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是怎麼進入市場的?

天翼用戶282334182


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主要通過四條途徑流入市場中的:

1.央行回購國債和央行票據,以及償付外債(財政緊缺難以週轉時才會使用);

2.央行從商業銀行手中購進外幣,形成央行的外匯儲備(並不是所有購進的外幣都使用新印的貨幣,經常使用的是央行的存量貨幣資產);

3.成為政府的收入,並經過政府支出進入流通領域(政府財政緊缺時使用);

4.央行將新印的鈔票存放到商業銀行(具體是從央行的發行庫存放到商行的業務庫),直接增加基礎貨幣,然後通過信貸方式流入社會。

以上方法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通貨膨脹,但只要是輕微的物價上漲就無關大礙,畢竟物價上漲是一個大趨勢。

中央銀行的三大貨幣政策工具:再貼現率(利率),準備金,公開市場操作即國債操作。

1.再貼現率的調節其實就是利率的調節,它面向的是全社會,對百姓影響很大,也是貨幣政策裡最直接、最立竿見影也是最主要的操作,

2.提高準備金是指主要作用於銀行的,用來控制貸款量,降低貨幣乘數效應,效果比較溫和。主要影響企業,對一般百姓影響不大。

3.公開市場市場操作,發行國債,就是收回一部分的流動貨幣。贖回國債就是發放一定數量的流通貨幣。

由於中國的國債比率相對不高,公開市場的操作的效果不是很明顯。


黃金mks663


2006年我國的M2是34.6萬億,到了2016年就已增至155萬億,即10年增長了3.48倍,而同期我國的GDP卻只增長了2.4倍。直至2018年我國M2已經高達180萬億,幾年來貨幣超發,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央行放水。


那麼,央行又是如何讓超發的貨幣流入市場?

貨幣是通過商業銀行系統流入市場的,也就是從貸款變存款、存款變貸款、貸款再變存款,一直循環往復印製出來貨幣。

貨幣意味著財富,而央行的超發鈔票實質上代表著頂層設計的社會財富再分配和轉移。作為普通老百姓來說,在這種既成事實的情況下,一定要學會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這也正是我們常說的盡力跑贏高通脹以及物價上漲的影響。

央行之所以要超發貨幣,主要還是為了刺激經濟增長。當前全世界所有新興市場國家,幾乎都是很難避免這一現象的。比如說經濟繁榮昌盛時的超發,是由於經濟活動劇增,商品和服務交易隨之增加,當然要更多的貨幣,否則就會面臨著通縮的風險;而經濟不好時的超發,那就更是直接刺激經濟增長並帶動就業的有效方法。


通常貨幣印刷的主體包括三方: 央行、商業銀行和貸款人。央行作為政府機關,它主要管控的是貨幣發行總量的上限,通過管控基礎貨幣和貨幣乘數的方式實現,市場上貨幣流通最大值=基礎貨幣*貨幣乘數;而商業銀行和貸款人具體參與貨幣的印刷,所以在央行確定的貨幣發行總量的要求下,得有貸款人去銀行借錢,並且銀行也願意放貸才能完成貨幣印刷。

一般情況下,央行放水的途徑主要是: 一增加基礎貨幣供應,通過抵押國債/金融債(逆回購)/MLF/SLF/外匯佔款等形式投放基礎貨幣,而發行國債/金融債募集的錢很大部分去了基礎建設領域,這也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財政政策;二就是增加貨幣乘數,即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比如說今年以來央行多次下調包括10月15日起再下調1個百分點),這樣一來商業銀行就可以放貸更多的錢,其實這也是近段時間餘額寶收益率下降的原因,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貨幣政策。



通過以上我們都知道了,錢是通過商業銀行系統“貸款/存款”的循環往復流出來的。因此引流央行放水的一個主要渠道就是借錢,即去銀行貸款,以槓桿負債的形式拿到錢,比如說放貸和抵押貸款、車貸、消費貸、信用卡消費等。

再然後就是拿到錢去投資或消費,相關行業的投資方式方法都可以讓錢以各種形式流入你的手中,比如說工資啦!


