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李自成居然被山野村夫用钁頭刨下了腦袋,是誤殺還是謀害?


古代村民不可亂殺人,最多將其趕跑,對方人多勢眾,只能報官!李自成戎馬一生,身經百戰,要說被一群山村野夫打死,還有待商榷。我們先看看《明史》裡面是怎麼說的。

根據《明史》的記載:“自成走咸寧、蒲圻,至通城,竄於九宮山。秋九月,自成留李過守寨,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或曰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鉏死。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

根據《明史》的記載來看,裡面竟然有兩種說法。李自成從北京敗逃還有50萬人,不過一路被殲滅眾多,最後率領大隊人馬來到九宮山。李自成叫侄子李過守寨,自己率領20個輕騎,到山中尋找食物,最後被村民所困,不能逃脫,然後上吊而死。不過話一轉,還有一種記載,李自成率領20個騎兵,到山中尋找食物,肯定是搶奪的,驚擾了當地的老百姓。老百姓以為是土匪,他們想修建堡壘殺他們,但是看見他們人少,爭先恐後的上千打擊他們,慌亂之中,李自成等人的馬匹和人陷入泥坑,李自成的腦袋被鋤頭刨了下來。那些村民,開始不知道是李自成,把他的衣服扒了以後,發現龍衣和金印,上面估計寫著李自成的名字,所以李自成被他們誤殺。

其實,寫《明史》的史官也不確定,李自成到底是怎麼被殺的!不過可以確定一點,李自成肯定是被村民殺的,而且是誤殺,村民多半把李自成等人當做土匪了。在古代農村都有保衛村子的民兵組織,一般由青壯年組成的。殺李自成的那些村民肯定是一些壯漢,也就是所謂的民兵組織。由於古代居住的在深山,分佈很廣,有些老百姓被李自成搶奪食物後,跑到村上告密,說有土匪搶奪食物。於是,村長就組織青壯年,拿著鋤頭等武器,去尋找那些土匪。開始,他們不知道對方有多少人,但遇到李自成等人後,看見對方人很少,所以當時這些山村野夫,一擁而上,就把李自成等人殺掉了。不過殺,李自成的時候,應該是黃昏或者在對方沒有察覺的情況下,突然出擊,所以對方手足無措,慌忙逃跑的時候被村民殺了。

不過後來殺李自成的這些村民,肯定也都被殺了,關於李自成被殺這件事,史官估計也是聽其他村民講訴的。所以,出現了兩個版本。《明史》出現兩個說法,說明殺李自成那些人,被李自成的餘部殺了。當局者全部死掉了,史官只能聽其他的村民講訴,所以就出現了兩個版本。假如,殺李自成的那些人還活著,不至於出現兩種說法。如果,村民知道是李自成,估計也不敢貿然擊殺他們。肯定在不知道對方身份的情況下,然後把對方擊殺的。

《明史》當中的兩種說法,第一種不太靠譜,李自成走投無路,也不可能上吊,肯定被活捉。而第二種被村民殺才合理,因為李自成等人有刀,又搶奪村民財物,被村民誤認為土匪。村民在對方不注意的時候,出其不意打擊他們。李自成等人一下慌了,肯定也有反抗,但是村民很多,又突然,所以在逃跑的時候被村民殺掉了。還有,村民不可能驅趕他們,對方有刀,還騎馬,驅趕他們肯定被殺,所以只有先發制人,才出現了李自成等人被殺的情形。


謀士說


我年輕時到過通山縣九宮山一帶打過工,就李闖王遇害的經過特地問了當地的村名,當地流傳這樣一個版本。李自成兵敗後孤身一人投到通山縣九宮山,以是黎明時分,可謂又飢又困,正巧迎面一個老婦人送來了飯菜,這飯菜不是送給你李闖王的而是送給天還未亮就下地幹農活她的聽話的傻兒子程九佰的。因語音不通,那麼問題來了,李闖王是怎樣得到老婦人手中的飯菜呢?一定用了暴力手段,李闖王吃飽了想小睡一會兒,他環顧四周,不遠處有一個土地廟,正好容下一人睡覺,於是倒頭就睡 。不層想老婦人悄悄跟在身後,見“惡人”鼾聲如雷。頓起歹念。叫來了程九佰及親戚來幫忙,於是手起刀落,可惜了李闖王一世英名死得如此窩囊。


