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九八四的春晚堪称经典,至今无法超越?

章章小卫


按道理来讲,如今的春晚无论是在灯光特效,舞台装饰还是节目阵容上,都甩当年好几条街。但偏偏,近年来的春晚风评一年低于一年,人们的期望值也是每况愈下。

那究竟为何1984年春晚堪称经典,而当今春晚秒变“吐槽大会”?

寻其根源,大概一是质量问题再有就是情怀使然。

84年的春晚作为承前启后的重要环节,汲取了83年第一届春晚的不足之处,且融入了改革开放时期特有的元素。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这届春晚的应运而生堪称生逢其时。

当年的这场神话,并没有亲身参与其中。但是从之后的各种影视资料找寻蛛丝马迹,依旧可以看出当年的“盛况”。

数位家喻户晓的大陆艺人;首次大量引入的港台明星;呈百花齐放姿态的各类节目相辅相成,均成就了当年的经典。

如果说当年的节目本身就是一场视觉盛宴,那么当时观众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观看,就是为如此盛宴锦上添花之作。

春节一向是团圆的日子,一家人聚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饭才是完整的春节。

而84年的春晚,恰好奠定了如此“团圆”的氛围。

经历过的人会越发深刻的怀念当初,第一场真正意义上陪伴我们度过春节的春晚,还是如此盛大的场面和身边团聚的家人相互映衬,难以忘怀才是人之常情。

一首《难忘今宵》从那年开始传承至今,又有多少人在如今的春晚结束之际,伴随着陪伴了30年的歌曲,怀念当初……这份情怀,又如何超越?


四斤


春节联欢晚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那一年央视第一次举办春晚,因为是第一次举办,所以难免有许多的不足。

83年春晚主持人有:王景愚、刘晓庆、姜昆、马季


而次年,在积累了经验后,央视终于举办了一台可以说是万分成功的晚会。

84年春晚主持人有:赵忠祥,卢静,黄阿原,姜昆,姜黎黎,陈思思

而这一年的春晚之所以被认为经典,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喜庆的氛围

早期的春晚和现在不同,那时候舞台小,观众和表演者之间的距离更近,因此互动也更多,与其说是晚会,不如说是联欢会。

晚会上的每个人都充满了喜气洋洋的氛围,这和现在镜头里动不动就会有人在春晚上呼呼大睡完全不同。


二、符合国情的晚会形式

这届春晚可以说是为后来的春晚奠定了基本形式,正是从这一届起,有了“两岸三地普天同庆”的概念,晚会上开始出现台湾和香港的歌手,而这个形式也一直流传到了现在。

有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乡间的小路》、《垄上行》、《外婆的澎湖湾》。

也有,在1984年春晚后,火遍大街小巷由香港歌手奚秀兰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它也是春晚第一段带伴舞的歌曲。并且还演唱了《天女散花》、《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两首歌曲。


三、优秀的节目

一台晚会最重要的元素还是非节目莫属,那么1984年的春晚到底出了哪些节目呢?

在歌曲方面,当年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外婆的澎湖湾》,朱明瑛的《大海啊故乡》一经播出,就成了人人传唱的歌谣,是一代人难忘的记忆。

其中,李谷一的《难忘今宵》更是直接成了春晚的保留曲。

而在语言类节目方面,马季老师的《宇宙牌香烟》成了相声界的经典之作,姜昆和李文华的相声《夸家乡》也是可圈可点。

而其中以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反响最好。即使是今天再看,也是笑点十足。

《吃面条》讲的是陈佩斯饰演的小演员面对朱时茂饰演的导演面试时发生的趣事。

面试的场景设定是陈佩斯在吃面时被女友喊走。对于正饿着肚子的陈佩斯,面对有免费的面,一开始是很开心的,没想到面试过程中频频NG,结果陈佩斯只能一碗接一碗地吃面。

当时在春晚现场,就可以听到观众们络绎不绝地笑声,而陈佩斯和朱时茂也凭借这个小品一跃成为全国观众都知晓的著名演员。

当年的春晚还有一个特色节目,就是由济公的扮演者游本昌老师表演的默剧《淋浴》,游老师的精彩演绎让观众见识到了默剧的幽默和魅力,可惜默剧这种表演形式在后来的春晚舞台上就很少出现了。

正是有了这些优秀的节目、形式和氛围,才造就了一台无法复刻的经典晚会。



电影烂番茄


说起一九八四年的春晚,那的确是一个经典。一九八四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已见成效,国家逐年强盛起来,老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提高,许多家庭已经有了电视,中央电视台在八三年春晚的基础上,对八四年进行了改进,首次邀请了港台艺人加入。歌舞,戏剧,相声,小品,杂技等等,各方面人才济济。其中,马季的单囗相声巜宇宙牌香烟》,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巜吃面条》,王景愚和游本昌的哑剧小品,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更是红遍大江南北,奚秀兰演唱的《我的祖国》和巜阿里山的姑娘》更是令人叫好,李谷一等许多著名的歌唱家、歌手演唱的歌曲让人称赞。节目最后,李谷一演唱的春晚主题曲巜难忘今宵》让人传唱至今。老百姓第一次在电视机中看到那么自己喜爱的艺术家,真是高兴极了,从此以后,春晚就成了老百姓年夜饭桌上的一道优美的大菜。



