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何不殺大將?

甘文飛


位面之子,天選之人——光武大帝劉秀

劉秀作為東漢的開國皇帝,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一手復興漢室,造就了光武中興,文武雙全,昆陽之戰,幾千士兵打敗王莽的四十二萬大軍,熟讀詩書,為人謙遜,能屈能伸,在我看來,劉秀是一個完人,我們偉大的領袖的毛澤東同志都對他讚賞有加。


劉秀為什麼不殺功臣呢?原因我想有很多,漢光武帝劉秀是個宅心仁厚的人。光武帝威望高,在南陽與哥哥首舉義旗,在河北白手起家創建軍隊,能夠鎮住功臣。而且光武帝很有政治手腕,善於平衡功臣勢力,功臣中沒有威脅較大的。光武帝軍事素質是非常高的,昆陽一戰就能看出家,足夠威懾功臣。


光武帝是貨真價實的皇家血脈,正八經的老劉家後人,本來就是人家家的江山,當皇帝名正言順,而且劉姓皇族也是深入人心的。其他人想造反,估計響應的人很少。不是劉姓稱帝的都不得善終,如王莽、公孫述。反叛的功臣也都死於非命。彭寵被家奴割掉腦袋,真定王劉楊也被輕易殺死。

而且光武帝手下的將軍們也是非常識相的,打完天下之後,都是非常老實的,不怎麼惹事。光武的繼承人,太子劉莊,聰慧穩重,可以放心交權,不擔心他鎮不住功臣。

綜上說訴,後來劉秀根本不需要殺功臣了,跟杯酒釋兵權實質一樣,權力都交出來了幹嘛還要殺,非要再弄得天下大亂對誰都不好。何況劉秀對大家都不錯,他們也沒有反的動機。更何況劉秀那時才四十多歲,兒子也大了。所以,不是不敢殺,是不需要沒必要殺,而且也真沒怎麼殺。


小夥子別放棄啊


劉秀不殺大將,應該是有兩方面原因。

其一,劉秀出身。劉秀是長沙定王劉發後代,劉發是漢景帝的兒子,這麼一算,他是有皇族血統的,王莽篡漢,直至劉秀登基,這中間並沒有多少年,民心仍思漢。



劉秀作為皇族正統,雲臺二十八將對他的統治並不能構成太大威脅,他可以從容去應對。既然如此,那又何必濫殺無辜,予以厚賞,還能彰顯他的氣度與品德。


我們看劉邦和朱元璋,這倆大殺開國功臣,為什麼?因為他們都是泥腿子出身。(劉邦是亭長,但也沒卵用,基本等於平民)

這樣的出身,註定了他們身邊這些人可能不服,因為誰也不比誰高貴,一個村混出來的,憑什麼?

為了杜絕功臣們的造反可能,只能舉起屠刀。

其二,劉秀的手下們大多出身門閥大族,這些個勢力集團共同鼎定了劉秀的地位,他們的力量,不容忽視。

劉秀如果對他們動手,很可能會引發朝臣們的共同抵制,搞不好他自己就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既然如此,那就各自安好,各取所需。


浮沉於史


讀《後漢書》的時候,專門研究過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兩個理由是:鎮得住和活得久。

首先是鎮得住

劉秀自己就是牛逼的將領,之前兩漢將領排名的時候,本人還將劉秀排了第一。昆陽大戰,堪稱教科書式的範本。以少勝多,他手下的將領們,沒一個能做到這麼牛逼的。因此劉秀鎮得住手下

再一個是活得久

劉秀活了63歲。成功的把自己的大將都熬死了或者都熬的走不動道了,也就沒必要殺戮他們了。

除了以上兩個主要原因之外,還有以下幾個原因:


1、當時天下思漢

劉秀是漢室血脈,有影響力,這個是其他異姓大臣所無法比擬的,即使這些大將想圖謀不軌,也沒有群眾基礎啊。

這個說法主要來自於《漢書·王莽傳》的記載。

2、劉秀本人懷柔

劉秀是一個讀書人,還喜歡務農,正如《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所說,劉秀稱得上一個“仁” 字,農夫對待自己的禾苗尚且愛惜,何況人命呢。

