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晁蓋等人智取的十萬貫生辰綱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暈海的感覺


《水滸傳》中最出名的一起劫案就是智取生辰綱了。當時蔡京準備過生日,於是身為女婿的梁中書搜刮了大量民脂民膏送給蔡京,梁中書出手就是十萬貫金銀珠寶,由楊志押送給蔡京。



晁蓋得知消息後,在吳用的計謀下用蒙汗藥迷暈了楊志,劫走了這價值不菲的生辰綱。當時這十萬貫的生辰綱丟失後,楊志被嚇得逃跑,最終落草為寇。而晁蓋等人卻因此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為將來上梁山鋪平了道路。下面我們就談談讓晁蓋等人翻身做主人的十萬貫生辰綱到底值多少錢。



以白銀計算

宋代一兩銀子等於一貫銅錢,這十萬貫銅錢等於10萬兩白銀。宋代的一斤是16兩,重量相當於今天的670克。通過計算得出一兩接近42克。今天的白銀價格為3元一克。

42克×3元×10萬兩=1260萬元

以此可以得出十萬貫銅錢等於1260萬元。但也有學者認為宋代的一貫錢的購買力相當於現在30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十萬貫等於3000萬元。



以糧價計算

宋朝時的貨幣是銅本位,也就是以銅錢作為主要的流通貨幣。當時的一貫錢為1000個銅錢,而宋朝的糧價浮動比較大,在和平年代,一石糧食在200~300文之間。而宋徽宗末年到了2貫~3貫之間。

查閱了很多資料顯示宋徽宗初年米價為700文一石。十萬貫銅錢相當於一億個銅錢,能夠買到大約14.3萬石米。

這14.3萬石米相當於1716萬斤(宋朝一石約為現在的120斤)。今天的大米價格為2~5元之間,我們以3.5元計算,1716萬斤大米為6006萬元。



通過以上兩種計算得出十萬貫的價值在1000萬到6000萬之間。當時的梁中書只是大名府的知府,老丈人蔡京過一個生日,他就能拿出如此鉅額的財富。可見當時的北宋政治腐敗至極。


我是越關


在《水滸傳》裡,梁中書送給老丈人蔡太師賀壽,卻在途中被晁蓋“截胡”的生辰綱,是一筆古典文學裡出名的鉅款,那這筆在《水滸傳》裡有“十萬貫”價值的鉅款,放今天到底有多少錢?最直觀的參考,還是糧食價格。

在“劫持生辰綱”事件發生的宋徽宗年間,宋朝的貨幣政策,實行的是“銅本位”。宋朝的一貫銅錢,官方數額是1000文。對比當時的大米價格呢?宋徽宗年間的一石大米,以宋徽宗宣和四年榷貨務的奏報說,當時的米價,已經暴漲到了兩貫五至三貫錢,也就是最低一石大米2500文,宋代的一石大米,又相當於今天59點2公斤。所以按照今天一公斤大米5元錢的價格,宋徽宗年間一貫錢的購買力,相當於人民幣118元。

所以,《水滸傳》裡生辰綱“十萬貫”的價格,即相當於人民幣一千一百八十四萬。當朝太師的一份簡單壽禮,就相當於人民幣一千萬以上。北宋王朝這要命的腐敗問題,劫一趟生辰綱就能體會。

當然,如果放在《水滸傳》作者施耐庵生活的元末年間,“十萬貫”錢財,那就沒這麼值錢。元朝的貨幣流通,主要通過紙幣,即“鈔法”。比如施耐庵中年時的元朝至正年間(1350年左右),當時市面流通的紙幣,主要是“至正交鈔”,這種紙幣名義上一貫相當於銅錢一千文。但事實上,由於元朝多年一日濫發紙幣補虧空,市面上紙幣早已嚴重貶值,以《中國經濟通史》記載,
在當時的元大都裡,10錠至正交鈔(名義上相當於50貫銅錢)竟連一斗米都買不了。元末國家崩潰的慘狀,就有這坑爹紙幣挖的坑。

可以想象,倘若梁中書不是生活在北宋,而是生活在元末,敢拿“十萬貫至正交鈔”給老丈人當“生辰綱”?恐怕分分鐘就要被打出門。

古典名著的魅力,在於哪怕簡單一個細節,就能折射王朝興衰的國運氣數。比如,這叫多少好漢們眼熱的“生辰綱”。

參考資料:《宋史》、《元史》、《中國經濟通史》


歷史風雲錄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如果您同意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謝謝。

《水滸傳》中中晁蓋等人智取的十萬貫生辰綱相當於現在多少錢?

