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文 | 狐狸勳

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特殊節點,頂著“現實主義”、“主旋律”名頭的獻禮劇在今年的電視劇市場層出不窮,浩浩蕩蕩好不熱鬧,但量多卻質“憂”,悽悽慘慘撲街不怪。當然不只獻禮劇,今年網臺兩端多數大劇均呈現啞火狀態,觀眾陷入了“有劇追不動”的“劇荒期”。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因此,集“‘侯孔黃’的正午品牌組合+阿耐的成名大作+王凱、楊爍、董子健的強演員陣容”於一身的《大江大河》毫無疑問成為了2018年末業內和觀眾的期望之作。從目前成績來看,“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魔咒並沒有發生在它的身上。

目前,《大江大河》開播6天,CSM52黃金時段收視率穩居一位,並且在年輕人聚集的網絡端也收穫了不錯的聲量,不含愛奇藝播放數據的情況下,累計播放量已經達2.8億,微博話題閱讀量達10億,討論量543.9萬,豆瓣評分8.8分,是今年第一部,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部豆瓣8.5分以上的國產劇。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細節成就經典,口碑拉攏觀眾

從早期與山影聯合出品的《北平無戰事》《琅琊榜》,到後來更加偏年輕化的《偽裝者》《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正午陽光出品的劇集質量一直有口皆碑,雖然去年的《歡樂頌2》有失水準,但作為出自山影體制的優質班子,正午陽光對於正劇的把控能力十分到位,這一點在《大江大河》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

首先在IP選擇上,正午陽光向來眼光毒辣,《大江大河》的成功影視化離不開精彩的原著故事。該劇原著《大江東去》是一部全景展現改革開放三十年中國社會、經濟、生活變遷的長篇小說,曾摘得中共中央宣傳部組織的“五個一工程獎”,這也是網絡小說首次獲得該獎。

製片人侯鴻亮也對《大江東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小說用的是一種‘編年體’的方式,每一年發生的事和人物命運緊密結合在一起,有這個作為基礎導演在創作上方便了很多。”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優質的原著質量是一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有跨越文字與影像之間壁壘的能力。相比於同類反映時代變遷的劇集,從宏觀入手,一味往恢弘龐大、“偉大正”方向靠,《大江大河》則儘可能從微觀切入,格局越大,越要小做。

首先是時間線,《大江大河》沒有全部改編小說涉及的30年,而是將時間節點放在了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間。一方面是考慮到影視化時間、精力的問題,另一方面這段時期文化大革命剛結束,是時代與人糾葛最深刻的10年。一面國家新政策已經出臺,一面人民舊觀念還未打破,這樣的背景下,戲劇效果不用刻意渲染便能躍然而出。

其次,《大江大河》用小人物的人生際遇和發展軌跡為敘事線索。如願上了大學並進入國營金州化工廠的宋運輝(王凱 飾),退伍回村帶領村民致富的雷東寶(楊爍 飾),在揚子街電器市場打拼的個體戶楊巡(董子健 飾),他們分別代表了“國營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三種經濟形式。以小人物命運折射時代的變革,既有以小見大的故事吸引力,也體現出了大格局觀。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而且在人物形象上絕不走“偉光正”、空喊口號路線,而是放大了人物的七情六慾與瑕疵,宋運輝的犟,雷東寶的野,楊巡的精,接地氣的人設加深了劇集的真實感,也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

演員在角色塑造上也下足了功夫。王凱為了貼近角色減重十幾斤,對其前期木訥、耿直、缺乏安全感的性格也表達得十分到位;楊爍則為戲增肥,走路、說話、吃飯,都活脫脫還原了農村“大老粗”形象。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對於表現特定歷史時期的作品而言,通過場景還原塑造年代感這一環節必不可少。相比許多年代劇投機取巧採用只給畫面疊加一層昏黃濾鏡的方法,正午陽光在服化道方面再次沿襲了一貫的“處女座”風格。

國內影視城找不到1978年以後的相關場景,劇組就不惜輾轉數十個地點取景、搭建實景,費用超出了其他電視劇的兩倍,並在國劇領域首次採用了超寬屏幕鏡頭拍攝,甚至大於正常寬幕電影的2.35:1。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大到綠皮火車、革委會辦公樓,綠油油的竹林,小到宋運輝家裡的櫥櫃、身上鬆垮的紅背心,甚至是領口的磨損,切豬草的繡刀、板車車輪上的鏽、門板上凹凸不平的洞,既洋溢著時代的氣息又散發著生活的溫度。

並且,為了貼合時代變遷所帶來的變化,留給美術翻新時間,《大江大河》甚至採用了需要耗費極大時間、財力、物力和人力的順拍模式。房子從最開始的茅草房、毛坯房變成磚瓦房、大院,都是順著劇情一點點建起來的。

每一個細節都非常自然,好得不著痕跡、混溶於整體,但單獨拎出來就會發現背後全是功夫。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切豬草的繡刀、木頭砧板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板車車輪上的鏽,符合“窮家”設定

故事佳、演技好、製作優,使《大江大河》成為了今年為數不多出圈的獻禮劇,不僅獲得了中老年觀眾的喜愛,也受到了年輕觀眾的追捧,原因很簡單,好內容永遠受歡迎。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在很多人的意識裡,正劇與年輕人的磁場天然相斥,但事實卻是某些所謂的正劇,為了刻意迎合年輕觀眾加入不必要的元素,反而顯得不倫不類,有失專業。侯鴻亮就曾吐槽道,

“很多1978年的戲,已經穿上了1998年,甚至是2018年的西裝,這不是迎合年輕人的問題,是智商問題,是專業上的問題。”

如今的年輕觀眾受日韓英美等國高品質劇集的滋養,審美要求愈發苛刻,但其實他們並不像外界想象的那麼難以俘獲,對於年輕人來說,題材不是限制因素,品質才是吸睛利器。

從之前的《平凡的世界》《雞毛飛上天》到去年的《人民的名義》再到今年的《大江大河》,這些正劇無一不是通過口碑俘獲了年輕觀眾的“芳心”。

今年首部超8.5分口碑劇誕生!《大江大河》成劇集市場強心劑!

在一個爽劇、甜寵劇、“三幻”劇、懸浮劇大行其道的市場上,如《大江大河》這類沒有流於表面的年代氛圍,沒有開掛的人物光環,沒有脫離日常生活“道德神話”的良心劇恰似一股清流。事實也證明,年代劇、現實主義不是沒有市場,質量不佳的鍋別再讓觀眾背。


影投人 [公眾號ID:movieeye]

有眼力、有腦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視內容製片工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