3、秀起兵的很多中堅力量本身就是自己人,如:兄弟,姐夫、妹夫、同學

4、統一天下之後給以優厚待遇,要先給錢,就是不給權

封功臣都為列侯(侯爵裡面最高等級),大國有四個縣。這是超過古代帝王分封諸侯的上限,之前都不過百里(根據打雷傳播的距離不過百里的理論做的限制)。劉秀對這個政策只有一句回覆:古之亡國,皆以無道,未嘗聞功臣地多而滅亡者。通過超規格的分封,這些功臣們也樂得逍遙自在。錢可以給很多,就是不給權利,朝廷中樞沒有幾個是打天下的大將。


以上理由刪減、修改一下,還可以用來回答關於唐太宗的類似問題


東東歷史


劉秀不殺大將原因,答案可分以下三點 :

一 、劉秀幼年父親早逝,九歲時流離失所。自小經歷種種磨難,養成了懷柔的性格 。

二 、眾所周知,劉秀起兵發跡是他的南陽二十八宿,也就是後來在洛陽雲臺被劉莊追封的“雲臺二十八宿”將 。這二十八宿將中大多都是南陽人,情同手足,他自小長大的夥伴、同鄉、還有兩個是親戚 。

據范曄《後漢書》為二十八將立傳,稱“鹹能感會風雲,奮其智勇,稱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

三 、劉秀的妻子陰麗華(5年-64年3月1日),南陽郡新野縣(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劉秀元配 ,東漢第二任皇后 。漢明帝劉莊的生母。

陰麗華在歷史上以美貌著稱,劉秀尚未發跡時,就十分仰慕她的美貌,曾感嘆道:“娶妻當得陰麗華” 。昆陽(平頂山葉縣)之戰後,劉秀於南陽 (南陽市)迎娶陰麗華為妻。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聖通被廢,劉秀封陰麗華為光烈皇后 。

據《後漢書》記載:陰麗華生性仁愛孝順,憐憫慈愛。性格恭謹儉約,“少嗜玩,不喜笑謔”。有賢后之名。

俞敏洪老師說的對,妻子的追逐意識是引導丈夫的去向 。其實,每個成功男人背後都有一個堅強的女人;劉秀那麼順利的成為皇帝,跟賢惠的陰麗華默默支持是分不開的 。

劉秀不殺大將,綜合分析有以上三個原因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最關鍵的一點只能說陰麗華溫柔賢惠,教夫有方 。


ABC護花使者


倆原因,一是因為劉秀性格忠厚;二是因為劉秀的統治力不足。

性格忠厚

《後漢書》說劉秀忠厚長者,手下的雲臺二十八將雖然功勞很大,但未有重蹈韓信、彭越和英布覆轍的,除個別早亡,其他人都得善終。功臣善終,這是因為劉秀念舊情,不忍心。

統治力不足

西漢表面亡於王莽,實則亡於土地兼併。東漢建國過程並沒有解決這個矛盾,世家大族控制的文官集團勢力強大,可以跟皇帝分庭抗禮,人所熟知的強項令董宣事件,其實就是文官集團跟皇帝紅臉的典型。光武帝實在拿董宣沒辦法,又不敢無故殺人,只能說他是強項令,給自己個臺階下。終東漢一朝,皇帝的控制力都捉襟見肘。


關注廁讀大歷史,每天分享歷史知識,品味歷史智慧。


廁讀大歷史


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之後,沒有向自己的功臣舉起屠刀,而是採取了一些懷柔的政策解除了他們的兵權,並且大家都能善終,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有的,他也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最好時期之一。

