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炸裂的《無敵破壞王2》已經上線,你覺得好看嗎?

簡單de陪伴


《無敵破壞王2》玩的是懷舊,既然要懷舊,那就必須找彩蛋。就像之前的《頭號玩家》一樣,說不定某個陰暗的角落裡,就有一個小驚喜。

既然主角兩人已經進入了互聯網,那麼他們的“視野”也迅速開闊,大量的經典形象和IP融入了進來。

比如一群經典的迪士尼公主,當雲妮洛普解釋自己也是一位公主之後,迪士尼也開啟了自黑模式,調侃迪士尼公主套路……

好,回來找彩蛋,當破壞王拉爾夫和雲妮洛普進入到互聯網世界後,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大群的、無處不在的廣告!真的很“互聯網”。

▲我們可以看到ebay、Google、Facebook、Youtube,還有來自中國的新浪微博、QQ和天貓……

還有激動人心的迪士尼世界入口,數不清的彩蛋啊!

▲星球大戰,漫威影業,皮克斯,都看出來了吧。

星球大戰中的死星、千年隼、X翼戰機看到了沒?還有下面站著的R2D2。

▲漫威這一部分,看到巨大的鋼鐵俠手套了吧?還有鋼鐵俠,還有美隊的盾牌、雷神的錘子。

▲旁邊的皮克斯,那個著名的小檯燈,還有《機器人總動員》裡的伊娃,《恐龍當家》中的小恐龍,還有《玩具總動員》中的巴斯光年。


哦,對了。彩蛋這東西,還是不要劇透的好,自己找出來才驚喜。

總之呢,至少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敵破壞王2》的口碑還是相當不錯的,值得去看一看。


看電影的廚子


《無敵破壞王2》,等了六年的迪士尼大作,精彩程度絕對是無與倫比的,但只是沒想到結局如此割心!

兩天前,隔夜君撰寫了一篇《相信我,這部迪士尼年度壓軸動畫,將會在兩天後刷屏朋友圈!》的文章,

雖說也僅僅就著這部迪士尼動畫的皮毛來進行評析而已,但卻依舊獲得了網友們絡繹不絕的認同反饋。

今天這部迪士尼動畫也終於上映了,而隔夜君也同樣去看了今早的最早場次,目的自然就是要為你們送上最新鮮滾熱辣的影評賞析啦。

放心吧,作為一部續集動畫,不僅延續了第一代的經典,而且還在相當多的方面做出了耳目一新的創造,

無論你是新影迷還是舊作的擁躉,也都一定會對這部動畫愛不惜手的。

豆瓣初步評分達到了8.7分之高,與隔夜君心目中的分數也相差無幾吧,用時下的標準來說也可稱之為準神作了...

好了,在下面的內容當中,隔夜君就詳盡的為你們剖析一下這部年度迪士尼大作的精妙所在---

《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

承接上六年前在街機廳走向大團圓的故事---破壞王拉爾夫以壞蛋的身份重回到自己的遊戲並得到大家的認可,雲妮公主也在糖果衝刺遊戲中得到了身份正名。

今天的故事就顯然時髦了一把,擺脫了那一落後街機廳的侷限性,帶我們到來了時下人們生活不可或缺的“互聯網”世界中去(契機就是糖果衝刺的控制設備壞掉了,於是拉爾夫就攜伴雲妮去互聯網上尋找購買的可能)。

然而就像所有的冒險旅程一般,這趟互聯網之旅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電商網站的競拍價被推舉到了高企位階,

故而身無分文的主角兩也就不得不想方設法去覓尋足夠的資金。

最後的結局當然也如同所有的迪士尼故事一般啦,走向了大團圓,

只不過,這一次的團圓似乎有點兒“割心”(在下面內容中會著重解釋),大致吧,就是這樣一個異彩紛呈的故事。

雖然在上一篇文章中隔夜君已經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去為你們儘可能解剖其中的“彩蛋”了,

不過,預告片的信息量又怎能夠與正片相媲美呢?

就在拉爾夫攜伴雲妮到來互聯網世界,而屏幕中一幕又一幕對於所有觀影者來說都甚為熟悉的品牌LOGO躍然出現之際,隔夜君確實難掩內心當中的激動之情。

你們要知道哦,雲妮和拉爾夫的這趟旅程可是與“電商”緊密關聯的,所以在劇中也就自然而然給我們帶來了電商平臺“supermarket”

