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美國毅然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為何如今不敢輕易對伊朗動武呢?

-零度易水寒-


美國作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軍事實力碾壓世界大多數國家,因此美國不是不敢對伊朗動武,而是動武涉及的因素太多,代價太大,如果有更好的方式,美國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動武的。銘蘇先生從以下三個方面給大傢俱體分析一下:

第一、伊朗的綜合實力在中東地區來說算是比較強大的。

伊朗國土面積165萬平方公里,地形以山地和高原為主,這不同於伊拉克,地形太平坦,不利於本土作戰,伊朗可以依託地形優勢做出全面抵抗。伊朗人口8000多萬,有著足夠的兵源和人口優勢。

伊朗工業基礎在中東國家算是好的,一般的武器自己可以生產,包括國產飛機、國產導彈、國產軍艦等武器裝備,這幾年伊朗在彈道導彈方面的發展所取得成就令美國及盟友很忌憚。目前伊朗的中程彈道導彈比如流星-3射程可達1500公里,泥石-2型導彈射程可以達到2000公里以上,基本可以覆蓋美國在中東的所有軍事基地。目前伊朗裝備的各型號的導彈以達到近萬枚,美國想對伊朗動武,也要考慮一下。

第二、對伊朗動武花費巨大。

伊拉克戰爭,美國陣亡4400多人,近5萬人傷殘,軍費開支達7630億美元,造成伊拉克數十萬平民傷亡,近500萬難民產生,戰爭的代價是非常巨大的。如果現在美國對伊朗動武,那麼戰爭花費將是伊拉克戰爭的數倍,並且還不一定能夠完全取得戰爭的勝利,特朗普作為一名商人出身的總統,他不會不知道代價的巨大。當初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時候,遭到法國、德國等歐洲盟友反對,那麼發動對伊朗戰爭,必然會遭到更多盟友的反對,所以大部分軍費都需要自己承擔。

第三、美國有比動武更好的辦法。

美國執意退出伊核協議的目的很明確,就是想通過對伊朗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迫使伊朗主動向美國低頭屈服,這樣美國就可以花費比較小的代價來達到目的。但是世界上多數國家反對美國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美國的石油禁令雖然是伊朗經濟形勢惡化,但是還不足以使伊朗屈服。當然,美國除了經濟制裁,還可以配合使用其他方式,通過各種手段來打壓和封鎖伊朗,畢竟使用和平方式比動武花費的代價要小得多。


美國是不敢輕易對伊朗動武嗎?

對於這個問題大家怎麼看?


銘蘇先生


有一句話非常有意思,當美國懷疑你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時候,你最好真的有。美國不是不敢打伊朗,而且沒必要。世界上要說讓美國不敢輕易動武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俄羅斯和一箇中國。之所以伊朗沒有像當年伊拉克一樣被打的滿地找牙,很大一方面原因是現在的伊朗還沒作死到當年伊拉克那個份上,而且輕易發動一場戰爭對財大氣粗的美國來說也不是一件小事,美國還是非常樂意通過其他低成本手段解決問題的。



美國對一共伊拉克動武過兩次。第一次是1991年,稱為海灣戰爭,主要包括三個軍事行動:沙漠盾牌行動,沙漠風暴行動和海上攔截行動。1991年,兩伊戰爭剛結束不久,兩伊戰爭持續了整整八年,當年的中東霸主伊拉克也不得不四處借錢,其中就欠下了科威特140億美元戰爭債務。為了償還債務,伊拉克希望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降低石油產量,提升油價,以便自己提高產量從而獲利,償還債務。但是科威特卻提升了自己的石油產量,造成油價下跌,希望藉此解決和伊拉克的糾紛。

以中東老大自居的薩達姆怒了,悍然入侵科威特,兵鋒直指沙特邊境,嚇得沙特就把東風-3導彈拉出來閱兵。大家都知道,美國第一次打伊拉克表面上是因為科威特作為一個石油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西方國家不能接受自己在科威特境內資產遭到伊拉克侵犯。其實是想借此警告一下薩達姆,不要太過。美國是不可能會允許除自己以外國家在中東地區推行霸權主義,藉此高速薩達姆不要玩太大。

