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裡為何張五哥選擇去給十三爺守墓,卻不願做侍衛?

南海派掌門嶽老三


雍正王朝中張五哥為何選擇給老十三胤祥守陵?三個細節揭開真相!

一、

老十三胤祥病逝:

老十三胤祥本來身體就不好,又經過老八胤禩八王議政逼宮這麼一折騰,本就命懸一線的他終於口吐鮮血,倒了下去。

當雍正帝前來探望的時候,我們仔細看當時在場的人,其中有個道士模樣的被弘晝扶著離開……

我們前面一篇文章剛剛分析過,這個道士就是當年在伯倫不歸酒樓,給王文昭、尹繼善、劉墨林三人算命的那個神秘道士。後來給雍正帝研製神秘藥丸的也是他,他就是賈士芳,也是他想方設法延長了老十三胤祥一個時辰的壽命,這才有了後來老十三胤祥跟雍正帝的對話。

雍正帝一來就像老十三胤祥表明自己之所以要抄老八、老九、老十的家,完全是為了江山社稷。老十三胤祥終於也沒有再堅持勸他對兄弟好一些,而是提醒他康熙帝說過的一句話:

“幹大事者必須找替身放在第一位!”

雍正帝顯然沒有理解他為什麼這樣說,反而講弘曆應該沒問題,直到老十三胤祥說出萬一弘曆不能順利繼位呢?

這才讓雍正帝陷入了深思,利用排除法先排除了弘晝,對於弘時,雍正帝就沒有把握了,老十三胤祥臨死前說了最後一句話:

“我總覺得,在他的身上有八哥的影子……”

再然後,就是郊外,雍正帝被喬引娣扶著,他的面前跪著張五哥,張五哥要放棄榮華富貴,要給老十三胤祥守陵,那麼他到底出於什麼目的呢?

二、

張五哥要給老十三胤祥守陵的原因(一):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老十三胤祥對他有救命之恩,這毋庸置疑,當年在江夏鎮,面對胡教頭的威逼,最後也是老十三胤祥蹦過去,打倒了他們。再到後來的張五哥頂替死罪,也是阿蘭找到了老十三胤祥,是老十三胤祥面見康熙帝劫法場救下的張五哥。

關於這個問題,張五哥直言不諱,不僅對老十三胤祥直言是自己的救命恩人,當著康熙帝的面也講自己的救命恩人是老十三胤祥,最後雍正帝賜他黃馬褂的時候,他仍然講:

“奴才的這條命,是十三爺救下來的!”

在劇中俠肝義膽的老十三胤祥號稱“俠王”,所謂的“俠”之精神,就是指有能力的人,他不求回報地去幫助比自己弱小的人,而且大都上升到了為國為民的層面,是一種追求最高自我的精神。

整部《雍正王朝》中,到處都是勾心鬥角,唯有一個老十三胤祥一直維持本心不變,對於這麼一個俠王,我們當然希望有人能感恩他!要說跟老十三胤祥比較像的,也只有張五哥,當年在江夏鎮也是張五哥“違規”替老四胤禛一夥找房子。

在老十三胤祥第一次被圈禁的時候,康熙帝打算賞賜張五哥的時候,張五哥也是直言希望能放出老十三胤祥。

張五哥此行為,就是真情的流露,作為有始有終的重感情的張五哥,此時必須提出替老十三胤祥守陵,不然的話,他之前所說的老十三胤祥是恩人,難道是逢場作戲?

此舉既能報答老十三胤祥的救命之恩,也能在雍正帝心中增加分量,試問在勾心鬥角的爭鬥中,哪裡還能找到這份感情?

三、

張五哥要給老十三胤祥守陵的原因(二):

如果大家把張五哥想象成很簡單的一個人,就是單純的報恩,那也是片面的,他也是一個有心計之人。

有人說在江夏鎮的時候,張五哥完全是撞運氣,他根本就不知道老四胤禛等人的身份!