化的呈現啦---從商品的陳列,到競價,再到最後的購物付款全都毫無違和的將三次元和虛擬網購體驗融洽到了一塊。

單就這一點腦洞創意就足夠我們把票價給賺回來了。

另外,互聯網除了帶予我們便捷,也難以避免會給我們帶來相當程度的麻煩和滋擾,比方說讓人惱煩的

彈窗廣告

在《無敵破壞王2》這部動畫中,當拉爾夫和雲妮剛剛到來互聯網世界之時就曾遭受到了不少的原住民手持著各色“誘導點擊”的廣告推薦前來他們的身前---玩遊戲即可賺錢,***少女有約,迅速減肥妙招等等,更為齷齪的內容當然未有在動畫中展現,但也大致能夠給觀眾帶來似曾相似的體驗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拉爾夫不是缺錢嗎?於是劇情後期就誤打誤撞的來到了“直播視頻平臺”進行各色搞怪甚至無底線的內容錄製,希望用以換取觀眾的點贊,並得到相對應的流量報酬(類似直播打賞)。

破壞王的魅力是無法擋的,視頻一經上線就得到了N多用戶的青睞。

但是了嘛,為求在限定時間內能夠獲得足夠的金錢,拉爾夫也在管理人員的建議下,肆無忌憚的將視頻內容往他們的屏幕上推送。

最終雖說成功完願了,但卻也收穫到了用戶的唾罵和嫌棄。而拉爾夫這短短數十分鐘的歷程,也算是對時下互聯網生態一種赤裸裸的映射了吧。

當然,這部經由《瘋狂動物城》

製作團隊創作的續集動畫又豈止這些深刻的揭露呢,

包括搜索引擎的“自動關聯詞義”功能,以及這兩年逐漸被大夥認識到的所謂“暗網”的內容也均一有在劇情中展現出來。

較比起在《瘋狂動物城》裡通過“大象用鼻子去製作冰淇淋”,“兔子朱迪購買的紅蘿蔔飯盒被嚴重偷工減料”,“樹懶們慢乎其慢的行政工作效率”

來對現有的商業世界進行嘲諷,

可以說,在這部《無敵破壞王2》中的表現只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這也進一步的印證了這一動畫製作團隊已經能將這種精妙絕倫的創作手法“套路化”的能耐了---給定一個足夠龐雜的空間,那麼深刻的內容就自然而然的水到渠成。

當然,在這部續集動畫中最最最最大的彩蛋絕非全體“迪士尼公主”一併登場莫屬了。

在預告片中,我們頂多就看到了公主們身著靚麗衣裳登臺的模樣,雍容華貴讓人只可遠觀不可褻玩。

然而到來正片內裡,我們卻看到各位公主們幕後接地氣的形象表現---十多位公主每一位都性格迥異,有《冰雪奇緣》艾莎公主的端莊高貴,也有花木蘭大小姐的直爽豪情,以及《勇敢傳說》梅莉達公主的粗野痞氣。

記得哦,這十多位公主在劇中可不僅僅是養眼的花瓶,也絕非是壓榨觀眾情懷的玩物,她們眾人在劇情的最後可是起到了相當關鍵的影響作用呢。

不過隔夜君就不在這裡給你們劇透了,好東西還是留給你們前去電影院觀看吧。

好了,零碎的讓人驚喜的內容也大致說完了,在點評的最後部分隔夜君就給你們剖析一下上文提到的“結局割心” 事兒吧。

我們都知道這部續作動畫距離上一部的公映已經有六年時間了,別以為只有現實世界過去了六年哦,

不是的,劇組也巧妙的將這一時間變化延續到了動畫劇情當中,也就是說拉爾夫和雲妮公主已經相識相伴了六年之久了。

對於拉爾夫來說,這六年時間是相當快活的,每天太陽出來街機廳營業就去上班,下班之後就結伴雲妮在各色遊戲當中遊玩享樂,這絕對就是他的人生天堂呢。

但不幸的是,雲妮對於過去這千篇一律的庸常生活萌生了厭惡,從心底裡期盼能夠擁有

“每天都不一樣驚喜”的人生歷程。

可以看到, 此時此刻他們之間的感情已經出現始料未及的“裂痕”了,由此也帶來了這個續集動畫最發人深省的一個問題:作為朋友,當相互之間出現了興趣偏好上的迥異,那這段感情將會走向何方?

在《無敵破壞王2》的後半段劇情裡,所有的是是非非都是圍繞著這一問題來進行的。

我們看到了雲妮在覓尋到心中所好的世界時的那種喜悅,當然也同時感受到了她在內心掙扎不知如何向拉爾夫表達的那種苦痛。

而對於拉爾夫來說,神經粗大的他也在一初感知到雲妮的“背叛”意圖之後做出了駭人驚悚的行為表現(前去暗網尋找網絡病毒),一度讓整個網絡環境都陷入了崩潰,險些釀成了不可挽回的大錯。

最終當然也還是走向大團圓結局,拉爾夫和雲妮各自去向了所在的生活---雲妮留在互聯網世界,而拉爾夫則回到原來的街機遊戲廳,兩人也僅僅能在工作閒時通過電話來進行日常溝通罷了。

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大團圓結局,《無敵破壞王2》的這個結局是通過讓主角拉爾夫的心靈得到成長,從而做出

