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幾歲開始學畫畫,家長怎麼引導?

流光花色



圖片中的畫是我大女兒六歲多的作品,沒有上過任何班,我和她爹也沒有刻意教過,因為我們一致認為畫畫就像說話一樣,只是孩子的一種表達方式,是孩子的真情流露,不關藝術什麼事,也不作為特長來放大。


這是我家孩子他爹的作品。介紹一下他的學畫歷程,六歲開始畫畫,學習不好,畫畫高手,受了多年的不解,但我婆婆一路支持他學畫。十幾歲學習國畫技巧,後來自學臨摹《芥子園畫傳》,可謂功底十分紮實。但因生活所迫,改投服裝設計,沒啥大名堂,五年前來大理,重新撿起畫筆,深入鑽研自己喜歡的植物畫,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每天不畫畫就渾身難受。在博物畫的領域也小有心得。

他畫畫的過程,全程來自自己內心的動力,中間許多波折,依舊不能阻擋他學畫的路,而且現在他也會嘗試自己不會的技法和沒用過的畫材。

舉這個例子是想說,畫畫是個自然形成的過程,不誇張放大,任由孩子塗鴉,有一天他覺得我要走繪畫藝術的道路,自然就會投奔老師,學習技法,但那很可能是十歲以後的事。

兩三歲的孩子畫畫,如果他畫了一個大圈,說明他的上臂和大肌肉發育完整,可以靈活運用了。如果他用小手指捏著畫筆畫小圈,說明他精細動作發育完整了,小肌肉也好用了,這時他可以捏起麵條一根一根地吃啦。這時要給他提供安全無毒好洗的畫材,提供一個可以隨便畫的空間,因為他肌肉靈活,要開始探索世界了。

當他們長到五六歲,邊畫邊講故事時,請大人也不要大驚小怪,因為他不認識太多字。又想法多,這時畫出來是最好的表達方式,千萬不要以像不像來評判他的畫,你可以聽聽他講他畫了什麼。


這是我家老大在給妹妹講故事,邊講邊畫。這時跟藝術還不搭邊兒,只是情之所至,心意為開。

當孩子到四年級左右,他們會為自己著想,想畫得像誰誰一樣,那他會自發的要求學習技巧。當然,如果有的孩子特點突出,就是想畫出自己的風格,並擅長總結和自學,那就請給他提供充裕的時間和材料,給他認可和鼓勵。

關於孩子學習畫畫,最後推薦鳥居昭美的《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這書裡講了我們堅持不教小孩子畫畫的原理所在。

謝謝!


宋焱Yanne


自己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十年之久。如今少兒美術培訓機構鋪天蓋地,孩子在培訓班學畫畫時家長也有許多不解的疑問。

現在我想用十年的兒童美術教育經驗,給孩子在培訓班學畫畫的家長們幾點建議。

關於給孩子選擇適合的培訓班

切記不要選擇學生作品太千篇一律,課程形式太單一,教師做完整範畫的美術班。

1家長們為孩子選擇培訓班前,先不著急報名,先讓孩子去培訓班試聽一堂美術課,然後家長再觀察這堂課的全部學生作品。

如果一堂美術課結束,孩子們的作品全部是一模一樣的,如下圖,無論是畫面內容,畫面色彩都是千篇一律,那就不要選擇這個美術班。

原因: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藝術的效果應是百花齊放,千奇百怪。每個孩子的想法也不一樣

而一堂美術課結束,孩子作品千篇一律,就嚴重限制了每個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兒童美術教育中,應重點尊重每個孩子不同的想象力,作品一模一樣,孩子的想象力就會被抹殺掉,孩子只學會了模仿能力。

所以,家長應該選擇一堂課結束後孩子作品千奇百怪的美術班。如下圖舉例:某日,根據摩天大樓一百多層的靈感,設計了一堂一百多層的摩天巴士美術課,但是老師只給出了一個巴士框架,沒有定死這堂美術課,讓小盆友們在框架的基礎上自己設計一百多層巴士,每一層結構圖案怎麼設計,都是小盆友自己大膽發揮自己的創意和想法,所以這堂課結束,小盆友們的作品每個都不一樣,包括巴士設計和色彩都是千奇百怪的。

