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兒上,父母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顆放不下的心嗎?

鍾勇180607335


很榮幸受邀回答,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和一名3歲孩子媽媽,很高興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作為父母,對孩子有萬千期待,所以對自家的孩子總會格外要求,甚至格外嚴厲。我們控制著孩子的行為,甚至想控制著孩子的思想,希望孩子能按父母計劃的軌跡成長……

在我看來,這種做法是欠妥的。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講, 小時候我按照父母的要求認真學習,上興趣班,報考縣上最好的英語實驗中學,高中選擇理科……或許,我父母認為他們成功了,但我自己卻有不一樣的感受。我曾不理解父母,我曾抄襲過別人作業,寫家庭作業曾偷過懶……受到父母的嚴厲苛責甚至打罵後,我和父母的關係便不那麼親近了,不是所有話都可以和父母聊……年齡稍大一些,看到父母辛勞工作,省吃儉用為我付出以後,我稍微懂事了,我明白了責任和感恩……

現在從事了教育工作,我再回頭來思索,我才醒悟,最高級的育兒方式,不是控制孩子,而是成全孩子,家長要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你和孩子不是上下級關係,而是平等關係。家長要做的,僅僅是走進孩子的內心,在孩子成長的路上一路引導孩子,而不是主宰孩子。愛孩子所愛,愛是成全!孩子犯錯,出現不好的行為時,不應該是指責,而應站在孩子這一面,用孩子更易接受的方式認識到錯誤,改正錯誤……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各位父母有所幫助,有任何問題,也可以在評論處留言哦,我會第一時間回覆。歡迎關注我,瞭解更多育兒知識。


早早媽育兒


在育兒方面,很多家長確實喜歡控制孩子,或者說“管制”。尤其是在孩子小時候,擔心孩子吃不吃得飽,穿不穿得暖,一遍又一遍問要不要上廁所?嬰兒時期的把尿其實就是最初的“控制”。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一是家長的擔心。就是題主提到的“不放心”。為什麼不放心呢?因為家長對孩子不信任,不相信他們可以自己判斷是否吃飽了,穿暖了,什麼時候要去廁所,等等。其實我們小時候也是被這樣對待的,我們的父母用擔心的方式表示關心。說到底,是父母把自己的擔憂投射到孩子身上。其實孩子自己完全可以處理好,反而是家長的介入會干擾孩子的正常成長。

我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發生與孩子的拉鋸戰。

二是父母為了確定自己的權威地位

有的父母通過控制孩子來換取對自我權威的認同感。

父母與孩子經常會進行權力之爭。比如,父母與孩子一起去商場,孩子要玩具,父母不給買,孩子哭鬧撒潑打滾,有的父母最終妥協,孩子就贏得了勝利,以後還會用哭鬧的方式迫使父母就範。另一種情況,父母打了孩子,就是不買,父母贏得了勝利,貌似樹立了自己的權威,卻傷了親子關係。

《孩子挑戰》這本書中提到,孩子的固執,不合作,跟父母對著幹,其實是一種權力之爭。孩子通過眼淚等方式迫使父母屈服時,他就贏得了戰爭,獲取成就感。

反之,父母的不當控制,會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造成影響。

正確的方式是接納自己的情緒,信任孩子,雙贏合作。

當然這些不是說說這麼簡單,需要父母時時覺察,不斷修煉。所以說,育兒就是一場修行。



寧媽育兒


題主的這個問題真的是太讚了!

事實上在生活中我們看到更多的時候,孩子之所以這麼累,是因為孩子們承擔了他們父母的期待和願望。這就是我們曾經看過的那個故事,一隻雞不會飛,下個蛋,孵出小的來來讓它飛的真實寫照。

看似“成功”的案例給了他們信心

之所以很多父母會堅持讓孩子去做一些他們不願意做的事情,是因為他們見證過有些人通過這些事情成功了。而正是這些成功的案例,讓這些家長們找到了“救命稻草”。

這種表現最為典型的表現就是盲目的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和輔導班。

事實上我在生活中就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家長。因為我孩子的學習成績比較好,而且興趣特長也體現出不錯的成績來,讓他們知道我給孩子爆了一些興趣班和輔導班之後,

他們問我最多的絕對不是平常如何去輔導和引導孩子,而是我給孩子報了什麼班?這個班在什麼地方?這個班多少錢?實際上在他們的潛意識裡認為孩子之所以有這樣好的成績,一切原因就歸結於輔導班好,所以他們想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通過這些輔導班來獲得好的成績。

我想我們很多人都應該非常清楚,輔導班僅僅是一個輔助而已——如果孩子不想學沒有興趣學,那麼你把他送去對孩子來說僅僅就是一個煎熬而已,而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實際上是負擔和壓力。

“焦慮”讓一個人方寸大亂

我身邊存在很多這種情況,孩子在幼兒園階段就已經學習了很多小學的知識,還是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拓展了很多很多超出同齡人的知識,他們的孩子或許是在英語上成績,在小學階段就可以和高中甚至於大學的學生相匹敵,又或者是在數學上,他們是課內學習如無物,隨便一考就是滿分,而他們的學習重心是在奧數這種競賽數學上。或者是他們的孩子寫出來的文章非常優美……

結合升學的壓力,所以導致一些家長內心焦慮萬分,方寸大亂。

而且他們來說第一反應就是“留給我孩子的時間不多了”!