”對任性情緒的憋除來達到妥協效用“來開展的。

在隔夜君看來,這種主旨無疑是極具教育意義,但不可否認的是,過去六年相依相伴相宿相妻的美好時光,也必然會成為拉爾夫內心當中永恆定格的場景。

可想而知,在“眷戀”二字的支配下,所謂的“成長”“妥協”也就理所當然的成為了“苦痛”

而作為這六年來都自始至終代入到拉爾夫這一角色視覺去感受這兩部動畫的影迷們來說,“割心”的感受就難以豁免咯。

還有啊,拉爾夫,在童話世界或許真的存在著這麼一個“即便遙隔萬里,也依舊能彼此交心融合”的完美故事,但對於身處殘酷現實世界的隔夜君來說就未免難以入戲接受了。

我認可的只有所謂的“協同進化”---無論是愛人還是友人,如果認知品味已經存在落差的話,那隨著時間的推移各方也就只會走向不同的彼方。

這是隔夜君所接受教育帶來的認識,而這也無疑在我本已傷痛的心靈上再度割上了一刀。

不過,也希望你們能夠喜歡上《無敵破壞王2》這部年度迪士尼大作吧。

關注【隔夜說動漫】,一個有趣且有深度的動漫自媒體。

如果覺得回答對你們有用,麻煩“點贊”

以表鼓勵!


隔夜說動漫


我是卡熳,寫文又卡又慢。


卡熳上週剛看完《無敵破壞王2》,並沒有特別在意豆瓣的評分。


個人覺得故事還是比較遵循套路,但是互聯網的設定細節+迪士尼公主自黑精神值得肯定。



把虛擬的互聯網“人物化”


互聯網裡的那些代碼,被人物化、實體化後,就成為了《無敵破壞王2》中展現的樣子。以這樣的方式,告訴我們互聯網那“看不見的世界”是如何運作的,的確是新意滿滿。




比如,現實中的搜索引擎,就是動畫裡的“萬事通”。如果人們在搜索殷勤上隨便輸入兩個字,那麼互聯網世界裡的“萬事通”,就會幫你猜測你的想法,給你一系列選擇。這與我們看到搜索欄中給出的大量聯想選擇是一個道理。


而當人們點擊了自己想要搜索的東西,在互聯網的世界裡,就會有一輛小車,載著你的小人模型,帶你去要去的地方。而現實世界裡,我們就會立刻進入點擊的“網頁”。這波操作,真是神奇。


並且萬事通還吐槽,沒有人對他說過“謝謝”。現實中的我們,又有誰會對搜索引擎說謝謝呢?這些小細節,真的很還原互聯網的實況了



迪士尼公主集體自黑


迪士尼公主們的出場,也是《無敵破壞王2》的彩蛋之一了。她們集體自黑的橋段還是挺搞笑的,畢竟這些女孩子給多少少女造成“公主夢”,然而現實中,又有多少人能成為真正的公主呢?



在這裡,公主們抱怨身上華而不實的裙子,抱怨等待被王子親吻的那個瞬間。沒錯,公主向來是要接受厄運,接受美好的。只不過,經歷了這些,就能變成“公主”了嗎?


或許她們渴望的,不過是穿著柔軟的居家服,做一個平凡的女孩子。


而且,公主們不一定非要等待王子的拯救,她們可以決定結局的走向。


所以,在最後,迪士尼公主們一舉幫助破壞王,順利降落在地上。她們以成為拯救男人們的“王子”,併為破壞王穿上了禮服。


這種“女性力量的崛起”,不僅在歐美,在我們亞洲、國內也越來越多見,無疑是一件好事。


當然,《無敵破壞王2》的主題是友誼、以及互聯網給人們帶來的影響,我覺得對於其中的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主要看過了覺得開心,就很好。


-END-

我是卡熳,現在正在等著你的點贊評喲~~

小心卡熳愛的暴擊!

Biubiubiubiu~~(づ ̄3 ̄)づ╭❤~


動漫販子的卡熳


大家好,今天來說說最近剛上映的《無敵破壞王2》。看完以後我只能用四個字來表達自己閱後的感受,那便好看吹爆。

相當優秀的作品,比起第一部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首先簡要說明一下本作的背景設定。