2 切記不要選擇課程形式太單一的美術班,應該選擇課程形式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美術班。

課程單一,是指整個學期結束後,每節課都是一隻筆一張紙讓小盆友們創作,教學材料太單一僅僅侷限於一支筆一張紙,教師也沒創新去研發形式豐富的課程,那就最好不要選擇這種美術班,因為久而久之,小盆友只會一種創作手法,如下圖

少兒美術教育,提倡少兒創意美術教育,創意最忌諱教學材料單一,藝術創作形式多種多樣,不能侷限於紙上創作。

課程豐富多彩,不單單只是畫畫,還有各種各樣的材料創作,比如兒童油畫,兒童版畫,兒童手工等等。

家長應該選擇課程形式豐富多彩的培訓班,孩子們也會體驗到各種材料創作出來的藝術作品,各種材料創作帶來的樂趣。如下圖

3 切記不要選擇教師範畫太完整的美術班。

美術培訓班的老師上一堂美術課,一般來說都要做範畫,但是如果老師做的範畫線稿太完整,那麼小盆友們就會喪失自己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餘地,老師範畫太完整,就會堵死小盆友們的想法,所以家長們應該選擇做範畫留太多餘地的美術教師。

左圖的範畫太完整,面面俱到,反而堵上了小盆友們發揮自己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間和餘地。

而右圖為例,某日我們出了一個熊貓餐廳兒童畫的主題,但是範畫我們只畫了一隻熊貓和桌子,然後讓小盆友們自由發揮。

所以小盆友們盡情發揮了自己的想法和創意,一節課結束後的作品也是百花齊放,千奇百怪。

孩子學畫期間,切記苛刻要求孩子畫面太完整太精緻太嚴謹,許多家長都喜歡苛求孩子的繪畫作品萬分精緻,萬分嚴謹,如下圖的左圖,都是家長希望的效果,比例準確,塗色十分精緻。

殊不知,一味強烈要求孩子達到上面左圖的效果,這幅畫面已經失去了兒童畫的感覺,更失去了兒童畫的天真和趣味性。左圖已經完全是成年人作畫的效果。

所以孩子在作畫過程中,家長們不必要求孩子作畫時人物比例完全準確,塗色十分精緻。而以上右圖,雖然人物比例不太準確,塗色很輕鬆隨意,但是卻有兒童畫那種輕鬆天真的童趣。

孩子在學素描前,是完全不懂結構比例的概念,所以兒童畫中不必強求,讓小盆友們自由發揮。

三孩子學畫期間,應適當熟悉孩子的心理特徵,不必強烈要求孩子畫面顏色和客觀事物一模一樣。

孩子在作畫過程中,我經常會發現,低齡段的孩子在作畫過程中,習慣把草畫成藍色,大海畫成紅色,人臉畫成紫色。

許多家長都習慣糾正孩子,草必須是綠色,大海必須藍色,人臉必須肉色。

其實,我們不必要苛求孩子塗色必須和生活中客觀事物一致,因為,低齡段孩子的內心世界總是幻想的,他認為是什麼樣的就是什麼樣,所以我們有必要維護孩子的想象力和創作力,小孩的幻想能力是創新的能力,當小孩塗上與客觀事物不一致的顏色,家長和教師都應該鼓勵孩子這個創新能力。

如下圖熊貓創作,孩子作畫時大膽把熊貓畫成藍色,我們應該鼓勵孩子的想法,而不是強烈要求孩子熊貓必須是黑白色,這樣會抹殺了孩子的創意和想法,固化孩子的創造思維。

繪畫大師畢加索的抽象畫,色彩也不符合正常顏色,所以我們應該鼓勵孩子大膽突破客觀色彩。

孫瑞雪的書《愛與自由》中寫道:孩子用紅筆畫樹葉,黃筆畫葉子,一個優秀的美術老師不用去刻意糾正孩子,因為孩子還沒有正式成為一個生活的觀察者,心理敏感期還未到來,等過了一段時期,孩子的用色自然會把樹葉畫成綠色,樹幹畫成棕色。

家長應配合老師遵循兒童心理成長髮展規律

某日,一個家長把自己才滿三歲的女兒送進培訓班畫畫,但是那位家長絲毫沒有料到,她把女兒送進的培訓班是針對五到七歲年齡段的小盆友班級。

所以理所當然那個三歲的小女孩學習起來很困難,一個連筆都拿不穩的三歲小孩,肯定是不能獨立完成一幅畫。

但是家長很疑惑,問我為什麼自己的三歲小孩不能像別的小盆友一樣畫出漂亮的作品?

