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為何把耿弇單獨列傳?

源稚生


耿弇(弇音演),字伯昭,祖籍鉅鹿,其父耿況本在王莽朝廷擔任上谷郡太守,耿弇家學淵源,從小文武雙全,明經有權謀,年紀輕輕二十一歲,就精通《詩》、《禮》,善於騎射,喜好將帥之事。正是他的到來,才使得流落河北的劉秀因禍得福,獲得了一支天下無雙的幽州突騎,終在河北打開了一片新局面。從這位耿弇在歷史上的表現來看,真可說是一個韓信與霍去病的集合體,他作風剽疾,有氣敢任,奇謀精妙,弓馬無雙,其決策河北,定計南陽,收集燕卒,克拔齊疆,其數年征戰之間,共平郡四十六,拔城三百,未嘗一挫,他的一生,無疑是光輝的一生,進取的一生,有志者事竟成的一生。古之名將,不過如此。

更誇張的是,耿弇這些偉大戰績,都是在他25歲之前就達成了。

兵法有言:“若夫能柔能剛,能翕能張,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謀,圓而能轉,環而無端,智周乎萬物,而道濟於天下!此曰通才。可以為大將軍矣。””少年名將耿弇,武勇多謀、運策無窮,可稱東漢開國第一名將。


此外,耿氏之子孫,在東漢一朝也世代為將。

首先,其弟耿舒曾率兵攻取代郡,轉而又擊退五校流民軍二十餘萬人,並平定彭寵之亂,斬殺匈奴二王,封牟平侯。另有弟耿廣、耿舉,耿國都是東漢將領,官至中郎將。其中耿廣又生了個很牛的兒子,耿恭。

耿恭一生最大的偉業,就是堅守西域。東西漢之交,天下大亂,西域也脫離了中國的控制,投入匈奴的懷抱。於是東漢朝廷派遣軍隊重新控制西域,並命校尉耿恭率數百兵馬屯駐於此,不料匈奴大軍又捲土重來,耿恭乃以單兵固守西域孤城,當匈奴之衝,對數萬之眾,連月逾年,心力困盡。鑿山為井,煮弩為糧,出於萬死無一生之望而。匈奴單于妻以公主、封以王爵而誓死不降;前後竟堅持數載,殺傷醜虜數千百計,卒全忠勇,不為大漢恥,最終僅剩十三將士歸玉門,其節義震撼古今,振聾發聵,喚醒天下,大聲宣佈了大漢民族之不可戰勝,因而徹底擊垮了北匈奴的戰鬥精神。

你想想,單于親率數萬兵馬,竟奈何不了耿恭數百兵馬,還讓耿恭等十三人全身而退。這對於匈奴的民族自信心,無疑是毀滅性的打擊,這個稱霸亞洲數百年的強悍民族,從此也就對對前途喪失了希望,最終絕望西遷,去搞歐洲人去了。

此後班超能以三十六人堅守在西域經營數十年,最終全定諸國,締造絲綢之路;可以說靠的就是耿恭精神的感召,靠的就是耿恭精神對諸國的震撼。

耿恭堅守西域期間,糧盡援絕,匈奴派人勸降,願妻以公主、封以王爵;如此厚利,卻被耿恭斷然拒絕,並一刀砍了匈奴特使,在就在這城樓上表演“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給匈奴人看,據說當場就嚇哭了很多匈奴人。

千載之後,北宋名將岳飛因仰慕耿恭,乃因其典而作下千古詞句《滿江紅》!

另外還有耿弇弟弟耿國的兩個兒子耿秉和耿夔也為大漢王朝立下了大功。通曉漢朝歷史的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說的是漢朝與匈奴三百年戰爭中兩次最偉大的記功事件。其中封狼居胥的是霍去病,而勒石燕然的是竇憲。但事實上,竇憲只是搞搞宣傳和後勤,真正的硬仗是耿秉和耿夔打的,正是他們,一起讓稱霸亞洲數百年的匈奴,走向終結。

這一戰,竇憲與耿秉各率兵四千出塞,而遣耿家將中的後起之秀耿夔、耿譚(耿秉之弟)與北匈奴單于戰於稽落山,大勝之,並一路追亡逐北, 直打到私渠比鞮海(今蒙古烏布蘇諾爾湖),大獲全勝,前後共斬首名王以下一萬三千級,繳獲馬、牛、羊、橐駝等牲畜百餘萬頭。北匈奴八十一部總計二十餘萬人向漢朝投降。兩年後,左校尉耿夔又率輕騎八百,出居延塞五千裡(打破中國本土軍隊遠征記錄),至金微山將北單于殘部團團圍住,一場大戰,斬捕其母閼氏、名王以下五千餘級,並繳獲其所有珍寶財畜,只北單于與少數部眾逃脫,不知所終,據說是一路跑到歐洲去了?