和一代販賣街機情懷不同,二代主打的設定還是互聯網可視化。

在這要說一句,對於互聯網可視化的那些設定,其想象力真是牛得飛起。

作品中對於搜索引擎、網購還是彈窗廣告,其形象、性格以及行為方式之貼切,確實做到了有趣與通俗的完美結合。

且作品中常會出現內含稍許嘲諷意味的可視化設定,這些都足以讓人會心一笑。

讓人覺得,嘿,我認識的互聯網還真是這個樣子,這部分絕對是整部電影最有魅力的賣點。

然後迪士尼完美的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做有版權就是可以為所欲為。

上至本家的迪士尼的那些公主們,收購包括漫威等人氣角色;下至那些露出的互聯網公司LOGO,這些超級IP的登場,可以說彩蛋多到捨不得眨眼。

並且本次迪士尼對於自己家的IP玩的可謂異常大膽,宣傳片裡大家也看到了,把自家那些公主可以說吊起來黑。

看到自己熟悉的角色被黑,而且還黑的很有道理(例如所有公主都吐槽自己沒有媽媽,還有吐槽皮克斯公主聽不懂等等)就會感覺本片和觀眾距離很近,親切感十足。

雖然,作品裡大部分重要場景,例如谷歌、Facebook、yotube什麼的,國內上去都是404,必須要科學上網,但這不妨礙我們看到熟悉事物放到電影裡的新鮮感。

並且作品裡還對互聯網的一些現象進行了輕量級的嘲諷,例如鍵盤俠、暗網、病毒、群眾效應、流媒體等等,使整個片子看上去就顯得更加豐滿立體。

最後說一下最令我意外的部分,也就是故事。

其實像這類閤家歡動畫作品,又是一個續作,我一開始並沒有對故事有太大期待。

認為還和一代一樣是個邏輯清晰、價值觀明確且略顯套路的童話故事。

但很意外的是,本電影可以稱為卡通故事成人化。故事裡對於友誼以及夢想的闡述並沒有那麼童話,甚至可以說有些真實殘忍。

作品裡的破壞王拉爾夫也變得不是那麼偉光正,甚至會因為友誼而產生極大的負情緒與佔有慾,作品也借閃姐的口說出了編劇對於友誼的理解,也就是最好的朋友,並不意味著要有同樣的夢想。

而且大家都知道,關係再好,也遲早會離別。

這一部分被國內某些觀眾認為是“舔狗”的表現,那以我來看更認為這是對於摯友為夢想被迫分別後的心境改變。

就如同學生畢業一樣,到了新學校肯定會各奔東西,也只有分別才能更顯友誼的珍貴。

雖然作品沒有把更殘酷的現實,也就是朋友分開了,圈子變了,感情慢慢也會淡了這一事實給寫出來。

但即便如此,也顯然不是孩子能切身理會的內容,而且結尾並沒有那麼閤家歡,甚至還帶著一絲淒涼與無奈,可以說本電影在故事的打磨上,遠超出我的想象。

當然,最後一部分那巨噁心的最終BOSS以及傻到無比的真情告白,使得本片一下無趣了很多。不過其餘亮點足以覆蓋這部分的缺陷,因而仍是一個很優秀的作品。

總結一下,我個人認為本電影最大的吸引力:

一是對於互聯網可視化的巧妙設計;

二是到處借IP和現實現象玩梗與暗諷,並且設計的都很巧妙,玩梗玩的灑脫之餘,也不會感覺用力過猛而產生的厭惡感。

作品中一段飆車戲也非常爽快,看上去爆點十足。

但最終戰因為衝突、危機以及人物的成長來的都有些突然,感覺反而不太好,沒有一開始玩梗闡述世界觀時來的有趣。

但最後結尾的處理,又使整部作品高度提升了不少。配合著迪士尼對自己公主的高強度自黑,整個片子更顯得情懷慢慢。

我個人感覺明年奧斯卡最佳動畫十有八九就是它了,一部非常優秀的動畫電影。


黑鼠鼠


你們快醒醒,這片口碑完全稱不上炸裂,頂多用差強人意來形容。第一部那才叫口碑炸裂,豆瓣22萬人評分8.7。這一部現在豆瓣評分已經跌到8.5了,我猜最終穩定在8.0左右,也就是和幾個月前的《超人特工隊2》差不多水準,和去年真正口碑炸裂的《尋夢環遊記》比更是連腳後跟都比不上。

而且票房也看得出來,作為一部本週剛上映的片子,週六單日票房已經被上映一週的《無名之輩》和上映半個月的《毒液》給超過了,可見觀眾對本片並不買賬。

我上映當天就去看了,結論很簡單:玩梗部分是世界級的好看,劇情主線是全方位的平庸。這片最出彩的地方,基本就是前期宣傳放出來的迪士尼公主自黑,以及各種海量的迪士尼+互聯網公司植入梗,拍得相當精彩。

但一到主線就徹底不能看了,是一個非常平鋪直敘,簡單粗暴的劇本。最後的BOSS最終戰,居然純靠嘴炮說理就贏了,看得我一臉懵逼。主角拉爾夫成了一個玻璃心的巨嬰,不停給別人添亂,看得人十分鬧心。整體水準和第一部相差太多了,不推薦觀看,希望迪士尼以後拍片再多用點心啊……


