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運20,中國有沒有必要再研發更大的戰略運輸機?你怎麼看?

Time


▲運20是我國首款大批量服役的國產大型運輸機,其重要性自然不用多說

作為中國首款服役於我人民空軍的大型運輸機,運20無疑在我國大飛機研發和建造史上有著很大的意義,且就以其性能指標來說(比如航程達到了約8000公里,最大起飛重量為220噸,單架次最大載重達到了60噸),也達到了國外同類運輸機(如果美國的C17,俄羅斯的伊爾76)的先進水平,且部分指標還有優勢。

▲類似C5這樣的大傢伙,我們國家未來也會有的(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運20畢竟只是一款起飛重量在220噸的大型運輸機,其運輸能力遠遠不及最大起飛重量在379噸的C5或者是最大起飛重量在405噸的安124運輸機這樣的超大型運輸機,因此在未來,隨著我國相關超大型運輸機技術的不斷髮展,我國勢必也會發展類似C5或者安124這樣的超大運輸機,畢竟超大型運輸機的航程及單次運輸能力不是一般大型運輸機所能比擬的,特別是在軍隊自身越來越強調戰術/戰略機動能力的今天,超大型運輸機的意義是更加明顯的,比如美國在擁有C17大型運輸機的情況下,還保持著相當規模的C5運輸機就是這個道理。

▲目前來說,制約我國大型/超大型運輸機發展的最大障礙還是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因此只有待未來WS20定型服役後,運20的性能才能得到更好的發揮,而屆時相信更大體積的超大型運輸機對於我國來說也不是啥難事

當然,想要擁有我國自己的超大型運輸機的前提就是一定要有一型好的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畢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不受制於人的前提下,造出適合我們國家和軍隊需要的超大型運輸機。


軍武次位面


有必要,運20雖然算大運,但滿載只有66噸,最大起飛重量僅有220噸,總體水平跟伊爾76差不多,只不過實現了完全國產,避免受制於人,但實質上僅解決了從0到1的問題,距離“真正”大運還有一段距離。目前世界上最具代表的大型運輸機有不少,譬如美國的C-5“銀河”、俄羅斯的安124“魯斯蘭”等,都是滿載超過100噸,最大起飛重量超過400噸的龐然大物。至於最大起飛重量超過600噸的安-225“夢幻”,運20在它面前,就像個小不點一樣。
運20


從需求層面而言,運20系列僅能滿足當前的作戰需求。我國國土縱深很大,東西南北距離都長達數千公里,缺少重型軍用運輸機的話,在大規模遠距離兵力投送上根本玩不轉。就以重型裝甲運輸為例,我國主力坦克99A型重達50多噸,以運20最大66噸的運載能力,一次頂多裝載一輛,而如果用C-5(最大運載重量120噸左右),則可以裝2輛;要是有安225(最大運載超過300噸),那就能夠裝下更多了,這就充分說明運20跟二者的差距。
各型運輸機尺寸對比圖

特別是,如果未來我國需要遂行域外作戰,而域外軍事基地又不多的情況下,那運20的侷限就會凸現出來。顯然以運20最大4500公里的有效航程(最大運載),是無法滿足這種作戰需求的。
安225“夢幻”
運輸機

美帝是最能體會到重型運輸機好處的國家。在近20年間美國發動的多次域外大規模軍事行動中,強大的遠程投送能力讓美軍佔盡了便宜。雖然軍事基地遍佈全球,但在具體運輸、補給任務中還是要倚重軍用運輸機,特別是重型軍用運輸機。美帝擁有一隻由數百架C-5、C-17、C-130等各型運輸機組成的空中戰略投送機隊,再配合遍佈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確保了美軍不管在地球哪個角落打戰,都能擁有穩定的後勤保障支援能力。這正是美軍可以傲視全球,號稱能夠全球打擊,全球投送,全球戰勝的底氣所在!