至此,漢朝與匈奴三百年馬拉松般的戰役宣告終結,北匈奴滅國。

但耿家將的輝煌並沒有就此完結。

耿恭的兒子耿溥,後任京兆虎牙都尉。漢殤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在丁奚城討伐叛羌時陣亡。耿溥的兒子耿曄,在順帝時任烏桓校尉,曾率部大破鮮卑十萬大軍,威震塞北。耿氏滿門忠烈,代代相傳,相比於北宋楊家將如何?相比於西漢李廣一家又如何?

此外,還有些功名不顯的耿家忠烈也令人欽佩。如耿弇之子耿忠,生下來就是萬戶侯,但也毅然從軍,而以騎都尉擊匈奴於天山,有功。又如耿秉的曾孫耿紀,雖為曹操信臣,卻始終忠於大漢,乃起義兵而誅曹操,兵敗被殺, 夷三族。

據不完全統計,歷數東漢兩百年,耿家總共培養出了大將軍二人,將軍九人,中郎將、護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數十百人。這樣一個超級名將世家,絕對算是中國第一名將家族。范曄說三代為將,道家所忌,名將世家到後來一般都沒好下場;然而耿家N代名將,卻世世代代功勳卓著而善始善終。因為他們以暴制暴、以殺止殺,卻從不妄戮一人,這才是保家衛國的正義力量!

所以說,《後漢書》的《耿弇列傳》其實並非耿弇一人之傳,而是整個東漢耿家將的合傳。這樣還不夠讓范曄單獨寫一篇麼。要我看一篇都少了,就算給耿恭耿秉也都單獨列傳都不為過。


千古名將英雄夢


耿弇是東漢開國名將中最出色的一位,單獨列傳實是正常不過。

耿弇是光武帝麾下最傑出的一員戰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天才。他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為東漢開國立下赫赫戰功。在劉秀稱帝后,耿弇被任命為建威大將軍,時年僅二十二歲,是東漢最年輕的大將軍。

討伐張步之役,是耿弇戎馬生涯的代表作。

張步是東漢初期一大軍閥,盤踞齊地十二郡之地,是名符其實的“齊王”。

建武五年(公元前29年),建威大將軍耿弇自告奮勇,向光武帝請纓討伐張步。

耿弇率部渡過黃河後,率先進攻祝阿。祝阿之戰進行得十分順利,東漢軍隊只花費了半天的時間,便攻陷城池。耿弇故意留出一個缺口,守城的士兵一看可以逃跑,誰也不想抵抗,紛紛從缺口處奪路而逃,撤向鍾城。

當祝阿的逃兵湧向鍾城後,鍾城的軍隊人心惶惶,也加入逃跑的行列。沒過多時,鍾城的人全跑了,幾乎成了一座空城。耿弇兵不血刃,輕鬆佔領鍾城。

在連失兩城後,齊王麾下大將軍費邑不敢怠懈,派自己的弟弟費敢坐鎮巨裡,嚴防死守。耿弇派出先頭部隊,威脅巨裡,準備各種攻城器具,擺開發動總攻的架式。費邑親自率領三萬名精兵,前往救援巨裡。這正中了

耿弇的圈套,與其進攻高牆固壘的城池,不如戰敵於野。他設下伏兵,半途邀擊齊軍。齊軍大敗,統帥費邑被殺。

費邑一死,費敢棄城而逃。耿弇在攻取巨裡後,掃蕩周邊齊軍營壘四十餘座,平定濟南郡。

費邑敗亡後,張步把防禦重點放在西安(山東淄博西)與臨淄二城,派弟弟張藍防守西安,有部眾二萬餘人,臨淄城則有守軍一萬多人。

要先進攻哪一座城呢?耿弇發現西安城雖然小,但十分堅固,且張藍部隊是精銳之師,並不容易對付。而臨淄城雖然大,但守備比較弱,反倒容易攻破。於是他又一次施展詭計,放出風聲,要對西安城發動總攻。

當齊軍加強西安的守備時,耿弇聲東擊西,轉而進攻臨淄城。漢軍出其不意地奔襲臨淄,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僅用半天時間便攻陷臨淄。臨淄失守後,張藍大驚失色,也棄城而逃,逃回張步的大本營劇縣(山東昌樂縣)。

