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一九八四的春晚堪稱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章章小衛


按道理來講,如今的春晚無論是在燈光特效,舞臺裝飾還是節目陣容上,都甩當年好幾條街。但偏偏,近年來的春晚風評一年低於一年,人們的期望值也是每況愈下。

那究竟為何1984年春晚堪稱經典,而當今春晚秒變“吐槽大會”?

尋其根源,大概一是質量問題再有就是情懷使然。

84年的春晚作為承前啟後的重要環節,汲取了83年第一屆春晚的不足之處,且融入了改革開放時期特有的元素。在那個文化生活相對匱乏的年代,這屆春晚的應運而生堪稱生逢其時。

當年的這場神話,並沒有親身參與其中。但是從之後的各種影視資料找尋蛛絲馬跡,依舊可以看出當年的“盛況”。

數位家喻戶曉的大陸藝人;首次大量引入的港臺明星;呈百花齊放姿態的各類節目相輔相成,均成就了當年的經典。

如果說當年的節目本身就是一場視覺盛宴,那麼當時觀眾抱著什麼樣的心態去觀看,就是為如此盛宴錦上添花之作。

春節一向是團圓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才是完整的春節。

而84年的春晚,恰好奠定了如此“團圓”的氛圍。

經歷過的人會越發深刻的懷念當初,第一場真正意義上陪伴我們度過春節的春晚,還是如此盛大的場面和身邊團聚的家人相互映襯,難以忘懷才是人之常情。

一首《難忘今宵》從那年開始傳承至今,又有多少人在如今的春晚結束之際,伴隨著陪伴了30年的歌曲,懷念當初……這份情懷,又如何超越?


四斤


春節聯歡晚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那一年央視第一次舉辦春晚,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所以難免有許多的不足。

83年春晚主持人有:王景愚、劉曉慶、姜昆、馬季


而次年,在積累了經驗後,央視終於舉辦了一臺可以說是萬分成功的晚會。

84年春晚主持人有:趙忠祥,盧靜,黃阿原,姜昆,姜黎黎,陳思思

而這一年的春晚之所以被認為經典,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喜慶的氛圍

早期的春晚和現在不同,那時候舞臺小,觀眾和表演者之間的距離更近,因此互動也更多,與其說是晚會,不如說是聯歡會。

晚會上的每個人都充滿了喜氣洋洋的氛圍,這和現在鏡頭裡動不動就會有人在春晚上呼呼大睡完全不同。


二、符合國情的晚會形式

這屆春晚可以說是為後來的春晚奠定了基本形式,正是從這一屆起,有了“兩岸三地普天同慶”的概念,晚會上開始出現臺灣和香港的歌手,而這個形式也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有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鄉間的小路》、《壟上行》、《外婆的澎湖灣》。

也有,在1984年春晚後,火遍大街小巷由香港歌手奚秀蘭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它也是春晚第一段帶伴舞的歌曲。並且還演唱了《天女散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兩首歌曲。


三、優秀的節目

一臺晚會最重要的元素還是非節目莫屬,那麼1984年的春晚到底出了哪些節目呢?

在歌曲方面,當年奚秀蘭的《阿里山的姑娘》、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外婆的澎湖灣》,朱明瑛的《大海啊故鄉》一經播出,就成了人人傳唱的歌謠,是一代人難忘的記憶。

其中,李谷一的《難忘今宵》更是直接成了春晚的保留曲。

而在語言類節目方面,馬季老師的《宇宙牌香菸》成了相聲界的經典之作,姜昆和李文華的相聲《誇家鄉》也是可圈可點。

而其中以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吃麵條》反響最好。即使是今天再看,也是笑點十足。

《吃麵條》講的是陳佩斯飾演的小演員面對朱時茂飾演的導演面試時發生的趣事。

面試的場景設定是陳佩斯在吃麵時被女友喊走。對於正餓著肚子的陳佩斯,面對有免費的面,一開始是很開心的,沒想到面試過程中頻頻NG,結果陳佩斯只能一碗接一碗地吃麵。

當時在春晚現場,就可以聽到觀眾們絡繹不絕地笑聲,而陳佩斯和朱時茂也憑藉這個小品一躍成為全國觀眾都知曉的著名演員。

當年的春晚還有一個特色節目,就是由濟公的扮演者遊本昌老師表演的默劇《淋浴》,遊老師的精彩演繹讓觀眾見識到了默劇的幽默和魅力,可惜默劇這種表演形式在後來的春晚舞臺上就很少出現了。

正是有了這些優秀的節目、形式和氛圍,才造就了一臺無法復刻的經典晚會。



電影爛番茄


說起一九八四年的春晚,那的確是一個經典。一九八四年我國的改革開放已見成效,國家逐年強盛起來,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許多家庭已經有了電視,中央電視臺在八三年春晚的基礎上,對八四年進行了改進,首次邀請了港臺藝人加入。歌舞,戲劇,相聲,小品,雜技等等,各方面人才濟濟。其中,馬季的單囗相聲巜宇宙牌香菸》,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巜吃麵條》,王景愚和遊本昌的啞劇小品,深受廣大觀眾喜愛。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更是紅遍大江南北,奚秀蘭演唱的《我的祖國》和巜阿里山的姑娘》更是令人叫好,李谷一等許多著名的歌唱家、歌手演唱的歌曲讓人稱讚。節目最後,李谷一演唱的春晚主題曲巜難忘今宵》讓人傳唱至今。老百姓第一次在電視機中看到那麼自己喜愛的藝術家,真是高興極了,從此以後,春晚就成了老百姓年夜飯桌上的一道優美的大菜。