要說一開始不知道,倒有情可原,可是在老四胤禛一夥打死了幾個人之後,張五哥選擇的不是報官,而是協助他們處理屍體:

“這房間後面就是河。”

他之所以這樣選擇,完全是因為老十三胤祥的一句話:

“四哥,這還了得,明天把地方官叫來!”

大家一定要注意這句話,從語氣上講,可不是趕緊主動到縣衙報官,而是等到第二天,派人叫地方官前來,敢這樣說話的人,能是一般的人嗎?

所以後來張五哥才壯著膽子跟胡教頭對著幹,胡教頭也疑惑的說了一句:

“好小子有種,老子早想收拾你了!”

一個早就想,也就透露了,張五哥其實在江夏鎮已經遇到麻煩了,這次碰到了老四胤禛一夥,他必須要抓住這個機會,而且他確實也抓住了。

從他一身高超的武藝就可以看出,他根本就不是一般人,試問哪個平民有這麼一身好武藝,他師父是誰?

所以,他是有目的接近老十三胤祥等人的,隨著老十三胤祥的病逝,他心中也知道,自己的靠山倒了,再在這充滿陰謀詭計的朝廷生存,確實不易,與其說是為了報恩,不如說是為了保命!

四、

張五哥要給老十三胤祥守陵的原因(三):

最後一個原因就在於張五哥已經看透了這一切,他可是歷經兩朝的御前侍衛,自然離不開他的精明和小心翼翼。

對待康熙帝的時候,他的策略就是說真話,康熙帝對朝局有足夠的把控力,只要說真話,自然就能保自己沒事。但是在雍正朝情況就不一樣了,有時候說真話也不一定能自保,比如那些清流們。

作為皇帝的御前侍衛,他見過太多父子成仇,兄弟殘殺,大臣算計的把戲了,從他替任季安頂罪開始,到阿哥們為爭奪皇位鬥爭,即使康熙帝都傳位給老四胤禛了,還是自己拿著金牌令箭交給了老十三胤祥,再到後來的八王議政逼宮……

這一切都讓他感到了厭煩,他更看重的是親情,其實老十三胤祥從名義上講還是他妹夫呢,最後老十三胤祥病逝前跟雍正帝對話時,就是阿蘭哭泣著退下。

而且此時的雍正帝已經徹底擠破了老八胤禩的膿包,皇位是坐穩了,老十三胤祥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對於張五哥來說,基本也完成使命了。

看看那些手握權力不肯放下人的下場:

孫嘉誠是清官諍臣,結果呢?年羹堯年大將軍多麼威風,又是雍正帝的功臣,下場又如何?還有李紱,可是做到了直隸總督,又能怎樣?上到廉親王老八胤禩,還有老九胤禟、老十胤誐,還不是被抄家了?即使是田文鏡,有多少官員背後盼著他死?當然張五哥守陵之後還有一個劉墨林,還不是做了替死鬼?

反而老十四胤禵,心灰意冷,安安穩穩給康熙帝守陵,反而活到了最後!

這對於已經了無牽掛的張五哥來講,守陵反而是一件肥差!不然的話,雍正帝的新政得罪的那些人,誰能保證下一任皇帝還能堅持執行新政?誰能保證那些官員不會對雍正帝身邊人下手?

最後面對雍正帝送的黃馬褂,張五哥心中有點過意不去,也就沒把話說死:

“皇上,您得善養龍體,三年以後,奴才再回來侍奉你!”

其實作為雍正帝身邊的張五哥,當然知道雍正帝現在的身體狀況,他到底還能不能堅持三年,這是個未知數啊,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時候張五哥退出,方能自保,待新皇登基,對待張五哥態度如何,他心中並沒有底!

所以,張五哥之所以選擇給老十三胤祥守陵,一方面確實為了報恩,另一方面則是為了自保,當然,更重要的是,他的使命已經完成,對這個世道已經失望透頂了……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創作品,不喜勿噴!


楊角風發作




張五哥,朕來問你,你認為眾多皇子中誰最好?朕要聽你的真心話。

奴才不敢說假話,我認為十三爺最好。

因為他救過你的命嗎?