張步相當惱怒,他決定親征,與耿弇的漢軍決一死戰,重新奪回臨淄。此時張步的兵力要遠多於耿弇,他集結大軍,號稱“二十萬”,氣勢洶洶地殺向臨淄,駐紮於城東,準備對耿弇發起反撲。

耿弇在臨淄城內給光武帝劉秀寫了一封信,闡述自己的戰術:“臣據守臨淄,挖深塹,築高壘。張步從劇縣來攻,疲勞飢渴。如果敵人前進,我則誘敵深入然後反擊;如果敵人退卻,我將尾隨其後追擊。我軍依靠堅固的營壘,士氣旺盛,且以逸待勞,以實擊虛。不出十天半月,定可得到張步的首級。”

在實際戰鬥中,耿弇嚴格遵守自己定下的戰術法則。他先在淄水河畔佈陣,這時張步的部將重異前來叫陣。耿弇並沒有把對手放在眼裡,漢軍中精銳部隊“突騎”請求發動進攻,但耿弇沒有同意。他不是擔心突騎打不敗重異,而是擔心打敗敵人先頭部隊後,張步會知難而退,這樣就無法打一場殲滅戰。於是他下令前線部隊佯裝不敵,向後退卻,以誘敵深入。

張步看到漢軍後撤了,哪裡肯放過呢?他下令全線追擊。耿弇派劉歆、陳俊兩部阻擊齊軍,自己則率精銳突騎出擊,將張步的大軍攔腰截斷。張步軍隊的陣形被衝擊得一片混亂,在混戰中,被訓練有素的漢軍打得大敗。在此役中,耿弇身先士卒,在戰鬥中,他的大腿被飛來的流矢射中。他沒有退卻,而是拔出配刀,把箭桿砍斷,堅持戰鬥在第一線以鼓舞士氣。雙方血戰到了天黑,各自鳴金收兵。

光武帝劉秀收到耿弇發來的信件後,對戰況頗感擔憂,決定要親自率軍支援耿弇。耿弇決心在光武帝到來之前,打敗張步。於是漢軍主動出擊,迎戰張步,這是一場硬仗,從早晨戰到黃昏,人數不佔優勢的漢軍再次大破敵軍,張步的士兵死傷無數,屍體填滿溝塹。

耿弇估計張步在兩度遭到重創後,肯定無心戀戰,退回劇縣老巢。於是他在晚上時,悄悄派出兩支部隊,埋伏在張步撤退所必經之地。果不其然,張步連敗兩場,又風聞光武帝劉秀正率大軍趕來,心裡惶恐難安,遂下令班師。結果在半途上,又被耿弇的伏兵所截殺,齊軍遺屍無數。耿弇追擊八十里,張步兩千輛輜重車全都落入漢軍手中。

幾天後,光武帝劉秀抵達臨淄,慰勞耿弇的部隊。他高度評價耿弇伐齊的功績,將其與西漢名將韓信伐齊相提並論。他對耿弇說:“將軍以前提出平齊大策,我常以為目標過於高遠,難以做到,但事實證明,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已經成為一句勵志名言,其典故正是出自此。

不久後,走投無路的張步終於向東漢政權投降。耿弇在平齊之戰中,充分展示出過人的軍事天才,此役也被列入中國軍事史上的一個經典戰例。


君山話史


范曄在《後漢書》中,將耿弇獨列一傳,可見是對其推崇有加,同時也是對一個難得的軍事奇才的厚愛。

耿弇是東漢開國元勳,中興名臣。雲臺二十八將第四位,是光武帝劉秀手下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史稱軍事家。

耿弇21歲就追隨劉秀南征北戰,年紀很輕便被劉秀拜為大將軍。有評價說:他一人打下了東漢一大半的江山。論軍事能力堪比韓信,他平定河北、橫掃山東、攻破隴右。為東漢統一做出了巨大貢獻。光武諸將,當首推鐵桿耿弇。

劉秀盛讚耿弇: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勁敵,其功乃難於信也。

耿弇多謀善斷,其向劉秀獻議:請收上谷兵,定彭寵,取張豐,平張步等計策,劉秀大加讚賞,依議進行。後來張豐受擒,彭寵傳首,耿弇都參與征討並立有戰功。至是耿弇受命專征,復得擊敗張步,劉秀贊他:有志者事竟成。

