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的軍艦一般都會怎麼處理?

嘻哈不神經


軍艦退役後該怎麼處理,如今各國已經形成多樣化,標準化的處理方法,那究竟都有什麼處理方法呢?

首先是封存。這種方法一般應用於退役後不久的軍艦,而且是性能還有一定利用潛力的軍艦。比如美國海軍就在多個港口封存了大量退役軍艦,這支被人稱為幽靈艦隊的退役船隊,大都是退役沒多久的大型船隻。包括佩裡級護衛艦,斯普魯恩斯級驅逐艦,甚至還有提康德羅加級宙斯盾巡洋艦和洛杉磯級核潛艇以及航母等。

其次是利用退役軍艦改裝成其他用途的船隻。比如說了中國海軍退役的053H2G型護衛艦就轉交給了海警,並進行了重新塗裝和翻新。還有一些退役的072型登陸艦被改裝成為了南海島礁的補給艦和後勤保障船。

還有就是賣給或者贈送給其他國家。例如美國就將其退役的大批佩裡級護衛艦無償轉讓給了大量盟友,包括波蘭,巴林,巴基斯坦等。或者將退役艦船賣給友好國家,像中國就將退役的053H2轉讓給了孟加拉國,英國也大量出售退役的21型,23型護衛艦給南亞以及南美國家。當然這些國家需要承擔一定的費用,不過大量小國由於並無太大的海洋威脅,其海軍更多是承擔訓練,打擊海盜任務,所以購買大國退役軍艦性價比顯得極高。

退役軍艦最悲慘的結局就是被作為靶艦擊沉。像美國的佩裡級護衛艦,斯普魯恩斯驅逐艦就在美國與盟友的軍演中頻頻被當做靶標,併為了驗證武器的威力或者驗證艦艇抗打擊能力而捱上無數的導彈,炸彈,魚雷攻擊。其他國家的大量退役軍艦也很有可能成為靶子發揮餘熱,像中國的051,053退役後很多就成為靶艦,為海軍武器發展出最後一份力。

退役軍艦最好的結局就是成為海軍博物館,得到精心保養,同時能得到大量觀眾參觀,成為海軍的驕傲。像中國海軍的鞍山級驅逐艦,091核潛艇等,就成為了海軍博物館,不僅成為了當地景點,而且還成為了海軍發展壯大的見證者。


楠竹一


這個分海軍大國或海軍弱國。海軍大國,比如現在的美國,或者上世紀上半葉的英國,其退役的艦艇如果是正常退役,往往先存放一段時間,一則備用,一旦發生大規模戰鬥就可以立刻使用,尤其是在二戰剛結束的時候。

(美軍樟腦丸艦隊,此圖中大部分都是護航航母,有一些就賣了)

也有需要儘快減少艦隊規模的比如英國,好多新船直接給拆了(沒錯,皇家海軍最大的敵人是工黨)

(沒幾年就拆解了的喬治五世級戰列艦)

如果更著急,可能會直接作為靶艦擊沉,比如1922年各國造了一半的戰列艦們,也算是一種技術驗證,驗證裝甲防禦能力。而現代的更多隻是靶子,畢竟現代軍艦除了航母基本硬防禦力都很糟糕。

(作為靶艦被擊沉的美軍驅逐艦)

一些功勳艦會予以保留成為博物館。比如本社頭條號的小編遊美國系列即對於美國各種功勳艦的遊覽遊記。

(波士頓南部的戰艦灣,當然阿拉巴馬級和北卡羅來納級的戰列艦留下來更多的是為四艘隨時可能恢復服役狀態的衣阿華級保留一部分配件。)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二手船莫過於我們的遼寧艦。當然這不算是退役艦,而我們的一些退役驅護艦也開始賣給國外,如奧斯曼號護衛艦等。美國就更多了,多少佩裡花落他家啊。

很多年前李金斗有個相聲說買了輛破車,有句話叫“幾手了我不知道,反正到第九手的時候蘇聯還沒解體呢”說起來這個相聲也十幾二十年了,雖然這就是個段子,但是對於各國海軍而言,確實也有這個問題,大國的老船,對於小國而言也還是有戰鬥力的。且不論美蘇確實有一些我們也還看得上眼的貨,就是我們的軍迷都看不上眼的035, 不也賣給孟加拉了?


