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雷艏文泰
不吹不黑,公平公正和您聊聊相聲。為什麼主流相聲界不唱小曲小調,以及太平歌詞、各種大鼓,原因有三個方面:第一,這裡面有歷史原因,相聲史上柳活最強的侯寶林大師就曾經因為教弟子唱,而慘遭其他相聲同行的圍攻!第二:小曲小調格調不高,與主流相聲界提倡的高雅相聲原則相悖。第三,德雲社的小曲小調多為返場時表演的小段,而主流相聲界說的都是電視相聲,根本用不著返場。
軒主之前的文章多次提到過,相聲在主流與郭德綱矛盾公開之前,雖然表面一團和氣,但是私底下矛盾也是相當尖銳。比如,侯寶林大師教徒弟表演柳活,就遭到了以第五代門長張壽辰老先生為首的很多人的質疑,張壽辰曾經公開表態,“你教給學生這個(指太平歌詞、小曲小調)幹嘛呀?你好好教你的相聲吧。如果不會唱就別說相聲,我張壽辰第一個改行!”據說當時在場的人包括相聲大師馬三立、蘇文茂都贊成這種說法。也正是因為相聲界內部對唱的分歧,所以導致了現如今的主流相聲界絕大多數都不會唱太平歌詞、以及小曲小調、大鼓這類曲藝種類。
另外小曲小調多為舊社會風月場所取悅客人的作品,本身格調不高,有很多內容相當露骨,熟悉德雲社演出的朋友應該都清楚,即使在小劇場,德雲社的藝人唱《探清水河》也會跳過四更、五更的內容,這就說明,小曲小調有些內容,不適合在大庭廣眾之下演出。而主流相聲界提倡高雅,怎麼能唱這些與高雅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呢!
最後一點,主流相聲界的舞臺基本上是在電視上,電視相聲有嚴格的時間要求,而德雲社的表演舞臺是劇場,劇場演出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德雲社的藝人演唱小曲小調,多為返場小段,即興演唱。這種情況在電視臺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所以即便主流相聲界的演員會唱小曲小調,也沒機會唱!
靖逸軒主
為什麼主流相聲演員很少表演小曲小調,這是個好問題,我認為要從多個方面去理解,比如:
1、主流相聲演員到底會不會唱小曲小調?小曲小調屬於相聲四門基本功課中的“學唱”,只要是打小坐科,踏踏實實學過童子功的演員多少都是會一點的。當然了,究竟學到什麼程度,這個和個人的嗓音條件、興趣愛好以及學習能力相關,不能一概而論他們都會或者都不會。
2、主流相聲演員有沒有機會唱小曲小調?小曲小調一般在大開場時作為開場小唱,或者是專門的學唱類節目,比如《歪唱太平歌詞》《學評戲》《學大鼓》《雜學唱》等等,以傳統相聲為主。主流相聲演員演出的舞臺基本在電視臺、慰問現場等等,基本沒有機會搞一個大型的相聲商演,所以開場小唱是沒有機會唱的。同時,傳統相聲也不適合在電視臺和慰問演出上表演,所以主流相聲演員表演這類節目的機會少之又少。
3、主流相聲演員就算唱了小曲小調,我們有機會看到嗎?受限於非常少的露面機會,即便主流相聲演員表演了學唱類的節目,但是能夠看到這個回答的人基本不會是他們的受眾,所以只能完美的擦肩而過。