我們談古代和今天的購買力、物資豐富程度不同,兩者其實沒有比較性,只能戲談。

文中是十萬貫錢,一貫錢相當於1000文,1兩銀子,大約相當於現在的31克銀左右。古代一斤等於16兩,而且古代的斤和現在的斤也是不同的。現在的斤是國際計量單位規定的。所以我們就戲說:我們就按30克算,純度不同,古代的偏低。由於國際銀期貨是波動的,我們就折算成一克三元。大概一貫是1000元RMB,如果實在要換算。那麼10萬貫,就是1000萬元RMB。

有的人說按糧食的購買力來比較,其實這個也是不對的,因為古代的糧食要比現在生產得費力得多。所以我們就繼續戲說吧。

押運這批生日禮物的有14個人,一個管家老漢,兩個虞侯,楊志,10個精壯軍漢。我們可以看到是陣容強大。這算得上部隊押運,而且是特種部隊。價值應該在10億元RMB左右。

送禮人是大名府留守梁中書,女婿;收禮人是當朝太師蔡京,老丈人。

名目:賀壽

從搶劫人的規模和質量看:共八條好漢,晁蓋、吳用、白勝,三阮等,豪華陣容,對比世紀悍匪張子強的案例,這個規模的行動,價值也該在10億元RMB左右。

其實這筆賀禮的真實價值是很難估量的,因為裡面並不是簡單的金錢,而是藝術品和珍寶。這都是無法估計的物件。老話講:盛世古董,亂世黃金。

全當戲談,大家開心就好。

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擊右上角紅字“關注”,謝謝。


晨曦小荷


10萬貫可是一筆鉅款。

宋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時期之一,這期間老百姓的生活還是不錯的,尤其是東京汴梁、揚州、泉州這樣的一線城市。不敢說人人能頓頓吃肉,但時不時打打牙祭還是可以的。

比如在東京城內,這個百萬人口的首善之區每天要消耗掉上萬頭豬,平均起來100人一天就能吃一頭豬,這在今天看生活水平也不低了。而且,豬肉的消費群體主要是普通老百姓,有錢人還是比較喜歡肉質鮮美的羊肉。所以,豬肉所體現的是普通百姓的消費能力。

看看那個時候老百姓的收入吧

在當時,樵夫或者僕人這種收入比較低的群體每天可以掙到100文錢。不過兩者的幸福感應該差不少。僕人由於工作性質的原因,工作時長比較固定,作為服務行業從業者工作壓力和他主人的性格是成正比。遇到好的主人工作能開心些,遇到刁蠻的主人就壞了。好在當僕人收入固定,並且還能管吃,省了不少錢。

作為個體經營者的樵夫,收入不固定,大多和自己的付出關聯。如果勤快一點甚至可以達到日入200文,因為只要願意,樵夫一天可以打兩次柴。

但大多數人都不會這麼拼,由於經濟常年保持繁榮,老百姓沒有那麼多的危機感,所以抽出了很多時間來休息和娛樂。一般情況下,樵夫將早上砍的柴擔進城裡,上午就可以賣完,午飯隨便在城裡對付一頓就行,消費也可以接受。一隻烤鴨賣15文錢,一條三斤重的紅燒鯉魚也是15文。

下午就是休閒時光了,很多人會到茶館聽書。當然,也有的個體戶為了多掙錢還是蠻拼的,比如賣炊餅的武大郎整天早出晚歸。回報也不錯,剛到陽穀縣沒多久就買了一棟二層小樓,還讓媳婦潘金蓮過上了比較體面的生活。

所以有一種說法,開封一個小兵的生活水準就等同於歐洲的一個封建主。這讓我想到了今天的世界第一經濟體美國人民的生活。由於經濟發達,普通美國人的生活水準比很多第三世界國家的小財主過得還要舒服,他們住著大房子,出入有車,還能頓頓吃肉。當時宋朝人和歐洲封建主就是這樣的對比吧!