在這種焦慮的心情驅使之下,無論是跟孩子的交流上還是在引導管理孩子上還是在孩子的學習規劃上他們往往更容易出現急功近利的表現。

還是那句話: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那麼就從大人做起。

我們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人應該會質疑這個問題吧?事實上也真是如此,孩子跟大人的生活時間應該是最多的,在日常的生活中,他們經受著無數次的耳濡目染,所以他們在處事的風格上,看待問題的角度上以及做事的目的性、條理性等等都有著他們父母的影子!

種不同的花,需要不同的圖,不同的肥料,換句話說就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因此如果你想讓孩子成為怎樣的人,那麼就請先從修煉自己開始吧。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在育兒路上我們不需要控制孩子(以沒有生命危險為前提),只需要放下那顆不安的心

生活中我們總想控制孩子 讓他們成為我們一樣,做的事是符合我們的標準

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為什麼不給他一個自己成長的空間呢?

孩子有自己的思維邏輯,你什麼都掌控了,那他的思維邏輯就會變成:反正媽媽說了算,那我什麼都不需要考慮了。

感受最深的一次就是我們家孩子玩拼圖32塊,他整整拼了二十幾分鍾,我看到錯了,說實話,我心裡也很焦急,我想告訴他哪裡錯了,但我還是控制住了自己。孩子給我的驚喜是,他不急不躁,竟然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點,拆掉再繼續,最終完成。

試問:假如我們在孩子玩了一半的時候指手畫腳,那他還願意繼續嗎?估計跑去玩其它的了

讓手讓孩子慢慢來


辰毒1987


1、孩子長大的過程就是親子逐漸遠離的過程

很多人問為何現在的小孩子不懂得感恩,覺得父母給予自己的都是應該的,很多時候自己不想這樣不想這樣,但是被父母安排的人生從出生那一刻開始,從上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高中、大學,大學裡面學什麼專業,畢業之後找什麼人結婚生子,等等都已經被安排好了,孩子就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做就好了,這是就是中國式絕大多數的家長的真實寫照,並且告訴孩子我們都是過來人,不會騙你的,都是為了你好。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從開始參與到自己不能參與為止,孩子結婚之後又幫忙帶孩子的孩子,其實這樣父母也不輕鬆,但是很多孩子並不快樂。

2、孩子終究是要自己生活的

很多的父母控制孩子是因為自己沒有實現的理想,要放置在孩子身上,認為這樣是自己為了孩子的未來著想,可是孩子的路最終是要孩子自己走的,所以很多時候家長放心自己那顆心,你安排的不一定是適合孩子的,適當的引導讓孩子成為自己。

3、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比什麼都重要

培養孩子不是控制,而是教會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其中包含時間管理能力、情緒管理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等,這個過程中家長做好自己引導員的角色,帶領著孩子不斷的嘗試,不斷的努力和探索,很多時候就是這個樣子的,不能控制,不能焦躁,不要拿別人家的孩子來對照攀比,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放鬆一些,孩子會愉快一些。


遊戲育兒


一、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有自己的思想,不是父母的附屬物,所以,父母應該儘可能的尊重孩子的想法。


二、孩子是思想不成熟的個人,父母要給予必要的引導,不能完全任孩子胡鬧,任意妄為。

三、有句話是“孩子是父母折射的影子”,所以父母應努力做到“言傳身教”,而不是控制。


我是駿哥媽媽,喜歡我頭條的朋友歡迎點擊“關注”

成長囉嗦記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生會接受很多的教育,從家長教育、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再到社會教育。

如果把對孩子的教育比作一棵樹的話,我們可以看到家長教育是根,家庭教育是幹,學校教育是枝,社會教育是葉,而我們期待的果就是孩子獲得的成就。

尤其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深遠,甚至一生。

孩子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家長怎麼處理事情的孩子會依葫蘆畫瓢地學過來。

看到過一句話:擔心,是一種詛咒。

的確,作為父母,我們會過多地擔心我們的孩子,“你還小,不會做,給我吧我幫你做”"天氣這麼冷,你要多穿點才行""多吃點,要不會餓肚子的"......類似這樣的話,我們以為這是對孩子的關心、愛護,一年一年這樣做著。殊不知孩子煩得不行,聽話吧,自己心裡不舒坦;不聽吧,又得聽嘮叨“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我還不是為了你好......”

