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年中國打贏了甲午戰爭,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麼模樣?

黑駿馬163253723


甲午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要的歷史轉折點之一,正是甲午戰爭中國被日本擊敗,受到極大震撼的國人才有了維新變法;才有了部分國人徹底拋棄對清朝的幻想,在海外建立革命黨,意圖推翻清朝統治;也才有了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甲午戰爭最令國人不甘心的,其實還是因為中日之間實力的對比。不同於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當時中國的軍隊只有極為落後的武器,面對裝備了堅船利炮的列強,根本沒有還手之力。因此失敗,其實還算“情有可原”。

但是在甲午戰爭時期,無論是海軍還是陸軍,中國軍隊並不弱於日本,也並非沒有勝利的可能,如果比較國力和戰爭潛力,日本甚至還不如中國。因此,甲午戰爭中國的失敗,許多國人是極為不甘心的,也更進一步的加劇了國人對於李鴻章、慈禧太后等人的失望與不滿。


那麼,我們假設一下,如果甲午戰爭中國取得了勝利,現在的中國會是什麼樣子?會更好一些嗎?

雖然甲午戰爭的失敗極大的震撼了國人,但是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中國對日本的態度,其實與對朝鮮和越南沒有什麼區別,都視為身邊不值一提的蕞爾小國而已。幾乎所有國人心裡,都有著幾千年來積攢的心理優勢。

包括李鴻章、慈禧太后等人也有這種心態,這種輕敵的心態與甲午戰爭最終的失敗,也未嘗沒有關係。但是這種心態同時也說明了一個問題,就是即使甲午戰爭勝利了,當時的中國,上至朝廷下至普通百姓,都會認為這是十分正常的,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

因此,如果甲午戰爭中國取得勝利,對於清王朝和中國民眾是不會有絲毫觸動。也就意味著,即使甲午戰爭勝利了,清王朝依然是醉生夢死的局面,它既不會幡然醒悟,大力發展現代化工業,也不存在廢除特權階級、還政於民的可能。

而在日新月異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這種麻木的狀態恰恰是最危險的,因為所有的列強都在進步,只有醉生夢死的清王朝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而隨著與列強實力的越拉越大,實力大增的列強必然野心進一步加劇,瓜分中國的狂潮必然仍會來臨。



而列強中最危險的,莫過於對土地最為貪婪的沙俄。甲午戰爭期間,如果日本被擊敗,賭國運失敗的日本必然從此一蹶不振,甚至成為列強瓜分的目標,也就不會有日俄戰爭的出現。而沒有了在東北與沙俄爭奪利益的日本牽扯,清王朝將獨立面對位於北方的俄國。


俄羅斯最無恥也最為恐怖的一面,就是對於土地的貪婪,而且不同於殖民地,它往往將侵佔的土地徹底吞入腹中,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也會被驅趕甚至屠殺。這將帶來一個最恐怖的後果是,一旦被俄羅斯吞入腹中的土地,很難再要回來。

而沙俄針對中國的土地早就有覬覦之心,早在19世紀末,沙俄就制定了旨在吞併中國北方的“黃俄羅斯計劃”。而在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期間,沙俄動員的軍隊高達六十餘萬。雖然俄國的裝備比之歐洲列強只是二流,但是對於只有不到10萬新軍的清王朝而言,這將是無法抵擋的力量。


沒有了日本的牽制,一旦位於西伯利亞地區的數十萬俄軍南下,完全無力抵擋的清王朝,失敗將成為必然。而這次失敗,丟失的將不僅僅是政治權益和經濟利益,北方大面積的國土也將因此喪失,這對於中國來說才是不可承受之痛。

而在沙俄滅亡之後的蘇聯,實力也不是失去北方後的中國所能挑戰的。因此,一旦甲午戰爭失敗,中國如今的局面,將會更加糟糕。


鳶飛九天2018


很多答主都認為甲午戰爭即便戰勝,也於事無補,或者認為站隊很重要。

但基本上很多都忽視了這一點:

甲午戰爭是洋務運動的試金石。

贏了,大清繼續洋務運動,進行漸進式改革,不可回逆;敗了,結果大家都知道。

甲午戰爭大清贏了的話,就意味著:

1、外東北俄羅斯沒有落井下石的機會,也不敢武力奪取。

沒有了海參崴,俄羅斯的遠東就是一團渣,更別談什麼太平洋艦隊。

2、日本繼續發展,為獲取對日優勢,大清必然進行更全面的改革,避免日本復仇。

3,大清繼續保持東亞第一地位,成為英國日本美國對抗俄羅斯的主要盟友。

4,八國聯軍和日俄戰爭不會發生,只有清俄戰爭。沒有外東北,清俄戰爭就是尼布楚條約的翻版,成不了多大氣候。

5,因為有甲午戰爭這個勝利這個信心支持,大清將進行有軍事,外交到內政,文化的漸進式改革,戊戌變法,義和團,孫文等激進主義沒有生存土壤。


一戰時的站位問題

如果甲午戰爭大清贏了,進行漸進式改革,那麼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大清是和英國結盟,還是和德國結盟呢?

這個很難預測,因為大清同時和英國和德國購買戰艦槍炮等武器,又同時欣賞英國和德國。

估計國內會分成兩派,親英派和親德派。由於北洋水師是以英國海軍為榜樣,因此海軍實力會親英。陸軍因為德國那一套嚴謹的操練需要而選擇學習德國,因此陸軍會親德。

但也有可能保持中立,這個可能性最大。

另外一戰中歐戰和東亞戰爭將同等重要,但又有很大不同。

一戰時東亞很有可能是清英聯盟V S日俄聯盟,戰爭將會在日本海和外東北進行。


總結

甲午戰爭是一場信心之戰,決定大清能否走漸進式改革!甲午戰爭大清贏了,大清就能通過漸進式改革強大起來。

被擊敗的日本和一心想要外東北的俄羅斯將會結盟,大清最為東亞最強的海陸國家,自然是和英國,美國等聯盟。這才是一戰時東亞的主角。

對於一戰的歐洲部分,由於海軍親英,陸軍親德,大清很有可能兩不相幫,保持中立。

甲午戰爭,和秦國商鞅變法後的河西之戰一樣的性質,都是對變法信心的檢測。

手機手打原創,隨手關注支持!

歷史哨聲


甲午戰爭發生在1894年,結果是清朝失敗,日本崛起。這一事件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改變了以後的世界格局。

甲午戰爭之前,日本並不被認可為一個強國,而清朝則是當時世界公認的東亞最強大的國家。

清朝在日本面前也一直是天朝上國的姿態,甲午事件8年以前的1886年,清朝水師曾到訪日本,威懾日本,引發了日本朝野巨大的恐慌。併發生了清朝水師在日本鬧事的事件,該事件在清朝的艦船威懾下,最終以日本道歉而告終。


因此,和當今很多言論不同的是,在甲午事件之前,清朝對日本其實一直處於領先和強勢地位。在甲午事件中,清朝全國上下並沒有人認為會敗於日本,西方列強也未相信日本會取勝。即便日本,在衝突中也曾一度絕望。事實上,日本發動的甲午戰爭,其實完全是一個一賭國運的做法。

甲午戰爭最初在朝鮮半島進行,在清朝的干預下,日本並沒有佔足上風。但是在對峙中,清軍心理防線奔潰,率先放棄。而同處於絕境中的日本,則依靠最後的一絲堅持贏得了勝利。整個甲午衝突,清朝基本上就在這種狀態中稀裡糊塗失敗了。

縱觀整個過程,清朝取得勝利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大的。不過,清朝如果取勝利,對清朝自身影響其實並不大。其意義和左宗棠打敗中亞浩瀚國差不多,因為清朝並沒有將日本當做一個強大的對手。勝了也就勝了,清朝是那個樣子還是那個樣子。


但是日本若敗了,日本將和當時的東南亞各國一樣,成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東亞歷史上也不大可能會出現日本這個強國了。