是,但也不是。

怎麼說?

十三爺俠肝義膽,做人光明磊落,不背後使詐。奴才佩服他,認為他是最好的。

那你認為他也是最適合做太子的嗎?

奴才,認為最好的也也不一定適合做太子,十三爺正直善良,不會拐彎,容易被人利用。

好一個張五哥,小小一個侍衛,竟然評判太子標準了。

奴才,不知道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所以索性皇上問話,我就只講真話。

好一個只講真話,朕要賞你,說吧!想要點什麼?

奴才,只想陛下賞奴才一個天大願望,除此之外,別無所求。

說吧!朕答應你!

奴才,請求陛下放了十三爺(十三阿哥胤祥被軟禁宗人府,實際上是康熙對其保護,歷練心智的採取手段,康熙故意引出老十三話題,實際希望找一個藉口放人。)

朕答應你!(康熙忍住了情緒,猶豫片刻答應了。)

張五哥與康熙皇帝在暢春園裡雪地漫步,正直太子被廢,九王奪嫡的緊張時刻,康熙需要給心目中未來的儲君培養更多的人才,十三阿哥胤祥是可以大用的,四阿哥胤禛已經被自己雕刻成了冷麵王,他需要一個幫手。此外,通過江夏案處理,康熙發現張五哥是一個難得有勇有謀的忠孝仁義之士,把他留在身邊歷練,說不定可以派上用場。



康熙皇帝結束了超長待機,走的很匆忙,沒有明詔繼位儲君,只是塌前臨時遺囑四阿哥胤禛繼位,空口白牙人走茶涼,八爺黨當然不認同,準備積極發動宮變,生死危亡之際,不起眼小人物張五哥出現了。張五哥拿出了先帝的金牌令劍,到宗人府釋放了胤祥,接著調動京師周邊軍馬,控制住了局勢,為雍正順利繼位立下汗馬功勞。



雍正繼位了,張五哥仍然在宮內做侍衛,十三爺格外親睞他,兩個人合作扶持雍正皇帝。張五哥送別雍正爺潛邸時的師爺鄔思道,鄔思道讚賞張五哥為人,給他建議暗示他,雍正主子生性多疑,你知道這麼多秘密,要當心啊!要找機會遠離宮牆,一入宮門深似海啊!張五哥何等聰明的人,看多了皇家的骨肉相殘,心裡早有退意。

胤祥高負荷運轉,導致電量不足,英年早逝,雍正主子正在為此悲傷,張五哥提出替十三爺守陵寢,當然會被認作忠義之舉。張五哥服侍了兩代君王,全身而退,難能可貴!


唐俊龍55398571


《雍正王朝》中的張五哥是個小人物,他武功高強,老實忠誠,做過康熙、雍正兩朝帶刀侍衛,深受皇帝的信任與喜歡。十三爺胤祥病死後 ,他不戀榮華富貴,甘願為十三爺守陵。難道是僅僅為報十三爺的救命之恩,我想絕非如此簡單。



當年,張五哥被人騙入監獄做替死鬼。若非十三爺把實情告訴康熙,張五哥真就成了刀下冤魂。正所謂的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張五哥因此受到康熙的賞識,欽點他為御前帶刀侍衛。

有一次,康熙問張五哥,他這麼多皇子中誰最好?張五哥說十三爺最好。康熙又問:那就是十三爺最適合做太子?張五哥回答絕對讓康熙大鐵眼鏡:好人未必能做好太子,十三爺俠肝義膽、嫉惡如仇,從不暗中算計人。但他過於耿直,容易激動,容易輕信他人,因此,十三爺絕不是太子最好人選……張五哥一席話讓康熙龍顏大悅,恐怕連觀眾都覺得這哪裡像個帶刀的侍衛,分明就是一個高參。由此可見,張五哥絕非一個只會打打殺殺的武夫那麼簡單。