所以為了孩子,我們要做的不是控制孩子,一定要他按照我們說的去做,如果他有一點點地反抗,就大發脾氣。

更重要的是讓自己多學一些育兒知識,瞭解孩子的生長規律,放下心,放開手,讓孩子快樂生活。

努力上進、積極自信,給孩子一個好榜樣!

有一個教育層次圖,父母可以看看。在育兒上,我們任重而道遠。

最好的目的,是讓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賽賽284208846


我認同這個觀點。

孩子是看著我們的背影長大的,而不是聽我們說什麼長大的。也就是說孩子是模仿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長大的。所以我們需要控制自己。最重要的是接納我們自己。

很多時候,我們常常會發現,看到孩子某個行為之後,你暴怒不止,甚至出手就打。那多半是因為孩子的這個行為在我們小時候的身上也發生過,我們的父母當時並不接納,甚至也打了你。所以你在心底裡抗拒和不接納孩子身上的這種行為,當我們察覺到這一點的時候,應該立刻讓自己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與孩子隔離,自己冷靜下來再處理孩子的問題。這樣這種傷害就不會繼續下去。

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自我覺醒。只有自我的心理能量提升了。完全接納自己了,才能夠不斷的實現自我控制。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園長媽媽Mandy


先給你的問題比個心,問得太好了。其實這句話應該是用肯定的語氣說。在育兒上,我們學校控制的真不是孩子,而是我們自己。那是我們自己的擔心。自己的不放手,自己的離不開。

我們總是擔心孩子不會這個不會那個,我們總是擔心孩子在這裡適應不了,在那裡適應不了。可是事實證明,孩子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的。其實我們最應該擔心的是我們不肯放手。尤其是媽媽。

作為一個媽媽,從懷孕開始我就一直陪著她,哄他睡,給他餵奶。陪他玩兒。給他講故事。你會覺得他是你生活中很大的一部分。你會擔心沒有你,他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所以你不敢放開他。不敢放開,拉著她的手。

事實上我們應該學會放手。很多時候,她已經不再需要你手把手的教他,他只是需要你引導他,告訴他怎麼做,理解他。明白他的感受和情緒。引導他下來該怎麼做?他就會做得很好。

甚至很多時候,其實更多的是媽媽離不開孩子,並不是孩子離不開媽媽。送到幼兒園的寶寶雖然會哭。其實那是因為環境換了,他不知道該怎麼去處理剩下的環境。當他開始意識到環境不同的時候,他需要去適應的時候,那麼他就會適應的很快。可是送完孩子回家的媽媽,很多就沒有辦法適應了。覺得突然之間無所事事。在家裡待著也會很擔心孩子在幼兒園有沒有吃飽有沒有喝水會不會生命?會不會被別的小孩欺負。事實上孩子是會學會社交的。媽媽擔心的這些事情,其實都是多餘的。孩子有孩子的世界和圈子,他們會自己處理好自己的事情。就像電視上超人媽媽裡面胡可說的,孩子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處理,不要太多的去幹涉。

再有就是每一個孩子的成長是有它自己的規律的,不用去盲目的攀比。更不要拿孩子跟孩子之間去做比較。不要覺得別的孩子會,而我的孩子不會就會產生焦慮焦躁,然後甚至遷怒於孩子覺得孩子很笨很蠢,別的孩子都會,可是自己的孩子卻不會。首先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人成長髮展目的。每個孩子的成長有自己內在的規律。不用拿來跟別的孩子做比較。如果孩子到這個年齡,該會的他卻不會,那麼你就要在父母身上找原因了。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父母的問題,父母肯定在很多地方忽視了,或者是做的不好,才會導致孩子在這個地方出現短板。

所以在育兒的問題上不要焦躁,給孩子時間,也給自己時間。


熹有橘子


首先作為家長,如果有一顆“控制孩子”的心,說明這樣的家長並不清楚育兒的關鍵是把孩子當成應該平等對待的人,而不是自己的“所屬物”。

孩子只是在能力上不具備成人的標準,不能認為一切必須要由父母做主,凡事“親力親為”包辦一切的家長,再怎麼辛苦,也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家長育兒越是放手越是快樂,孩子也會成長的很好。這個放手,家長必須要明白,不是完全放任自流,畢竟孩子吃飯穿衣大小便都需要家長教的,放手是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得事自己負責。家長不能替代孩子吃飯走路,該是孩子做得事就必須要孩子自己做。

有時候孩子不是家長想象的那樣“低能”“不行”,在你看不到的地方,孩子也會茁壯成長。

家長應該減少焦慮,放下對孩子的“不放心”了,讓自己輕鬆上陣,畢竟陪孩子成長的路上需要我們精神百倍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