我永遠喜歡喵森


我以為,它講的是冒險。沒想到,它講的是社會,動畫很好看,全程密集出現的各種彩蛋對95後的我來說回憶滿滿,看到最後拉爾夫放手讓雲妮洛普走的時候我哭了,我哭苦逼拉爾夫!!雲妮渴望刺激,拉爾夫給她挖了新賽道;雲妮跑嗨了,導致小女孩使勁把方向盤擰下來;然後雲妮非要去把遊戲機修好,拉爾夫瘋狂錄視頻賺錢。結果雲妮自己玩嗨了不想回去了,怪拉爾夫想把她留下來。我特麼真的,氣炸了!閃姐說的對,朋友不一定要有相同的夢想。但不是雲妮這樣的,你要求的都滿足你,不能滿足你就不是好朋友。給我的感覺就是,全程只看到拉爾夫的付出,雲妮只當他是備胎而已!除了這點,電影值得五顆星。


小六扒影


11月23日,迪士尼年度最佳動畫續作《無敵破壞王2:大鬧互聯網》正式在國內上映。上映首日口碑炸裂,豆瓣8.8,貓眼9.1,淘票票9.0。上映首個週末票房破億。迪士尼用實力證明了,你爸爸還是你爸爸。

《無敵破壞王2》的故事背景距離第一部已經過去了六年。導演曾透露《無敵破壞王2》最初的創意是:“互聯網威脅了街機的生存,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所以拉爾夫想去砸了它”。如今,劇情變成了街機遊戲缺少零部件,需要互聯網來拯救,拉爾夫和雲妮用闖互聯網世界。當兩個街機遊戲中的角色進入到龐大的互聯網世界中,所產生的化學反應可想而知。出糗是必須的,笑點是密集的,說的是“大鬧互聯網”,不折騰一陣兒都對不起這個名兒。雲妮和破壞王拉爾夫到底在互聯網世界掀起了多大的浪,還需要觀眾朋友們到電影院裡看個過癮才行~

有人認為迪士尼動畫劇情老套,千篇一律的風花雪月,受苦受難的公主總會遇到王子來解救。這對迪士尼顯然的不公平的,這幾年的迪士尼動畫在主題上的深化顯而易見:《冰雪奇緣》裡沒有男主,兩位公主相親相愛一家人;《瘋狂動物城》裡隱喻種族歧視問題……《無敵破壞王2》更是涉及到了互聯網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度一下你就知道”,搜索引擎幫你思考;流行風向標換了又換,你被看見的速度和被遺忘的速度一樣快;想要紅遍互聯網,首先要學會蹭熱點;互聯網守則第一條,別看評論……這裡隱藏著善,也潛伏著惡。這就是互聯網,一個真實血肉與數據代碼交織的花花世界。

在影院裡,雲妮和拉爾夫馳騁於互聯網世界,我看到Google、ins、facebook,甚至是新浪微博、QQ、貓眼的LOGO變成巨型建築樹立其間,我看到彈窗仔、萬事通、雙頭蠕蟲、贊姐等角色人物,我看到一個個小人坐著數據的車在各大網站間穿越,這些設計好像在說,嘿!你上網的樣子這裡都有。(Ps.各種LOGO看得人眼花繚亂(+﹏+)~,觀影時一定要好好注意這裡!)

迪士尼真的很厲害,把互聯網世界真真切切的呈現了出來。

雲妮進入到迪士尼城堡後,《美國隊長》和《銀河護衛隊》相繼被cue,狐尼克、巴斯光年、格魯特接二連三登場,鋼鐵俠的金屬臂、雷神之錘、迪士尼動畫的剪影隱藏其中,需要大家擦亮眼睛去發現。

而幾位迪士尼公主們,是本片最大的看點和驚喜之一。當雲妮被灰姑娘、睡美人、白雪公主、長髮公主、小美人魚、茉莉公主、寶嘉康蒂、梅里達、蒂阿娜、艾爾莎、安娜和莫阿娜團團圍住時,我真想魂穿雲妮!

在這一部分,迪士尼將自嘲玩了個透,公主們審問雲妮是不是真正的公主,每個問題都與自身的經歷有關。當長髮公主問出“你是不是被一個強壯的男子拯救?”得到肯定回答的眾位公主立馬回應“哦那你是公主!”自黑玩起來得心應手,實力演繹官方吐槽最為致命。

迪士尼公主們承擔的另一部分角色任務,是對平權的隱喻。每位公主都被認為是“靠男人上位”,就連最不像迪士尼公主的雲妮也有拉爾夫的守護。但最後,當拉爾夫從空中掉落命懸一線時,是各位公主一起救了他。公主不一定需要王子的保護,公主也可以為了王子去戰鬥。

各位公主脫下公主服,拿起長劍,拉起彎弓的樣子真是帥爆了,迪士尼爸爸真的不考慮專門拍一部迪士尼公主一起搞事情的電影嗎!


