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中國」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又稱徽州建築,流行於徽州及嚴州、金華、衢州等浙西地區。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並非特指安徽建築。

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樑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

歷史上徽商在揚州、蘇州等地經營,徽派建築對當地建築風格亦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徽派建築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和裝飾屋頂、簷口見長

徽商力在經商而不在建築,衣錦還鄉之後,以奢華精緻的豪宅園林體現身份,或整修祠堂光大祖宗門面,或亦以牌坊築立褒獎徽州女人守夫的風骨。

徽派建築講究規格禮數,官商亦有別。除脫富麗堂皇的徽商巨賈之家外,小戶人家的民居亦不乏雅緻與講究。徽派建築集徽州山川風景之靈氣,融中國風俗文化之精華,風格獨特,結構嚴謹,雕鏤精湛,不論是村鎮規劃構思,還是平面及空間處理、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都充分體現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為典型,被譽為徽州古建三絕,為中外建築界所重視和歎服。


徽派建築在總體佈局上,依山就勢,構思精巧,自然得體;在平面佈局上規模靈活,變幻無窮;在空間結構和利用上,造型豐富,講究韻律美,以馬頭牆、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築雕刻藝術的綜合運用上,融石雕、木雕、磚雕為一體,顯得富麗堂皇。

徽州古民居受徽州文化傳統和優美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獨具一格的徽派建築風格。粉牆、瓦、馬頭牆、磚木石雕以及層樓疊院、高脊飛簷、曲徑迴廊、亭臺樓榭等的和諧組合,構成徽派建築的基調

徽派古民居規模宏偉、結構合理、佈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裝飾在門罩、窗楣、樑柱、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形式多樣,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徽派古民居規模宏偉、結構合理、佈局協調、風格清新典雅,尤其是裝飾在門罩、窗楣、樑柱、窗扇上的磚、木、石雕,工藝精湛,形式多樣,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其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充分顯示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卓越才能

徽州民居講究自然情趣和山水靈氣,房屋佈局重視與周圍環境的協調,自古有“無山無水不成居”之說。

經過天井的“二次折光”,比較柔和,給人以靜謐之感。雨水通過天井四周的水梘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肥水不外流”,體現了徽商聚財、斂財的思想。民居樓上極為開闊,俗稱“跑馬樓”。

安徽上莊胡適故居

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依山

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依山

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依山

安徽省歙縣深渡鎮陽產村土樓居民晾曬的農作物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老街。老街已有數百年曆史,全長832米,是目前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具有宋、明、清風格的步行商業街

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綠水之間,依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