美軍強大的運輸機機隊


兵者詭道也


美國國防大學智庫研究認為,中國將至少裝備400架運-20,中國還打算建造更大的運輸機,可與美國的C-5銀河或俄羅斯的安225相媲美。既然美國人都說了,我們當然不能讓他們失望,一定要發展,大大發展。

“錢到用時方恨少”,2008年汶川地震,我們僅有的幾架伊爾-76承擔著繁重的救援任務,不堪重負。中國航空人痛定思痛,開始著手研製新的大型軍用運輸機。

由西飛公司殲轟-7的設計師唐長紅擔任總設計師,採用了三維建模設計、3D打印,以及先進的“骨架”平面建模技術,在2013年1月就迅速造出了第一架運-20原型機,設計載重,達72噸,可以裝運一輛99A型主戰坦克。除了戰略空運,運-20可以作為預警機、空中加油機、海上巡邏機、電子戰飛機的平臺。

運-20最大航程7800千米,此時載油量很大,可用載重就相當有限了,運-20並不是一款既能全球到達,又能大規模投送物資的運輸機。“胖妞”雖然身處魁梧,但那是與運-8這種中型運輸機比,對於一些超大尺寸的裝備物資,“胖妞”也是無能為力的。

一位美國將軍曾經說:一個月運往戰區一個師,還不如一天運去一個營。戰爭初始階段,誰先用兵,誰能把部隊投送到戰區,誰就掌握了主動權。此外,一些超大尺寸的戰爭急需物資同樣需要更大的運輸機來承運。可以說,擁有可以全球到達的戰略運輸機是一個軍事大國的必須品,達成“哪裡有需求,我們就能到哪裡去”的目標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一家俄羅斯民用航空公司居然在網上公開銷售安-124“魯斯蘭”重型運輸機,童叟無欺,報8.332億盧布,約8000萬人民幣。“魯斯蘭”龐大的機艙可容納4架米-8直升機,或者一架蘇-100噴氣客機,或者一列地鐵,甚至曾經運過一座115噸重的水力發電機渦輪。我們完全可以買一架回來,玩一玩拆解、拼裝的遊戲,探索一下其中的奧秘。

最後跟您說,這種大飛機當然要造,關鍵時刻必須有,用得著。不過,有幾架就夠了,太多了養不起,沒必要,不划算。


紅龍防務觀察


運20是目前中國自研的唯一一款戰略運輸機,與伊爾76、C17、A400M同屬200噸級戰略運輸機。但現役的軍用戰略運輸機還有更大的:例如最大起飛重量突破400噸的安124“魯斯蘭”,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80噸的C5“銀河”。

起飛重量大的,自然意味著運載能力更強。但是我們實在沒有必要去研製比運20更大的戰略運輸機。原因有三:第一,更重的運輸機,意味著起飛場地侷限性更大。以最大起飛重量稍小的C5“銀河”為例,需要至少2500米的跑道才能讓其起飛。

第二,我國目前沒有合適的大函道比大推力發動機。C5採用的是4臺最大軍推達到191千牛的TF39渦扇發動機,安124的D18T發動機最大軍推更是達到了229.5千牛,而WS20的最大軍推估計僅為156.8千牛。

第三,我國運輸機產能不足。雖然西飛建成了脈動生產線用於運9、運20的生產,但是我們每年能看見的運20數量,都以個位數在增長。無論是當前的D30/WS18發動機還是未來的WS20發動機,都存在著嚴重的產能不足的現象。如果再加入一款超重型運輸機的生產,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建立全新的生產線,還不如把這些資源集中到運20的生產中去。

總之,現階段中國研製這類運輸機的條件還不充分,使用這類超重型戰略運輸機的機會也不多。需求決定生產,中國自然也完全沒有必要另外研製一款超重型運輸機。


戰爭之王


運20"鯤鵬"大型戰略運輸機,是我國首款國產大型戰略運輸機,由西飛集團研發,2013年首飛,2016年服役。運20最大航程達到7800千米,滿載航程為4400千米,載重量達66噸,未來換裝國產大涵道比渦扇發動機WS-20後相關技術性能指標還可進一步提高。
從相關


技術性能指標上看,運20已經達到了同美國C-17"環球霸王"和俄羅斯伊爾476等大型戰略運輸機的同等水平。但從我國空軍未來的實際需求來看,光有運20還是不夠的,還必須研發一款類似於美國C-5"銀河"、俄羅斯安-124"魯斯蘭"的擁有百噸級載荷、大載荷跨洲際飛行運輸能力的超級戰略運輸機。