在雍正登基時,京城風雲變幻,幾個皇子虎視眈眈。又是張五哥在關鍵時刻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拿著雍正的金牌令箭,冒死到宗人府放出了十三爺,讓十三爺重掌兵權,穩定了超局,穩定了人心。


伴著皇位的穩固,雍正就開始對他兄弟功臣們下狠手了。發配的發配,嚴懲的嚴懲,殺頭的殺頭,凡事和他做過對的,不順眼的,幾乎沒有一個落得好下場。張五哥是看在眼裡,寒在心裡,自古無情帝王家,這可能是他看到雍正毫不手軟清除異己事最深刻感受。

所以,在十三爺病逝後,張五哥甘願去為十三爺守陵,也不願在雍正身邊過膽顫心驚的富貴日子。他這麼做 一方面是為了報十三爺當年的救命之恩,另一方面是明哲保身,遠離朝廷是非之地。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雍正王朝》裡的張五哥,是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刑部冤案”被十三爺救下後,由康熙欽點留在身邊做了侍衛,按照劇中設定的十三爺胤祥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去世,不知不覺間,張五哥已經在宮中做了二十六年的侍衛,當年二十多歲的小夥,此時也已經是年近半百的老人了。而張五哥最終選擇在十三爺去世後去為十三爺守靈三年,並且留下了“三年之後奴才再回來伺候您”的心願,雍正對此也大為感動,特意賞賜給張五哥黃馬褂,以示褒獎。

那麼張五哥為什麼放著宮中的侍衛不做,要去給是十三爺守陵呢。我認為這既是張五哥人品的體現,也是張五哥智慧的體現。


第一,張五哥去守陵,為的就是去報恩,這是最為主要的原因。

如果不是十三爺,張五哥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冤死在菜市口行刑現場,十三爺連夜進宮稟告,救下了張五哥,不僅性命得以保全,還陰錯陽差的做了康熙的御前侍衛,要知道,這個位置只有滿洲八旗的上三旗子弟才能做的。同時,自己的妹妹阿蘭為了報恩也進了十三爺府,受到了十三爺的恩寵,有沒有名分姑且不說,至少相比於江夏鎮的貧寒生活,已經富足了太多。而自己的老爹,非但沒有再受置於任季安、劉八女一眾的迫害,反而獲得了保障。

這一切都是源自於十三爺,所以十三爺不僅對於張五哥有恩,對於張五哥全家都是有恩的,這份恩情值得張五哥對待自己的恩人,也是自己主子的十三爺,像孝子對待父親一樣,披麻戴孝,規制守陵。


第二,張五哥即將第二次經歷皇子間的奪嫡之爭,他也想避開鋒芒。

十三爺去世,八爺黨被徹底剿滅,接下來,雍正的身體也越來越差,這個時候也是皇子們爭奪儲位最為關鍵的時刻。其實做為孝子的張五哥,並不像看到兄弟鬩牆,讓父親寒心擔憂的狀況。如果說第一次是因為自己剛剛保住性命,沒有辦法進行選擇,同時也是為了作為四爺和十三爺的內線進行報恩的話,那麼這次,張五哥既是不願意看到這樣的場景再度發生,同時也是不想選擇站隊,他只忠於康熙、雍正和十三爺,以及雍正最終確定的繼位人,而他也選擇暫時性的甚至是永久的逃避,來離開這個是非之地,於公於私,於忠於孝都是最好的選擇。


第三,張五哥確實也不願意做是侍衛了。

前文也說了,張五哥已經做了二十六年的侍衛了,而去十三爺陵前守三年之後,不管是雍正在位還是雍正的繼位者已經登基,都不可能再給張五哥一個侍衛的位置,張五哥可能就此被安排退休養老,或者到其他的部門任職。對於張五哥而言,此時他的品階應該並不低,還有皇上御賜的黃馬褂,再加上守陵的功勞,必然讓自己所得到的職位和待遇也不會差。十三爺去世,可以說自己和妹妹都少了靠山,在報恩的同時,也要考慮一下自己和自己家人的未來,這也是張五哥的一種智慧體現吧。


