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为何把耿弇单独列传?

源稚生


耿弇(弇音演),字伯昭,祖籍巨鹿,其父耿况本在王莽朝廷担任上谷郡太守,耿弇家学渊源,从小文武双全,明经有权谋,年纪轻轻二十一岁,就精通《诗》、《礼》,善于骑射,喜好将帅之事。正是他的到来,才使得流落河北的刘秀因祸得福,获得了一支天下无双的幽州突骑,终在河北打开了一片新局面。从这位耿弇在历史上的表现来看,真可说是一个韩信与霍去病的集合体,他作风剽疾,有气敢任,奇谋精妙,弓马无双,其决策河北,定计南阳,收集燕卒,克拔齐疆,其数年征战之间,共平郡四十六,拔城三百,未尝一挫,他的一生,无疑是光辉的一生,进取的一生,有志者事竟成的一生。古之名将,不过如此。

更夸张的是,耿弇这些伟大战绩,都是在他25岁之前就达成了。

兵法有言:“若夫能柔能刚,能翕能张,能英而有勇,能雄而有谋,圆而能转,环而无端,智周乎万物,而道济於天下!此曰通才。可以为大将军矣。””少年名将耿弇,武勇多谋、运策无穷,可称东汉开国第一名将。


此外,耿氏之子孙,在东汉一朝也世代为将。

首先,其弟耿舒曾率兵攻取代郡,转而又击退五校流民军二十余万人,并平定彭宠之乱,斩杀匈奴二王,封牟平侯。另有弟耿广、耿举,耿国都是东汉将领,官至中郎将。其中耿广又生了个很牛的儿子,耿恭。

耿恭一生最大的伟业,就是坚守西域。东西汉之交,天下大乱,西域也脱离了中国的控制,投入匈奴的怀抱。于是东汉朝廷派遣军队重新控制西域,并命校尉耿恭率数百兵马屯驻于此,不料匈奴大军又卷土重来,耿恭乃以单兵固守西域孤城,当匈奴之冲,对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而。匈奴单于妻以公主、封以王爵而誓死不降;前后竟坚持数载,杀伤丑虏数千百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最终仅剩十三将士归玉门,其节义震撼古今,振聋发聩,唤醒天下,大声宣布了大汉民族之不可战胜,因而彻底击垮了北匈奴的战斗精神。

你想想,单于亲率数万兵马,竟奈何不了耿恭数百兵马,还让耿恭等十三人全身而退。这对于匈奴的民族自信心,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这个称霸亚洲数百年的强悍民族,从此也就对对前途丧失了希望,最终绝望西迁,去搞欧洲人去了。

此后班超能以三十六人坚守在西域经营数十年,最终全定诸国,缔造丝绸之路;可以说靠的就是耿恭精神的感召,靠的就是耿恭精神对诸国的震撼。

耿恭坚守西域期间,粮尽援绝,匈奴派人劝降,愿妻以公主、封以王爵;如此厚利,却被耿恭断然拒绝,并一刀砍了匈奴特使,在就在这城楼上表演“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给匈奴人看,据说当场就吓哭了很多匈奴人。

千载之后,北宋名将岳飞因仰慕耿恭,乃因其典而作下千古词句《满江红》!

另外还有耿弇弟弟耿国的两个儿子耿秉和耿夔也为大汉王朝立下了大功。通晓汉朝历史的人都听说过一句话:“封狼居胥,勒石燕然。”说的是汉朝与匈奴三百年战争中两次最伟大的记功事件。其中封狼居胥的是霍去病,而勒石燕然的是窦宪。但事实上,窦宪只是搞搞宣传和后勤,真正的硬仗是耿秉和耿夔打的,正是他们,一起让称霸亚洲数百年的匈奴,走向终结。

这一战,窦宪与耿秉各率兵四千出塞,而遣耿家将中的后起之秀耿夔、耿谭(耿秉之弟)与北匈奴单于战于稽落山,大胜之,并一路追亡逐北, 直打到私渠比鞮海(今蒙古乌布苏诺尔湖),大获全胜,前后共斩首名王以下一万三千级,缴获马、牛、羊、橐驼等牲畜百余万头。北匈奴八十一部总计二十余万人向汉朝投降。两年后,左校尉耿夔又率轻骑八百,出居延塞五千里(打破中国本土军队远征记录),至金微山将北单于残部团团围住,一场大战,斩捕其母阏氏、名王以下五千余级,并缴获其所有珍宝财畜,只北单于与少数部众逃脱,不知所终,据说是一路跑到欧洲去了?