其實主流相聲演員裡也有唱的不錯的,已經去世的侯寶林、侯耀文等就不談了,就以在世的主流相聲演員來說,也有唱功了得的。比如王謙祥先生,一級演員,北京曲協副主席,他和搭檔李增瑞先生學唱京劇就是一絕,同時各種曲藝都比較精通,在臺上表演過多個學唱類節目,曾登上央視的戲曲春晚。
相聲演義
德雲社的小曲小調除了太平年和發四喜,基本上都是郭德綱從別處覓過來的。
為什麼主流演員不唱,其一大部分不會,第二學唱一般都是流傳較廣的劇種或者曲藝。
像戲曲有京劇,評劇,豫劇,河北梆子,曲藝有各種大鼓和二人轉。其三南開教授說清水河是窯曲…其實沒錯😂老郭的小曲差不多就在藝伎身邊流傳。
其實主流相聲演員唱的好的大有人在,像剛剛去世的師勝傑,評劇、奚派老生唱的那叫一個好。郭德綱的師父侯耀文,熟悉郭德綱的應該不少知道的…他的豫劇,河南小調,京劇那確實比徒弟強不是一星半點😂活著的像石富寬先生的快板書,馬志明先生的京劇、京韻。李增瑞、王謙祥這對的京劇那也是極其標準,李金斗的餘派老生和評劇…差不多五十多歲的所謂主流相聲演員學唱都不錯,除了姜昆…畢竟不是從小做科,最起碼馮鞏的弦子那還是一絕呢…
山人自有妙計v
我沒看過電視以外的主流相聲演出,所以對主流相聲為什麼不演這些沒有辦法評論。德雲社的相聲,我都是能過網絡聽到和看到的。有向優酷這樣的專業網絡平臺錄製的,也有網友粉絲自己錄製的。所以只能說一點淡薄的看法。主流相聲都是以歌頌為主的,有主題的,屬於命題作文。德雲社的相聲是首先是為了養家餬口的,得先讓觀眾走直劇場,從自己兜裡往外拿錢買票聽相聲。可以說是小曲小調是招攬生意的手段。老郭不只一次在演出中表示過,相聲:說得簡單了就是兩人站那說話,說話只要不是聾啞人士,誰不會呀,可是為什麼大家還要花錢買票進劇場聽相聲呢?這就是他們的水平和能力。同樣是說相聲的,為什麼有的小劇場無人問津,有的小劇場一票難求?這裡有受眾的認知度問題,也有演員的能力水平問題。我覺得會不會唱小曲小調不是衡量一個相聲的唯一標準,能給觀眾帶去歡樂,能讓觀眾聽完相聲覺得放鬆、愉悅這才是衡量相聲演員的唯一標準。以上是我的淺見
tieyan
相聲演員說相聲不就完了,為啥要唱小曲?這是個歷史原因,在以前相聲大部分是撂地演出,也就是在路邊演出,倆人站好了先唱個小曲或者來段快板,把路過的吸引過來,人圍滿了站住了,這才能聽你說相聲,抖包袱。說白了相聲唱小曲就和買菜的吆喝是一樣的,現在的相聲行為啥有的唱小曲有的就不唱呢?說到這個就要說說現在相聲的幾大陣營:
第一 主流相聲界領軍人物姜昆,姜昆自己都說自己說的是新相聲,傳統的他不會,別說小曲了,貫口都不會,他為啥不會,因為人家是主流相聲界啊,都是在電視臺,晚會說相聲,不愁沒人聽,我就算是在上面讀晚報一樣演出!你如果給他當徒弟,你敢問他小曲怎麼唱,貫口怎麼背麼?他都不會怎麼教你,你問這個不是打臉麼!所以主流不屑於唱小曲。
第二 草根德雲社扛把子是老郭,別看現在德雲社是相聲第一社團,牛的不行,當年很慘的,相聲不景氣也需要有人站在門口唱板子往劇場裡招攬聽眾。老郭也是個能人,一邊整理老段子一邊加入新鮮元素,他早期說的大部分段子都是以前的老段子,揭瓦 醋點燈 夢中婚 託妻獻子 八大改行 八扇屏等等,全都是一百多年老前輩的智慧,被老郭整理出來翻新的,老郭自然也就整理出一部分唱的小曲。老前輩們能留下那麼多好段子,自然也會有很多的好小曲,這也成了老郭打擊主流相聲界最有力的武器,說學逗唱,你連唱都不會,好意思說自己是說相聲的?