所以,作為當時世界第一經濟體,雖然宋朝的軍事力量很弱,但在民生方面就相當於現在的美國。

那10萬貫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宋朝政府一年的財政收入大約為8000萬貫,10萬貫生辰綱相當於宋朝一年財政收入的0.125%。2017年,美國的財政收入為3.25萬億美元,財政收入的0.125%就是40.6億美元。

所以,10萬貫生辰綱約等於今天的40.6億美元。有了這筆錢可以讓自己的身價排到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的550位。

這麼一算,10萬貫生辰綱還真是一筆鉅款,它可以讓一個老百姓有能力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


歷史的風暴


歷史風暴


看了下其他答案,沒幾個靠譜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水滸傳是設定主要發生在北宋年宣和年間的故事,那這個問題就是關於北宋時期貨幣購買力的問題.因為古代人消費結構和我們今天不一樣,所以我們無法簡單換算這個相當於現代多少錢。只能看看這筆錢在當時能做什麼。


宣和四年(1122年),榷貨務報告道:“古有鬥米斤鹽之說,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時鹽價斤為錢六七十;”這條史料證實了平均米價大約是每石600文至700文。一種說法是宋石=96斤,所以大約是米每公斤14.5文。


大觀(公元1107—1110 年)末年,蔡京路過新開湖時,看見漁船在湖上往返,蔡京的兒子蔡絛呼得一條漁船來,船上出售二十條魚,大小不一樣,問其價格,漁民要求收三十文,平均每條魚價格一文多一些,


北宋大臣丁度所說:“在京西,有強盜殺人,取其弊衣,值不過數百錢。”,南宋年間,有道人將自己的布質道袍贈與他人,並且說:“某年月日岳陽樓前用錢三百七十買此。”,可見當時一件道袍價值三百七十文錢。


當時社會底層的百姓,一天的收入大約是100文左右,所以在吃喝和穿衣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只要有工作,偶爾吃點肉也還可以。湊一段時間錢,買件衣服也不困難。


但是宋朝和今天一樣,城市房價較高,一般都是租房,如公元1015 年的開封,較有檔次的民用住宅售價可達一百三十萬文錢。這價格相當於1300貫。已經不是普通人能企圖的了。


至於10萬貫,相當於3000名宋代平民一年收入總和,如果放在今天,假設一名普通人年入5萬,那麼10萬貫相當於1.5億人民幣,確實非常驚人。


閉家鎖的紅楓


保守估計相當於2.5億。

古代貨幣為了方便計算,一般將銅錢用麻繩穿起來。1000文為一貫,因此十萬貫等同於1億文。如果折算成人民幣,相當於多少錢?

根據《宋代物價研究》記載:政和六年(宋徽宗年號),右相張商英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早晚食米一升,面五兩,肉八兩,魚酒佐之,以此為常。”

北宋時期,一升是“至儉”的窮人標準。民夫,官兵的糧食會多一些,兩升至三升。宋徽宗後期,人日均40文,米1升,可以說是衣食無憂了。十萬貫可以養活250萬人。

按照現在來說,要做到衣食無憂,一天的伙食費最起碼100元。由此可知,十萬貫保守估計相當於2.5億。


五味社


其實從當年負責押送生辰綱的人來看就知道這十萬貫在當時有多麼的值錢,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負責押送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人送外號青面獸的楊志,楊家將後人,從後來的排名來看是排在第十七位,上應天暗星,但是從其武藝來說起碼是可以排進前五的人,當年的梁中書可是挑了很久才挑到了這樣一位合適的人來押送生辰綱。