沈老頭13


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應該是央視舉辦的第二屆春晚。71年出生的我那年已經13歲,1983年的時候家裡買了第一臺電視機,是一臺金星牌12英寸黑白電視機。


當時在我們連隊(團場連隊)還挺轟動的,有電視的也就三兩家。每晚家中都能擠滿看電視的人。

那時從精神層面,還是物質生活都還相對匱乏。一個小小的黑白電視機,真的給大家帶來了無窮的歡樂。像當時84年春晚這樣的大型文藝節目,在電視上出現的時候,完全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說來你不信,大家一天的話題有可能都是在說春晚。不要說節目,就連他們當時穿的衣服都是茶餘飯後所討論的話題。



那時的日本電視連續劇《排球女將》、香港的連續劇《霍元甲》、動畫片《鐵臂阿童木》《森林大地》……永遠是兒時甜蜜的回憶。


水煮老牛慢火燉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上,李富榮、張燮林打了一場趣味乒乓球比賽,名嘴宋世雄做了解說,開了體育明星上春晚的先河。宋世雄形容李富榮為“世界乒壇的美男子”,把張燮林形容為“奇妙的魔術師”,兩人的比賽長達將近4分鐘。此後,鄧若曾、郎平、施拉普納、馬俊仁、王軍霞、李寧、樓雲等體育明星都出席過春晚。


那屆春晚給觀眾們帶來了許多非常經典作品,至今還沒有春晚可以超越它!


娛樂扒視角


第一次吃肉的感覺,總是讓人難忘!

這感覺猶如初戀,那美好日久彌深!


不能說了!我突然想起我的初戀來了!

那牽牽手的幸福,我好懷念!


十洲


謝謝!

為什麼經典,個人覺得三方面來講:

第一:1983年的春晚是首屆很多方面不成熟,節目也比較單一,主要以相聲為主。而到了1984年,介於首屆春晚的成功,84春晚更是徹底被人們重視起來,應該是花了很多精力去操作的。每年人們最喜歡的節目小品就是在84年春晚上首次亮相的。

第二:電視上能看春晚,能看到各個大明星,包括當時大家很好奇的香港、臺灣明星。

而這一年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奚秀蘭的《阿里山的姑娘》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世界。因為是第一次,人們記得深刻。

第三:經典作品

小品要屬 陳佩斯 朱時茂的《吃麵條》,這部作品可以說是曠世神作

歌曲《壠上行》、《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都是經典的不能在經典的歌了

結束曲《難忘今宵》,在84年春晚上首次出現, 作詞者是知名詞作家喬羽,《讓我們蕩起雙槳》、《人說山西好風光》、《我的祖國》等知名歌曲都是他寫的。再加上李谷一演唱更是把84春晚推上了高峰。

而《難忘今宵》這首歌直到現在,每年春晚都會唱,由此可見它的知名度有多大了,因為84年是第一次,大家都會記得很清楚,畢竟第一的名字往往是人們記得最清的。

84年的春晚是第一次大規模的,節目多元化的春晚,很多新的東西包括小品啊,體育明星啊都是在這屆春晚上露頭的,讓人們記憶深刻也是理所當然的。

謝謝!


凌雲閣娛樂


強烈建議今年春晚就來個大重放,從開頭第一屆83年春晚開始,84年、85年之後挨個放,肯定特別有意思。

那時候的春晚是真敢播啊。

那幾年,記得一首插曲《鄉愁》風靡全國,春晚群眾瘋狂點播這首歌,但是不能播啊,為啥,《鄉愁》不是歌頌大好河山的壯麗氣勢歌,而是低轉纏綿,溫柔沉醉的唏噓資本主義歌舞廳歌曲,很容易腐蝕人心,不符合主旋律。

這要播出來,還在春晚上,估計第二天肯定涼涼了。

導演黃一鶴打死也不敢點頭,還是電視部部長吳冷西一拍桌子

“播,觀眾點了不播,不是欺騙觀眾麼!”


試問現在春晚,哪個導演臺長敢這麼辦?觀眾喜歡就播,這就是當年春晚!

只放觀眾愛看的,想看的!給觀眾看!

再加上,當時陳佩斯表演的《吃麵條》第一次把嚴肅的舞臺話劇,變成了“單純為了搞笑的喜劇”。

喜劇就是要先搞笑,不要教育人!

現在的小品呢?最後不煽情都不好意思說自己上春晚!

馬季的《宇宙牌香菸》,誰有本事在舞臺上抽菸冒火?現在消防都過不去,不讓你表演,那時候就敢!

不是說84年表演的對好,是現在的春晚束縛太多,演的太差了!


