滅了投資者做多的慾望,卻沒有妨礙一群有夢想的企業登陸港交所的熱情。

根據智通財經APP的統計,自2018年2月1日至12月14日恆指累計下跌20.65%。


港股成交額降至冰點,IPO卻“鑼鼓喧天”


在此期間,港股日均成交金額呈下跌趨勢。港交所數據顯示,港股11月日均成交額跌破900億元至889.22億元,同比下降25.87%,創自2017年8月以來最低日均成交金額。


港股成交額降至冰點,IPO卻“鑼鼓喧天”


隨著日均成交金額下降,港股“零成交”現象也越來越頻繁。以12月10日為例,該日共有399只個股全天零成交,佔交易個股的17.93%,數量與比例均創近年來峰值。

然而,二級市場寒風凜冽之際一級市場卻如沐春風。

根據畢馬威的統計數據,截至2018年11月底,港股主板共有133宗IPO,已經創下有史以來新高。智通財經APP統計到,截至12月12日,2018年登陸港股市場的新股高達195只,集資總額為2679.22億港元,超過2017年全年募資額一倍。截至2018年12月14日,來自世界各地的企業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352份,遠遠高於2017年的201份。


港股成交額降至冰點,IPO卻“鑼鼓喧天”


港交所新政持續發酵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出現這種情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2018年4月港交所發佈了新修訂的《新興及創新產業公司上市制度》,允許同股不同權公司、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第二上市(類似CDR)公司在香港第二上市。


港股成交額降至冰點,IPO卻“鑼鼓喧天”


港交所IPO新政立竿見影,吸引了諸多發展迅速的新經濟企業將上市的目光由美國市場轉向香港市場,其中2018年二季度就吸引來107份招股說明書。

據統計,2018年港股市場IPO中有36宗來自新經濟公司,佔主板上市數量的25%以上。2017年主板80宗IPO中,僅有11家公司來自新經濟行業,佔比低於15%。截至11月底,信息技術、媒體及電信板塊在主板上市比例達17%,躍居第二,僅次於基建地產行業。以募集資金額計,上述板塊比重則由2017年的15%上升至53%。受生物科技新股的拉動,醫療保健及生命科學板塊佔比也增至12%。

流動性極寒之下的港股IPO眾生態

然而,正當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公司源源不斷的登錄港交所之時,市場卻遭遇流動性危機,以至於這些新股在上市之後大面積跌破發行價。

智通財經APP統計,截至2017年12月12日,港股年內上市的195只個股中有139只跌破發行價,破發率71.28%,股價跌幅較發行價超過50%的比率達22.56%。

作為為盈利生物科技企業獲准在港交所上市的代表,歌禮制藥-B(01672)、百濟神州-B(06160)、華領醫藥-B(02552)以及信達生物-B(01801)中,目前僅有信達生物-B股價能夠走出破發的泥潭為投資者創造豐厚收益。


港股成交額降至冰點,IPO卻“鑼鼓喧天”


智通財經APP還注意到,在港股行情深度調整之時,部分向港交所遞表的企業出現“遞而不上”的情況。

截止12月14日,年內向港交所遞表的313家公司中,有98家成功上市,數量僅較2017年多出5家,此外遞表之後選擇撤回招股書的企業為8家,高於2017年的3家。


港股成交額降至冰點,IPO卻“鑼鼓喧天”


2018年二次遞表的企業為39家,通過二次遞表上市的企業為9家,二次遞表企業數量高於2017年的29家,但通過二次遞表上市的企業低於2017年的14家。

2019年港股IPO行情依舊樂觀

那麼,這是否意味著2019年港股IPO市場會低迷下去呢?恐怕未必。

在智通財經APP看來,2017至2018年港交所推出的各項政策包括:同股不同權、放寬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條件等政策均不僅可以吸引優質的上市公司,還拓寬了香港IPO新“客源”數據顯示,目前已有15家新三板公司申請在港上市,同時已有超過20家掛牌公司發佈公告擬赴港上市。12月12日正式在港交所上市的匯量科技,開創了新三板公司及其子公司在港股上市的先例。再加上互聯互通進一步深化、A-H 股全流通等政策則提升市場流動性和活躍度,這些都是未來港交所吸引公司赴港上市的“利器”。

據畢馬威預測,2019年香港能吸引大約200家公司上市,集資金額超過2000億港元,2019年香港將以中小型IPO為主導。海外公司赴港上市方面,畢馬威表示,2017年已有25家海外公司在港上市,並有幾十家公司正在申請中。截至11月底,共有8家生物科技公司正在申請上市,包括兩家海外公司,一些美國公司也陸續表示計劃在港上市。預期明年海外公司赴港上市的熱情仍然不減。

整體來講,新政策、新經濟、新玩家,港股有稟賦迎接優質公司赴港上市的新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