飛刀蔡


假如說《無敵破壞王》第一部的世界觀是一種“遊戲廳+局域網”的古早味拼貼,那麼當《無敵破壞王2》來到了真正的信息時代時,觀眾們已然從一種童話般的錯位時空過渡到了更真實的世界。

不愛找電影資源的我給大家推薦一個微信公眾號:不流淚情書(vip電影免費高清)

大學一直在用的,安利安利

因此,或許觀眾在欣賞第一部時還能夠拋開復雜的現實指涉(主要表現為難以跨越的階層區隔以及主人公Ralph被嚴格限制的實際生活選擇),完全沉醉於影片營造的懷舊與奇幻氛圍中。那麼當來到第二部有更豐富切身體驗的互聯網時,那些帶有隱微焦慮色彩的生活經驗便被輕而易舉地激發了出來。這一系列狂歡喜劇動畫雖然一如既往流光溢彩,背後那層晦暗的底色卻更加濃重。

在更為浩瀚光鮮的網絡世界,以“破壞”為功能的Ralph不再有能夠安放自我的位置,這部續作顯然沒有完美如初的結局,而成為了他的《網絡迷蹤》,更是創作者在“虛擬”中對“現實”的憂鬱回眸。

“虛擬”還是“現實”

儘管《無敵破壞王2》不可避免地被拿來與年初同樣火爆的《頭號玩家》作比較,但實際上二者所構建的世界觀存在著巨大差異。

在《頭號玩家》中,斯皮爾伯格構建的虛擬與現實的關係十分明確:科技是一種現實力量,虛擬世界由科技創造並界定;虛擬世界內的鬥爭,是現實世界鬥爭的反映;最終結論:捍衛虛擬世界的純粹,但不可放棄現實世界。

我們似乎能從結尾的玩笑中獲得一個“要回歸現實”的模糊人生道理。但事實上,技術製造的虛擬作為一種剝離於現實的存在,已經切割了實際的生活時間。如此看來,《頭號玩家》的世界觀在於,“虛擬”和“現實”截然二分,而結局則是“虛擬”對“現實”單向的控制。

頭號玩家

《無敵破壞王》則有明顯的不同。

在第一部中,影片塑造的基本是一個完全封閉的虛擬世界。它並不執意於區分虛擬與現實,而是將現實生活的複雜關係埋進虛擬世界的人物塑造與關係中,從而讓非玩家同樣獲得了充沛的情感共通與遊戲體驗。

到了第二部,這種虛擬與現實的複雜交纏關係在網絡想象中被更迫近地端送到觀眾面前。作為封閉程序內的“虛擬”主人公,偶然墜入了這個與“真實”有著更直接互動關係的網絡空間。網絡是真實的還是虛擬的?要如何區分主人公行動屬於虛擬還是真實?創作者從頭至尾都沒有直接給出標準答案,而是通過豐滿的情節與充滿想象的科技視覺化,帶領觀眾去抵達種種矛盾、彷徨、迷失的結點,探索兩者的關係。

作為“現實”表象的“虛擬”

影片世界觀的基本框架誠然是根據網絡技術的流程所設計的,但創作者也在多種細節中反映虛擬世界中相同的現實邏輯。這些奇趣的機巧不僅作為現實世界的表象,更從另一個扭轉後的視角撕開了從“虛擬”中旁觀“現實”的縫隙。

最基礎的便是不同世界“物種”的設定。在第一部中,遊戲機之外的人類顯然要比遊戲機內的角色更“真實”。而在第二部中,網絡世界中的“人類”被構造為一群方頭物體,他們有著固定的表情,整齊的動作,以及比現實世界低得多的運動能力。而Ralph和Vanellope作為已逐漸過時的虛擬世界人物,卻比這些來自真實世界的人要生動得多。而在特殊的情節關口,比如Ralph需要更多的贊時,這些真實世界的人類完全被虛擬世界的角色所控制,他們沒辦法自主選擇去向,只能進行被動的觀看並送出手中的“贊”。

此時,我們看到了互聯網世界與遊戲機世界截然不同的一點。遊戲廳裡,不受控制的方向盤展現的更多是一種“奇幻”風格;而在互聯網中,這種用戶被操縱的狀態已經不是臆造的橋段,而是大數據控制下客觀存在的事實,這是一種具有確鑿現實基礎衍生出的“科幻”色彩。那種被網絡世界所統一為方頭小軀幹的公仔人偶,也隱約貼合了人逐漸被數據科技所同化的單一狀態。

同樣有趣的是影片的空間設定,這也與穿梭於不同空間中的虛擬人物分工有著密切聯繫。在網絡世界的表層,我們看到了“人”流如織、光明有序的繁華圖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無疑是短視頻App社區。所有真實世界的用戶蜂擁而至,圍繞著中心的視頻塔載歌載舞獻出每個“贊”,整個大廳彷彿證券市場般歡騰著激情——儘管現實生活中點讚的一瞬間可能只是疲憊的幾絲苦笑而已。而掌控算法的贊姐,只是以點贊數、流量排等次看待Ralph並以此追求公司運行效率與利益的管理者。

