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幫妻子換腎,他在寧波一天打五份工!

葛志華和妻子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他們經歷過生活的蒸蒸日上,經歷過“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痛,葛志華以為可以和妻子攜手到老。

然而,突如其來的疾病將這個家庭拉入了無底深淵。

面對日漸虛弱的妻子,曾因筆耕不輟而被稱為“農民工作家”的葛志華不得不拋開讀書人的束縛,尋求社會的幫助。

為幫妻子換腎,他在寧波一天打五份工!

一場疾病擊垮一個家庭

葛志華租住的出租屋位於海曙區集士港鎮賣面橋村。

屋子狹仄,一床、一桌、一椅,甚至連個像樣的櫃子都沒有;桌上除了書,不見雜物;釘在牆上的木板上,整齊地碼放著一摞摞的書;就連各種大大小小的證件也疊放得整整齊齊。

更與眾不同的,是掛在房門口的小黑板,上面寫著四個大字“日事日畢”,羅列了當天要完成的幾件事。

身居陋室,可屋子照樣被收拾得整整齊齊,這是葛志華的習慣,或許也是他保持身處絕境保持內心平靜的一種方式。

其中有一件讓人會格外留意:去會展中心的咖啡館當服務生。

葛志華當天穿了件白襯衫,不新,但白到發亮,不見一絲汙垢。給人的感覺,不像是刻意打扮,日常生活中也應該是個愛乾淨的人。

即便如此,也很難將46歲的他和“咖啡館服務生”聯繫起來。

“只要靠我自己能力賺的錢,我一定會去試試。”葛志華的語氣平和而剋制,但仍能感到內心的焦慮。


葛志華缺錢,而且很缺錢,因為他的妻子喬德玲。

葛志華和喬德玲都是河南人。湊巧的是,兩人同年同月同日生。夫妻倆於2004年來寧波務工。

2015年7月的一天,喬德玲感到身體沒勁,原本只想去藥店配點藥。葛志華不放心,硬拽著她去鎮上的醫院檢查。

“醫生看了血檢和尿檢的結果,第一句話就是‘不用開藥了’。我當時還以為妻子病得不嚴重,可誰知醫生卻說‘你們直接去市區的大醫院看,這病我們這裡是治不了’。”

葛志華和喬德玲匆匆趕到寧波市第一醫院。一檢查,被診斷為慢性腎衰尿毒症

“住了七天院,花了13000元。妻子的戶口在老家,很多費用沒法報銷,醫生建議我們還是回老家治療。”

把妻子送回老家後,葛志華匆匆趕回寧波上班。妻子因病沒法工作,而每個月光打針吃藥就要3000元。這對這個家庭來說,並不是個小數目。

“我原來在廠裡做電焊工,收入好的時候每個月有5000元左右,刨去寄給妻子的3000元,所剩無幾。”葛志華說。

為幫妻子換腎,他在寧波一天打五份工!

葛志華時不時會翻看妻子的病歷。幫妻子換腎是他現在最大的心願。

到了今年,喬德玲的病情突然加重。

今年6月的一個下午,她出門散步,突然昏倒在路邊,幸虧鄰居發現,打電話給葛志華正在唸大學的兒子。幸虧搶救及時,她才撿回一條命。

這次意外發生後,葛志華辭掉了廠裡的工作,到一家物業公司上班,“主要考慮妻子隨時可能發生意外,廠裡的工作時間比較固定,沒法隨時請假,物業公司分白、夜班,時間相對自由,當然收入也少了。”

時隔兩個月,葛志華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今年8月中旬,喬德玲獨自在家時突然昏厥,在床上躺了半個多小時,才慢慢甦醒過來。

喬德玲從今年10月開始在老家接受透析治療,目前每週兩次。“換腎”也成為一直縈繞在葛志華腦海中的一個念頭,“妻子畢竟還年輕,各項身體機能還不錯,對術後康復有利。”

葛志華說,自己諮詢過醫生,換腎的費用在30萬元左右。這對這個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最誇張時曾一天打五份零工

“哪怕家裡有一粒米,我也不願意問人家借糧。”葛志華的語氣中有無奈,還有下定決心後的堅決。他說,這次之所以決定向社會求助,就是因為自己一路“奔跑”,卻不知哪裡是盡頭。

葛志華和喬德玲育有一兒一女,兒子讀大三,女兒讀高三。目前,多虧女兒平日照顧妻子。

“兩個孩子都特別懂事。兒子在學校申請了國家助學貸款,寒暑假就出去打短工;女兒明年參加高考,成績在年級前十名。”