現代艦船雜誌社


軍艦是個人造的工業品,而任何生產出來的東西都會有一個“保質期”。

“秋刀魚會過期,鳳梨罐頭會過期,連保鮮膜都會過期。”——《重慶森林》

  1. 拆解賣錢

隨著時間的推移,因為使用過程中的磨損、材料的老化等原因,總有那麼一天,軍艦到了使用年限了。這個時候,軍艦的狀態不適合繼續服役執行軍事任務了(但並不是說不能用,僅僅是達不到某些要求)。怎麼辦?有人說壞了可以修嘛,不行換零件嘛。實際上,有些部件是沒法換的,比如軍艦船身的主樑。總之是不能再續命了。那麼這樣的軍艦肯定不能繼續執行軍事任務,只能退役。退役之後的軍艦放在港口占地方還不安全,而這個時候正好政府有點缺錢,那麼這艘軍艦就很可能被拆解,當成廢鐵賣掉。比如美國海軍在二戰期間下達了大量軍艦訂單,戰爭結束之後很多軍艦服役太花錢又沒仗打,於是就拆了。

軍艦拆解還有很多講究。因為可能在拆解過程中洩露某些機密,比如船體設計,建造工藝等等。所以拆解軍艦的執行單位一般都要經過政府的嚴格審核,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幹的。

這樣會不會太浪費?那麼還有別的途徑。

2.封存

有些時候軍隊缺錢。而一些沒有到服役年限的軍艦又養不起。那就提前把她退役了,然後封存起來。通俗的講究是把暫時不吃的東西放冰箱冷凍,等需要的時候再拿。軍艦這麼大的東西,封存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用特製的油料對軍艦進行防鏽防腐蝕處理,提前拆掉一些可能會老化的重要設備分開保管等等。一般來說,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比較高的軍隊都喜歡這樣做。比如美國海軍和前蘇聯海軍都曾經在各個歷史時期封存軍艦、坦克、飛機等大型裝備。一來省錢,二來也保證了國家戰備動員能力。

我們時不時的會聽到一些新聞,說美國又賣給誰誰誰什麼軍艦了。再一細分析,發現是一艘跟我們父母差不多年紀的老軍艦。這樣的軍艦就很可能是封存之後重新啟用的。廢物利用,還能賺一筆。

3.其它方式

軍艦是大型軍事裝備,建造過程長投入大。其龐大的體型也很容易讓人產生感官和心靈上的震撼。這就使她們很適合充當國民教育的教材。那些在博物館、碼頭上停放的老軍艦,尤其是歷史上留名的功勳戰艦,比如俄羅斯重新翻修復原的“阿芙樂爾”號輕型巡洋艦,參加過十月革命;美國海軍“憲法”號重型風帆護衛艦,在1812年美英戰爭中立下過赫赫戰功。在拆解多年後又被重新復建。

歷史上各國的近代海軍很多成員都是社會中上層人士,所以海軍是非常注重傳統、講歷史的軍種。一個國家的海軍能留下一些名艦進行展示,既增加國家凝聚力,也增加軍人自身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除了拿去當展品,還有一種絕大多數國家都玩不起的廢舊軍艦處理方式:破壞性測試。

把一艘廢舊軍艦拖到指定海域,然後讓其它軍艦真槍實彈的把她打沉。報廢就報廢吧,臨退休還要讓人家挨炮彈挨炸藥挨魚雷挨導彈,為什麼要這麼殘忍的對待為黨國立下功勞的軍艦?其一,這樣可以測試武器的實際破壞力,再怎麼模擬也比不上真槍實彈的打。打民用船隻也沒有那個效果,因為民船在設計要求上和軍艦差異比較大;其二,可以測試軍艦本身的抗損抗沉能力,把好的設計經驗延續下去;其三,告訴別人,老子有錢任性。美國海軍舉辦的環太平洋軍演中一個重頭戲就是組織各國軍艦打靶,靶子就是退役下來的美國軍艦。