沈老头13


198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应该是央视举办的第二届春晚。71年出生的我那年已经13岁,1983年的时候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是一台金星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


当时在我们连队(团场连队)还挺轰动的,有电视的也就三两家。每晚家中都能挤满看电视的人。

那时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生活都还相对匮乏。一个小小的黑白电视机,真的给大家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像当时84年春晚这样的大型文艺节目,在电视上出现的时候,完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说来你不信,大家一天的话题有可能都是在说春晚。不要说节目,就连他们当时穿的衣服都是茶余饭后所讨论的话题。



那时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香港的连续剧《霍元甲》、动画片《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地》……永远是儿时甜蜜的回忆。


水煮老牛慢火炖




198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李富荣、张燮林打了一场趣味乒乓球比赛,名嘴宋世雄做了解说,开了体育明星上春晚的先河。宋世雄形容李富荣为“世界乒坛的美男子”,把张燮林形容为“奇妙的魔术师”,两人的比赛长达将近4分钟。此后,邓若曾、郎平、施拉普纳、马俊仁、王军霞、李宁、楼云等体育明星都出席过春晚。


那届春晚给观众们带来了许多非常经典作品,至今还没有春晚可以超越它!


娱乐扒视角


第一次吃肉的感觉,总是让人难忘!

这感觉犹如初恋,那美好日久弥深!


不能说了!我突然想起我的初恋来了!

那牵牵手的幸福,我好怀念!


十洲


谢谢!

为什么经典,个人觉得三方面来讲:

第一:1983年的春晚是首届很多方面不成熟,节目也比较单一,主要以相声为主。而到了1984年,介于首届春晚的成功,84春晚更是彻底被人们重视起来,应该是花了很多精力去操作的。每年人们最喜欢的节目小品就是在84年春晚上首次亮相的。

第二:电视上能看春晚,能看到各个大明星,包括当时大家很好奇的香港、台湾明星。

而这一年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奚秀兰的《阿里山的姑娘》让大家看到了更多的世界。因为是第一次,人们记得深刻。

第三:经典作品

小品要属 陈佩斯 朱时茂的《吃面条》,这部作品可以说是旷世神作

歌曲《垅上行》、《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都是经典的不能在经典的歌了

结束曲《难忘今宵》,在84年春晚上首次出现, 作词者是知名词作家乔羽,《让我们荡起双桨》、《人说山西好风光》、《我的祖国》等知名歌曲都是他写的。再加上李谷一演唱更是把84春晚推上了高峰。

而《难忘今宵》这首歌直到现在,每年春晚都会唱,由此可见它的知名度有多大了,因为84年是第一次,大家都会记得很清楚,毕竟第一的名字往往是人们记得最清的。

84年的春晚是第一次大规模的,节目多元化的春晚,很多新的东西包括小品啊,体育明星啊都是在这届春晚上露头的,让人们记忆深刻也是理所当然的。

谢谢!


凌云阁娱乐


强烈建议今年春晚就来个大重放,从开头第一届83年春晚开始,84年、85年之后挨个放,肯定特别有意思。

那时候的春晚是真敢播啊。

那几年,记得一首插曲《乡愁》风靡全国,春晚群众疯狂点播这首歌,但是不能播啊,为啥,《乡愁》不是歌颂大好河山的壮丽气势歌,而是低转缠绵,温柔沉醉的唏嘘资本主义歌舞厅歌曲,很容易腐蚀人心,不符合主旋律。

这要播出来,还在春晚上,估计第二天肯定凉凉了。

导演黄一鹤打死也不敢点头,还是电视部部长吴冷西一拍桌子

“播,观众点了不播,不是欺骗观众么!”


试问现在春晚,哪个导演台长敢这么办?观众喜欢就播,这就是当年春晚!

只放观众爱看的,想看的!给观众看!

再加上,当时陈佩斯表演的《吃面条》第一次把严肃的舞台话剧,变成了“单纯为了搞笑的喜剧”。

喜剧就是要先搞笑,不要教育人!

现在的小品呢?最后不煽情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上春晚!

马季的《宇宙牌香烟》,谁有本事在舞台上抽烟冒火?现在消防都过不去,不让你表演,那时候就敢!

不是说84年表演的对好,是现在的春晚束缚太多,演的太差了!


嘣人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开了35届,但是一九八四年的春节晚会堪称经典,至今无法超越。

为什么这么说呢?

