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營銷出來的“口碑”沒用,文藝片怎樣才能“地久天長”?

Avrola™


圈內人,圈內事,我是“青竹樂娛”,關注我,帶你看業內最全資訊!碼字不易,記得點贊哦,比心!

文藝片的困境由來已久,這也不是一個片刻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國內一直都是以文藝片為主,那時候很多導演都是以鄉土題材作為電影主題,這些電影很多都拿下了國際大獎,最為典型就是張藝謀,他一人拿下的國際大獎已經是港臺多位知名導演的總和,但是文藝片叫好不賣座,這是事實,以90年代為例,商業片貢獻了全球90%以上的票房。

正是在這種背景之下,國內的電影市場不得不開始轉型,只有票房才能促進電影進一步發展,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可以看到,近10年國內的商業片發展相當快速,但是文藝片卻因為商業片的崛起開始沒落,這時候就有人開始打起了通過文藝片賺取票房心思。

這個方面,《地球最後的夜晚》就是代表,這部電影是極具風格的文藝片,本來這種電影很難賣座,但是片方通過一系列的營銷獲取了極大的票房,可是觀眾對於電影的評價糟糕透頂!

《地球最後一個夜晚》票房成績還是很不錯,但這種營銷的辦法實在不是文藝片的出路,很多觀眾因為此事對文藝片產生了偏見,當時不少觀眾都是中途離場,這就是觀眾對於片方的不滿。如果文藝片再次使用這種營銷的手段,那麼不久之後文藝片將成為“爛片“的代名詞。

文藝片怎麼才能長久發展,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這部電影雖然也是文藝片,可是電影的邏輯很清楚,矛盾很突出,王小帥實際上是用文藝片的方法拍攝了一部商業片,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思路。他讓文藝片不再是陽春白雪,而是老少咸宜!


許青竹觀娛


我們首先要知道什麼是文藝片,文藝片是文學藝術類影片的簡稱,區別於單純只為賺取票房的商業片。

可後面還有很重要的一句話,那就是:

最好的文藝片其實就是商業片。

這就點出了當前許多國產文藝片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主創們是真的把文藝片當做藝術試驗品來拍了。

什麼是藝術試驗品?就是導演、攝像們對電影的硬件:光、影、構圖比例以及鏡頭的長短運用等等完全是用視覺聽覺藝術家的思維和眼光來拍。


這種對硬件效果的極致探索和追求在牽扯了主創們精力的同時,也讓電影這門通俗的娛樂藝術離觀眾越來越遠。觀眾往往很難通過自己的視角去真正看懂電影要表達的故事和思想,從而也很難把自己的真情實感完全融入到影片當中去。

文藝片的創作者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你的藝術永遠是以服務廣大觀眾為前提的。無論它們有多精湛,你總得先把觀眾請進電影院吧,那你是不是在如何把觀眾吸引進電影院的問題上多上點兒心呢?

回到本題,一部好的賣座的文藝片,小編認為至少得具備以下幾個因素:

首先要有值得拍成電影的好故事。不是什麼東西都適合在大銀幕上展現的,至於什麼樣的故事值得被拍成一部電影,那就需要導演睿智的眼光和編劇的如花妙筆了。

其次是要善於運用電影語言講好這個故事。小編特別強調,這裡的電影語言絕不是那些花裡胡哨的東西,而是用觀眾看得懂的方式講好故事。這個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做到得心應手,國內的電影界怕是沒幾個。

在做好前兩條的基礎上,最後才是賦予影片獨有的文藝氣質。

如果文藝片的創作者們當真把握不到市場的脈搏,摸不清觀眾的喜好,小編推薦兩部響噹噹的國產文藝片權當是教課了:

它們一部是《霸王別姬》,另一部是《陽光燦爛的日子》。



城南柳畔


文藝片也是電影的一種,它除了要為自己的定位考慮,作為裝創團隊也要為市場考慮。一個作者和編劇、導演只為了能鑽大眾視覺感官和欣賞感官的空子而採取不當宣傳的營銷模式確實不可取。對於自己的這種不妥當的營銷宣傳模式,當事人只用了一句“我不適合營銷”而草草收場。很顯然,這些行為表明了導演本人並沒有弄清問題的本質,依舊沒有明白要尊重大眾感官、尊重市場、充分了解市場的重要性,自己靠著名氣和負能量效果的營銷模式,必然導致觀眾走出電影院也會表達不滿。


村名小葉


任何天長地久,都得以實打實的質量為基礎。

正如在絕對力量面前,任何歪門邪道都是渣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