炊事班班副


像美國大量封存或者一部分做靶艦。另外一些國家呢,則是出售給一些相對落後的國家。修修補補又三年。就像之前英國賣給巴西還有印度的航母,又用了好久



愛鬧的大花貓1


世界各國軍事實力差異很大,對強國來說已經過時老舊的退役艦艇,放到弱國卻可能是求之不得的寶貝。因此,海軍強國的大量退役艦艇,轉手或賣或送,給了落後國家。



從二戰開始,美國便擁有大量設計先進、製造精良的艦艇。美軍本身的更新換代很快,艦艇不斷退役;同時美國要實現世界霸權,他的退役艦艇很多便支援給了盟友。整個冷戰時期,美國總共向其“小弟”提供了55艘潛艇、3艘航母、6艘巡洋艦和近300艘驅逐、護衛艦。冷戰結束後的十多年中,又將60多艘護衛艦和驅逐艦給了巴西、巴基斯坦、土耳其、希臘等國家和地區。不少美國盟友都指著“賞賜”富國強兵。

這些軍艦很多都是免費提供或者租賃的,“出售”往往也只收很低廉的費用。美國更看重的是通過這些軍艦,在提高盟友戰力的同時,確保自己的國際影響力。

美國的軍艦轉手,也是看人上菜。像法國是聯合國五常之一,是美國最重要的拉攏對象,所以美國在冷戰初期就借給法國3艘退役航母。中國臺灣在美國太平洋島鏈上也有極為重要的戰略價值,因而在冷戰後得到了美國8艘諾克斯級護衛艦和4艘基德級驅逐艦。至於菲律賓海軍,從美國得到的都是“破爛貨”,之前的“主力艦”是美國二戰時候的護衛艦,是被日本用剩的“三手貨”,其後購買的幾艘“先進”巡邏艦,也是半個世紀前誕生的老古董。

英國軍艦:能多賣幾個是幾個

其他海軍強國的退役艦也大量輸出,不過他們多半是盯著經濟利益去的。曾經的海上霸王英國,在二戰後靠出售龐大的海軍遺產牟利,印度、巴基斯坦、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巴西、智利等都是買家。英國賣艦可比美國小氣,能多賣幾個是幾個,比如大刀級護衛艦賣給巴西的價格就是1億英鎊4艘。

德國、法國、荷蘭、意大利等國也將其退役艦艇向弱國傾銷。印度海軍儘管主要靠購買英國和俄羅斯的航母來建設海軍,但他也曾把自己用退役的巡邏艇出售給斯里蘭卡。

俄羅斯軍艦:開始成為撈錢項目

俄羅斯較為特殊。前蘇聯擁有僅次於美國的龐大海軍,並同樣廣泛支援華約各國和朝鮮、越南等。但在蘇聯解體後,由於政局混亂、經濟倒退、管理部門急功近利,使得俄羅斯退役艦艇保養維護相當糟糕,因而在國際市場並不活躍。不過近年來俄羅斯的軍售開始成為重要撈錢項目,這方面的配套營銷也越來越成熟。最著名的,當然是“狠宰”印度的“戈爾什科夫”號退役航母了。俄羅斯先以低價將其賣給印度,然後藉著維修費、改裝費的名義不斷漲價,一刀一刀宰得不亦樂乎。

去向2轉入執法隊

各大海軍強國,通常除了正規海軍外,還有一支海上執法隊,用於巡邏、警戒、公安、緝毒等。比如美國的海岸警衛隊、中國的海監、日本的海上保安廳等。海上執法隊既有專項的執法任務,也在一些正規海軍不便出馬的場合作為先遣隊,因此“老大哥”的退役艦隻轉給“小兄弟”用,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了。在戰爭一線陳舊的退役艦隻,在非戰爭任務中還是很能耀武揚威的。

日本海軍就這麼幹。比如2013年春“峰雪”號導彈驅逐艦退役,就轉入了海上保安廳。峰雪號是80年代服役的,排水量3000噸。日本將其轉為巡邏船,是要加強對我釣魚島海域的侵佔。相對的,我國海軍也有類似舉措。比如去年退役的“南京”號導彈驅逐艦,便正式移交了海監。目前我海軍共有11艘退役艦隻轉入海監,網友還大呼“太少”。