當然,日本打敗清朝,在國際上也引起了巨大的反應。清朝的國際地位一下降落至低谷。原本對清朝尚有部分忌憚的國家,也放開膽子,掀起了在清朝劃分勢力的高潮,這是清朝最危險的時候。

如果清朝勝於日本,則這一系列現象都不會發生。清朝依然會維持著天朝上國的假象,歐洲列強也不至於大肆凌辱清朝。但同時,清朝內部問題同樣還是會發生。而另一方面,在洋務運動中崛起,擁有巨大實力的漢臣,極有可能在二三十年間取代虛弱的清朝。


蘇綻


如果,如果我們當年打贏了甲午戰爭,中國也許有新的命運嗎?

當時世界列強對滿清頗為刮目相看,北洋水師世界第七,亞洲第一,而且當時中國的戰爭潛力很大,中國近代礦業已經開始機器採煤,開平煤礦在1894年產量達到24.7萬噸,1893年竣工的漢陽鐵廠,設備是當時最先進的德國設備,擁有10個工廠,3000多工人,生產的鐵除供應國內,還出口到美日等國。1879年在天津成立的電報總局,到1885年,沿海、沿江各省都架設了電線,連廈門和臺灣之間都架設了海底電纜。這些官辦的洋務運動都是按照世界級最高標準打造的。

所以甲午戰爭列強幾乎是一邊倒的認為日本如果向大清國挑戰,必敗無疑。

繼續回到假設

假設我們贏了,英國一直在靜靜地觀察,尋找他遏制沙皇俄國的遠東幫手,他猶豫到底是選大清還是日本,我們和日本的國運之戰,誰贏了他就選誰(可以說我們失去了一次成為世界列強之一的機會)!

如果我們贏了,我們就成為英國(當時的世界頭號強國)在遠東的盟友,在1904年和沙皇俄國再來一場國運PK,這我們得有多好的運氣才能在這場比武中PK獲勝?!

如果我們被沙皇俄國打敗,就回到了甲午戰敗的那個時間點,繼續演繹下去。

結束語

我們之所以被打敗,不是輸給了運氣,而是大清的制度輸給了他們,虛胖的大清一戰就原形畢露。北洋水師遠談不上是一支現代軍隊,終究是一隻有著現代裝備和現代制度,卻無現代理唸的腐敗的封建軍隊。

我是愛聊三國聊歷史的天下會會天下,請隨手關注!


天下會會天下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當時的清朝打贏了甲午戰爭,今日的我國一定不會有今日的國際地位!

為什麼這麼說呢?

作為我國近代以來一場普通的戰爭,甲午海戰無論是規模還是持續時間都不長。但是這場戰爭卻將昏昏欲睡的清王朝徹底打懵了。雖然沒有猛然驚醒,但是因為頭痛,腦子確實開始不怎麼一團漿糊了,接著就是逐漸甦醒了!

因為這場戰爭的結局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長期被人瞧不起的日本居然擊敗了體量巨大的清王朝,其冷門程度不亞於世界乒乓球名將張繼科在預賽中就被淘汰!

而對於清朝而言,一向瞧不上的日本居然擊敗了自己,扯下了清朝最後的遮羞布,清朝終於顏面掃地,不得不痛定思痛,尋求新的圖強之路。

而甲午戰爭也宣告了洋務運動的徹底失敗,這場士大夫階層旨在維護皇權統治的努力化為泡影,新的救國道路被髮掘出來,清朝開始面臨新的命運!

所以靜夜史一直認為:甲午戰爭才是我國近代史的開端!一個真正的開端!

但是,如果甲午戰爭清朝沒有戰敗,而是慘勝,或者大獲全勝,其後的結局會如何呢?靜夜史認為今天我國面臨的情況可能會更加糟糕!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以下情況很可能就會發生!