後媽也是娘


這個死法己經板上釘釘。

十八騎,遭遇埋伏地方民團組織,最後力戰身亡。據記載,屍身所穿服飾和所配武器是李自成,但面部被砍爛,無法辨認。

先別說誤殺和謀殺,如果往這兩點上說,有些掉坑裡的感覺。

先說面部無法辨認一說。

第一點:武裝頭目如果知道是李自成,為啥打死後不取了人頭而要砍爛,可要知道這顆人頭的價值。

第二點:據說還有幾萬隊伍一起行軍,一個小小的地方民團能打得過推翻大明的軍隊?豈不知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這兩點說完,再說一下未死之說。

據說是千人的地方民團加上大明殘餘部隊把李自成包了餃子。為了大順將來,一部親隨將一死去大將換上李自成的行頭,把臉砍花,然後和李自成在混戰中突了出去,後來一起出家當了和尚。


驍勇34


關於李自成的歸宿問題,三百餘年來一直為眾人所矚目,論爭紛出。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就是李自成在湖北通城九宮山誤遭殺害。

清人吳偉業《綏寇紀略》中說:李自成率二十騎到通城九宮山,他讓將士留在山下,自己上山拜謁元帝廟。當地村民懷疑他是盜賊,乘著李自成跪拜元帝像時,用荷鍤擊傷頭部,殘忍將之殺害 。村民搜其錢物時,發現“金印”,方知道殺錯了人,因為害怕就逃跑了。今日當地還有一座李自成的墳墓,當地的縣誌和家譜也都記載了殺害李自成的事情。所以1985年10月底,在通山舉辦大型學術研討會,會後出版了專題文集《李自成殉難於湖北通山史證》。此後,湖北通山縣九宮山牛跡嶺李自成墓於1988年由文化部批准公佈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似乎為李自成的歸宿作了最終的結論。

但是到了1996年,《光明日報》發表“石門夾山說——史學界再探李自成歸宿問題”一文,主張李自成禪隱湖南石門夾山寺。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1980年挖掘的奉天玉和尚之墓,這個墓葬的葬俗據說與李自成家鄉米脂縣葬俗相同,墓中及從當地徵集來的許多文物均被認定為可以證明奉天玉和尚就是李自成。但是這也說法遭到了學術界的很多反對。

等到了2005年,在蘭州和西寧兩市召開的第十一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再次爆出了驚人新聞,對李自成的結局有了新的描述:李自成兵敗後,在叔父李斌和堂兄弟李自盛的掩護下,隱居於甘肅榆中縣青城鎮,而且死後埋在了青城鎮黃河邊的龍頭堡子。“歸隱青城說”的主要依據是一份新發現的《李氏宗譜》以及李氏後人的祭祀活動和青城鎮民眾的口頭傳說。

時至今日,學術界關於李自成的歸宿並沒有達成共識。李自成作為明清鼎革的重要人物,關於他最終去向的清晰探索,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當時的歷史。所以還需要我們做更多的工作,蒐集更多的資料。


老照片


其實九宮山遇害的是闖王的替身而已!連多鐸上報多爾袞都說面目不清,應該是李自成!都不敢肯定!其實李自成早以喬裝打扮離開湖北去了甘肅!最終死在甘肅的一個與世隔絕的小山村!現在還有他的墓!還有他的侄孫後代生活在哪裡!秦九伯殺的那個是一個叫李勇的將領!他把闖王的衣服掉包了!



翠樓看天下


在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已經建立大順政權的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北京城破,明王朝滅亡。而李自成認為江山已經打下來了,就不必再小心翼翼的活著,放肆的在皇宮裡尋歡作樂,不思進取,他手下的將士們也四處強娶掠奪,個個沉溺於玩樂漸漸的鬥志都被磨滅了!而李自成用了18年打下的天下,只花費了幾十天就把基業消耗殆盡,當初大名鼎鼎的闖王的結局竟然被山野村夫手持種地用的钁頭誤殺了!真的是不可思議!這種悄無聲息的死法實在是墮了他的名頭!