我想我可以回答這位家長的疑惑。

這位母親應該去詳細熟悉一下兒童繪畫中的心理成長髮展規律,也許疑惑就解開了。

三歲的孩子,思維還在塗鴉期,三歲孩子的內心世界還未形成具體的形狀,如下圖左圖。

而右圖是孩子剛滿四歲時的作品,孩子四歲時思維裡面才漸漸形成了具體的形狀。

五切記不要讓孩子過早接觸素描

孩子的年齡到了九歲,思維才從平面二維轉換成三維立體,而素描是專門探究三維的體積感的畫面效果,追求空間,透視,遠近,光影,結構關係的美術學科。

九歲以下的孩子,應該感受色彩絢麗豐富,創作材料豐富的藝術世界,而過早接觸素描,無疑是對孩子想象力的抹殺。

可以嘗試接受欣賞兒童抽象畫

曾經有一位父親很苦惱告訴我,自己女兒畫的作品自己完全看不懂,還一直強烈要求女兒的畫面必須具象讓別人完全看懂。

這位父親的話讓人深思,為什麼非要用像不像,來評定一幅畫的好壞呢。

這位父親的話讓我想起, 某日,我們教研團隊的帶頭人研發出了一個新課程,這是一門抽象畫課程,給孩子們一個怪物主題,讓每個孩子自由創作心目中所想的怪物。

這門創意美術課程,靈感來源於動畫片《怪獸大學》,這門課程是讓小盆友們自己設計一個心目中的怪獸。

作畫過程是先讓小盆友畫一個眼睛,甚至可以是兩三個眼睛,然後再自己設計怪獸的形狀和特點,再設計怪獸生活的環境等等。

這門課結束,小盆友們的作品百花齊放,雖然很抽象,但是效果不錯。

而繪畫藝術不僅包括了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典寫實藝術,還有印象派,甚至到後來發展到抽象主義時期。

繪畫種類琳琅滿目,所以家長們可以嘗試接受抽象畫種。

切忌不要去幹涉孩子的繪畫創作

曾經看見一個小女孩在繪畫創作過程中,小女孩剛畫完線稿,女孩的父親就搶過小女孩手中的畫筆,然後不停修改小女孩的畫稿,嘴上還不停對小女孩說應該這樣畫,這樣畫才對。

這位父親殊不知,自己過多糾正孩子的畫面,已經不知不覺讓小女孩喪失了自己的自我組成能力和創造力

因為,我們成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和孩子看待世界的想法是大相徑庭的,孫瑞雪在《愛與自由》中舉例:孩子玩火車,不讓火車在軌道上玩,而孩子父親卻糾正孩子,火車必須在軌道上行駛,這位父親用成人規則去糾正孩子,殊不知已經破壞了孩子的心智和創作力。

同樣在繪畫中,家長也不應該干涉孩子的創作,而是給孩子一個自由解放的繪畫環境才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綜上所述,家長在孩子學繪畫的過程中,建議做好這幾點,有利於孩子的繪畫生涯的發展。


藝術狂人2


關於孩子幾歲開始學畫畫這個問題,我表示我家孩子很早就喜歡自我塗鴉。

剛一歲多兩歲的時候,他看見我和他老爸畫畫寫字時總愛拿筆自己畫。畫的都是無規則的線條或圖案。我和他老爸也沒有限制他該怎麼畫。也不需要讓孩子按我們倆的規定去畫。

後來,三歲半開始不到四歲的時候,我發現我家孩子會看著物品就開畫。我對於自己的這個發現很驚奇。要是像我們大人,對著所見物品畫畫可能會想很久才敢動筆,而孩子卻不是。他看見什麼就可以馬上畫。當然,畫的畫不是素描般像,但是,孩子畫出來我就知道他畫的是什麼。