1、八四年春晚,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届春晚。

人们对第一次总是难以忘怀,印象深刻。

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从八三年开始的,但大多数人对八三年的春晚却没有印象。

因为一九八二年,很多人家还买不起电视,而八三年的第一届春晚,节前电视台并没有大肆宣扬广告,节后也没怎么重播。所以我们很多人只是在除夕之后听说有春晚,并没有机会看到。

而且八三年第一次举办时,没有经验可借鉴,舞台、背景、主持和节目安排等各个方面都不大成熟,少数看过的人也没有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到了一九八四年,情况大不一样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手里有闲钱了。

许多人家在八四年过年前买了电视,除夕夜,大家早早的坐在电视机前期待着!

正月拜年走亲戚,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看春晚重播,笑声不断;走一家看一遍,百看不厌;街头巷尾三用机放的都是春晚的新歌,听到旋律的大人小孩都会不由自主的跟着哼唱……

八四年的春晚,是第一次全民参与的春晚,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届春晚。

而且八四年的春晚,奠定了此后春晚的节目模式。

2、大团圆模式

八四年的春晚,第一次汇集了两岸三地的明星,主持人有大陆的国嘴赵忠祥、卢静 、姜昆、姜黎黎,有台湾的黄阿原,还有香港的陈思思。

第一次邀请香港和台湾的演员参加。他们不同于大陆歌手的演唱风格,让观众产生了强烈新鲜的冲击感,更是大受欢迎。

来自香港的张明敏一人连唱四首歌曲:《我的中国心》《垄上行》《乡间小路》《外婆的澎湖湾》。

《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所有中国人的心声,极大的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热情,这首歌迅速传唱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台湾的奚秀兰一曲《阿里山的姑娘》,流行多年。

内地明星也是精英荟萃,群星闪耀。

强大的演出阵容,两岸三地、全球华人共庆新春,此后就成了春晚的固定模式。

3、相声、小品崭露头角

从这届春晚开始,相声大放异彩,成为历届春晚的重头戏。

它始于著名相声艺术家马季的精彩演出——讽刺虚假广告的“宇宙牌香烟誉满全球”。

马季的单口相声让无数观看这届春晚的观众,永远无法忘怀。

马季不是主持人,但他风趣、幽默的客串主持也成为八四春晚的热点之一。

这届春晚,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开了小品的先河。

他们二人精彩的表演,不仅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同时也为以后的春晚,带来了一个必演的节目形式——小品。

此后,小品和相声等语言类节目成为观众最期待的节目,开始霸占春晚节目单。

直到今天,春晚演出过的所有的小品中,陈佩斯、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永远都是经典中的经典。

4、大拜年的歌舞形式

这届春晚,首先是主持人的开场白,各种拜年形式。

尤其是以演唱为主的形式,动听的歌曲实在多。

除了来自港台的张明敏、奚秀兰演唱的5首歌,大陆歌手殷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里》《党啊亲爱的妈妈》,沈小岑的《请到天涯海角来》,朱明瑛《大海啊故乡》、《回娘家》等也很受欢迎。

特别是李谷一的《难忘今宵》,至今还是历届春晚的压轴曲目。

这些脍炙人口的歌曲,传唱到现在,连95后都觉得好听。

5、各种节目串烧

八四年的春晚,节目形式多样,让观众耳目一新,目不暇接。

有独唱、合唱、舞蹈、杂技、魔术、哑剧、相声、小品、京剧、豫剧、粤剧、评剧、越剧、黄梅戏、花鼓戏、有奖儿童游戏、评书、乒乓球比赛……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喜爱的节目。

八四年的春晚,没有声光电的高科技舞台,不是演员们高高在上的“演唱会”,演员和观众是近距离的表演。

没有色彩艳丽的演出服,演员们穿着朴素,但亲切、自然,让人感到舒服,非常接地气,像朋友间的“联欢会”。

穿着陈佩斯式的夹克,也成了当年男生们的时髦。

八四年之后,人们对春晚的期待越来越高,可节目却或多或少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而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人们娱乐生活的多元化,人们娱乐消遣的途径很多,看不看电视已经不重要,看春晚的人也越来越少。

因为这些原因,一九八四年的春节晚会成为永远的经典,至今无法超越。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据《难忘今宵》曲作者王酩说,剧组提前一个月就把任务交给他了,他也在日历上标注交稿日期了,过后天天一忙就忘了。交稿前一天的晚上,他醉酒回家,临睡前翻日历一看,明天要交稿,就乘着酒兴哼着小调就把《难忘今宵》谱出来,随手写在一张纸上,就上床睡了。第二天早晨他还没醒电视台就派人来家取稿了,来人看到桌子上的曲谱也没叫醒他就把曲谱拿走了。他也把这事给忘了。直到春晚播出后反映很好,他才响起来依稀有这回事。事实证明:喝点酒会把工作做得更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