東震木


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如何進入市場,渠道可多了。

美聯儲的擴表與縮表就是貨幣的投放與回籠,次貸危機以後,美聯儲通過扭轉操作注入了數萬億美元流動性。

我國央行發行基礎貨幣一個最大的渠道就是外匯佔款,每一美元進來,只要結匯,央行就會被動投放對應的人民幣,現在匯率計算,就是6.9元左右。由於過去十年級我國擁有龐大的貿易逆差和外國投資資本進來,外匯佔款快速膨脹,達到20多萬億美元,投放的基礎貨幣是很龐大的。

現在隨著外匯佔款增速下滑甚至減少,依靠外匯佔款投放貨幣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央行就通過降準、SLO、MLF、再貸款和逆回購等方式投放基礎貨幣。最近央行不斷放寬可抵押再貸款資產,就是更多的投放貨幣。這部分資金首先進入銀行,銀行再通過貸款進入流通領域。像實體經濟、住房抵押貸款。居民消費貸等。

最近一次降準釋放的部分資金用於償還15日到期的約4500億元人民幣MLF,這部分MLF當天不再續做。除去此部分,降準還可再釋放增量資金約7500億元。

當然央行還可以通過國債回購釋放貨幣。


杜坤維


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如何進入市場?

1)直接給銀行?

2)直接政府拿來用?

沒那麼簡單,如果真是這樣,豈不是亂了套了。

一般來說,有以下幾種方式:

1)購買政府債券

2)貸款給銀行

3)購買外匯

主要方向一個是政府,一個是商業銀行

那麼有人會問了,借出去的錢到時候是要還的,為什麼錢變得越來越多呢?

比方說,現在市場上一共有100元,央行借給政府100元,政府花100元買了100元的資產,可是慢慢發現市場中錢太多了,貨幣貶值,原來100元的資產變成了200元,所以政府賣出了這200元資產,回收了200元的貨幣,然後還了105給銀行,自己又留下95元。

市場上貨幣少了,貨幣又升值了,物價又上漲了,政府拿著95元,又買了一堆資產,又投放了貨幣,由於市場貨幣還是不夠,政府又去央行借了300元,又買了一些資產,釋放了300元的流動性,又價格又高了,政府又開始賣資產了。

真實情況遠比這個複雜,不過總體上大概可以說明貨幣是如何變得越來越多的,因為債務。


以股易金


人民銀行發行的貨幣在國內流通使用,先是舊幣種與新幣種同時使用一段時間後,發行公告,舊幣種在市場回籠後,不在使用或持舊幣到各大銀行等值兌換。除了早期第一套人民幣面幣大(與現今日元、韓元面值類似)與第二套人民幣到現今第五套人民幣不同,因第二套人民幣開始,真正體現人民幣真正的價值與特性,第二套開始流通時,第一套人民幣按一定比例與第二套人民幣兌換(具體比例沒深入研究),這是人民幣唯一一次未按等值兌換的事例。在國際市場上,與國際貨幣實行匯率掛鉤政策,以市場規律來體現匯率變化,並加以監控,防止因一些不法之人或國家利用貨幣擾亂國內市場及貨幣匯率。到當今我國一帶一路的國際路線及用人民幣結算業務在國際上應用,正在國際上被世界各國加以重視和接受。使人民幣走向國際,衝擊美元國際地位成為可能。個人一些觀點,不足之處請老師指正。


星空240070652


通過商業銀行進入市場,央行發行貨幣借給商行,商行給貸款者貨幣。

貸款者還貸把人民幣還給商行,商行把人民幣還給央行。

自此,人民幣完成整個交易流轉循環,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是還沒還給央行並等於各個方整體抵押在央行的債券。


寂元龍兒


降準,補給地方財政,渠道多的是。


yxj197610


從銀行發放商戶,還有取錢,兌換等各種正規渠道發行。


河南錢幣收藏


貨幣通過降準或是借給商業銀行,商業銀行再通過貸款進入消費市場,最後貸款者再通過還款進入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