再後來,反正他看過的動畫片人物形象也能畫出來。所以,我個人認為,學齡前孩子的畫畫,可以讓孩子自由發揮,不必加上條框。但是,我們可以稍微提點與指導孩子的拿筆姿態,與塗色的技巧。比如說順一個方向塗可以讓整幅畫看上去幹淨整潔。

除了這些畫畫的事,我帶孩子去爬山,遊玩的時候,我也會讓孩子仔細觀察一花一草一樹一動物,便於讓孩子有物可畫有物可想。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以及對孩子畫畫的做法。

以下是我家孩子今年畫的畫






暖心秋媽



這是我鄰居家小孩畫的 今年是小班 4週歲 我覺得畫的特別好


微_笑53496091


下圖是我家寶貝4歲9個月的作品,我也沒有給他報班,就是在家陪他畫,我覺得最主要是過程,他喜歡就好



靜於指尖








我家小女4歲從來沒學過畫畫,都是自己想象,想到什麼就畫什麼不知道這是什麼畫風,哈哈


得由意地




10孩子畫的


熙芯相惜


在我女兒小的時候,我知道的版本有三個:一個是幼兒園大班,一個是小學一年級,一個是九歲以後。最近,有個著名美術專家建議:九歲以後上繪畫班。

“九歲以後上繪畫班”這個說法,最早是在一本《培養孩子從畫畫開始——走進孩子的塗鴉世界》書裡看到。該書作者是日本兒童教育專家、畫家鳥居昭美。他提醒家長:家長要做的是欣喜的守護孩子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為孩子創作繪畫的環境與氛圍,而不是要求孩子畫得像,更不要教孩子畫形象。因為過早畫形象,會使他們無法用自己的眼睛去看、有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無法概括自己的想法,無法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發現真實的畫出來。到孩子過了九歲,寫實能力增強,開始追求畫出眼睛看到的真實景象,邁向成人繪畫的第一步,可以開始接受正規的繪畫訓練(素描、水粉等),可以開始寫生。九歲的孩子,開始按照親眼所見來畫畫,孩子的畫開始有變成成人畫的趨勢,是“視覺的寫實主義”。此時進行系統性的教授繪畫技巧才變得有意義。

前幾天,國內著名美術專家的建議,與鳥居昭美驚人的相似。真可謂,英雄所見略同。

至於,家長如何引導?此書中有按年齡來分章詳細介紹和舉例。強烈推薦!


成曉雁


孩子在1歲多的時候,能夠用手拿住杯子,拿住粗的蠟筆,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學習“畫畫”。在孩子6歲前的畫畫都可以稱為“塗鴉”,更多的是具有遊戲意義。

塗鴉主要有三個階段,分為隨意塗鴉,控制塗鴉,命名塗鴉

孩子塗鴉階段的繪畫,都與其自己身體的動作相關。

  • 2歲前是隨意塗鴉階段,由於孩子主要用到的是手臂帶懂繪畫,所以這個時候孩子的塗鴉作品比較簡單,線條機械化,並且有反覆重複的節奏。由於控制不好手臂的力量,塗鴉往往集中在畫面的某一個位置,而不能佈滿整張紙。

  • 2歲半以後,孩子的肌肉控制能力逐漸增強,孩子可以通過手肘的反覆運動,在畫面上形成大的圓圈,或是左右上下反覆的線條,這個時候我們說孩子已經進入了控制塗鴉階段。

  • 3-4歲的階段,孩子的大圓圈逐漸進入到小圓圈,並且畫面中出現了很多“小東西”,隨著他們語言能力的增強,他們還會為自己畫出的點線圈等賦予意義,並進行描述。這個時候孩子便進入的命名塗鴉階段。

這是1歲半的女孩的塗鴉,很典型的隨意階段,手臂帶動繪畫,線條機械並且不能佈滿整張紙。

塗鴉階段過後,孩子開始進入表象的開端

也就是到了5-6歲的時候,孩子開始有意識的去創造形體,並且嘗試利用自己的繪畫語言與外界溝通。這個階段開始,孩子的繪畫作品和自己身體的動作之間沒有了必然的聯繫,而是與其環境和自己的認知產生聯繫,實際孩子開始進入自我表現的一如,開始了真正的繪畫。