而晁蓋等人在截取生辰綱的時候也是智取,在酒中下了蒙汗藥把楊志放倒之後才拿走的生辰綱,也是不敢和楊志直接動手的,所以單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楊志的武藝是很高的,並且由此可以推斷出這十萬的生辰綱肯定不是一筆小數目,而後來梁山就是靠這一波建立起來的,畢竟沒錢、沒酒、沒肉吃誰會跟著你混,誰會認你晁蓋做大哥。



那麼當年的生辰綱放在現在來說到底值多少錢呢?首先生辰綱是什麼東西,為什麼這麼值錢?古代說生日叫生辰,所以生辰綱就是一份孝敬人的生日禮物,而送的人是梁中書,收禮物的人更是朝中的一把手蔡京,也是梁中書的岳父。在水滸傳那個時候的一貫錢相當於一千文銅錢,然後這一千文銅錢又等價於一兩銀子。



所以根據銀子的換算來說的話,一貫錢就等價於一兩銀子也就是31.25克(古代換算是半斤八兩),然後根據現在的銀子的行情來說的話是三元多一克,就按照三元一克來算的話,一兩的銀子是93.75元,然後一兩等於一貫錢,總共十萬貫,也就是937萬5000元,足以見得當年的梁中書為了孝敬蔡京可是下了血本啊。



除了用銀子兌換來算,用市面上流通的大米來換算也是可以的,北宋初期米價大約是一石300到600文之間,中期是600到700之間,南宋初期是2貫錢左右,所以推算北宋末期應該一貫半錢一石米應該差不多了,而宋朝時一石米大約是60斤,按照現在的每斤2.5元來算一石米就是150元,一貫半值150,一貫就是100元,十萬貫也就是1000萬了,其實算出來和銀子的換算總的來說差距不大。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智取生辰綱為晁蓋等人拉開了上梁山的序幕,這筆數目巨大的生辰綱,也給樑上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那麼晁蓋等人劫的這個生辰綱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所謂生辰綱,生辰顧名思義就是一份生日賀禮,綱,就是大批運送貨物的組織。而這批生辰綱來頭可不小,它是梁中書送給岳父蔡京的生日禮物,也就是一批總價值十萬貫的金銀珠寶。負責押送這批生辰綱的人,也是梁中書精挑細選的人物楊志。楊志是一個武藝高強,心思縝密的人,可是儘管如此,生辰綱還是被晁蓋等人智取了。這就是命中註定,楊志要遭此一劫。




那麼梁中書到底是何許人也?為何會有如此鉅額的一筆財富,書中說梁中書是北宋時期北京大名府的知府,北宋丞相太師蔡京的女婿。本來就當官又加上有太師蔡京罩著,你說他能不貪點嗎,所以說,他孝敬老丈人的這十萬貫金銀珠寶,那都是搜刮老百姓的血汗錢換來的。

因此說這批生辰綱丟了正好,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嗎,儘管落入梁山晁蓋等人手裡,不過後來晁蓋還是把這筆錢用在了替天行道的,為民除害的大事上了,晁蓋智取了生辰綱,此舉起碼比送給那些貪官汙吏要強百倍。




那麼梁中書送給蔡京的價值十萬貫的生辰綱,到底相當於現在多少錢呢?

在古代一貫錢相當於一千文銅錢,而一千文銅錢等於一兩銀子,一兩銀子等於五十克,也就是說一貫錢等於一兩銀子。那麼要是按照現在市場上銀子的行情來算,大概一克價值三到六元之間,按最高價計算一兩銀子就是三百元。也就是說古代一貫錢相當於現在三百元人民幣。


那麼晁蓋等人智取的十萬貫生辰綱也就相當於現在三千萬元人民幣。如此一筆數目巨大的生辰綱,為了給老丈人狗賊蔡京過個生日,可見梁中書是下了大血本啦!