首先,以目前運20的技術性能而論:運20最大航程達到7800千米,滿載荷66噸航程達到4400千米;而美國C-5"銀河"超級戰略運輸機最大航程達到10410千米,滿載荷122噸航程達到5526千米,還可通過空中加油進一步提高。效率方面舉個例子:在同樣都是滿載荷飛行的情況下,運20能運送一輛99A重型主戰坦克,而C-5"銀河"卻能運送兩輛"艾布拉姆斯"M1A2重型主戰坦克;在戰爭發生的第一時間內一架運20一次性能夠運輸一個營級的相關人員裝備,而一架C-5"銀河"能夠運輸一個團級的相關人員裝備。要知道戰場情況瞬息萬變,第一時間內所能快速投送的兵力的多少會極大影響戰爭的走向。而不管是從單機的性能還是使用效率比較,運20都無法同美國C-5"銀河"相提並論。


其次,我國幅員遼闊,國土面積達到960萬平方千米。以運20性能而論,運20只是符合我國對於我國國土防禦的戰略需求,而在我國空軍缺乏大型空中加油機和海外軍事基地的情況下,對支持我軍對我國日益開拓的相關海外利益所開展的海外保護行動就會顯得很吃力。這也是運20的研發初衷:滿足我軍對於跨戰區的快速兵力投送和國土防禦戰略需求。但是卻無法進行大載荷的跨洲際戰略飛行。在我國目前缺乏空中加油機和海外軍事基地的情況下,運20只能做為一款跨戰區的戰術戰略通用型運輸機使用。在我國日益開拓的海外利益保護需求下,研發一款擁有跨洲際運輸能力、百噸級載荷的超級戰略運輸機勢在必行。
再者,目前我國在諸多方面對運20
的需求量巨大。運20對於我國空軍而言,不僅僅是一款戰略運輸機而已,還是預警機、加油機等特種機型的重要改裝平臺。西飛集團運20生產線的生產可謂壓力山大。眾所周知,戰略運輸能力長期以來是我國空軍的一大短板,運20的出現可以大大改善這一窘況。而目前如果光憑運20一款運輸機型想趕上美國空軍的戰略運輸能力需求就達到400架,後面還有預警機、加油機等相關特種機型改裝平臺的生產需求,未來還有民用運輸領域及國際市場上相關海外客戶的需求。急需要有一款新型百噸級載荷超級戰略運輸機的出現來降低我國空軍在戰略投送能力方面對運20的依賴程度,緩解運20生產線面對未來實際需求帶來的巨大壓力。


我國戰略運輸機家族未來不能只是運20一支獨秀,還必須得有一款擁有百噸級載荷、跨洲際飛行能力的超級戰略運輸機的加入來同運20形成高低搭配,優化我國戰略投送能力的結構,兩者綜合提高我國空軍的戰略投送能力。這樣不僅可以減輕運20生產線的壓力和降低我國在戰略投送能力方面對運20運輸機的過度依賴程度,還可騰出運20生產線大量生產資源,以運20為改裝平臺研發生產其他特種機型如預警機、加油機等,全面促進我國空軍向一支戰略空軍的轉型。

以上是小編個人的看法,歡迎大家來評論。


無語勝似有語



運20航程8000公里。起飛重量200餘噸,載重60餘噸。將來換裝發動機後,載重可達70噸。

運20問世以前,中國最大的國產運輸機是運9中型運輸機。

那麼,運輸機是不是越大越好,中國有沒有必要y建造更大運輸機呢?

運20除了大,先進外。還皮實。在簡易土質跑道上就可以起降。這使運20身兼兩職:既是戰略運輸機,又是戰術運輸機。可以在前線機場降落。

以安124超重型運輸機為例。無法在前線機場降落,需要運到後方機場後,再卸貨,然後再轉運到前線機場。這大大降低了運輸補給能力。

中國的眾多飛機場中,能夠起降安124運輸機的,只有一個——石家莊機場。其他機場都無法起降安124。更不用說簡易土質跑道了。

安124與DDG1000G類似,都是點歪了科技樹的產物。高大上,但無用。

所以,中國不需要比發展比運20更大的運輸機。當然,我們可以做一些技術儲備。


楊朱學派


運20是我國研製的第一種大型軍用運輸機,最大航程達到7800千米(滿載時4400千米),載重可達66噸。上述數據看起來頗為可觀,但實際上,如果將軍用運輸機按照戰術運輸機和戰略運輸機來劃分,運20最大起飛重量略高於200噸,剛邁過戰略運輸機的門檻。與世界上其他型號的戰略運輸機比較,還有不小的差距。