自從妻子兩次意外昏厥後,葛志華就一直在糾結要不要回老家去,為此他在今年11月中旬辭去了物業公司的工作,目前以打零工賺錢,“我有跟身邊的朋友聊過,但他們勸我不要走,一來在寧波待了10幾年,有感情;二來回老家更難找工作,收入更低。”

在物業公司工作時,葛志華就想過其他賺錢的“門路”。有時候上班路上,看到有被丟棄的硬紙板,他就偷偷把它收起來放在沒人看到的地方,等下班回家再去拿,換點錢補貼家用。

葛志華熱愛寫作,在報刊雜誌上發表過不少文學作品,還曾登上過寧波的“天一講堂”,還是寧波作協會員,“老鄉和周圍的鄰居、同事有時會讓我給孩子輔導作文,收個10元20元。”

葛志華在咖啡廳打零工。只要是靠自己能力賺錢,他都願意試一試。

葛志華說,最誇張時,他曾嘗試過一天打五份零工。

家裡有親戚跟葛志華提過,讓女兒輟學出去打工,甚至就連孩子自己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但遭到了葛志華和妻子堅決地反對。

葛志華曾是鄭州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一場車禍讓他不得不輟學。在外漂泊這些年,他感觸最深的是,雖然大學文憑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這塊“敲門磚”,女兒一輩子的命運或將被改變。

肩上負擔的壓力固然大,但對葛志華來說,講出自家的故事,尋求社會各界的幫助,最難過的還是自己心裡那一關。

在他蝸居的出租屋裡,最格格不入的有高高壘起的書,還有隨處可見的各種勵志標語,比如牆上貼的“別讓沉不住氣毀了你”,還有牆角的一行小字“不要讓任何人影響你的生活節奏”。

自勉的背後恐怕是葛志華作為一個“讀書人”內心苦苦的掙扎、反覆和自我說服。


渴望能“爬”過生活的一道道坎

對葛志華來說,眼下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幫妻子籌集到30萬元換腎的費用。

雖然現在還沒有找到腎源,但對葛志華一家而言,這筆錢就像是一顆“定心丸”,給了他們繼續向前“奔跑”的動力。

葛志華也明白大家可能會有的顧慮,也願意接受監督,“如果有好心人提供幫助,我們會把錢放在市慈善總會的賬戶裡,等做手術了再用,否則就放在那裡。

葛志華也深深明白“救急不救窮”的道理。除了籌集幫妻子換腎的費用,他現在還想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有穩定的收入。

他說,思忖再三後,還是決定留在寧波;等女兒上大學後,還打算把妻子接到寧波照顧。

想要實現這個“小目標”,單靠打零工賺錢,恐怕是遠遠不夠的。

葛志華說,要維持妻子的治療以及一家人的開銷,每個月的收入要達到6000-7000元,因為要應對妻子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希望上班時間能相對自由一些。”

葛志華還說,自己有寫作的特長,也願意幫一些有需要的孩子輔導作文。

一邊是照顧不到的妻子,一邊是巨大的經濟壓力,葛志華有時也會“胡思亂想”,“感覺自己過去46年的人生充滿了坎坷”:

作為村裡第一個正兒八經考上大學的人,卻因為一場意外的事故而輟學;2004年開始來寧波務工,好不容易攢點錢,在老家買了房;“2009年時我還跟妻子說,明年帶父母出來走走,結果就在2009年父母雙雙因為意外離世”;不斷安慰自己和妻子“重頭再來”,沒想到生活剛有了起色,妻子又患上重病……

為幫妻子換腎,他在寧波一天打五份工!

身處絕境,葛志華仍筆耕不輟。

萬幸還有寫作幫葛志華排遣鬱積的苦悶。在他的“日事日畢”上就有這樣一條:晚上繼續“感恩”的創作。或許,這是他灰暗生活中看到的唯一一抹亮色,聊以自慰。

“生活給我設置了一道道的坎,但我想總能夠一點點爬過去的。”葛志華狠狠地抽了一口煙。

如果您願意,可以通過以下途徑幫助葛志華和他的妻子。

1、直接通過銀行匯款

戶名:寧波市慈善總會

開戶銀行:工行鼓樓支行

銀行帳號:3901 1100 0900 0120 345

備註:匯款時請務必備註“捐贈葛志華”

2、可以撥打本報熱線87777777給葛志華提供一份工作。


寧波晚報記者 石承承/文 崔引/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