美國第二次打伊拉克是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理由是懷疑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下圖是世界上非常有名的一張照片:美國國務卿拿著一根試管,試管內裝的就是被普京嘲笑為洗衣粉的“來自伊拉克的化學武器”。
美國第二次打伊拉克下了狠手。因為薩達姆一改石油結算只能使用美元的規矩,轉而使用其他貨幣進行結算。這個操作直接挑戰了美元的霸權地位,如果一旦其他石油輸出國跟風,美元會失去世界通用貨幣的地位,這對美國的全球霸權來說將是巨大的打擊。於是美國出手了,直接繞過聯合國,殺入伊拉克將薩達姆政權推翻。

伊拉克之所以會被打,就是因為伊拉克挑戰了美國的美元霸權,侵犯了美國最核心新的利益。伊拉克不打,將會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讓更多的國家跟著伊拉克搞事,所以美國必須下狠手,殺雞儆猴。目前美國和伊朗的對峙矛盾還沒深到當年美國和伊拉克那種程度,美國之前雖然要求全世界的國家不要購買,但伊朗很剛,無論如何就是不服軟,最後美國的封鎖計劃失敗。

現在伊朗雖然和美國剛了一把,但是並沒有像薩達姆那麼囂張,伊朗目前只想做的是中東強國,而不是想當年薩達姆一樣做中東霸主。而且現在的中東地區非常混亂,正是美國想看的局面,美國現在這個時候出兵伊朗,非常沒有必要。

有些人說,美國不敢出兵伊朗的原因是伊朗多山,伊朗是一個軍事強國,擁有眾多導彈,不好打。但其實這些對美國來說根本不是問題,當年伊拉克軍隊號稱世界第四,不比現在的伊朗差不少,面對美軍的攻擊,一觸即潰,潰不成軍,薩達姆政權傾覆,薩達姆身亡。美軍要說佔領伊朗很難,但是打爛伊朗政權絕對簡單,之所以沒出兵,是伊朗還沒碰不該碰的東西。


軍事噠噠噠


15年前中東還不在美國的勢力範圍內,美國的觸角還伸不到中東那裡去,石油霸權的主角不是美國而是中東緒國,當時的兩伊戰爭打的難分難解,伊拉克稍有功夫就侵佔了科威特,大有取代中東石油國當龍頭的意願,美國小布什瞅準機會擒賊先擒王,苗頭對準伊拉克,以莫須有的罪名繞過聯合國對伊拉克進行了推翻薩達姆的侵略戰爭,

有人說小布什傻,我說小布什不傻,美國雖然付出了4500名軍隊士兵的代價,軍費動用了8764億美元,向全世界輸送了600萬名難民,但卻牢牢的控制住了伊拉克,在伊拉克遍設美軍基地,讓中東的科威特,阿聯酋,巴林,埃及,約旦,阿曼,黎巴嫩,卡塔爾,沙特,這些產油國對美國望爾生畏,府首稱臣,美國牢牢的控制住了世界石油的話語權,為美國的頁岩石油資源打開了市場,

現在的美國頁岩石油產量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形成了現在美國,沙特,俄羅斯的石油三巨頭,這十幾年來美國在中東繼續打壓敘利亞,伊朗,土耳其,是因為他們不聽美國人的話,是他們對美國不服氣,不願聽美國人使喚,但現在世界格局變了,現在多極化巳經取代了單極霸權,用霸氣霸道統治全世界巳經被全世界唾棄,人民巳經在覺醒,美國霸權主義巳經寸步難行。






永遠是學者


美國現今不想對伊朗動武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經濟大大不如以前了,世界多極化正在形成,在美國的天空上有風雨欲來,風雲突變錯縱複雜的因子,在內外交困的壓力下,美國以失去往日高高再上的風采,向世界發號施令想坐享其成,獲收更大的利益已經失靈,而制裁伊朗石油失敗就是更好例證。何況伊朗在俄羅斯,中國的呵護支持下,美國想翻開伊朗的鍋蓋掙好處很不容易了,並且當今的伊朗不是以前的伊拉克是一個軟柿子想吃就來,伊朗的軍事還是中東國家最強,種種的因素都造成美國對伊朗動武有很大的壓力空間,假設真的打起來,那麼美國同樣傷亡慘重,從而變成二流國家更不願他看到的結果,所以,無論從各種角度去看問題,美國只是虛張聲勢,想迫伊朗屈服來達別最終目的的結果……