可幸運的是這筆不義之財最終被晁蓋等人劫獲,用在了創建梁山集團根基的大業上,也算是給那些貪官汙吏們上了一次眼藥。


任馳贏天下


先亮答案:十萬貫生辰綱價值今天的10個億左右。

各位看官先彆著急辯駁,聽我慢慢講述,宋朝是我國曆史上經濟最繁榮的歷史時期,儘管宋徽宗、宋欽宗年間發生了靖康之恥。北宋轟然倒塌。但是北宋的滅亡並不是由於經濟衰落,百姓民不聊生而亡,恰恰相反,北宋宋徽宗年間,經濟十分發達!因此在《水滸傳》中楊志所負責押送的生辰綱價值10萬貫,晁蓋等人鋌而走險智取的這筆生辰綱。到底價值今天的多少錢吶?


換算一:大米做媒介,大約3000萬!

正是由於北宋宋徽宗年間國內的經濟十分發達,因此當時的貨幣的購買力是十分強大的。宋徽宗時期,一石大米只需要約1貫錢。而北宋時期一市斤的重量是640克,而一石又等於92.5市斤(宋代)。因此一石糧食的重量約為今天的59.2千克。而在現代的市場上每公斤普通大米的價格約為5元。因此一石大米的價格約為今天的300元。按這個算法十萬貫應該是3000萬元。可以說是一筆鉅款了!


換算二:房子做媒介,大約10億元!

但是隻根據一種商品的換算是不完整的,而且每個時期每種商品的供求關係不同,因此某種商品的價格也會不同,我們在來看看以房子為媒介的換算方式。

在宋徽宗年間,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轍晚年在開封城中買了一個普通宅子。花費了9400貫錢。大家要知道開封是當時北宋的首都,同時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房地產的物價應該按照今天的首都北京來看待,如此一比較,那光這9400貫錢可能就抵得上今天的一個億(不知道一個億在北京能不能買一個獨門獨院的房子)。那麼十萬貫生辰綱應該價值10億元以上。



有人說為何兩種算法得到的結果差別如此之大?這邊就是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商品的供求關係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的我們已經將吃飯這個問題徹底的解決掉了,因此大米這種商品已經變的十分廉價。但是住房卻成為了當今人們最頭疼的一座大山壓在身上。


因此才得到了上述兩種完全不同的結果。那麼哪一種為準呢?當然我會選擇第二種,一是因為第二種的錢更多,因為當時晁蓋等人劫生辰綱之後便前往了梁山,利用這筆錢開始了他們在梁山的經營和建設,安營紮寨。大興土木。因此,我認為這筆錢應該以建築為交換媒介,來衡量這筆錢的價值。

有什麼不妥之處,歡迎下方留言討論,等你來辯!


珞珈山的貓


這個問題以前好像答過,我剛出版的新書《知宋--從水滸傳看宋朝犄角旮旯》裡有專門章節探討這個問題(《知宋》一書在京東、噹噹、淘寶均有銷售)。

我個人認為宋代十萬貫大約是人民幣3000萬。

是如何算出來的呢?且繼續讀下去。

現在一般推算古幣值都採用一般等價物交換的方式來計算,對中國人來說千年不變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

以下采用太平年間的大米物價記錄為標準,進行一個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銀兩的貨幣價值答案。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6斤。我們現在的普通大米價格在一斤2元至2.8元之間,以中間價2.2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400多元。

宋朝的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工商業也前所未有地發達,因此貨幣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龐大,我們知道一般朝代1000個錢為一貫,等於一兩銀子,但是宋朝卻不是這樣的。

《宋史-食貨志》及《續資治通鑑》均提到自真宗朝開始因白銀存量偏少不足以趕上經濟的發展,銀價不斷上漲,基本上是2000個以上的銅錢當銀一兩。而且宋朝“錢法”很亂,有銅錢、鐵錢還有鉛錫錢同時流通,各州都有權自行鑄錢,還存在私人鑄錢的情況,錢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價值多變,“隨時立制”,非常混亂。

川陝地區通行鐵錢,十個換一個銅錢,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錢還不一樣。一貫實際有多少個錢也是不確定的,有800或850個為一貫的,也有480個為一貫,還要下詔以770個為一貫,並且各州“私用則各隨其俗”,完全是筆糊塗賬。