1、“黃俄羅斯”計劃得逞,今日國土損失大半

“黃俄羅斯”計劃是19世紀沙皇尼古拉二世制定的旨在分裂我國國土的計劃。此計劃從新疆的喬戈裡峰到俄羅斯的海參崴畫一條線,此線以北的土地全部劃入俄羅斯,稱為“黃俄羅斯”。

這個臭名昭著的計劃因為1917年的沙俄“二月革命”以及“十月革命”徹底終結沙皇統治而夭折。而計劃的開始時間,則是在19世紀80年代!也就是在甲午戰爭前,這條罪惡的計劃就開始在醞釀了。

作為噬土成性的國家,沙俄不僅在歐洲不斷擴張,成為歐洲國家的死敵,在亞洲也不斷侵略清朝和中亞,奪去大片土地!而在“黃俄羅斯”計劃提出後,沙俄更是向東北、喀爾喀蒙古以及新疆大肆滲透,為罪惡的計劃鋪路。

因為歐洲強國林立,落後的沙俄在歐洲的爭奪中得不到好處,但是,在亞洲的擴張卻是順風順水,攫取了更大的利益,這些助長了沙俄在亞洲的野心!

因為清朝長期打不過沙俄,所以面對沙俄的侵略,清朝除了退步就是妥協,除了賠款就是割地,所以沙俄特別喜歡在清朝身上找平衡,特別是在歐洲被揍了以後。

所以如無意外,順著沙俄的設想,清朝失去長城以北是板上釘釘的事。

但是,甲午戰爭清朝敗了,日本佔據了遼東半島、朝鮮半島,成為沙俄的強力對手,這導致日俄的矛盾白熱化,最終在東北爆發了日俄戰爭。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沙俄在遠東爭奪權益的戰爭,戰爭結果是日本戰勝了沙俄,將沙俄的勢力逐出了東北,客觀上遏制了沙俄的擴張腳步。

而如果沒有甲午戰爭的失敗,日本被打回原形閉關修煉,清朝還是打不過沙俄,最後的結果不僅僅是東北會丟,朝鮮也一樣保不住!

而沙俄一直是一個吃肉不吐骨頭的角色,想要從它手中奪回土地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所以如果長城以北被佔據,那麼今日的我國北界,也就只能止步于山海關!

沒有廣闊的領土,大國之路就無從談起!

2、中日決戰延期,今日的我國國力依然積貧積弱

甲午戰爭是日本傾全國之力進行的一場賭博,雖然戰前日本多方活動,爭取了西方列強的支持,但是世界依然普遍認為日本的能力不足以挑戰清朝。

但是,日本卻以難以置信的勝利,狠狠打了清朝以及世界各國的臉,戰後的日本成為亞洲最強的國家。經過1905年的日本更是成為世界新晉列強,和英法美俄等傳統列強平起平坐,出盡了風頭。

甲午戰爭的失敗也讓世界各國看透了清朝孱弱不堪的本質,遂在戰後紛紛掀起了瓜分我國的狂潮,我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世界之交甚至出現了差點亡國滅種的危機!

看起來,這一切都是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造成的。如果甲午戰爭勝利,那麼清朝肯定不會被列強瓜分!

真的是這樣嗎?靜夜史認為不會!

因為雖然當時的清朝有可能擊敗日本,但是在西方列強的眼裡,清朝就是孱弱的東亞病夫。況且日本在當時的西方國家眼裡也是個小角色,根本就談不上強大!

所以,無論清朝能否打贏甲午戰爭,因為清朝的孱弱本質,在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之下,列強掀起瓜分我國的狂潮是不可避免的。第二次工業革命在20世紀初完成,這意味著這時的列強一定會想法設法在全球爭奪殖民地和市場,清朝被瓜分是必然事件,只不過會有前後幾年的變動!

因為清朝的衰落不僅不可避免,而且還越來越厲害!早在1872年,也就是明治維新開始後的第5年,日本就大肆入侵寶島,狠狠打了清朝臉。雖然在1886年清朝北洋艦隊訪問日本震驚了日本全國,找回了清朝的面子。但是很快日本上下就掀起了買軍艦,強海軍的浪潮,海軍的實力迅速上升!