有真愛才快樂


伊拉克戰爭的時候,薩達姆只能把寶貝疙瘩戰鬥機藏沙漠裡,為啥?伊拉克一馬平川,一大半是沙漠和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北部倒是有山區,不過在庫爾德人手裡,美軍一路開進來,伊拉克幾乎無遮無掩,戰機只能藏沙漠裡。

伊朗是個世界最多山的國家,且國內多高山峽谷,地形比阿富汗複雜的多,面對美國幾十年的威脅,早就做好了完全準備。

美國也不是不想動手,只是,這麼一塊硬骨頭,真的太難啃了。

伊朗堪稱中東地區的巨無霸,擁有,164萬平方公里,近億人口,體量在世界上都是排的上號的。

相比較伊拉克只能賣賣油、簡單的工業,伊朗在長期的封鎖中,把“自力更生”精神發揮的很好,擁有中東地區最完備的軍事工業,不管是中短程導彈、還是坦克裝甲車、中小型潛艇軍艦它都能造,甚至還能生產戰鬥機、直升機和無人機,其他常規的槍支彈藥就更不在話下,它的軍工實力在很多方面甚至比印度還強。

2017年7月27日,伊朗正式用自主研發的“神鳥”號運載火箭成功的發射了一款中小型衛星,成為世界上少數能獨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就這一點,在中東地區絕無僅有。

這當然是把美國也“嚇”了一跳,這就意味著伊朗的中遠程彈道導彈潛力巨大,畢竟伊朗在2017年6月18日為了報復德黑蘭恐襲,向敘利亞的恐怖分子基地發射了多枚射程達到1200公里的流星3型中程彈道導彈。

伊朗這幾年,先後派出了十幾萬軍隊進入敘利亞、也門作戰,軍隊的實戰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面對這樣的對手,縱使美軍也要忌憚三分。

其他還有很多,也不多舉例,總之,伊朗的防禦能力比起伊拉克那是強太多了,伊朗早不是1980年代時期的伊朗了,伊拉克說白了是被老薩同志作掉的。

當然,伊朗縱然再牛,也是絕對不會去主動招惹美國的,萬一真把老美惹毛了,以舉國之力來攻伊朗,不怕犧牲不怕花錢,和伊朗也玩命,那伊朗滅國無疑,這個誰也不會懷疑。

但就是因為美國即使想動手,也絕對不可能打無限戰,畢竟美國人做任何事情總要有利可圖,不管是經濟利益還是外交、軍事、地緣利益。

二戰之後,老美就從來沒對地區大國動用過武力,打的比較大的不過是朝戰、越戰、伊戰、海灣戰爭等,人口都少於至少4千萬,都是實力較弱的國家。

美國只要不心疼錢,拼命燒錢,那把伊朗所有的大中城市都炸成廢墟,炸到癱瘓,這不是問題。

但是面對164萬平方公里的伊朗,你的炸彈能炸多少,能覆蓋多少?還有那無數的動輒幾千米的高山峽谷,那裡可能才是伊朗軍備軍工的核心所在,你能造成多大的損失呢?