明朝末年,田地連年乾旱,又加上天災人禍不斷,百姓過的那是食不果腹、衣不附體的生活。李自成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幼時就因為家庭生活困難被送往寺廟當僧人,可是父母也在他十幾歲的時候就相繼離世了,只剩下李自成一個孤家寡人,無依無靠的活在這世上。在殘忍的現實下,無力償還債務還被下過大獄,就連老婆也與他人通姦,背上兩條人命的李自成最終選擇逃往邊境地區當一名小兵。可是當邊兵不僅軍響被剋扣,還要忍受老兵的侮辱打罵,在這種飢寒受凍的情況下,天將降大任於斯人,李自成起事了!

李自成怒而殺了當地縣令,發動了兵變。而戎馬一生,有勇有謀的李自成是怎樣落得如此下場的?

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後,手下的兵漸漸沒了鬥志,只知道搶奪錢財。再加上李自成不自量力的想要招降吳三桂,結果反被吳三桂和睿親王多爾袞聯手打上門來。戰鬥剛開始時,吳三桂便先帶領大軍向李自成的部隊衝去。而李自成因為兵多,選擇採用兩翼衝鋒的方式將吳三桂的軍隊包圍起來。不過就在人數上處於劣勢的情況下,吳三桂的部下依舊殺出了一條血路。

正在這時,天上突然颳起一陣狂風,也許是老天都不庇佑李自成吧!多爾袞趁著這個時機,下令清兵出擊,於是吳三桂的部隊和多爾袞的新兵兩面夾擊,李自成兵敗後連忙逃出了北京城,起義失敗了。而在出逃到牛跡嶺時,李自成一干人被認為是土匪,所以遭到了以程九伯為頭目的當地村民武裝突襲,就這樣李自成在陰溝裡翻了船。


奇點歷史


既可以說的上是誤殺,也可以說的上是故意謀害!

說誤殺,是因為當地的鄉民也沒有料到被打死的人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闖王李自成,這個無數次躲過明朝圍剿、即便兵敗山海關沿途被清軍追打一年也是相安無視的農民起義領袖,竟然如此意外的死在幾個村民的手中。



說是故意謀害, 李自成也的確遭到了當地鄉民有準備的攻擊,關於李自成在九宮山遇害有不同的說法, 但大體上也頗為類似:李自成帶著少數隨從脫離大部隊,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與當地的武裝鄉民遭遇,而被當地人誤認為是土匪武裝近而遭到襲擊, 由於明朝末年內地飽受戰亂,同樣被各類武裝所光顧的九宮山地區也是草木皆兵,有地主存在的村落成立地主武裝,即便沒有地主的村落也會組建鄉勇自行守衛自己的領地,當地人又恰好撞見了李自成這些身有武裝的外地人,近而當成土匪發動襲擊,身經百戰,無數次逃出鬼門關的李自成就這樣葬身在九宮山!



不過一直無法理解,雖然連連兵敗但還手握重兵的李自成,為何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選擇獨自脫離大部隊,但恐怕也恰恰是這樣的做法,使得李自成與當地鄉民遭遇後, 當地鄉民根本沒有想到這勢狐力單的一小隊外地人竟然是大順政權最核心的部分,如果李自成沒有選擇脫離大部隊,而是率領數萬大軍浩浩蕩蕩的從九宮山穿過,當地的鄉民有天大的膽子也不會敢對這一主力部隊動手,後來大順軍選擇報復,瞬間將九宮山幾十個村落數千鄉勇和平民殺光,也足以說明如果面對面的對決,九宮山的武裝們根本毫無勝算。

歷史往往就是帶著各種各樣的戲劇性,之前無數次圍剿都能逃過昇天,這一次也該輪到你倒黴一回了!!


遼寧資深球迷


李自成,明末農民軍領袖,親手終結了明帝國的傳奇人物,卻在兵敗之後,死於湖南山溝之間,而他的死亡也成了歷史之謎。



首先來看一下明史的描述

秋九月,自成留李過守寨,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或曰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鉏死。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時我兵(清兵)遣識自成者驗其屍,朽莫辨。

翻譯成白話大意就是李自成兵敗後逃到湖南九通山時,親自帶20個騎兵去山裡搶糧食,結果被當地村民困住,難以脫身,於是自縊而死。還有一種說法是村民並不知道來搶糧的是李自成,只是看對面人少就上去群毆,李自成的人馬又陷進了泥地中走脫不掉,然後衰神附體的李自成腦袋被打中,然後就“駕崩”了,最後村民搶奪李自成財物時發現龍袍和金印,大驚失色中才發現原來是李自成,後來清兵派認識李自成的人去查看屍體,屍體已經腐爛無法辨認。