等到1894年,一切準備就緒,日本終於選擇向清朝開戰。

可以說,日本是有備而來,而且是志在必得。作為地狹人稠沒資源的小國,日本輸不起,每一戰都是在賭國運!所以日本全國上下都同仇敵愾,戰鬥力異常高昂。

而清朝,一如既往地打瞌睡,雖然李鴻章極力避戰,但是求戰心切的光緒還是選擇了向日本開戰!

這種情況下,清朝怎麼能夠勝利?如果勝利了,也是僥倖,因為日本處於上升期,擊敗清朝是遲早的事!如果甲午戰爭失敗,那麼重新冷卻的日本會在幾年後再次和清朝開戰。

不同的是,因為積攢了更多的能量!清朝會敗得更慘!

而一旦清朝敗仗,因為清朝此時比甲午戰爭更衰落,淪為殖民地的可能性會更大!屆時我國就無法通過兩次世界大戰改變國際地位,我國被日本長期壓制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這種情況成真,那麼今日的我國必定不會有今日的大國地位!我們的命運,很可能和印度一樣,空有大國之名,而無大國之實!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其實進入20世紀,未來國運會怎麼樣,跟國力無關,跟站隊有關。

也就是假設大清在甲午打勝後第一次世界大戰會站哪一邊?

很遺憾的假設,大清打贏甲午,很有可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站在同盟國這一邊。

首先,德清沒有矛盾,沒有甲午自然不會有青島膠州灣一事,那麼德國是西歐唯一沒有欺負清的列強,民眾自然更喜歡這樣的國家,包括官員甚至帝王。

其次,德國的帝制更符合清的政治制度。對此帝王有天然的好感,肯定對立憲的英國跟共和的法國沒有好感。如果走得太近,萬一民眾有此想法怎麼了得?還是跟德國走近一些,告訴民眾有皇帝國家更強。

第三,甲午如果打贏,清與俄的矛盾是最深的。清會索取遠東之地,而俄對清東北也不會放棄,兩國必有一戰。俄既加入協約,清必不會加入協約。

結局嘛,看看奧匈帝國跟土耳其帝國就知道清最後的結局了。





銫媒體


甲午戰爭在中國近代史上可謂是一場巨大的災難,歷史課本上稱甲午戰爭的失敗使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如果我們打贏了甲午戰爭會怎樣呢?


如果打贏了甲午戰爭,清政府在世界上及西方國家眼裡的威望必將提升,以洋務運動為代表的近代化也將大大加快,洋務派實力的不斷增強或許會更早更實際的推動國家的憲政,清政府的滅亡將會推遲。不過愛國志士依然要在爭取民族獨立的道路上艱苦奮鬥,馬克蘇主義依然是救中國的一劑良藥!

即便我們真的打贏了甲午戰爭,歷史的大方向是不會有太大偏差的,畢竟我們依然落後,清政府統治階級依然是以慈禧太后為主,西方列強依然將我們當成是待宰的羔羊。如果我們打贏了日本,我們也將是殘勝,會付出極大的代價,或許1905年的日俄戰爭,與俄國對抗的就是我們了,我們可沒有太大的勝算。

如果打贏了甲午戰爭,日本的崛起也將會延後,我們對於日本的民族有信心依然存在,對於我們和世界這都將是利好。以日本崛起必將執行的大陸政策,我們與日本之間的再一次戰爭將無法避免,到那個時候誰贏誰輸也將是一個未知數。

一場戰爭的勝利或許會短暫改變中國所處的國際環境,參見中法戰爭的勝利及左宗棠成功收復新疆,但是作為一個積弊難返、矛盾尖銳到不可調和的國家,變革與革命最終會狠狠砸碎那個封建的中國。