第三 非主流非德雲社的相聲小團體,這類小團體過得很是艱難,沒有能力和精力去學習和整理,只能觀眾愛聽什麼我就演點什麼,相聲有新人裡就很多這樣的相聲藝人,我看來更像脫口秀藝人,想學小曲沒人教啊,自然也就不擅長。
完顏康康64140154
很簡單,看看現在的二人轉你就明白了!二人轉個個有絕活,但一直不能成為主流,趙本山把二人轉帶上了大舞臺。現在只要掛上趙本山徒弟就有飯吃,但是等這一代演員沒了,下一代還有人練絕活嗎?再下一代呢? 到時候可能主流二人轉演員會說,二人轉就是小品,要教育人。那些小曲小調都是窯曲,低俗庸俗。
懶蟲寶寶2
以郭德綱為代表的非主流相聲屬於“說學逗唱派”,演員大多在劇場表演,說相聲是吃飯的手藝,要求演員的基本功必須過硬,說學逗唱必須樣樣精通,因為願意花錢買票聽相聲的觀眾,都是很喜歡相聲的人,也很懂相聲,對相聲的要求自然很高,如果不拿出點真本事,觀眾就會覺得票買的不值,下次可能不會再來。
而以姜昆為代表的主流相聲屬於朗誦派,朗誦派大多在電視上表演,對基本功沒什麼要求,也不用對觀眾負責。只要有劇本,兩個人對好詞,把它背熟,就可以上臺朗誦了。
“說學逗唱派”抬高了進入相聲行業的門檻,杜絕了外行想進來渾水摸魚的可能性,同時也讓那些在相聲行業濫竽充數的人無所遁形。而“朗誦派”則是降低了進入相聲行業的門檻。只要你記性好,聲音洪亮,找關係拜個師傅,就可以說相聲。所以才有很多其他行業混不下去的人,轉行進入相聲行業,其中有廚子、泥工、交警、博士等。
如果要我說這兩派哪個更好一些,我會選“朗誦派”。畢竟連相聲大師侯耀文都誇過“朗誦派”,說他們相聲朗誦的真好!
看海聽風475
德雲社是民間團體,他們靠自己的本事吃飯,當然是學的越多對他們越好了。德雲社演員的登臺標準是必須會50段以上的相聲,要不然是沒有資格上臺表演的。可見是多麼嚴格啊!
事實證明,學習小曲小調對他們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郭德綱老師演出結束後返場的《大實話》就屬於小曲小調,現在已經成了郭老師的返場標配了。只要一唱這一段,觀眾都知道是真的結束了,已經成了郭老師演出的慣例了。
岳雲鵬,張鶴倫,郭麒麟都有自己拿手的小曲小調,觀眾們也都喜歡聽,這都得益於德雲社的教學規定:就是每個新學員必須學習小曲小調。
最後說的是張雲雷,張雲雷的走紅有小曲小調很大的功勞。張雲雷的粉絲有七成以上是因為張雲雷的唱功才粉他的吧。張雲雷呢,小曲唱的真的是太好聽了,一首《探清水河》被他唱的柔腸百轉,繞樑三日呢!現在不會幾首小曲都不敢說自己是小辮兒的粉絲啦。
可見,德雲社的演員學習小曲小調是有一定道理的。這道理就是觀眾們愛聽,衣食父母們愛聽對他們來說就是硬道理。
相聲迷老於
郭先生有句話說的很好,相聲的門檻在外邊,誰都可以進,但是往前走還是不往前走,就是你自己的事了,有的人進了門,不走了,但是落下個相聲演員的名頭。
小曲小調是老祖宗留下的東西,有雅有俗,因為群體不一樣,那個時代,你聽過哪個說相聲的人是有錢之人?!
你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他們不是沒有才,只是架的太高,反而放不下身段了,加之對於相聲基本功不紮實,又沒有一個好的態度,自然心裡是沒有底的。
小曲不是不願意唱,是真不會啊。。。與其說自己不會丟人,不如像姜某人一樣說自己是個說“新相聲”的人哦。。。
傾聽者MrStone
其實,這個問題還有另一個方面,就是時代。時代不同了。現如今,我們的所處的時代,我們的言論有了很大程度的自由。馬老,侯老那代人經歷過什麼?任何人,只要經歷過那些事多少都會有一些影響,最直接的反應大概就是,有些不符合當時環境下的小曲小調不適宜在教授給徒弟。可現如今,資訊如此發達,大家言論環境好很多,那些被遺落在歷史塵埃裡的小曲小調,也該找回來了。畢竟,流傳這麼久,肯定是有他獨特的魅力。聽相聲,自古到今無非圖一樂兒,只是,在特殊的環境下相聲才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甚至變成了一種工具,一種宣傳形式。如今我聽相聲就圖聽一樂兒,我就喜歡探清水河,照花臺這樣的小曲小調,聽著得勁兒,美。無論是誰,只要讓我笑了,那他的相聲相對於我來說就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