在高樓外的廣場上,我們看到的是與現實生活同樣混雜的人群。拿著廣告牌四處奔勞的彈窗人,彷彿我們在地鐵站與購物中心見過無數次的發傳單小哥或英語課程推銷員——只不過作為程序他們有更高的效率與毫不疲倦的工作熱情。在故事中,他不僅帶我們進入了離地表並不遙遠的垃圾廣告網站棚戶區,更直接抵達了深埋於地底的暗網,而這一幽暗、狹窄的地域也間接觸發了最終的龐大危機。

互聯網表層高效清潔運轉的空間似乎只是將深層湧動的暗流遮蔽起來,以骯髒、病態和破壞為特徵的地下社會並不外在於互聯網,而是這個充滿矛盾的龐大體系的一部分。第一部中“好人”與“壞人”的身份危機,通過更宏大的空間設定再一次被呈現出來。

因而我們的主人公Ralph必將再次經歷抉擇,但這一次的抉擇,在互聯網中亦有其獨特的發酵方式。

“虛擬”的反客為主

Ralph自第一部開始便是遊戲系統中的異類。作為一段虛擬的固定程序,他不甘於被限定在“壞人”的位置上,因此打開了跨越空間隔離的旅程。在一整套危機爆發與解決之後,儘管沒有改變自己在遊戲中的壞人設定,他也獲得了所處社群中他人的尊重。

伴隨著Ralph“幹一行愛一行”的職場雞湯,Vanellope作為Sugar Rush曾經高貴的公主則極為自然地完成了從上流到“凡人”的自然轉變。在如此輕而易舉的人生境況改變中,Vanellope可能從未真正理解過Ralph作為一個被限定為“破壞者”的普通人想要成為“好人”的艱難。

Ralph的目的自始至終十分簡單,那就是幫助Vanellope重建過時的遊戲。儘管他曾經如此渴望不同的生活,但是作為舊時代的虛擬人物,他依賴於足夠安穩的局域遊戲空間。在少有變化且限制繁多的遊戲廳中,他和Vanellope的互相依賴能夠以一種穩定的方式長久存在——即便這種聯結很多時候只能通過遙遠的對望來實現。

作為一道程序,一方面他不得不去行使被設定的規則,另一方面他“擬人的”真實情感並不為程序本身所容納。因此作為一個“破壞者”,幫忙“修補”程序——即找到方向盤便是他最大的彌合這一裂隙的方式。

因而,當Vanellope拒絕歸去,對於Ralph來說,方向盤的存在也徹底失去了方向感。他作為非程序的“人”的那一面,因Vanellope的離去被剝奪了一大塊。在虛擬世界佔有實際控制權的程序不僅限定了他在遊戲廳中的位置,更是通過給Vanellope提供看似更廣闊的生活選擇,以一種先進技術的姿態將她從他身邊奪走。他的憤怒並非臺詞中所呈現的那樣,認為Vanellope “被毒害”,而是因為假如Vanellope離開,他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具有完整體驗的美好“人”生,將會就此垮塌。

看過《頭腦特工隊》的觀眾一定不會陌生,這種“憤怒”的喪失感、被剝奪感,對於一個真實的普通人來說是再正常不過的。但耐人尋味的是,正如一個過氣反派的“土味視頻”能夠被新時代的網絡所緬懷、嘲諷、圍觀、凝視並最終聚斂大量財富,Ralph面對失去的情感時如此自然的“人之常情”,也同樣能被互聯網世界的程序輕易捕捉,並放大為一場恐怖危機。

空虛的Ralph被病毒判定為100%的漏洞,並無限繁殖到足以吞沒整個互聯網。此時Ralph的“破壞”屬性和互聯網程序內在的毀滅性悄然重合,而由這一個漏洞投射出來的,則是更深層次的瀰漫於整個互聯網的恐懼與焦慮——這種焦慮並非一天到晚賺流量的贊姐、以遊戲能力為最高尺度的閃姐和彬彬有禮的搜索引擎先生所能表達的,它被隱藏於評論區的戾氣中,被深埋於暗網的破壞慾望之中,更穿透屏幕映射於所有使用社交網絡的真實人類的疲憊、緊張與煩悶之中。

某種程度上說,如此龐大的“破壞”並非一種特定條件之下的偶然,而是虛擬網絡技術的制式化互聯網規則統治下真實的“人”急需得到釋放與紓解的必然,是情感的被壓抑和理性程序高效運轉之間的根本衝突。密密匝匝爬滿了整個網絡空間的Ralph幽魂並不是人們所恐懼的“破壞王”,而正是所有人在網絡空間中的焦慮情緒本身。和Ralph一樣,人們以為在互聯網中獲得了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卻無法掙脫這一重根本的程序結構。