至此,汉朝与匈奴三百年马拉松般的战役宣告终结,北匈奴灭国。

但耿家将的辉煌并没有就此完结。

耿恭的儿子耿溥,后任京兆虎牙都尉。汉殇帝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在丁奚城讨伐叛羌时阵亡。耿溥的儿子耿晔,在顺帝时任乌桓校尉,曾率部大破鲜卑十万大军,威震塞北。耿氏满门忠烈,代代相传,相比于北宋杨家将如何?相比于西汉李广一家又如何?

此外,还有些功名不显的耿家忠烈也令人钦佩。如耿弇之子耿忠,生下来就是万户侯,但也毅然从军,而以骑都尉击匈奴于天山,有功。又如耿秉的曾孙耿纪,虽为曹操信臣,却始终忠于大汉,乃起义兵而诛曹操,兵败被杀, 夷三族。

据不完全统计,历数东汉两百年,耿家总共培养出了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这样一个超级名将世家,绝对算是中国第一名将家族。范晔说三代为将,道家所忌,名将世家到后来一般都没好下场;然而耿家N代名将,却世世代代功勋卓著而善始善终。因为他们以暴制暴、以杀止杀,却从不妄戮一人,这才是保家卫国的正义力量!

所以说,《后汉书》的《耿弇列传》其实并非耿弇一人之传,而是整个东汉耿家将的合传。这样还不够让范晔单独写一篇么。要我看一篇都少了,就算给耿恭耿秉也都单独列传都不为过。


千古名将英雄梦


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中最出色的一位,单独列传实是正常不过。

耿弇是光武帝麾下最杰出的一员战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天才。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为东汉开国立下赫赫战功。在刘秀称帝后,耿弇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时年仅二十二岁,是东汉最年轻的大将军。

讨伐张步之役,是耿弇戎马生涯的代表作。

张步是东汉初期一大军阀,盘踞齐地十二郡之地,是名符其实的“齐王”。

建武五年(公元前29年),建威大将军耿弇自告奋勇,向光武帝请缨讨伐张步。

耿弇率部渡过黄河后,率先进攻祝阿。祝阿之战进行得十分顺利,东汉军队只花费了半天的时间,便攻陷城池。耿弇故意留出一个缺口,守城的士兵一看可以逃跑,谁也不想抵抗,纷纷从缺口处夺路而逃,撤向钟城。

当祝阿的逃兵涌向钟城后,钟城的军队人心惶惶,也加入逃跑的行列。没过多时,钟城的人全跑了,几乎成了一座空城。耿弇兵不血刃,轻松占领钟城。

在连失两城后,齐王麾下大将军费邑不敢怠懈,派自己的弟弟费敢坐镇巨里,严防死守。耿弇派出先头部队,威胁巨里,准备各种攻城器具,摆开发动总攻的架式。费邑亲自率领三万名精兵,前往救援巨里。这正中了

耿弇的圈套,与其进攻高墙固垒的城池,不如战敌于野。他设下伏兵,半途邀击齐军。齐军大败,统帅费邑被杀。

费邑一死,费敢弃城而逃。耿弇在攻取巨里后,扫荡周边齐军营垒四十余座,平定济南郡。

费邑败亡后,张步把防御重点放在西安(山东淄博西)与临淄二城,派弟弟张蓝防守西安,有部众二万余人,临淄城则有守军一万多人。

要先进攻哪一座城呢?耿弇发现西安城虽然小,但十分坚固,且张蓝部队是精锐之师,并不容易对付。而临淄城虽然大,但守备比较弱,反倒容易攻破。于是他又一次施展诡计,放出风声,要对西安城发动总攻。