這是官方正史記載的對李自成之死的描寫,兩段描述稍有差距,主要的不同點在於第一種說法中,當地村民是知道來搶糧的人是大名鼎鼎的闖王,而第二種說法裡,村民並不知道自己殺的是誰,直到在屍體身上發現龍袍金印時才恍然大悟

當地村民是否提前就知道李自成的身份是主要的矛盾點,假使如第一種說法所言,這只是一場意外事故,則李自成之死完全為一次出門沒看黃曆的“誤殺”,按照古時候通訊條件的落後,深山裡面的農民不認識李自成應當是正常的現象,在亂世,糧食意味著活命,在生命無法保障時,村民奮起反擊應該符合一般人的行為。

如果按照第二種觀點來看,當地村民是認識李自成的,那這次事件就是一場有預謀的謀殺。而主謀有可能是清軍,也有可能是當地的地主武裝集團,畢竟在得知對方是大名鼎鼎的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後,村民應當是持歡迎的態度才對,“闖王來時不納糧”的口號還猶聞於耳,就算不表示歡迎,也不至於到了非殺李自成不可的地步。

由於清修明史,而清廷對李自成多持負面評價,當初入關打的旗號也是替崇禎皇帝復仇,因而明史的記載可能存在對李自成的抹黑成分。

首先,李自成缺糧的描述應當是真實的情況,大順軍敗退南方後,主動放棄襄陽,荊州,承天,德安四個僅存的根據地東走,失去了後方根據地後,十幾萬大軍的糧食顯然無法得到保障,且在向江西進軍的過程中,清軍阿濟格部追上順軍,幾次交戰,順軍均戰敗,汝侯劉宗敏,軍師宋獻策等一干大順軍重要人物被清軍俘虜。失去根據地加上接連的戰敗,故而缺糧應該是合理的情況,

清英親王阿濟格

遇害地點是否為九通山,史學界有較大的爭議,部分人認為李自成兵敗後逃到湖南石門縣夾山寺出家,成為了所謂的“奉天玉和尚”。但清世祖實錄,通山縣誌,荒書等文獻都記載李自成遇害的地點是九通山,因而這一說法的可信度也比較高。

接下來分析最為重要的問題,當地村民是否提前知道來者是闖王李自成?

我們不妨先假設,當地村民是認識闖王李自成的。那在這場可能的謀殺中就需要有主謀和動機。

清軍作為主謀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原文記載清軍因為屍體腐爛無法辨認,但假設清軍策劃了這一次暗殺,沒理由事前連謀殺對象的身份都辨認不請。況且參與謀殺的清軍此時不應該迅速把李自成首級送入京城領取賞賜才是正常人的行為嗎,就算不方便立刻獻功,也不至於不採取任何措施,放著屍體腐爛啊,再加上,按照歷朝歷代修史都會鼓吹自己的功績的情況來看,明史的記載就顯得頗為奇怪,清軍難得的沒有大肆吹噓自己擊斃流寇頭子的事蹟,反而一陣支支吾吾,顯得相當的反常。

那麼可能的主謀就是當地的地主武裝集團頭目了。首先要知道,李自成可不是單槍匹馬的來的,身邊還帶著20個騎兵,這20人肯定是親兵之類的精銳,就算馬陷入泥中,下馬步戰也不是組織鬆散的農民可以抵擋的。

而有能力將村民組織起來,並有膽量策劃這起謀殺的也只有地主武裝集團頭目了,按記載,當地武裝是以程九伯為頭領的團練武裝。

至於動機,可能有兩種。

1 保衛自己的財產

2 出於對農民軍的憎惡

首先看第一種動機,明末時期,天下大亂,無數的人落草為寇,侵擾附近的村莊,而官軍無能,因此當地的村民由當地地主組織起來,編成團練,保衛村莊。故而在得知李自成兵敗,且有就食於自己地盤的企圖後,出於保衛財產需要而主動攻擊只帶少量隨從的農民軍領袖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問題在於,當時除了李自成的軍隊以來,還有劫掠成性的清軍在旁邊啊,總不至於認為趕跑了農民軍,清軍就會放過他們了吧,更何況,暗殺了李自成,你就想不到後邊的幾萬大軍會惱羞成怒的來報復嗎?而事實上,得知李自成死訊的大順軍確實血洗了當地。