雍親王府


張五哥赤子之心,仁義無雙,並不是一個心機boy,不要過度解讀哦。

首先給糾正題主的一個錯誤。張五哥並不是不當侍衛,他是為了報恩。張五哥走的時候,和雍正皇帝說了什麼,我們仔細看劇都可以知道,他和雍正皇帝說:“奴才給十三爺守陵三年,等三年後奴才再回來伺候您。”只是這一去,就再也沒有回來,因為雍正在他守陵期間也“仙山”了。

既然說《雍正王朝》,我們還是那句老話,放下正史,好好看劇。如果說劇中的十三爺胤祥仁義無雙,那麼張五哥就是他的影子。江夏鎮張五哥一出現就是一副古道熱腸的形象。胤禛和胤祥晚上沒有地方住,張五哥做擔保給兩位隱藏身份的阿哥找了住的地方,十三爺也在這時候與張五哥的妹妹暗生情愫。



江夏鎮百官行述,換死囚案和太子貪汙案一連串事件,張五哥被陷害頂替任季安被判死刑。十三阿哥親自找康熙說明情況,康熙親臨法場救下張五哥,並欽命張五哥為御前侍衛。後來老十三被關,張五哥為老十三求情,並且說老十三眾阿哥最好的,但卻不是最適合當太子。一句“奴才,只知道對皇上說真話”,把康熙帝心裡說的暖暖的。康熙給張五哥一個天大的面子放了十三爺。


雍正繼位後,張五哥繼續護衛雍正也算兩朝侍衛了。加上張五哥與雍正在江夏鎮的緣分,張五哥一直被雍正當做自己人。曾經雍正對張五哥說,五哥名字起的好,人人都叫他五哥。又感慨“朕,多想有人再叫朕一聲四哥啊”。雍正這樣的肺腑感慨都和張五哥說,可見張五哥著實是帝王傾訴衷腸的好對象。張五哥這樣一位赤子之心的人物自然一直記得十三爺的好。十三爺死後,張五哥為報十三爺救命之恩,去給十三爺守陵,雍正也發自內心的向張五哥說替朕守好老十三的陵墓。


張五哥心為赤子,仁義無雙。


紅雨說歷史


張五哥做出去給十三爺守陵的決定,其中最大的原因,當然是為了報答十三爺對他們一家的大恩大德。


當初在江夏鎮,胡教頭劫持張五哥年邁的老爹,揚言要殺了張五哥,還當場扒開他妹妹阿蘭的衣服要行強暴之事。危急關頭,是十三爺仗義出手打退了胡教頭一夥人,保全了張五哥一家三口的性命。

接下去刑部冤獄那一次,張五哥被逼去替姦殺寡婦的任季安定罪替死。命懸一線的時刻,又是十三爺引著康熙揭穿犯人有假的事實,避免了張五哥人頭落地的下場。

牽著這兩次大恩,張五哥一家全都盼著能有對十三爺感恩圖報的機會。

十三爺第一次被關理藩院,第二次被圈禁在宗人府整整十年,身邊從始至終不離不棄陪伴著的,全都是阿蘭。

十三爺受太子熱河“兵變”牽連被關押拘禁,也是張五哥接著機會從康熙那裡求得了一個天大的恩典,親自跑去理藩院放出了大恩人十三爺。

這個張五哥,不是個簡單的人物啊!

他一方面有著孝順父親、感恩圖報的品性,另一方面又能時時刻刻坐對屁股的位置,保持著政治正確。就連面對九五至尊的皇帝康熙、雍正,他都能夠準確察言觀色。

有了這些,還能說張五哥是個泛泛之輩嗎?