轟炸,對伊朗是沒有什麼意義的,也許炸伊拉克有用,反正炸完城市,就剩沙漠平原無處躲藏。

要麼就派地面部隊吧,那可能就正中伊朗所願了,阿富汗美軍的遭遇同時在伊朗上演。

這麼打下去,幾萬億美元是很容易就花出去的,而且和打水漂沒什麼兩樣,必須不斷追加投入。

霍爾木茲海峽上的幾個小島都在伊朗手裡,如果伊朗怒了,把這淺淺的最窄處只有幾公里的海峽給封了,那全世界六成的石油出不去,可就真的天下大亂了,這個壓力得美國人扛。

所以啊,美國也就最多想方設法困死伊朗算了,偏偏就是困不死……


雲中史記


伊拉克和伊朗說實話沒有可比性。完全不同的地緣政治格局。



1.自從二戰以後的主要局部戰爭中,美國和蘇聯所入侵的國家中,只要關乎中美俄三國切身的利益的地區,誰也沒有打贏過。我指的是入侵的一方。

朝鮮戰爭,美國被打回38線。越南戰爭,美國被打回老家。阿富汗戰爭,蘇聯一樣捲鋪蓋走人,美國人估計也好不到哪裡去。塔利班依舊很堅挺。

對比伊拉克,美國其實是勝利了。敵人被消滅,組建了所謂的民主政府。後續的不盡人意,完全是政治問題。而阿富汗塔利班,還依舊活躍,則意味著從軍事角度而言,美軍的阿富汗戰爭的敵人依舊沒有消滅。

除此之外,美國還沒有這麼狼狽過。

這裡面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中美俄三國只要有任何一個國家堅決抵制,則局部入侵戰爭就很難取得真正的勝利。除非三個國家之間願意爆發全面對抗。

很顯然,伊拉克的死活不會牽扯到中俄的核心利益。伊拉克不也是中俄的保護國,所以美國一戰而平之。

對比敘利亞,就是俄羅斯願意出來站臺,美國就有點硬不起來了。

同理,伊朗作為中俄兩國眼皮子底下的一箇中東大國,而且是願意合作的那種。不僅是中俄兩國的安全屏障,更是兩國參與中東局勢的重要棋子。美國要是打伊朗,無疑會面對中俄兩國的同時發力。

美國只要不傻,就得自己掂量掂量。



2.地理因素同樣難以忽視,伊朗地處高原,山嶺眾多。這會極大的削弱現代化軍隊的發揮。機械化和信息化的現代軍隊將面臨更大的考驗。這一點 一向是美軍的弱點。

只要不是可以一推到底的平原和海平面,美國一直都表現不佳。在二戰的南太平洋島嶼,越南叢林,朝鮮山區,哪個不是把美軍折磨的欲仙欲死。



3.伊朗和多數中東國家一個典型的不同,那就是民族國家意識。在伊拉克,國家是國家,部落是部落,宗教是宗教。人民願意為部落奮鬥,願意為宗教犧牲,但是就是沒人關心國家。

但是伊朗不同,那是一個擁有自己悠久歷史和大國雄心的民族。他們無論是民族凝聚力還是國家意識,以及政教合一的體制,在抵禦外侮方面,都要比伊拉克強很多。



4、美方自己心裡也清楚,中俄都等著美國人往這個超級大坑裡跳呢,美國人只要敢往坑裡跳,中俄就敢往坑裡使勁填土。中方:上次在越南沒埋死你丫的,這次再試一次!(手動滑稽)尤其對於中國來說,這種往坑裡填土的事情幹過兩次了,一次把米國埋了個半死,一次把毛子埋了個全死,再來一次,可謂天賜良機。現在就等著川普腦殘呢。


勝者為王36552421


當年的美國是盟主,現在的美國是寡人。。

還是沒完沒了的吹噓美國,再吹美國也不敢打伊朗,關鍵點在德法。。德法為主幹的歐盟旗幟鮮明的吹捧歐元,伊朗因勢利導迎合歐盟的生意,中俄響應歐盟,這就形成了反美元聯合陣線。。

在歐盟為主幹的反美元聯合陣線的基礎上,土耳其支持與伊朗的生意,印度和伊朗做生意,伊拉克也和伊朗做生意,卡塔爾也和伊朗友好。。對比看看薩達姆,孤家寡人四處惹事,聯合國五常一個朋友都沒有,周邊一個頂用的朋友都沒有,國內還分幫派,這才是輸給美國的核心原因。。

打贏伊拉克的原因是薩達姆的寡人國策和美國的全球領導力對剛,現在美國認慫是因為伊朗廣交朋友而特朗普是孤家寡人對剛。。

不用吹噓國力和武器,偉人說都是紙。。


山東精創車加工


其實這個問題很好回答,一,伊朗是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說白了就是靠宗教信仰統治的國家,不是世襲罔替的獨裁統治國家,二,伊朗人不是阿拉伯人種,無論是教育程度還是科技發展水平都有別於中東阿拉伯國家,是比阿拉伯國家高的多的國家。三,伊朗人民反美是自下而上的,是有群眾基礎的,是一個國家整體的自覺行為。