嘣人


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已經開了35屆,但是一九八四年的春節晚會堪稱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為什麼這麼說呢?

1、八四年春晚,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屆春晚。

人們對第一次總是難以忘懷,印象深刻。

中央電視臺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從八三年開始的,但大多數人對八三年的春晚卻沒有印象。

因為一九八二年,很多人家還買不起電視,而八三年的第一屆春晚,節前電視臺並沒有大肆宣揚廣告,節後也沒怎麼重播。所以我們很多人只是在除夕之後聽說有春晚,並沒有機會看到。

而且八三年第一次舉辦時,沒有經驗可借鑑,舞臺、背景、主持和節目安排等各個方面都不大成熟,少數看過的人也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到了一九八四年,情況大不一樣了,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手裡有閒錢了。

許多人家在八四年過年前買了電視,除夕夜,大家早早的坐在電視機前期待著!

正月拜年走親戚,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看春晚重播,笑聲不斷;走一家看一遍,百看不厭;街頭巷尾三用機放的都是春晚的新歌,聽到旋律的大人小孩都會不由自主的跟著哼唱……

八四年的春晚,是第一次全民參與的春晚,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屆春晚。

而且八四年的春晚,奠定了此後春晚的節目模式。

2、大團圓模式

八四年的春晚,第一次彙集了兩岸三地的明星,主持人有大陸的國嘴趙忠祥、盧靜 、姜昆、姜黎黎,有臺灣的黃阿原,還有香港的陳思思。

第一次邀請香港和臺灣的演員參加。他們不同於大陸歌手的演唱風格,讓觀眾產生了強烈新鮮的衝擊感,更是大受歡迎。

來自香港的張明敏一人連唱四首歌曲:《我的中國心》《壟上行》《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

《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極大的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情,這首歌迅速傳唱於祖國的大江南北。

臺灣的奚秀蘭一曲《阿里山的姑娘》,流行多年。

內地明星也是精英薈萃,群星閃耀。

強大的演出陣容,兩岸三地、全球華人共慶新春,此後就成了春晚的固定模式。

3、相聲、小品嶄露頭角

從這屆春晚開始,相聲大放異彩,成為歷屆春晚的重頭戲。

它始於著名相聲藝術家馬季的精彩演出——諷刺虛假廣告的“宇宙牌香菸譽滿全球”。

馬季的單口相聲讓無數觀看這屆春晚的觀眾,永遠無法忘懷。

馬季不是主持人,但他風趣、幽默的客串主持也成為八四春晚的熱點之一。

這屆春晚,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吃麵條》開了小品的先河。

他們二人精彩的表演,不僅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同時也為以後的春晚,帶來了一個必演的節目形式——小品。

此後,小品和相聲等語言類節目成為觀眾最期待的節目,開始霸佔春晚節目單。

直到今天,春晚演出過的所有的小品中,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吃麵條》永遠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4、大拜年的歌舞形式

這屆春晚,首先是主持人的開場白,各種拜年形式。

尤其是以演唱為主的形式,動聽的歌曲實在多。

除了來自港臺的張明敏、奚秀蘭演唱的5首歌,大陸歌手殷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沈小岑的《請到天涯海角來》,朱明瑛《大海啊故鄉》、《回孃家》等也很受歡迎。

特別是李谷一的《難忘今宵》,至今還是歷屆春晚的壓軸曲目。

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傳唱到現在,連95後都覺得好聽。

5、各種節目串燒

八四年的春晚,節目形式多樣,讓觀眾耳目一新,目不暇接。

有獨唱、合唱、舞蹈、雜技、魔術、啞劇、相聲、小品、京劇、豫劇、粵劇、評劇、越劇、黃梅戲、花鼓戲、有獎兒童遊戲、評書、乒乓球比賽……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節目。

八四年的春晚,沒有聲光電的高科技舞臺,不是演員們高高在上的“演唱會”,演員和觀眾是近距離的表演。

沒有色彩豔麗的演出服,演員們穿著樸素,但親切、自然,讓人感到舒服,非常接地氣,像朋友間的“聯歡會”。

穿著陳佩斯式的夾克,也成了當年男生們的時髦。

八四年之後,人們對春晚的期待越來越高,可節目卻或多或少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而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人們娛樂生活的多元化,人們娛樂消遣的途徑很多,看不看電視已經不重要,看春晚的人也越來越少。

因為這些原因,一九八四年的春節晚會成為永遠的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據《難忘今宵》曲作者王酩說,劇組提前一個月就把任務交給他了,他也在日曆上標註交稿日期了,過後天天一忙就忘了。交稿前一天的晚上,他醉酒回家,臨睡前翻日曆一看,明天要交稿,就乘著酒興哼著小調就把《難忘今宵》譜出來,隨手寫在一張紙上,就上床睡了。第二天早晨他還沒醒電視臺就派人來家取稿了,來人看到桌子上的曲譜也沒叫醒他就把曲譜拿走了。他也把這事給忘了。直到春晚播出後反映很好,他才響起來依稀有這回事。事實證明:喝點酒會把工作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