Ralph遇到了比在遊戲廳更為棘手的難題。

曾經他以為自己可以以一個“壞人”的角色獲得同樣的社會認可,他破壞的能力帶來的是第一部中噴薄而出的可樂曼妥思燈塔,是對Vanellope生命危機的解決,是生活方式的重新看待與展開。在這裡,“破壞”具備另一面修復與重建的力量。

然而,到了程序更嚴密的互聯網世界。他的“破壞”失去了效益,他只能作為一種災難、一種錯誤被解決、被改正。他的能力再一次被固化,他與程序衝突的一面,已經可以被程序所修正並掩埋——正如暗網和彈窗被壓抑在地下一樣。

這已然不是他這樣一箇舊時代的程序/“人”所能自我拯救的事情,通過可視電話和Vanellope繼續遙遠的對望,是他唯一的自我慰藉。

虛擬的程序與真實的人,在Ralph身上交融一體。但高度發達的互聯網程序邏輯將這一真實溢出的人的情緒發酵,並操練為一場自我修復的盛大表演。最終,“破壞”的積極面向只能回到遊戲廳中繼續存在,互聯網的虛擬已然吞沒了真實的人的需求。

“現實”的重新叩問

從以上分析中我們不難看出《無敵破壞王2》的視角扭轉。

它首先將現實世界人的特質賦予“程序”,讓觀眾能夠通過“人”的屬性去產生共鳴。回過頭來,從虛擬與現實融合的人物出發,觀眾又得以反觀生活中的自我位格。細化虛擬世界內部邏輯的過程,同時也是完成對外部世界描摹的過程。虛擬與現實之間產生了紛繁錯雜的交融互動。

虛擬世界不再是純粹程序化的、僵硬的、中立的供人類操縱的工具,而人的現實世界也不再是完全主動的、充實的主體。虛擬世界不僅成為人類社會的投射,也通過人類社會的統治邏輯反過來控制著人自身;人的情緒在虛擬世界中被虛化,也在被加工操縱之後反作用於現實。

在“虛擬”反客為主的過程中,創作者並沒有侷限於對虛擬的迷戀,而是完成了對現實世界的重新叩問。當虛擬與現實的界線逐漸模糊, “虛假”與“真實”、“進步”與“落後”、“理性”與“感性”的價值判斷也必將面臨同樣的迷失,“網絡迷蹤”的故事必然是對這幾層二元關係的重新辨認——哪怕只是一種暗含悲觀的嘗試。

出現在影片末尾的可能是最黑暗的動畫長片彩蛋。

兒童小遊戲中被安然餵食的兔子,按照程序的規定只能吃下鬆餅。當Ralph到來搗亂時,它只能被迫吃下無數鬆餅。電影最終用小女孩的尖叫掩蓋了虛擬世界內一片狼藉的血腥。

那現實中的人類呢?當人類被互聯網的數據規則所限定,他們同樣只能吃下無數算法所給出的信息“鬆餅”,他們能說“不”嗎?這一場人和程序的博弈中,他們的結局會如何呢?


沒有故事的甘同學


《無敵破壞王》2上線,之前口碑頗好的1讓人對2抱有很大的期待,而看過首映後敢肯定的是它不愧於這樣的期待。

從電玩世界來到了廣闊、未知又激動人心的虛擬網絡世界,而互聯網世界能否經得住破壞?電玩遊戲破壞王拉爾夫和調皮女孩雲妮洛普冒險前往未知的網絡世界,尋找可以修復《甜蜜衝刺》遊戲的組件。

從場景特效上來說,讓人驚喜它的製作,電影中出現了大量互聯網公司的LOGO,比如:中國的天貓、微博、貓眼等,細節設計上真的令人震驚,比如影片中人物最多的一個場景,一幕大概有100萬個不同的角色,肉眼都看不出來。導演表示:如果不停的放大,可以看到原來像一粒沙那麼大的角色,其實能呈現出非常精細的表情和衣服布料。

出現的人物更是令人驚奇,片中最酷的女性角色:賽車手閃姐是神奇女俠以及速度與激情中的飾演者蓋爾·加朵,給了觀眾很多驚喜。

片中還出現了漫威之父斯坦·李客串,鍾愛客串各種作品的斯坦·李,雖然不是本人出境,但漫畫形象也深入人心。


影視圈Magazine


《無敵破壞王2》導演瑞奇·摩爾,編劇珍妮弗·李,菲爾·約翰斯頓。歐美動畫電影無敵破壞王的續集,迪士尼在本片中展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自黑精神,將自己以往影片尤其是公主電影裡的諸多設定拿來大加調侃。

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影片成功給迪士尼公主們樹立了更符合時代的嶄新女性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