5歲3個月女孩畫的媽媽踩螞蟻,孩子的繪畫已經進入表象階段

家長如何引導

  • 尊重孩子,對孩子的繪畫,特別是塗鴉階段的“亂線”不能用像不像來評價

  • 讓孩子多動手,無論他畫的什麼樣,儘量讓孩子自己畫,無須大人把著手畫一個“小鴨子”

  • 在生活中繪畫,下雨後的玻璃起霧,黑暗中的手電光亮,把握任何能夠繪畫的環境,讓孩子在生活中去發現去塗鴉

  • 提供適合的畫材,小的孩子適合用粗一些的蠟筆,準備一個專用的學習繪畫的地方,也可以在牆上貼上大紙讓孩子盡情的畫

  • 父母學習一些兒童發展教育的知識,瞭解孩子,給孩子更有針對性的幫助

總之請記住,孩子的塗鴉,是建立在遊戲的基礎上的,只有讓孩子感興趣,充滿自信,才有可能發展到繪畫的階段。

碼字不易請珍惜,轉發點贊不勝感謝!

泡泡育樂園


關於孩子幾歲可以開始學畫畫,很多家長都會有這個疑慮——是不是要等到孩子會握筆啦,也就是大概4、5歲左右的時候才開始讓他們學畫畫呢?

其實,這樣的理解是較為狹隘的。事實上,孩子的第一次繪畫大概會發生在1歲左右。當他們在盡情玩耍時,會無意識地在紙上產生一些痕跡。這些不經意留下的點和線就是他們的第一幅繪畫作品啦。儘管不是有意識的藝術創作,但卻是他們用肢體探索世界的其中一個方式。

所以,“學畫畫”其實可以從他們第一次接觸繪畫後就開始。並不是說要把孩子在繪畫方面培養得有多出色,而是希望通過藝術啟蒙來提高他們的審美,讓他們懂得欣賞美、創造美。如何能將孩子的肢體探索往藝術啟蒙方面進行引導呢?我們可以做的有以下這些:

首先要明確幾點較為恰當的美育觀念:

l 好作品的前提是要有自己的特點,我們不需要對孩子的個人色彩進行過多的干預。

l 不需要一味地讓孩子臨摹,給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由創作。

l 兒童繪畫並不需要過多的技巧,無需過早地給他們報班。

l 即使不從事美術行業,學畫畫對孩子也是必要的,審美是影響孩子一生的事。

l 不要讓孩子學模式化的簡筆畫,請讓他們盡情發揮純淨而活躍的思維,而非按部就班。

l 不用簡單的好壞評價孩子的畫。可以多著眼於主題、內容、手法等,和孩子共同探討他們的創作理念及內心想法。

接著我簡單提供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 多給孩子閱讀一些好看的兒童書籍,比如以下這些:

2. 多給孩子玩好看的玩具。何為好看?就是品質感強的,通俗點來說就是即使不看價格,玩具外觀也是高大上的。我們可以在網上多瀏覽不同類型的玩具,以此來提高自身的審美水平。

3. 多帶孩子參觀美術展覽。讓孩子從小了解一些著名藝術大師,比如梵高、畢加索、馬奈、莫奈、蒙特裡安等。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耳濡目染”,藝術大師的作品會影響小朋友的審美,也會潛移默化地讓小朋友作品中的配色更加和諧。

4. 多帶孩子觀看兒童舞臺劇。

5. 多帶孩子參加一些藝術體驗活動,或者創造活動。

用廢紙盒重新設計出好看的圖案,將廢紙盒改造成大型積木。正是這樣簡單的設計,讓3-12歲的孩子可以在廣場上開心地玩一天。

看最左邊這張圖,三個孩子都戴著紙皮做的帽子,但是帽子的造型卻風格各異,帽子上的圖案和畫風也不一樣。他們身上紙皮圍裙的繪畫也是如此,不管是用色還是線條,都表現出不同小朋友的個性特點。

尊重孩子的個性,讓他們把個性發揮在繪畫上,再加上適當的藝術薰陶,他們一定能更好地欣賞美、創造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