為什麼會出現這麼好的景象呢?我想這主要與他推崇儒學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知道,如果在開疆擴土變革攻取的時候,儒學基本沒有什麼用。儒學最偉大之處在於它能和諧君臣、群臣、吏民之間的關係,是一門能為維穩工作做出特別貢獻的學問。所以,儒學在守江山時的治國理政方面,最能發揮它的長處。而光武帝劉秀深諳此道。



東漢的開國功臣在劉秀的影響下,都有儒者之風,這一點真有點像後來曾國藩的湘軍。他重視儒學,對東漢的政治文化有著重要的影響。東漢建立之後,他就提出了“退功臣,進文吏”的人才戰略。


在重視文吏人才的同時,他並沒有為難建國功臣。他給這些功臣很高的社會職位和良好的待遇。但是,多半是給他們掛個空職,對他們任而不用,不讓他們參與政治。如我們熟悉的“雲臺28將”,最後都能頤養天年,得以善終。不但這些功臣能得到良好的結果,就連仇人的親戚,他也沒有為難。與他有殺兄之仇的更始帝劉玄被赤眉軍殺掉後,劉玄的老婆領著三個兒子來投奔劉秀,劉秀不但收留了他們,還對他們進行了加封。

婚姻方面,他一生之中共有三個老婆,郭聖通、陰麗華和許美人。這在皇帝裡也是非常難得的,這些都和他推崇儒學離不開的。“自古中興之盛,無出於光武帝。”


西從頭越


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家王夫子有言:“三代之下,君臣交盡其美者,與光武為盛焉。”意思是說,自從夏商周三代以來,一直到明末清初的時間過程中,若說哪一朝的皇帝和大臣關係最為融洽,當然是光武帝劉秀和他的臣子們關係最好了。


光武帝劉秀雖然是漢室宗親身份,但他的家境情況基本和平民百姓差不多,青少年的時候是個種田能手,由於王莽篡權引起天下大亂,他28歲時跟隨哥哥劉縯起兵,曾經指揮過著名的昆陽之戰並取得全勝,後來來到河北地區經略運營,身邊聚集了一幫人才,以河北為根據地發展壯大,稱帝建國建立東漢王朝。

在劉秀掃平天下建立王朝的過程中,也湧現出了馮異、鄧禹、耿弇、馬援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文臣武將,其中以雲臺二十八將最為著名,但是這些人在東漢建國天下太平之後,全部得以善終,而且都和光武帝劉秀的關係非常好,劉秀沒有像朱元璋那樣除掉或者算計一個功臣,因此劉秀也被冠以“仁君”的美譽,他與臣下的關係也常被贊為歷代君臣關係之榜樣。



那麼為什麼劉秀能做到這些呢?雖然劉秀以仁德著稱,但也並不只是因為他宅心仁厚,心眼兒好之外主要還有以下幾點:

1.劉秀稱帝是天命所歸

在兩漢之交有一個神奇的預言,這個預言在劉秀還沒有出生的時候就有了,而且這件事被明確記載於史書之內,這個預言就是“劉秀當為天子”。當時還有一本名為《赤伏符》的書,專門講了劉秀力挽狂瀾重新建立漢朝的事情,到現在來看這都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當時還有一個叫劉歆的歷史和語言學家因為這個預言直接把自己的名字直接改成了劉秀,而且改名的時間就在真的劉秀的出生前後,這事到現在都有些匪夷所思。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在劉秀當了皇帝之後,大家也都認為是天命所歸,這一切都是上天的安排,誰敢挑戰上天呢?所以沒有人不對劉秀服服帖帖,根本不會有想法挑戰劉秀的地位了,那麼在劉秀百年之後,他的皇位傳給誰呢?當然是他的兒子,劉秀有十個兒子,兒子繼承老子的皇位也是天命所歸,其他人也不會有啥想法,因此在這個預言的強大作用下,直到劉秀的孫子漢章帝繼位,都沒有敢挑戰皇權的大臣出現。