而且更為難得的是,張五哥還能夠保持著一顆冷靜的平常心,十分清楚自己在宮廷裡所處的位置和處境,什麼時候該進、什麼時候該退,都想得明明白白、處置得井井有條。

比如,當十三爺一死,張五哥就立馬感覺到,自己這個皇帝身邊的帶刀貼身侍衛,不好再繼續當下去了。

牽著妹妹阿蘭與十三爺這一層關係,十三爺是事實上的張五哥妹夫。而十三爺又是雍正最為要好的兄弟,是欽封的鐵帽子王。

有著這樣深厚的背景,宮裡的人自然要給張五哥幾分薄面。即便是雍正對待他,也多多少少會顧及一下老十三。

然而,現下十三爺去了。人活著跟人死了,這可真是兩回事。往後少了十三爺這座靠山,張五哥再在內廷外朝混起來,可就沒那麼順風順水了。

萬一受命辦差遇到個踩虛了腳、行差踏錯,連個替自己說話、保自己一命的人都沒有。

因此,倒不如以為十三爺守陵的名義,儘早離開險象環生的宮廷,求得個身家平安。


在小編看來,張五哥去給十三爺守陵,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好處:

一來以報恩為名,給恩人十三爺守陵,知道的人都會稱讚張五哥知恩圖報的優秀品行。況且雍正那邊也掛懷著英年早逝的十三弟,需要這麼一個放心得下的人看護胤祥的陵寢。張五哥用守陵做理由離開宮廷,那真是再合適不過的“藉口”了。

二來歷經康熙、雍正兩朝的張五哥,這些年耳聞目睹宮廷朝政的兇險深不可測,早已暗藏自保之心。政治漩渦攪動起來,連年羹堯、隆科多、廉親王那樣的護國勳貴、皇子阿哥都難逃悽慘的下場,更別提是他一個小小的侍衛了。

與其整天擔驚受怕,躲避著不知道哪天就會來的兇險災禍,不如趁早遠離這個波濤洶湧的宮廷發,反而能獲得個平平安安的善終結局。


竹山清溪澗


這問題乍一聽真是“危機重重啊”,我從兩個方面來看張五哥選擇為十三爺“守墓”這件事,看他究竟是不是心機BOY…



首先,張五哥本身就是十三爺的人,十三爺救過張五哥全家的命,還娶了張五哥妹妹阿蘭為妻,所以說,這十三爺就是張五哥的“天”。如今十三爺早逝了,張五哥選擇為自己和全家的救命恩人“守墓”,非常順理成章。雍正深知張五哥與十三爺的“關係”,所以尊重了張五哥的選擇。



況且,雍正與十三爺之間的感情非常深厚,有張五哥這樣的“心腹”為自己的好兄弟“守墓”,雍正求之不得。



再看張五哥選擇為十三爺“守墓”有沒有個人目的。當然有,張五哥雖然“根兒上”是十三爺的人,但他也“因此”跟隨了兩屆皇上,從晚年康熙到中年雍正,張五哥知道了太多“宮廷內幕”……同時他對康熙和雍正的為人認識得比較清楚,後者比前者難伺候許多。



如此看,張五哥選擇去給十三爺“守墓”很可能也考慮到了雍正的“因素”,雖然他口頭承諾三年之後再回來伺候皇上,但這一去…很難再回來了。



回到問題核心,張五哥選擇給十三爺“守墓”,卻不願做侍衛,他是想盡孝心,更想善終……


南瓜報告


張五哥之所以能在步步驚心的朝廷中穩如泰山,靠的無非兩點。第一點是康熙老爺子的賞識,第二點則是張五哥與十三爺的特殊關係。康熙老爺子賞識張五哥,是因為他對待康熙一心一意,絕不逢迎,而是將自己的心裡話拋出來給康熙。這讓整日活在歌功頌德聲音中的康熙如逢甘露,所以張五哥得到了莫大的恩賜,被提拔為康熙的貼身侍衛。

而在康熙駕崩以後,張五哥迅速的判斷好了局勢,那就是要站在四阿哥胤禛這一邊。他帶著皇帝的金牌令箭釋放出來十三爺,為胤禛順利繼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所以他得以繼續在雍正皇帝身邊擔任貼身侍衛。而在雍正朝,張五哥的地位扶搖直上,他本身雖然只是一個四品的御前帶刀侍衛,但是他的妹妹阿蘭是朝中最有權力的怡親王福晉。誰敢小覷這個時時刻刻伴在雍正皇帝身邊的男人呢?

