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的外來人口多嗎?主要是哪些地方的人?

小崔說內蒙


內蒙古盟市間流動人口中,烏蘭察布市的流出人口占了絕大多數,佔46.44%之多;居第二、第三位的是巴彥淖爾市和赤峰市,分別佔了9.66%和8.65%。

內蒙古盟市間流入人口大多數流入了呼和浩特市,佔了全部流入人口的37.52%。

呼和浩特市流動人口中外省流入的佔25.8%,區內流入人口占74.2%。

最新的呼和浩特流動人口權威數據沒有,但2011年時,呼和浩特的流動人口數量為63.4萬,目前應突破了100萬。

呼和浩特100萬外來人口中以區內烏蘭察布、巴彥淖爾、赤峰和通遼為主;外省人中以華北、東北、西北各省為多,華南省份人很少,華東、華中各省都有。

總體說呼和浩特外來人口與沿海地區相比差距很大,只是內蒙地區外來人口最多的城市。呼和浩特外來人口中,外省人佔約1/4,區內人佔約3/4。


鮑里斯弗拉基米爾


當然與北上廣相比呼和浩特的人口流動性絕對被甩十條街之外,就我生活周圍來看,外來人口還是挺多的,外來人口包括兩部分,一是來自內蒙古各盟市旗縣的;二是外省務工人員,四川,山西,東北等省市佔多數。

  • 首先來說說我口中的第一部分各盟市外來人口 當屬高校學生 我大學是在呼市讀的,班級裡的同學呼市本地人只佔一小部分,大多是來自內蒙古各盟市的,宿舍住6個人只有我一個是呼市的,我舍友最遠一個是在通遼,寒暑假坐火車十幾個小時回家,其次是巴盟的一個,有兩個是東勝的、還有一個是包頭的,同屬內蒙語言也大同小異,平時竟可用方言交流,格外親切。大家畢業後首選留在呼市工作生活,呼市是首府,相對就業機會較大和生活環境比較宜居,高校人才駐留也為呼市的發展注入活力。

  • 其次說說第二部分外來的外省人口 都說內蒙人部分漢族是當年山西人走西口來的內蒙,這比較有歷史淵源。還有我瞭解到周圍有同學的媽媽是來自四川,之後他的名字竟然就被取作 “蒙川”,意味內蒙和四川結晶,這種現象也很多的,她們因為種種原因來到內蒙,來這裡結婚生子定居下來。還有就是來內蒙打工謀生計的,一個叔叔家的磚窯裡的師傅們,很多是一帶十給帶到內蒙來打工的,磚窯的活很苦,但他們能吃苦。還有路邊攤的也有很多是從外省來的,帶著各地特色美食來這內蒙做點小買賣,像武漢熱乾麵,山東雜糧煎餅,東北烤冷麵等等小吃,足不出省,儘可吃遍各地美味。各地人們能選擇呼市工作生活定居,可見我大呼市也有獨特的魅力,不管來自何方,幸福快樂才是王道,也祝願呼和浩特發展的越來越好。


遇見內蒙古


青城外來人號大概有100W左右,有這麼幾個地區的人,東北人(東三省人、赤峰、通遼)這些人大部分在處事,餐飲和工程原因是能說會道“大忽悠”:西北人(甘肅人)這些人大部是開拉麵館和建築工人。還有就是南方人(廣州人、河南人、浙江人)這些人基本上從事服裝、小商品、電子產品的批發生意,這些人最賺錢。


展油活水A


我個人覺得是不太多的,相比於其他國內大城市和省會城市,我覺得呼和浩特的外來人口並不算太多。並且呼和浩特市的外來人口中絕大多數是呼市周邊旗縣和內蒙古其他城市的。省外的外來人口以呼市各大高校的學生為主,其他的省外在呼和浩特工作生活的較少。如離呼市較近的烏蘭察布市和人口大市赤峰等地都有很多的人在呼和浩特工作生活。


呼和浩特市作為內蒙古自治區的首府,內蒙古各個盟市的人在這裡都有生活,你可以在呼和浩特聽到內蒙古各地的方言,如赤峰話,東北話,烏盟話,巴盟話等。在呼和浩特市的街頭和高校附近可以看到穿著時尚個性的蒙古族小哥哥,小姐姐們。
現在很流行說下這個外來人口,從今年各個城市出臺的搶人大戰中就可以看出,流動外來人口對一個城市的經濟活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自身經濟發展程度和產業結構,呼和浩特目前能吸引到的多為內蒙古其他城市和周邊城鎮的居民,對省外人才的吸引力還不夠大,這也是我們需要加強的地方。積極壯大發展城市優勢產業,積極培育城市發展新動能,讓更多的人瞭解喜歡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微評說


截止去年呼市市區常住人口212萬,其餘98萬城鎮鄉鎮戶口,總計310萬人左右。但呼市市區流動人口大約有多少?據說各大高校學生流動人口就走三十萬,外加外來務工人員,流動人口可否突破五十萬?具體的還看官方數據


我是祖國的一個小兵


想知道?大年初一街上看看就知道了!


花未開全月未圓666


追蹤五十年前呼市人大多數是山西出來呼市定居的,問一百個人哪老家,有百分之五十是山西人,來的多年了,有戶口就成本地人了。


春夏秋冬188386


呼市有一多半是外地人,


楊道鴻1


烏盟人佔百分之五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