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光福聖恩寺

文字:摘自鬱永龍微博,斗笠斜陽的博客、姑蘇老沈的博客。未一一徵詢,請見諒!

攝影:問道

蘇州光福聖恩寺

聖恩寺全景

聖恩寺,全稱天壽聖恩禪寺。坐落在吳中區光福玄墓山東南,柴莊嶺下。唐天寶年間創聖恩寺“天壽寺”。南宋寶祐年間又建“聖恩禪庵”,寺庵並列,曾被闢為上、下道場,元天順元年(1328)幼主阿速吉八敕賜“聖恩禪寺”匾額。至正初天壽寺毀於火災,聖恩禪庵倖存。為佛教南宗發祥地,清康熙、乾隆到光福探梅多次駐足於此。至正九年(1349),江南名僧千巖元長禪師之高足萬峰時蔚禪師從杭州入吳,卓息玄墓山。由於萬峰的到來,信徒漸多。明洪武九年(1376)闢地建觀音閣及諸殿室,聖恩寺初顯規模。

清康熙、乾隆年間,是聖恩寺的鼎盛時期。成為全國五大名剎之一。曹雪芹曾在《紅樓夢》中,兩次提到光福玄墓山,第四十一回,寫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到玄墓蟠香寺出家的妙玉處品茶。

聖恩寺,屬禪宗、臨濟正宗中楊岐派一脈。開山始祖萬峰時蔚(1303~1381),為臨濟真傳二十一世。1364年萬峰和尚接待從高麗航海到大陸僧千熙,悉心傳授。千熙得法返國後,盛傳、臨濟禪法,日僧榮西,辨圓等將此宗、傳引日本,至今流行。

蘇州光福聖恩寺

聖恩寺《三吳古剎》牌坊

寺前的山門石坊紮實、考究,它的石柱是由青石和花崗石混建而成的,上部採用青石,下部採用花崗石,並雕有鐫刻精緻的雲龍、獅子滾繡球等飾物,頗有特色.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天王殿

進山門,拾階而上是天王殿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天王殿

蘇州光福聖恩寺

寺內向外看山門

蘇州光福聖恩寺

寺內向外看山門

天王殿的蟠龍柱在寺廟建築中也是難得一見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天王殿的蟠龍柱在寺廟建築中也是難得一見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天王殿牆上2塊古碑

天王殿殿牆上2塊古碑,《奉憲永免徭役坐扣軍儲碑》清順治十八年八月十八日(1661年)

《奉撫都院立石永禁一應寺產不許貼贖碑文》清康熙三十三年四月(1694年)

另1塊古碑《天壽聖恩禪寺常住田免役碑》明崇禎七年六月(1634年)這次沒有拍攝。

大雄寶殿前有巨柏三棵,樹齡一千餘年,最粗一棵腰圍5.2米,挺拔勁秀活化石。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大雄寶殿前右側古柏,1800年

大雄寶殿前右側古柏,1800年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大雄寶殿前右側古柏,1800年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大雄寶殿前右側古柏,1800年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大雄寶殿前右側古柏,1800年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大雄寶殿前右側古柏(1800年)與伽藍殿

大雄寶殿前左側古柏,1500年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大雄寶殿前左側古柏,1500年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大雄寶殿前左側古柏,1500年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大雄寶殿前另一古柏,年份不詳

至後山,無意中拍下了一堆山石,回來一查,原來這就是有些人遍尋不到的真假山。所謂“真”是因為假山本就是玄墓山的真實山體。明天順年間(1457—1464),石在土中露出,敲之發出錚錚之聲,將它剔洗潔淨後,玲瓏透剔,似一座天然的假山,故名“真假山”。所謂“假山”,是石形嶙峋,崢嶸迭出,與山體相連,雖自然天成,卻又似園林中人工雕鑿的。據說後來,石再次被山泥淹沒,直至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夏,山洪爆發,假山被沖洗,再次顯露出土。清代詩人王漁洋在《鄧尉竹枝詞》雲:“綠黛遙浮玉鏡間,峰巒千疊水彎環。居人卻厭真山好,玄墓南頭看假山”。李根源的《吳郡西山訪古記》:觀真假山,玲瓏突兀,鐫丁巳閏二月五日,南海康有為題“壽洞”二字。 葉聖陶《假山》:玄墓山下有一景,叫做“真假山”,是山腳露出一些石塊,有洞穴,有皺襞(bì),宛如用湖石堆成的一般。”