就是上述三個原因美國才不敢入群伊朗,因為入侵伊朗不是可以推翻伊朗政府就可以佔領伊朗,而是隻要入侵伊朗就是和伊朗整體人民做對,伊朗人民一定會自覺自願的和美國抗爭到底,再加上宗教力量的考量,美國根本就沒有可能在伊朗取得勝利。

反觀伊拉克人們都知道政府和人民是兩張皮,首先薩達姆是獨裁統治,第二,是少數遜尼派統治多數什葉派,三,薩達姆對庫爾德人的鎮壓使得庫爾德人也離心離德。所以薩達姆統治本來就搖搖欲墜,如果不是當初美國支持薩達姆可能早垮臺了。所以說美國也是欺軟怕硬。


手機用戶52548825012


一沒錢、二沒支持、三無意向。

動武考慮天時地利人和,另外還需要考慮帶來的國際國內影響,從特朗普的秉性來看,他寧願多提高點關稅賺點錢!

美國現在國債為21萬億美元,都說美國是依靠第一次和第二次大戰翻身,但是同樣也敗在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

特別是布什和奧巴馬兩任總統都沒有有效解決債務問題,美國的高額債務恐怕會打消特朗普任何打仗的念頭。

失敗的兩次戰爭也讓國內充斥著反戰情緒,雖說美國參與和挑撥和很多戰爭,但是要說他主動參與擔任主攻的戰役並沒有多少。

一般只有威脅到美國本土安全,全民才會團結一致選擇出兵。日本襲擊珍珠港、911事件,都是已經威脅到美國本土安全,因此才會悍然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和反恐戰爭。

極限施壓伊朗只是一個方面,但並不是美國戰略的主攻方向,恐怕這種觀點在奧巴馬第二任期就已經在美國政界達成共識——亞太再平衡!

特朗普政府自認為可以通過極限施壓壓垮伊朗,既然可以通過施壓解決問題,那特朗普還會選擇打仗嗎?


虎賁軍huben


很多人在思考國際問題時思維比較簡單,總是認為美國那麼強大可以想打誰就打誰,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世界上和美國有矛盾的國家那麼多,遭到美國直接軍事打擊的仍然是少數。例如美國看不慣古巴半個多世紀了,也沒有直接攻進古巴。

從國際層面上來講,除了沙特之外,國際社會大體上都是反對美國直接攻打伊朗的,也就是說美國出兵伊朗缺乏國際合法性,多數國家仍然希望以政治途徑解決伊朗問題。

從伊朗方面來說,伊朗本身的軍事能力確實不容小覷,雖然不能直接與美國硬扛,但是伊朗的導彈射程可以直達美國的中東盟友以及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駐軍,甚至威脅歐洲國家的安全,更不用說伊朗尚不明朗的核能力了。

更為重要是美國國內的原因。小布什政府時期,進攻阿富汗是受到國內輿論的普遍支持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確實威脅到美國的安全,9·11事件讓美國民眾義憤填膺。2003年,以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美國發動了伊拉克戰爭,後來並沒有找到任何所謂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這兩場戰爭極大的消耗了美國的國力,花錢如流水卻並沒有給兩國帶來民主、秩序和繁榮,相反還滋生出了伊斯蘭國。隨後,美國在中東的政策都比較謹慎,利比亞和敘利亞都沒有大規模地面部隊的捲入。

從中東局勢來說,一個破碎稀爛的中東並不符合美國的利益,反而滋生恐怖主義等各種社會問題。對美國來說,打贏戰爭容易,如何重建戰後秩序才是更棘手的問題。此外,從全球競爭層面來講,中東對美國的重要性在下降,美國在中東表現出明顯的戰略收縮態勢,亞太才是美國的重點區域。一個國家的資源是有限的,增加了亞太的投入就相應的減少了中東的投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