不過,海軍退役艦隻轉入執法隊,雖然看上去能大大提升戰力,但也並非多多益善。畢竟軍艦與治安船隻製造目的不同,適應任務不同。比如南京號導彈驅逐艦擁有大功率發動機,但是巨大的油耗量會增加出巡成本。面對入侵領海的鄰國漁船或公務船,在非戰爭狀態下,總不能真的用導彈或艦炮去執法,所以通常在轉編制的時候都會拆除主要武器。

去向 3 海上博物館

每一艘軍艦都有一段值得紀念的歷史,少數軍艦退役後被保存下來,作為博物館或教育基地,接受公眾的參觀。對退役軍艦而言,這是幸運和榮耀。

比如美軍的“密蘇里號”戰列艦,曾參加“二戰”、朝鮮戰爭、海灣戰爭等,既是日本簽署投降協議的地方,也是世界上最後一艘退役的戰列艦。因此,它被永久停放在珍珠港,作為紀念艦。就在密蘇里號博物館的旁邊,還有另一艘戰艦博物館,就是在珍珠港事件中被擊沉的亞利桑那號戰列艦殘骸。美國政府讓其船體沉在水下,在水上修建了博物館。兩艘戰艦,一艘是開戰時的慘痛,一艘是停戰時的榮耀,共同彰顯著美國海軍的輝煌歷史。

英國的黃金時代在19世紀,他們也為此準備了戰艦博物館。那是200年前的風帆戰列艦“勝利”號。“勝利”號在1805年的海戰中粉碎了拿破崙的海軍夢。如今,這艘古老的戰艦也在接待全球遊客,彰顯大英帝國在風帆時代的榮光。

去向 4 測試靶船

有相當數量的戰艦,不曾在戰場上被敵軍炮火擊毀,卻在退役後成為己方武器試驗的犧牲品。這樣一種慘烈的結局,也算“發揮餘熱”了。這方面手筆最大的還是美國。二戰後在比基尼島,美國進行了大量核試驗,包括氫彈試驗。在這些驚天動地的爆炸中,就有大量的“海上霸王”成為廢鐵。比如美軍赫赫有名的薩拉託加號航母、內華達號戰列艦以及繳獲的德國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日本長門號戰列艦等。

去向 5 拆賣廢鐵

對軍艦來說,最不堪的命運就是直接被拆毀,然後將鋼材作他用。比如英國皇家方舟號航母在2010年退役後,不得不被賤價賣給土耳其回收公司。5月19日該艦駛出軍港時,引得送別人群含淚哀悼。美軍這樣命運的航母更多,包括二戰中立下大功的企業號常規航母等(與去年退役的企業號核動力航母是沿用同一艦名的兩艘艦)。蘇聯解體後,由於本國的混亂及西方的刻意阻撓,大量原本裝備精良的軍艦,也落得大卸八塊的下場

去向 6 封存入庫

退役軍艦還有一條路是封存入庫,等待日後的轉機。這通常限於較為先進、日後可能用得上的戰艦。比如前面提到的密蘇里號等4艘衣阿華級戰列艦,在1955年退役後進行了封存。1981年再次服役,並進行了現代化改裝,參加海灣戰爭。上世紀末再次退役後,這4艘超級戰艦依然保存至今(包括作了博物館的密蘇里號)。一旦有必要,完全可能再度改裝上陣。在科幻電影《超級戰艦》中,就是一群老兵把密蘇里號開出來,用重炮殲滅了入侵地球的外星人。

日本自衛隊的潛艇也搞了這一套。日本給每個型號的潛艇規定了所謂退役年限,到了年限就退役,換新造的型號。但退下去的並不銷燬,而是封存起來。這樣,表面上現役的潛艇數量有限,實際上一旦有需要,封存的可以很快參加戰爭。這是在變相的擴充潛艇部隊實力。目前日本自衛隊已封存夕潮級和春潮級的十餘艘潛艇,這些潛艇艦齡多在二三十年左右,完全可以繼續作戰。


金戈鐵馬


軍艦退了可做魚船呀


撿破爛650


用途多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