古生物探索


如果甲午戰爭贏了,只有一種可能,中國購買了智利的新式戰艦,日本海戰失利,被迫退守本土只能失敗。但日本早有二手準備,甲午戰前,日本明治天皇就認為拿三景艦的3門320大炮去對付定遠鎮遠的8門305大炮有些天方夜譚,所以早向英國訂購了前無畏戰列艦富士八島,縱然聯合艦隊兵敗,全部沉入大海。日本也會繼續節衣縮食,等富士八島回國後,和我們再一決勝負,到時中日兩國又要進行世界近代第一次蒸汽動力大炮鉅艦的較量,定遠鎮遠和卜拉德白郎古恩卡拉達能否打贏富士八島就是未知數。而英國早有在遠東尋找遏制沙俄擴張的盟友,中國打贏並受到損失他求之不得,正好可以控制中國並遏制俄國,畢竟,中國和沙俄都是龐然大物,鬼會把日本那樣的彈藥小國和沙俄當成對手。還有之後的日俄戰爭,那這重任就落到中國頭上了,不要以為贏了甲午戰爭就萬事大吉了,挑戰多的是。


qzuser61187117


這是一個假設。姑且按照假設推理一下事情發展的邏輯。

當年如果中國打贏了甲午戰爭,大清朝還會繼續發揚國威,八國聯軍侵略和瓜分中國土地的進程就會延後,清朝的沒落腐朽的時間也會延後,推翻封建帝制,建立民主主義共和國的時間也會延後。

如果日本戰敗後,日本這個彈丸小島的經濟文化就不會得到迅速的發展,經濟不發展就會更加落後,日本就沒有能力大力發展軍被,擴張的野心就不會膨脹。

日本的野心不膨脹,就不會在1937年發動侵華戰爭。

日本不發動侵華戰爭,中國就不會形成國共合作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沒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民黨的大多數部隊還在蘇區進剿紅軍。紅軍就沒有機會北上,並通過敵後抗日戰爭迅速發展壯大自己的隊伍。

紅軍不能北上抗日,還會被侷限在江西、四川這些偏僻落後的地區,還會被數倍於自己的國民黨的軍隊重重包圍。戰爭會異常殘酷。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進程,還需要中國共產黨人浴血奮戰很多年才能實現。驅逐列強,中國人民真正站起來當家做主的時間,還會延遲很多年。



當然,歷史沒有如果。中國已經強大起來,正在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努力奔向小康,實現偉大的中華民族復興夢。


江流天地之踏浪無痕


開歷史的倒車給油更猛了唄!

雖然說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侵略清政府,強加給清政府不義戰爭,但是日本代表的卻是近代化的工業文明,而晚清政府不過是暮氣沉沉的封建時代。

(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如果說晚清政府打贏了在近代文明道路上正走的蹣跚日本,那日本非得亡國不成,1853年美國黑船叩關後,日本差一丁點就跟晚清政府一個遭遇,成為列強宰割的殖民地了,要不是日本一批開明之士懸崖勒馬,又是開展倒幕運動,又是進行明治維新的,那還有跟晚清政府鬥牛的日本。

日本進行甲午戰爭,是舉全國之力,這裡不僅說的是集中財力物力,更有萬眾一心的“心力”,也就是說與晚清政府幹仗這事,日本舉國上下驚人的一致,這與一盤散沙的晚清政府晚清社會形成鮮明的對比。

如果說日本在甲午中日戰爭中戰敗了,也就沒有了十年之後,也就是1905年發生在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這場戰爭正是日本為了報《馬關條約》後沙俄究集英法三國干涉還遼之仇。


不論是中日甲午戰爭還是日俄戰爭,這兩場戰爭從根本上改變了東亞格局,傳統的大國也就是變相的強國不再唯我獨尊,即使小如日本,也可以通過一定的發展途徑獲得與領土面積不對等的實力,從而與地區大國爭鋒,並在世界舞臺上嶄露頭角。

因此說甲午中日戰爭日本白了的話,當今的東亞格局就不存在,日本的世界強國地位就不存在,沙俄也許會更翹辮子,現代的中國不見得會比現在好,因為近代史上侵佔清朝領土最多的就是沙俄,如果他不在日俄戰爭中失敗,誰知道還會出什麼么蛾子。

話說回來,事情都是有利有弊,雖然甲午中日戰爭成就了日本,但卻加速了中國朝代的新陳代謝,加劇了推動朝代更迭的矛盾,使得近代文明的曙光加速照亮我們腳下的土地!

當然不是這樣說就要感謝日本了,作為民族仇敵,不打死他就不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