根據《宋史-食貨志》提到“熙、豐以前,米石不過六七百”和《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姑且以2000個銅錢折銀一兩計算,太平時期米價是1石600—300錢(靖康之亂前後到南宋初期有一兩銀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計算範圍)。1兩基本上可以買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計算,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924—1848元;(一說宋石為96斤,就相當於1兩銀子672—1344元)。

蘇軾文集裡提到他貶官黃州一家數十口(至少20人以上吧)一月開支只有4500錢還能有餘,按上述銀價計算只有2—4千元人民幣(平民百姓一家5口一月基本開支也要3千多啊),拿到今天的小地方也算勉強過日子,何況他還是官宦人家不事生產還很有體面,這樣看起來上述米價應該是指京城裡較高的,而不是一般地區的米價,而實際一兩銀子的購買力還有可能還大大超過上述數據。

一般說來,古代貨幣基本以金,銀,銅錢(其實是含銅為主的合金)為主要貨幣。而宋代和後來的明清兩代的銀本位制不同,是銅本位制,銅錢是主要貨幣,金銀是不作為貨幣使用的。

銅錢的基本單位為“文”,和“貫(緡)”,一貫合1000文。宋代財政緊張的時候有過800文,850文當一貫的情形。另外還有折二錢,當三錢,當十錢等變相通貨膨脹的時候。

比方說楊志殺牛二那一節,牛二就曾用當三錢來讓楊志試刀,當三錢顧名思義就是一錢當作三錢,而蔡京當宰相的時候甚至出過當十錢。

在討論古代貨幣的時候通常都會用上這麼個假設,就是:1兩黃金=10兩白銀=10貫銅錢=10000文銅錢。

雖然金銀銅的相互兌換率一直在浮動中,但這個假設基本上應該是合理的。當代宋史專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飛新傳》的第7章“克服襄漢”一章中,曾經提到朝廷在給岳飛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萬石米,四十萬貫錢,以作軍需。四十萬貫錢以十萬兩銀和五千兩金折支,當時金銀尚未作為獨立的貨幣使用”。從而可見南宋初40萬貫銅錢,相當於10萬兩銀子和5000兩金子,基本在數量級上符合上面的這個假設。

我贊同網上一個叫無齋主人的綜合算法,將宋代一貫錢定為300元人民幣。

因此我們有下面基本換算:

1文銅錢=0.3元人民幣

1兩銀=1貫銅錢=300元人民幣

1兩金=3000元人民幣

以這個兌換率來看看宋代官員的薪水。根據宋史職官志,宋代一個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貫,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幣,年薪108萬。一個普通從八品的縣令月薪十五貫,合人民幣4500元,年薪5萬4千,考慮到宋代一個縣令不過管幾千戶人家,也算不錯了。

從水滸上的具體事例來看,這個兌換率也比較合理。

《水滸傳》第十五回吳用去動員阮氏三兄弟幹壞事時,在酒店掏出一兩銀子買了一甕(壇)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對大雞,也就是說,買這麼些東西花了300來塊人民幣。這裡特別需要說明一點,牛作為勞動力,在宋代是不能隨便宰殺食用的,水滸傳多寫吃牛肉,或許是一種對朝廷法度的反抗和蔑視。另外書中凡是黑店一般是有牛肉售賣的。我們這裡只是做一下一般性對比。

第十回林沖風雪山神廟,陸謙在李小二店裡招待管營和差撥時曾拿出一兩銀子,點了三四瓶好酒,菜隨便上。

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請石秀吃飯的時候也是楊林扔出一兩銀子讓店家隨便上酒菜。一般來說一個普通小飯館,300元人民幣三個人吃的確是可以隨便點菜了。

楊志東京賣刀的時候,牛二曾說“甚麼鳥刀,要賣許多錢!我三十文買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錢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幣9元,比較正常。

另外還要考慮物價因素,宋代吃食的物價應該比現在低。

黃泥崗上白勝賣給楊志一群人的家釀村酒要5貫錢,合1500元人民幣就有點宰人了,但考慮黃泥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一桶酒這個價也算合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