注:清末《滬寧鐵路沿線風光畫冊》中對真假山有介紹,作為向遊客推介的旅遊產品。民國六年(1917年),康有為到聖恩寺,遊覽了真假山,欣賞真假山奇石後,題下了題寫“壽洞”,落款為“丁乙年閏二月五日康有為”,後僧人鐫刻於真假山上。

也被喚作“喝石”,相傳當時寺內開鑿一口井時,突然一方巨石從山上墜下,千鈞一髮之際,被住持萬峰和尚一聲吆喝喝住,故為“喝石”。

蘇州光福聖恩寺

去往真假山的路口

蘇州光福聖恩寺

去往真假山的路口,背後就是真假山

蘇州光福聖恩寺

真假山

蘇州光福聖恩寺

真假山

蘇州光福聖恩寺

真假山

山水盡擁,風水寶地,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蘇州光福聖恩寺

向下眺望太湖風光一覽無餘,神清氣爽

蘇州光福聖恩寺

向下眺望太湖風光一覽無餘,神清氣爽

蘇州光福聖恩寺

蘇州光福聖恩寺

圓通寶殿

蘇州光福聖恩寺

圓通寶殿

蘇州光福聖恩寺

圓通寶殿背後

想著夏天,古樟樹底下,清茶一杯發呆,夫復何求。難怪曹雪芹曾在《紅樓夢》中,寫到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到玄墓蟠香寺出家的妙玉處品茶。

蘇州光福聖恩寺

古樟樹

蘇州光福聖恩寺

古樟樹

蘇州光福聖恩寺

古樟樹

五棵古樟樹組成的“獅子滾繡球”的自然景觀些

蘇州光福聖恩寺

五棵古樟樹組成的“獅子滾繡球”的自然景觀

天聖塔院門關著,不知裡面怎樣

蘇州光福聖恩寺

天聖塔院

蘇州光福聖恩寺

通日囗閣、貝葉亭的長廊

蘇州光福聖恩寺

通日囗閣、貝葉亭的長廊

沒走近看,不知是不是“日囗閣”、“貝葉亭”

蘇州光福聖恩寺

沒走近看,不知是不是“日囗閣”、“貝葉亭”

蘇州光福聖恩寺

毗盧殿邊的塔樓

這個塔樓有個電梯,可以到頂上

蘇州光福聖恩寺

鐘樓

蘇州光福聖恩寺

塔樓上往下望

蘇州光福聖恩寺

塔樓上往下望

蘇州光福聖恩寺

塔樓上往下望

蘇州光福聖恩寺

塔樓上往下望

蘇州光福聖恩寺

塔樓上往下望

蘇州光福聖恩寺

塔樓上往下望

無上妙味

蘇州光福聖恩寺

無上妙味

蘇州光福聖恩寺

毗盧殿、鐘樓

蘇州光福聖恩寺

毗盧殿、鐘樓

附:聖恩鐘聲(摘自鬱永龍微博)

聖恩寺大鐘由時任主持的時蔚嗣子普持(寶藏)於洪廿十一年(1338年)鑄就,同年建立鐘樓。自此:太湖佳山水處,梵宇琳宮、蒲牢震吼,覺塵夢,蕩幽谷,激波光;天開圖畫更添詩情,煙波三吳又增勝蹟。迄至近代,書法大師于右任曾即景揮毫“鍾催明月上,風送太湖來”,名聯膾炙人口,古鐘宏播益遠。可惜聖恩寺的警鐘並非長鳴,二度遭厄絕響。第一回厄運在明朝嘉靖年間:奸相嚴嵩特來蘇州搜刮,看中了胥門外大橋(今萬年橋)和聖恩寺大鐘,地方官奉迎諂媚,一聲令下,拆橋,卸鍾,運走。到萬曆年間,一代高僧紫柏尊者入主聖恩寺,作偈授曇旭曰:“沿門乞得萬斤銅,次第靈文鑄七重,一撞一聲經一部,天寒莫怯五更風。” 曇旭知蜀銅質精,乃入蜀二十載,獲銅萬斤歸。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入冶,凡三鑄、始成器,外體鐫刻《法華經》計六萬字。此巨鍾以“法華鍾”名之。於是聖恩寺鐘聲上窮碧落下黃泉又復震響。第二回厄運則是當代“文革”浩劫:“紅衛兵”將精美的古代文物巨鍾送木瀆動力機械廠熔燬;明代古建築鐘樓先是“除四害、捉麻雀”被踩毀屋面,繼則拆個精光夷為白地。融宗老和尚一心想重鑄一口五噸大銅鐘,卻一直未能如願,我來後囑咐承擔鑄鐘任務。”