圖像最真實、最直觀,咱們先來看一下:

上圖是美國C-5銀河和C-17環球霸王,大一些的C-5載重120噸,小一些的C-17載重77噸,可見外型上的巨大差異。

上圖是俄羅斯安-124魯斯蘭和伊爾-76耿直的對比。大的是安-124,載重150噸;小的是伊爾-76,載重40噸。

運20有多大呢?直觀的說,大小介於伊爾-76和C-17之間,比伊爾-76略大,比C-17稍小。運20的最大載重和其他指標,也都總體介於二者之間。

上圖是世界上主要的軍用運輸機,但是沒有包括俄羅斯的安225哥薩克人這個空中巨無霸。當前世界上的軍用運輸機,按照運輸能力排位應該是:

安225“哥薩克人”,250噸;

安124“魯斯蘭”,150噸;

C-5“銀河”,120噸;

C-17“全球霸王III”,77噸;

C-141“星”,41噸;

伊爾-76“耿直”,40噸;

C-135A,37噸;

CC-150 “北極星”,34噸;

Y-8“運八”,20噸;

C-130H“大力神”,19噸。

這些運輸機發揮的重要作用,可以舉一個實例:在1990年的“沙漠盾牌”行動的前兩個月,為了實現防禦性快速部署,美軍空運司令部每天空運124架次,總計出動飛機累計飛行達14.5萬小時,運送40多萬人員和物資,週轉量達20億噸公里。

要知道,美國當時的主力運輸機是C-5A和C-141B,這兩種運輸機憑藉強大的載重能力和超遠的飛行航程,才確保了部署任務的完成。既便如此,美軍也是憑藉太平洋基地群、印度洋迪哥加西亞,以及歐洲的基地,使得運輸機能夠跳躍式、接力式運輸,從而實現了戰略空運目的。

要知道,迪哥加西亞距離海灣大約4500公里,C-5A銀河的最大載重時的航程也不過5500公里,而C-141則不足4000公里。如果沒有C-5的這種體量和運力,僅靠相對瘦弱的C-141和海上運輸,部署時間會大幅度延長,甚至對後續戰況造成重大影響。

當前,從使用效率和性價比來看,200噸級運輸機仍然是大國空運的主力,可以實現4000~5000公里的大載重、長距離運輸,能夠將裝備物資直接送往一線戰區,大大縮短了作戰部隊的投送時間。

但是,現代戰爭的突發性很強,緊急部署需要持續高強度的空運作業,運20一類的200噸級運輸機仍不免捉襟見肘。特別是在遠離國境之外的地區,或者整建制投送重裝部隊時,諸多超重、超寬、超限的大尺寸裝備,就無法裝進運20的機艙。此時,300噸級以上的重型運輸機的作用機會凸顯出來。

在敘利亞戰場上,俄羅斯空天軍曾緊急出動10架安124重型運輸機和數十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實施了跨越數千公里的高強度空運任務,將T90、S400、米8直升機、米24武裝直升機等一批重型武器系統運抵敘利亞的戰略要地,從而保障了駐敘俄軍裝備運輸和後勤保障的需求。充分體現了重型航空運輸系統的巨大價值。

就現實而言,我國已經啟動了300噸級重型運輸機的預先研究,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空中巨無霸”的一定會現身。屆時,中國的將形成新型300噸運輸機、運20、運30為骨幹的空運體系,戰略空運能力將獲得空前飛躍。


軍備解碼


在現在和未來的數年時間內,運20的運力可以滿足我國各方面的需求。然而在全球到達上,它就顯得略有不足了。在執行長航程飛行任務中,運20的可用載重比較有限,無法按照額定運載量起飛。為了滿足今後國防方面的進一步建設,更好保障國家利益,一款能夠做到全球到達的同時擁有龐大運載量的運輸機是需要的。

圖為運-20運輸機


另外,在運送一些超尺寸部件時,我國主要依靠公路和鐵路運輸,運輸機的尺寸和載重有限。鑑於我國基礎設施建設行業對運力的龐大需求,對一款安-124體量的運輸機是有較為迫切的需求的。這種運輸機應該能夠運送大尺寸部件,並且擁有適應部件尺寸的載重量。至於更高一級別的安-225,它在各方面的限制都較多,暫無相應需求。