2.劉秀繼位時很年輕

劉秀28歲起兵,31歲稱帝,起兵到稱帝,只用了三年,是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最年輕的開國皇帝,這實在是太優秀了,而且劉秀也是歷史上學歷最高的皇帝,長安皇家太學畢業,果真是九年義務教育一枝獨秀啊,因此也被稱為“最有學問”的皇帝,在劉秀起兵打仗爭天下之時,他的很多手下比他的年齡還大,但從年齡上看,基本上都活不過他,如何能以老功臣的身份挑戰他的權位呢?實際上劉秀活到了65歲,在古代的帝王中,也算是長壽的了,這個時候絕大多數的功臣早就放下權力好多年了,更無法挑戰皇權。


更何況劉秀有著無與倫比的個人魅力,卓越的學識,超越他人的深謀遠慮,他的才能常常讓部下為之折服,極少有人敢對他有不臣之心,諸葛亮就曾稱讚劉秀才幹太高,使得他手下傑出的人才好像才幹低了一樣,所以他也不必擔心有誰功高震主。

3.劉秀實施了極佳的用人施政方略

史書評價劉秀的施政方略說:退功臣而進文吏,戢弓矢而散馬牛。是說劉秀做了一些管理制度上的改革,讓那些打天下的功臣武將們在國家管理上退後,給他們有好名聲卻無實權的地位,並且從制度和人文關懷上給他們好的供養,讓他們頤養天年,這樣一來,那些功臣們有吃有喝有錢花還有人人尊敬的好名聲,本身後代只要表現好還能封侯拜相,這樣誰還想著去篡權和造反呢,搞砸了就是死罪啊,那王莽死了還沒幾年呢!所以絕大多數人都根本沒有這樣的想法。

因此,雖然劉秀手下的功臣名將有很多,但他在功臣們面前毫無壓力,根本不擔心他們會有什麼挑戰。


科普大世界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這是許多開國帝王所信奉的真理。所以,歷史上那些所謂的開國功臣們,許多人都沒能得以善終!



比如勾踐之於文種,劉邦之於韓信,朱元璋之於徐達。沒辦法,功高震主,想要安坐天下,就必須想辦法解決這些隱患!

殺,是一種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像劉邦,幾乎把那些開國大將們殺了個遍!



不過劉秀可沒學這位祖宗,他在歷史上以優待功臣貴戚為名,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

為何會這樣呢?

其實並不是劉秀不在乎功高震主,而是他選擇了一種相對仁慈的解決辦法!他在賜以爵位田宅,高官厚祿的同時摘除其軍政大權。



從而避免了流血戰爭!

當然,底下人也配合,如果都是像韓信,彭越那般心有不服,劉秀即使再仁慈也會痛下殺手。

這是根本原因!



當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的因素。比如劉秀其寬容仁厚的性格,重情重義,與這些跟隨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有著很深的情義。而他祖宗劉邦,小人的名聲可是傳了很久。



與此同時,他媳婦陰麗華也不像呂后那般狠毒,其人賢惠溫柔,知書達理,善良仁慈。正所謂“娶妻當娶陰麗華”!



碰上這樣的老闆和老闆夫人,老員工自然是不會被虧待!

您好,我是白話歷史君,請多指教!


白話歷史君



路遙lgy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也看了很多這方面的文獻,就嘗試著回答一下。

首先是劉邦對項羽一直處於弱勢,所以他對手下開的條件高,不論從個人能力上還是手中的資源上,韓信,彭越和英布都是尾大不掉的存在,就是劉邦活著都不一定能控制的住,劉邦一旦不在沒有人能控制的了。這個當時的賈誼就談到過。在這個方面劉秀就沒有這個問題。他的手下的將軍沒有這麼特別的存在。這是主要的方面。

從治國的方面來說,劉秀是以柔治國,從感情上來說,劉秀真的是善待功臣了,可是對於對中國的貢獻來說,劉秀的東漢是不如劉邦的西漢的。劉邦限制了功臣,讓天下百姓修生養息,才有了以後的強大。而劉秀善待功臣,就養成了很多世家大姓,後世的不振於這也有直接的關係。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