但是十三爺的去世卻讓這個局勢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張五哥的牌不好打了,他必須要另尋出路。特別是在十三爺去世之後,雍正帝的身體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眼看就要油盡燈枯。如果雍正帝也隨著十三爺黯然而逝的話,那麼張五哥在朝廷裡哪裡還有立足之地。

到那個時候,自己不過是一個四品的侍衛,自然是任人擺弄。那些以往嫉妒張五哥的人自然是魚貫而出,極盡嘲笑之能事,說不定還會給張五哥下絆子。人心之險惡,張五哥在刑部的大牢和刑部的公堂之上想必已經領會的很深了。而阿蘭雖然貴為福晉,但是她一沒有一個說得上話的出身,二又沒有為十三爺生個一男半女,她在王府中的日子也不會好過。

所以張五哥必須要在此之前為自己謀一份出路,為自己的子孫後代謀一份榮華。他久在雍正身邊,焉能不知道雍正與十三爺兄弟情深,十三爺去世時雍正幾欲哭死。所以只有向十三爺盡孝,為雍正守衛十三爺陵墓才會讓雍正感激。而感激之下必然是雍正對張五哥的厚厚賞賜和對阿蘭的殷切看護。而在張五哥辭別雍正的時候,雍正竟然親自將張五哥送出宮門,還特地賜張五哥黃馬褂一件,以示恩寵。

張五哥的選擇是對的,雍正在十三爺去世以後,身體也一日不日一日,他在親手結果了弘時以後。親筆御書傳位詔書,將其置放於正大光明匾額之後。雍正的生命也走向了盡頭。眾所周知,乾隆帝對自己父親的那些做法是極看不上的,他欣賞的是康熙大帝的那些仁政,時時刻刻向康熙看齊。

就像康熙六次巡幸江南,乾隆也六下江南一樣。乾隆登基之後,就對雍正的許多政策進行了修正,對他的用人政策也進行了修正。以雍正自己頗為推崇的三大總督來說(李衛、田文靜、鄂爾泰),乾隆則頗不以為意。對雍正遺詔配享太廟的張廷玉,乾隆帝也是極盡羞辱之能事(大概就是為配享太廟一事)。

就連雍正帝重點打擊的那些親兄弟,也統統讓乾隆放了出來,然後該加爵的加爵,該升官的升官。老八老九雖然被雍正從玉牒除名,但還是被乾隆給覆命。至於先帝的御前侍衛,乾隆帝自然也不會再用,至於他們去哪裡,那就由不得他們自己選擇了。或是授個小官,或是外放,這和天子近侍自然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所以張五哥的做法是極妥當的,他在乾隆登基之前就遠離了朝堂,這樣就沒有人會把目光再放到他的身上,他也就不會受到他人的攻擊。故而張五哥的選擇是非常知進退的,是非常明智的,他知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自己的時代到頭了。索性自己提前布好退路,以免浪大翻船。

守陵一生,遠離朝堂,換來的是餘生安穩,後代富貴。

以上。


逆流時代


看了幾個問答,覺得大家有些解讀過度。

要說張五哥一點心計都沒有,確實低估他,畢竟人家也是經歷了兩朝的御前侍衛,而且還在康熙駕崩的關鍵時刻,助胤禛奪取皇位,這都充分顯示了張五哥的能力。但是,說他最後自願選擇去給十三爺守墓,是他審時度勢,想借此而遠離是非之地、保住自己、家人乃至子孫的謀略,這就有點解讀過度了。



我個人覺得,張五哥想去給十三爺守墓,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張五哥始終對十三爺懷有感恩、敬佩和崇拜之心。十三爺於危難中救下了險些被斬首的張五哥,並由此捅出了刑部的驚天大案,張五哥對其感恩戴德,還為他的古道俠腸而感到敬佩和崇拜。後來康熙問他哪個阿哥最好,他直言不諱地說是十三爺。



