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直吃手怎麼辦?

a雨落傾誠


一歲多的孩子吃手也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很多的寶寶都會有這個階段,寶媽不要著急,也不要批評或者責怪孩子,這樣孩子會更加的不知所措,嚴厲訓斥,令寶寶更緊張,反而強化了寶寶吃手。

孩子吃手是口欲期的一種表現,只要度過這個期限寶寶就不會再對吃手有太大的慾望,在這期間注意寶寶手部的衛生比較重要一點。如果只是制止只會讓寶寶的口欲期變得較長而已。

當寶寶吃手時,媽媽也可以給寶寶一塊磨牙餅乾,讓他的小嘴啃啃,或來個安慰奶嘴或磨牙棒替換一下小手,寶寶對吸吮有一種天生的需要,如果吸吮沒有得到滿足,他就會想辦法自己滿足自己吸吮手指這也是一種替代和安慰。所以寶媽給孩子手裡面拿點吃食,他也就不會單純的吃手指了。


茗惜521


孩子吃手這樣的現象很普遍,嬰兒時期,孩子吃手,是屬於對外界的感知的一個方式。家長可以不用阻止,只需要給孩子的手擦拭乾淨,定時剪指甲,做好衛生安全防護就行。

我家孩子五歲多,小的時候不吃手,但是現在竟然偶爾會出現嘬手的現象。我看到她這個行為,就會口頭講道理勸阻她,當時管用不嘬了,但是第二天又開始嘬了。煩的我開始吵她,但是發現事後她會嘬的更厲害。後來又想了其他辦法,比如說抹辣椒、手上纏膠帶、貼創可貼,效果都不是太理想,還是沒有完全阻止。

後來偶然機會看到了一個繪本《也不再吃手了》,就毫不猶豫買來給孩子看。書拿到家還沒來得及給孩子講,她自己就先翻看了一遍,然後就靜靜地看著我說:媽媽,我再也不吃手了,吃手實在太恐怖了!然後就沒再見她嘬手了。(我家孩子平時喜歡看書,也可能是這個原因吧,繪本的力量對她還是有一定影響的)



CysT王


你有沒有發現孩子特別喜歡吃手?有很多父母第一時間都是去阻止呵斥,這不僅會會讓寶寶不開心,情緒也不會穩定。接下來,就讓我們深入解讀這一怪異行為:

寶寶愛吃手是怎麼一回事

很多寶寶會出現愛吃手的狀況,甚至拿到不管什麼東西都喜歡往嘴裡放,彷彿任何東西都要嚐嚐味道。其實,對於寶寶愛吃手這個現象,爸爸媽媽不用擔心,著名的弗洛伊德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中闡述了人從出生到1歲半左右,口腔十分敏感,口腔活動也會非常活躍,通常會強烈渴望吮吸、咬和吞嚥等活動,這其實是寶寶滿足自身需要來自我調節的方式。

父母需做好的防護工作

當爸爸媽媽不能正確認識到寶寶焦慮和孤獨時,寶寶們就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調節,此時爸爸媽媽不要大驚小怪,做好以下防護工作就行:

及時修剪指甲

指甲很堅硬,會劃傷寶寶的口腔,再加上指甲裡面容易藏有細菌和髒東西,寶寶在“吃手”的時候也會容易把細菌和髒東西吃進去,為了防止病從口入,爸爸媽媽們一定要及時檢查寶寶的指甲,並及時修剪。

經常清潔寶寶的小手

手接觸的東西很多,帶有的細菌也就最多,爸爸媽媽們需要經常給寶寶洗手,防止寶寶們把各種細菌吃下肚。寶寶們的免疫系統還不是非常完善和健全,這時候就需要爸爸媽媽們給予寶寶更多的保護。

觀察寶寶的情緒

寶寶吃手的時候往往會非常享受,這時候爸爸媽媽就只需要給予寶寶們充足的時間,不要盲目打擾。另外,寶寶們吃手如果太過頻繁,爸爸媽媽們就要反思了,是不是最近對寶寶的關愛少了,寶寶的身體是不是不舒服等等。

其實,除了“吃手”,寶寶們還有可能會抓頭髮、抓耳朵和晃腦袋,這都是寶寶們自我安慰自我調節的方式,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爸爸媽媽們只要做好基礎的防護工作,可不要暴力打斷哦~


育兒網


這位家長,我想問一下,是不是您女兒剛開始吃手的時候,您就一直會把她的手從嘴巴里拿掉?然後,看著她繼續吃手還覺得特別的苦惱?