真法師自承擔了鑄鐘重任後,便四處打聽聯絡鑄造廠家。當時聯繫到一家軍工大廠,當得知要鑄造一口五噸重的大銅鐘時,便稱沒有把握,但可以試試,並開出了125萬的天價。他想融宗法師在聖恩寺苦苦支撐幾十年,遭遇了文化大革命,欣逢改革開放,聖恩寺香火漸旺,可125萬對當時的聖恩寺來說,簡直是個天文數字!想到這裡,便稱考慮考慮,作禮而退。

不久又聯絡到一家鑄造大廠,亦稱可以試試,報價80萬,亦棄之。這時有一溫州廠家稱可以鑄造,他遂乘火車前往,抵溫州車站致電廠裡,不巧,長主出差不在,這時的真法師趨前不能退後不得,左思右想無計可施。正在此時卻有一人上前搭訕:這位師父來到此地意欲何為啊?他便將原委細細道來,不想此人聽罷眉飛色舞道:在下便是幹這一行的,如蒙不棄可與我一同去廠看看。真法暗忖反正也無著落,不如前去看看,便一同隨往。至廠區一看,基本情況尚可,所需設備也都齊全,便讓廠主作個報價,廠主細細一算,報出一個價來,讓真法師暗自竊喜:23萬!當下便訂立合同,不久模具便告完成可以澆鑄。但好事多磨,第一次澆鑄因少了些許銅水而告失敗。只能炸燬銅鐘,重鍊銅水,開始第二次澆鑄。想不到第二次澆鑄又因發生模具滲漏而告失敗。

這時真法師囑工廠暫停鑄造,請聖恩寺全體僧人念“大悲咒”三天。澆鑄當天所有參加鑄造人員全體食素,不得沾染葷腥。接著便開始了第三次澆鑄。澆鑄進行得非常順利,當脫模後,金光燦燦的銅鐘顯露出來,光滑得幾乎不用打磨,當時連在場的老師傅們也看呆了,連稱自建廠以來,還從沒見過如此完美的鑄造件!雖然鐘體鑄造成型,但鐘的功用主要是聲音要洪亮,傳得遠,所謂“聲如洪鐘”是也。師深知其理,遂囑人撞鐘,渾厚洪亮的鐘聲頓時響徹整個廠區,所有正在工作的人們都被這鐘聲震撼,停下了手中的工作,傾聽這莊嚴雄渾的鐘聲,彷彿心靈接受了一次驅垢除汙的洗禮,在這一剎那,煩惱和焦躁被沖刷得很遠,很遠。真法師抬腕看錶,餘音繞樑竟達一分四十餘秒。師大喜,用錄音機把鐘聲錄了下來,帶回聖恩寺放給融宗師聽,躺在病榻上的融宗師,聽到錄音機裡的鐘聲時,興奮得一下子直起了身子,豎起大拇指,連呼:好!好!好!至此,銅鐘鑄造已告完成。原計劃造五噸銅鐘,待完成時達5.5噸,共計化費人民幣24萬人民幣。

接下來,又一道難題擺在了真法師面前:大銅鐘表面要鐫刻三部經文:妙法蓮花經一部、金剛經一部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部,共計8萬餘字。這在古今造鐘史上恐怕絕無僅有。真法師找到當時全國頂尖的刻銅師傅,問其一天能刻多少字,答曰三十五字,即使加班加點也就50字左右。真法師細細算來,以如此速度,即使天天加班加點刻經不輟,也要四年有餘方可完成。這可如何是好?訪遍全國刻字高手,速度都在50字以內。真法師為此事終日飯食不思,愁眉不展。說來奇怪,正在此時,卻有一人,黑黑瘦瘦,其貌不揚,毛遂自薦,來到師前,稱我能刻字,一天五百,師不信,取銅板一塊,欲當場驗證,但見此人,一錘一鑿,叮叮噹噹,鑿將起來,師冷眼旁觀,看錶計時,見其五分鐘左右便已完成七八字,師掐指一算,平均四十秒鑿一個字,且字體工整,頗有古風。這與毛筆書寫速度已相差無幾。師大喜過望,便在銅鐘四周搭起工棚,令其刻字。

10個月後,大功告成,(因刻鐘人在此期間身染微恙,休息了一段時間)真法師仔細觀察,一字不多,一字不少,橫豎對齊,渾然天成,簡直完美無瑕。不日,大銅鐘便運抵聖恩寺。銅鐘開光之日,聖恩寺邀請了各級領導、各寺廟長老、居士、以前接觸過的鑄造廠家代表以及各方人士,當大家看到此鍾,聽到鐘聲,無不連聲讚歎,嘆未曾有,甚至有人稱可申請世界吉尼斯紀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