耿弇在東征的一系列戰役中,充分顯示了他的軍事才能。在各個戰役中,他巧妙的運用了心理戰、攻堅戰、圍城打援、聲東擊西、避強擊弱等戰略戰術,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同時耿弇還是一個難得的勇將,他親冒矢石,在身負箭傷的情況下,仍鎮定自若,繼續指揮作戰,充分顯示出大將風度。

范曄在《後漢書》評價道:

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

耿弇功成名就後,不貪功、不戀棧,毅然交出了掌管天下的兵馬大權,回家頤享天年啦。


手機用戶50902211138


誠邀。

在我國,列傳 是中國紀傳體史書的體裁之一。司馬遷撰《史記》時首創,為以後歷代紀傳體史書所沿用。司馬遷《史記》索隱:“列傳者,謂列敘人臣事蹟,令可傳於後世。”張守節《史記》正義:”其人行迎可序列,故云列傳。”一般用以記述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蹟(凡侯王而能世襲的,《史記》原列入“世家”,後代的紀傳體史書則取消“世家”一類,統稱為“列傳”)。

耿弇是東漢開國名將中最出色的一位, 耿弇是光武帝麾下最傑出的一員戰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天才。他足智多謀、英勇善戰,為東漢開國立下赫赫戰功。在劉秀稱帝后,耿弇被任命為建威大將軍,時年僅二十二歲,是東漢最年輕的大將軍。



那麼作為“雲臺二十八將”之一,耿弇為何能單獨列傳呢?

耿弇字伯昭,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東北)人,少而好學,尤愛兵事。更始元年(23)投奔劉秀。次年率上谷騎兵隨劉秀軍攻滅王郎。建武元年(25)拜建威大將軍。耿氏父子忠勤王室,功勳顯赫,受到了皇帝的優厚待遇。

史稱:“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醫藥,當代以為榮。”耿弇父子自河北跟隨光武帝劉秀以來,屢立戰功,耿弇敗延岑、平齊魯、攻隴右,為東漢的統一立下赫赫戰功。《後漢書》: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挫折。


建武五年(29),耿弇與大司馬吳漢迫降平原地區的富平、獲索兩支農民軍。劉秀遂命耿弇進討張步。張步是割據在齊魯之地的軍閥,也是阻擋漢軍南下的障礙。

梁王劉永想拉攏張步,就利用自己梁王的身份,任命張步為輔漢大將軍、加封忠節侯,總督青、徐二州,全權負責討伐不聽號令的周邊各個郡縣。張步貪其爵號,就接受了劉永的冊封。有了合法的身份,張步就在劇縣整編部隊,把三個弟弟張弘、張蘭、張壽分別任命為衛將軍、玄武大將軍、高密太守。並派遣將領先後攻奪了太山郡(泰山郡)、東萊郡、城陽郡、膠東郡、北海郡、濟南郡、齊郡。



張步實力逐漸壯大,影響了漢軍南下的同時,也阻礙了統一的進程,為此光武帝派遣耿弇帶兵出征。耿弇帶兵多次大敗敵軍,臨淄一戰更是以少勝多,導致張步退回劇縣,不久張步投降,漢軍佔據齊魯。光武帝評價他: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勁敵,其功乃難於信也。

耿弇此後參與了隴右之戰,建武十三年(37),劉秀命增加耿弇的食邑。不久,耿弇上繳大將軍印綬,以列侯身份列席朝會。劉秀每遇四方有不同意見,經常召見耿弇顧問籌策。


總而言之:耿弇素有“小韓信”之稱,東漢建國過程中,耿弇東征西討,南征北戰立有大功,他不貪戀權位,也是讓人讚賞的。耿家三代為將,在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耿弇與弟耿舒、耿國、耿廣、耿舉、耿霸兄弟六人青紫綬,付重職,當時為佳話,能單獨列傳也是有其原因的。


源稚生


《後漢書》在我讀書時看過,但由於文章內容與古詩詞一般,所以沒有續讀。《後漢書》是繼《漢書》之後記載漢代歷史的紀傳體史書,由南朝范曄編撰,記載了上起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計195年間的歷史。該書在中國古代歷史著作中地位重要,是“二十四史”之一,並與《史記》《漢書》《三國志》並稱“前四史”。《後漢書》的體例承襲了《史記》和《漢書》的傳統,不過范曄完成了十紀、八十列傳後,因受牽連下獄而亡,擬作的十志未能付諸筆端,晉朝人司馬彪《續漢書》中的八志補入范曄的著作中,由此形成了今天通行本《後漢書》十紀、八十列傳和八志的體例規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