其實在我看來,您女兒沒有做錯,您也是自尋煩惱;接下來,咱們來簡單地聊一聊有關口欲期的事情。

著名的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提出了“口欲期”的概念,認為一歲以內的嬰兒獲得各種慾望滿足的主要途徑是口部,即吸吮、吃喝、吃手。

醫學觀察認為,口欲期在孩子出生以前就開始了。通過B超檢查,就可以發現胎兒在子宮內也會吸吮自己的手指;初生的嬰兒便會吮吸母親的乳房、奶嘴;他們將周圍見到的任何感興趣的東西都往嘴裡塞,作為一種自娛和自體享受的活動。

由此可見,嬰兒的吃手是一種正常的表現,家長不用太放在心上,只要事先把孩子的手洗乾淨就可以了。一般認為,在兩歲以前的吮指不屬於口腔不良習慣。

而且一般情況下,孩子到一歲半左右,孩子的發育速度加快、活動範圍也相應增大,他們的興趣就會發生轉移,吸吮手指的動作也就會自行糾正的。

但需要引起家長注意的,是在這段時間裡,如果家長用比較粗魯或簡單的方式制止孩子吃手,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應有的滿足,就會發生“口欲期”過度延長的情況;在心理學上,稱之為“過度補償”。

具體表現在:孩子以後如果遇到讓他們感到焦慮、無助、迷茫等情況的時候,就會不由自主地吸吮手指、咬物、咬唇等,還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口腔不良習慣。

所以家長朋友,再看到您的女兒在吃手的時候,您知道該怎麼做了吧。


諾善說育兒


孩子吃手屬於兒童行為中的運動行為問題。兒童在發育過程中出現的行為問題較為常見,對兒童身心健康的影響很大。兒童行為問題都表現在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家長忽略或過分誇大。重要的問題是我們怎樣區分正常與不正常。

正常生理:日常生活中見到,幾乎每個孩子都有吸吮手指的習慣。因為3~4個月後的嬰兒生理上有吸吮要求,常自吮手指尤其是拇指以自慰。這種行為常發生在飢餓時和睡前,多隨年齡增長而消失。不必過度擔心。

異常行為:有的小孩是因心理上得不到滿足而精神緊張、恐懼焦急,未獲父母充分的愛,又缺少玩具、音樂、圖片等試聽覺刺激,孤獨時便吸吮拇指自己玩耍,時間長了便成了習慣,直至年長的時候還不能戒除。

長期吃手的害處長期吮手指可影響牙齒、牙齦及下頜發育,導致下頜前凸、齒列不齊,妨礙咀嚼。學齡前期兒童及學齡期兒童多因為情緒緊張、感情需求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不良行為。

怎麼避免孩子形成長期吃手的習慣呢?

家長們看到孩子有吃手的習慣後,不要一味的責備、打罵,這樣會使孩子的到心理的恐懼,緊張,使吃手情況更進一步加重。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後,要對她加倍的愛護和關心,多鼓勵孩子,消除其抑鬱的孤獨心理。當孩子吃手時,要想辦法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鼓勵孩子改正壞習慣的信心,切勿過度打罵,避免孩子產生自卑心理。ZXY


小蘋果兒科醫生


一般小孩從出生到後期兩歲之前都會有這麼一個階段每個人小孩不同比如說有的小孩的話當他開始顧著手有吃的慾望的時候本能性的反應就會一直拿著手持或者說嗯拿著衣服呀或者說拿著玩具這些都是正常的可能有的小孩說話他吃手的時間會一直長但是這個的話如果說他現在已經一歲多了你就要跟他講嗯說一下要注意衛生之類的但如果說幾個月的小孩的話這個是正常的本能反應


菊香4959


千萬別怪孩子,越刺激孩子,孩子越容易記牢。多和孩子玩玩遊戲,孩子在玩的時候,就會忘記吃手了。多帶帶孩子去公園玩,孩子們會在大自然的懷抱裡,越來越開朗。

總之要注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能忘記自己的壞習慣,慢慢培養出來的好的習慣很重要。不能太心急,慢慢調理。耐心加方法,才可以解決問題。


李明191383444


我覺得這無所謂了,只要把手指給洗得乾乾淨淨,愛怎麼吃就怎麼吃。要是你真的不放心的話,可以買個磨牙棒等等。

孩子到了一定的時間,就出現了這種情況。其實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出牙的徵兆。畢竟出牙的時候是往外頂。所以牙齒特別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