圖為安-124運輸機


從國際市場來看,運20除了本身優秀的性能,還可以改裝為預警機、加油機等多種機型,在國際軍售中將成為搶手貨。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減輕我軍對它的依賴,一款運載能力更強的運輸機可能會被引入,作為後勤運輸方面的有益補充。

圖為C-5環球霸王運輸機


在我國空軍向戰略空軍轉型的過程中,當我國擁有更多海外利益需要保護的時候,更大的運輸機項目一定會隨之啟動。C-5環球霸王這種級的運輸機,才是真正能夠滿足戰略方面需求的運輸機。


歡迎大家關注本號,提供更多的軍武知識科普。


軍情解析


需求決定一切!如果我們像美軍那樣有全球的基地,那麼當運-20開始服役的時候,就是我們造更大運輸機的開始。

但是!我們現在沒有啊!唯一個海外補給基地,跑道僅能起降直升機和無人機。這樣的需求,決定了我們對於超大運輸機的需求是有,但是不迫切。遠沒有讓運-20大規模量產來的重要。畢竟,現有的伊爾-76機隊太老了,運-8\\運-9還運不了大件,所以此時我們更需要運-20。

對於美軍來說,C-5的存在意義是超級大件、超遠距離的戰略物資運輸。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天上的高鐵,是戰略空運的主幹力量;C-17就是普通的綠皮車;C-130那就只能噹噹接駁客車了。

俄軍也差不多,安-124也是俄羅斯和敘利亞之間的關鍵運輸通道,只要是一切急需的東西,通通都可以運。例如之前的S-300,就是安-124一趟趟揹回來的。

知道用途了,我們就得看看安-124或者C-5對於我們的需求是否貼切。中國本身不是個民航業發達的國家,通用航空更沒有辦法說是普及,就算在國內運輸機場條件都不一定完全滿足安-124或者C-5這類超大型運輸機的使用。因此我們定義為運-20級別是非常符合我們當前需求的。畢竟,如果不進入戰時狀態,我們還可以在國際市場上租到安-124或者安-225這樣的超大型運輸機,滿足下偶爾的海外訂單運輸需求,還是夠用的。

但是,不排除未來我們有了更多海外利益需要維護的時候,更大型的戰略運輸機,或許就應運而生了。

以上為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粗淺的認識和資訊整合,僅供拋磚引玉,歡迎更多深入討論。

軍事天地


對於中國來說,需要討論的問題不是是否需要比運-20噸位更大的運輸機,而是這種運輸機究竟應該是多大噸位。中國是目前世界上地面交通系統最完備的國家之一,公路、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軌道交通方面鐵路總里程、高速鐵路總里程規模巨大,具有很強的公鐵路運輸能力。

但從地理範圍上來看,中國是一個南北向和東西向距離都超過5000千米的大國,這樣一個國家即便再如何發展鐵路交通,在超過2000千米的距離上也難以確保快速運輸。航空運輸在速度上具有陸路運輸所難以比擬的速度優勢,因此發展重型運輸機填補高速運輸方面的缺口很有必要。

另外,中國作為一個易受地質災害和氣象災害影響的國家,地面交通體系其實比較容易受自然災害影響,甚至在一些地方並不適合建設高速公路和鐵路。相比之下,重型運輸機只要具有合適的起降場地就能確保點對點的快速運輸(大型機場同樣易受到自然災害影響,但快速修復也比較容易,另外現代重型軍用運輸機普遍具有土跑道起降能力),這無論在和平時期還是戰時都有很高的價值,因此研發比運-20更大的運輸機非常有必要。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運輸機是安-225,該機最大起飛重量達640噸、具有43.0米×6.4米×4.4米的大貨倉,很適合運輸大宗貨物或重型裝備。但安-225級別的運輸機對起降場地要求較高,目前中國國內能滿足該機起降的機場並不多,同時其經濟性也比較差,目前研製該噸位的運輸機價值不大。相比之下,類似安-124的400噸級運輸機能夠空運中國軍隊中絕大多數裝備和物資,同時能滿足波音747級別飛機起降條件的機場即能夠確保該機正常起降,另外在航程上也完全能滿足國內任意兩點間的運輸需求,因此值得作為新階段運輸機領域的重點突破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