第二,張五哥是十三爺的親戚,所以對他還懷有親情。大家可能很少注意到,張五哥和十三爺是親戚關係,因為張五哥的妹妹阿蘭嫁給了十三爺。張五哥恐怕是感慨自己在世上再無親人,於是出於親戚之間的親情,決定為十三爺守墓。

第三,張五哥或許也是在感慨宮廷之中的人情淡漠,骨肉相殘,對世道感到失望透頂,才選擇了去守墓。

張五哥作為江夏鎮的一個普通的小民,自從捲入了任季安案以來,就飽嘗了世間冷暖。幾個大小官員一句話,他就被頂包去執行死刑;老父親康熙屍骨未寒,親兄弟就互相爭起了皇位;雍正推進改革,動了權貴的既得利益,八爺胤禩便以此為由頭搞起了“八王議政”,親兄弟之間再次骨肉殘殺。看到了這些,張五哥肯定會心灰意冷,覺得與其在這世間看他們殘殺,還不如安安靜靜地陪著十三爺說說話。



個人覺得,張五哥都是一個晶瑩剔透的人,任何對他腹黑和惡意的揣測都不大符合電視劇對這個形象的定位


達摩說


人貴有自知之明,只有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才能在封建皇權下活得更久。

《雍正王朝》中,張五哥為老十三守靈就能夠說明他是一個聰明人,對現實看得很透。 這一和雍正登基前的師爺鄔思道很像,都懂得進退。

張五哥要為老十三守靈,主要還是因為他懂得一個最重要的道理,那就是伴君如伴虎。


作為皇帝的侍衛,他很清楚皇帝是非常人,皇帝的喜怒哀樂都不是可以輕易去揣摩的,稍有不慎就是粉身碎骨。

皇帝講究的是權謀心術、馭人之道。尤其是雍正這樣在爭奪皇位的道路上九死一生,更講究帝王之術。

在雍正眼裡,或者說在帝王眼中,只要是為了王朝能夠長治久安,那麼對他們來說沒有什麼人是不能犧牲的。

張五哥先跟隨康熙,在陪伴雍正,見了太多的是是非非,又見到鄔思道的激流勇退,他一定會想得特別透徹!


老十三對張五哥有救命之恩,為這位賢王守靈反而於心無愧,又能更加得到雍正的賞識,保證自己的家族聖恩不斷。

劇中的老十三雖然貴為滿洲親貴,但也是少有的對普通人有情誼的人,對人的和善也使他得到了賢王的稱呼。

張五哥家中遇難,如果不是老十三出手相助的話,張五哥恐怕會落得個家破人亡的下場。 這在封建皇權的時代,是特別值得珍惜的一份感情。

所以張五哥後來冒險向康熙請罪,就是為了報答老十三的恩情,樹立了在康熙眼中的忠義形象!


雍正登基後,張五哥選擇為老十三守靈,自然又加重了自己在新君心中的份量!

為什麼這麼說?

雍正登基後在面對老八黨的咄咄逼人時,是張五哥及時拿著金牌令箭找老十三救駕,為雍正化解了第一場危機。

雍正對老十三的感情是很深厚的,他登基後需要樹立自己治國嚴謹,但也擁有真情的皇帝形象。

此時張五哥提出了為老十三守靈的要求,正好符合了雍正內心深處的渴盼,再次為雍正解決了一個難題。

這樣猶如及時雨的侍衛自然會打動雍正那顆堅硬的心。


縱觀《雍正王朝》,鄔思道的進退那是他清楚自己的謀略已經不適合坐上皇位的雍正,所以必須遠遁,否則是否能活下去是要打問號的。

而張五哥的進退對他來說卻是最合適的上上之選。他選擇為老十三守靈,不僅對他忠義形象的樹立更加堅固,同時又躲開了政治上的是非之地;最後還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認同。

這樣的人如果不能榮華富貴一生,不能恩澤後代是說不過去。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