因而在這種情況下,主動給予李自成援助,讓他跟清軍拼個兩敗俱傷才是正確的做法。

至於對農民軍的天然憎惡,如前所述,嗜殺成性的清軍名聲絕對不會比農民軍好到哪裡去。還有一種情況是程九伯試圖通過殺李自成的功勞換取清軍對自己安全的保證,但按這一猜想的話,清軍應該是知情的。又與上面的推論矛盾。

既然謀殺的主謀跟謀殺的動機都存在問題,因而顯然李自成的死亡還是意外的成分居多。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李自成之死的真相如何,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無論闖王生死與否,在他從潼關敗退時,前有新興王朝的步步緊逼,後有南明視如仇寇,大順已無迴天之望,只能徒留一聲歷史的嘆息了。


孤鷹之戀


這是闖王用的障眼法,不可相信。大家不要忘了,李自成可是真刀真槍的十幾年打過來的,對這樣的說法鬼才相信呢。根據我這些年蒐集的材料來看,闖王其實是在當地人的指引下,在湖北的一座廟裡出了家,他把這座廟改名叫做:奉天廟。懂歷史的人都知道,李自成的自封是:奉天大將軍。不過在李自成晚年時,他悄悄地回到了米脂縣,他的家鄉。根據當地的人在一座山頂小屋裡發現了李闖王的佩劍就足已經證明了這一切。


用戶6205376837


明史記載,李自成幼牧羊於邑大姓艾氏,及長,充銀川驛卒。善騎射,鬥很無賴,數犯法。有安塞馬賊高迎祥者,自成舅也,與饑民王大梁聚眾應之。迎祥自稱闖王。

最後,還說:自成為人高顴深,鴟目曷鼻,聲如豺。性猜忍,日殺人斮足剖心為戲。明史最後記載:竄於九宮山。秋九月,自成留李過守寨,自率二十騎略食山中,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縊死。或曰村民方築堡,見賊少,爭前擊之,人馬俱陷泥淖中,自成腦中鉏死。

剝其衣,得龍衣金印,眇一目,村民乃大驚,謂為自成也。時我兵遣識自成者驗其屍,朽莫辨。獲自成兩從父偽趙侯、偽襄南侯及自成妻妾二人,金印一。又獲偽汝侯劉宗敏、偽總兵左光先、偽軍師宋獻策。於是斬自成從父及宗敏於軍。

從這裡,我們知道,李自成從小就喜歡弓馬騎射,有一定的底子。當時在陝西甘肅,明軍重鎮從小學習弓馬騎射的少年數量還是很多的,李自成的水平應該在當地屬於還不錯的。否則也不能叫“善騎射”。

後來,李自成跟隨親戚高迎祥一起起兵造反,但是,李自成其實很少親自參加戰鬥。他起點比較高,一直都是帶兵指揮的角色。

後來,李自成帶領20多名騎兵到湖北九宮山偵察地形,但是在山上遇到民團堡壘,被困在山上泥潭當中。戰馬不能奔馳,最後民團看到李自成人少,蜂擁上來擊打,結果一個村民一鋤頭打中李自成頭部,導致其死亡。

當時記載:李自成一人和山民程九伯赤手搏鬥,程九伯不是對手,被李自成直接摔倒在地,並騎在程九伯身上,“抽刀欲殺之”。但刀被血漬又滲入泥漿;一時沒拔出來。正在這時,程九伯的外甥金某衝過來,從背後以鋤頭猛擊李自成頭部,即刻而亡。

其實,當時民團沒有人知道,這個人就是李自成。而且,李自成雖然善騎射,但是顯然,水平不屬於很高的那種。後來,鄭成功大將甘輝被清軍追擊,也是隻剩下30多名騎兵,而且甘輝腳部還中箭,一樣30多人斬殺對方一百數十人才力竭失敗。

簡單說,李自成的功夫就是一個鄉鎮武術冠軍水平,還達不到,甘輝這些真正的猛將水平。所以在混斗的時候,被人一鋤頭打中頭部,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