当齐军加强西安的守备时,耿弇声东击西,转而进攻临淄城。汉军出其不意地奔袭临淄,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仅用半天时间便攻陷临淄。临淄失守后,张蓝大惊失色,也弃城而逃,逃回张步的大本营剧县(山东昌乐县)。

张步相当恼怒,他决定亲征,与耿弇的汉军决一死战,重新夺回临淄。此时张步的兵力要远多于耿弇,他集结大军,号称“二十万”,气势汹汹地杀向临淄,驻扎于城东,准备对耿弇发起反扑。

耿弇在临淄城内给光武帝刘秀写了一封信,阐述自己的战术:“臣据守临淄,挖深堑,筑高垒。张步从剧县来攻,疲劳饥渴。如果敌人前进,我则诱敌深入然后反击;如果敌人退却,我将尾随其后追击。我军依靠坚固的营垒,士气旺盛,且以逸待劳,以实击虚。不出十天半月,定可得到张步的首级。”

在实际战斗中,耿弇严格遵守自己定下的战术法则。他先在淄水河畔布阵,这时张步的部将重异前来叫阵。耿弇并没有把对手放在眼里,汉军中精锐部队“突骑”请求发动进攻,但耿弇没有同意。他不是担心突骑打不败重异,而是担心打败敌人先头部队后,张步会知难而退,这样就无法打一场歼灭战。于是他下令前线部队佯装不敌,向后退却,以诱敌深入。

张步看到汉军后撤了,哪里肯放过呢?他下令全线追击。耿弇派刘歆、陈俊两部阻击齐军,自己则率精锐突骑出击,将张步的大军拦腰截断。张步军队的阵形被冲击得一片混乱,在混战中,被训练有素的汉军打得大败。在此役中,耿弇身先士卒,在战斗中,他的大腿被飞来的流矢射中。他没有退却,而是拔出配刀,把箭杆砍断,坚持战斗在第一线以鼓舞士气。双方血战到了天黑,各自鸣金收兵。

光武帝刘秀收到耿弇发来的信件后,对战况颇感担忧,决定要亲自率军支援耿弇。耿弇决心在光武帝到来之前,打败张步。于是汉军主动出击,迎战张步,这是一场硬仗,从早晨战到黄昏,人数不占优势的汉军再次大破敌军,张步的士兵死伤无数,尸体填满沟堑。

耿弇估计张步在两度遭到重创后,肯定无心恋战,退回剧县老巢。于是他在晚上时,悄悄派出两支部队,埋伏在张步撤退所必经之地。果不其然,张步连败两场,又风闻光武帝刘秀正率大军赶来,心里惶恐难安,遂下令班师。结果在半途上,又被耿弇的伏兵所截杀,齐军遗尸无数。耿弇追击八十里,张步两千辆辎重车全都落入汉军手中。

几天后,光武帝刘秀抵达临淄,慰劳耿弇的部队。他高度评价耿弇伐齐的功绩,将其与西汉名将韩信伐齐相提并论。他对耿弇说:“将军以前提出平齐大策,我常以为目标过于高远,难以做到,但事实证明,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已经成为一句励志名言,其典故正是出自此。

不久后,走投无路的张步终于向东汉政权投降。耿弇在平齐之战中,充分展示出过人的军事天才,此役也被列入中国军事史上的一个经典战例。


君山话史


范晔在《后汉书》中,将耿弇独列一传,可见是对其推崇有加,同时也是对一个难得的军事奇才的厚爱。

耿弇是东汉开国元勋,中兴名臣。云台二十八将第四位,是光武帝刘秀手下最杰出的军事统帅之一。史称军事家。

耿弇21岁就追随刘秀南征北战,年纪很轻便被刘秀拜为大将军。有评价说:他一人打下了东汉一大半的江山。论军事能力堪比韩信,他平定河北、横扫山东、攻破陇右。为东汉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光武诸将,当首推铁杆耿弇。

刘秀盛赞耿弇: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

耿弇多谋善断,其向刘秀献议:请收上谷兵,定彭宠,取张丰,平张步等计策,刘秀大加赞赏,依议进行。后来张丰受擒,彭宠传首,耿弇都参与征讨并立有战功。至是耿弇受命专征,复得击败张步,刘秀赞他:有志者事竟成。

耿弇在东征的一系列战役中,充分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在各个战役中,他巧妙的运用了心理战、攻坚战、围城打援、声东击西、避强击弱等战略战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时耿弇还是一个难得的勇将,他亲冒矢石,在身负箭伤的情况下,仍镇定自若,继续指挥作战,充分显示出大将风度。

范晔在《后汉书》评价道:

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耿弇功成名就后,不贪功、不恋栈,毅然交出了掌管天下的兵马大权,回家颐享天年啦。


手机用户50902211138


诚邀。

在我国,列传 是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司马迁《史记》索隐:“列传者,谓列叙人臣事迹,令可传于后世。”张守节《史记》正义:”其人行迎可序列,故云列传。”一般用以记述帝皇以外的人物事迹(凡侯王而能世袭的,《史记》原列入“世家”,后代的纪传体史书则取消“世家”一类,统称为“列传”)。

耿弇是东汉开国名将中最出色的一位, 耿弇是光武帝麾下最杰出的一员战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天才。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为东汉开国立下赫赫战功。在刘秀称帝后,耿弇被任命为建威大将军,时年仅二十二岁,是东汉最年轻的大将军。



那么作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耿弇为何能单独列传呢?

耿弇字伯昭,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少而好学,尤爱兵事。更始元年(23)投奔刘秀。次年率上谷骑兵随刘秀军攻灭王郎。建武元年(25)拜建威大将军。耿氏父子忠勤王室,功勋显赫,受到了皇帝的优厚待遇。

史称:“弇兄弟六人皆垂青紫,省侍医药,当代以为荣。”耿弇父子自河北跟随光武帝刘秀以来,屡立战功,耿弇败延岑、平齐鲁、攻陇右,为东汉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后汉书》: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建武五年(29),耿弇与大司马吴汉迫降平原地区的富平、获索两支农民军。刘秀遂命耿弇进讨张步。张步是割据在齐鲁之地的军阀,也是阻挡汉军南下的障碍。

梁王刘永想拉拢张步,就利用自己梁王的身份,任命张步为辅汉大将军、加封忠节侯,总督青、徐二州,全权负责讨伐不听号令的周边各个郡县。张步贪其爵号,就接受了刘永的册封。有了合法的身份,张步就在剧县整编部队,把三个弟弟张弘、张兰、张寿分别任命为卫将军、玄武大将军、高密太守。并派遣将领先后攻夺了太山郡(泰山郡)、东莱郡、城阳郡、胶东郡、北海郡、济南郡、齐郡。



张步实力逐渐壮大,影响了汉军南下的同时,也阻碍了统一的进程,为此光武帝派遣耿弇带兵出征。耿弇带兵多次大败敌军,临淄一战更是以少胜多,导致张步退回剧县,不久张步投降,汉军占据齐鲁。光武帝评价他:昔韩信破历下以开基,今将军攻祝阿以发迹,此皆齐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韩信袭击已降,将军独拔劲敌,其功乃难于信也。

耿弇此后参与了陇右之战,建武十三年(37),刘秀命增加耿弇的食邑。不久,耿弇上缴大将军印绶,以列侯身份列席朝会。刘秀每遇四方有不同意见,经常召见耿弇顾问筹策。


总而言之:耿弇素有“小韩信”之称,东汉建国过程中,耿弇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有大功,他不贪恋权位,也是让人赞赏的。耿家三代为将,在历史上也是很有名的,耿弇与弟耿舒、耿国、耿广、耿举、耿霸兄弟六人青紫绶,付重职,当时为佳话,能单独列传也是有其原因的。


源稚生


《后汉书》在我读书时看过,但由于文章内容与古诗词一般,所以没有续读。《后汉书》是继《汉书》之后记载汉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南朝范晔编撰,记载了上起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共计195年间的历史。该书在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中地位重要,是“二十四史”之一,并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后汉书》的体例承袭了《史记》和《汉书》的传统,不过范晔完成了十纪、八十列传后,因受牵连下狱而亡,拟作的十志未能付诸笔端,晋朝人司马彪《续汉书》中的八志补入范晔的著作中,由此形成了今天通行本《后汉书》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的体例规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