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媽媽,是不是社會的資源浪費?

JJ-魅力值Ax小豪


曾經我也被人問過類似的問題,一個鄰居說,你學歷這麼高,辭職兩年多在家帶鬧寶,好浪費,如果我是你,肯定會把娃放老家或者逼著家裡來給我帶娃!當時我很淡定的說了一句,當了兩年多的全職媽媽,我一點都不後悔!我的學歷應該算是高學歷了吧,本碩均為武漢的一所211大學,工科生,做了3年的技術,產假結束後,因為不想讓寶寶成為近似留守嬰兒,果斷辭職帶鬧寶,一直帶到了兩歲多,後來送鬧寶去上託管班,我又重出江湖去工作!


對於上一輩來說,寶寶有吃有喝就足夠,但是對我而言,寶寶是個小人兒,他也有自己的需求,如果我不耐心去研讀他,那還有誰會耐著性子去讀懂他呢?

上一輩的育兒理念時常與現在的科學育兒理念相違背,育兒路上,帶寶寶的人需要學習,而高學歷的人大多數願意接受新理念,並花時間去學習,用科學的方法去帶寶寶,這對寶寶而言,無疑是利大於弊的。所以我覺得高學歷女性當全職媽媽並不是社會資源的浪費!再說了,全職媽媽也只是一段時間,不是一輩子就當全職媽媽的,當寶寶上幼兒園了,我相信大部分的全職媽媽還是會迴歸職場的。帶娃的過程中對媽媽們也是種磨練,媽媽們在這個過程中練就了一些別的素養,這些素養在日後的工作中也是大有好處的!


慢慢慢成長


有一部分所謂的高學歷女性,她們從一開始就本來就沒有打算為社會貢獻什麼。

她們獲得高學歷就是因為她們家庭條件還不錯,並且老天爺給了她們一副好腦子。

她們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在高考中取得不錯的成績,一路保研。

還有一部分經濟條件更好的,送到國外讀個名校,也算是高學歷人中龍鳳了。

如果你認真觀察一下,她們嫁的人家家世都不錯。

她們從一開始規劃自己就是為了嫁個門當戶對的好人家的。

能叫高學歷女性心甘情願當全職媽媽的,她嫁的老公家世絕對不差。

對大戶人家來說,高學歷是比女人顏值還重要的品質,代表著這個女人的智商修養高。

那麼孕育出來的下一代會更聰明,更優秀。

她們從一開始的規劃不是為了拿個高學歷去社會上找工作,貢獻社會,就是為了相夫教子。

上流社會的小孩,哪個不是高學歷,好學校,甚至是學霸,有背景的人家之間通婚,南方看女方就是看女孩子的學歷,文化水平。

這個就是一種階層固化罷了。

她們培養出高素質優秀的寶寶,未來很大幾率也可以說是人才,但是也是他們家族財富和社會地位的繼承人罷了,如果把這個也算成對社會的貢獻,我也沒話說。

這種人力資源的浪費其實是社會富裕,發達的象徵。

改革開放之初,大家都窮,就算是當官的都沒什麼錢,也住不了什麼好房子,兩口子必須上班,孩子交給爺爺奶奶。

現在中國發展到今天,如果你是一個富二代當了董事長老闆,年入千萬,他至於她媳婦老婆去幹一份工作麼?

把孩子帶好比啥都重要。

當然如果媳婦願意,給她弄點事做也可以,不過理性的女人肯定願意在家帶孩子,當全職媽媽。

所以高學歷的全職媽媽這件事,本質上是富貴人家的聯姻而已。

其餘的高學歷媽媽還要繼續工作的,那麼可以肯定是她的階層和他老公的階層都是平民,一個人的工資收入根本不夠養家,供房貸的。

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老李校長


我的同學中有美國名校博士畢業,現在全職媽媽,家裡管得井井有條,孩子聰明上進,老公事業有成。

我的同學中也有美國博士畢業,一直堅持工作,家裡或者就任它亂點或者乾脆花錢請人打點,孩子兩口子輪流帶,累是累點兒,不過兩個人事業上也都做得不錯的居多。

也有我這樣的,沒孩子的時候是事業狂,有孩子以後工作上選擇退一步,譬如我回到大學輕鬆一點的工作環境中,以便更好地照顧家庭。

不管怎麼選擇,這是女人的私權,夫妻兩人的決定,真的和別人無關,除了祝福,旁人無權說三道四,說到是社會資源浪費就更有點不著邊際了。關於人生的價值,我們不少人常常還只停留在事業上的成就,似乎還沒進化到認為孩子健康成長、家庭幸福和睦其實也是一種成功,更是對

社會的一種貢獻。

遙想當年,一天在公司工作12個小時,孩子上幼兒園,大人們忙得焦頭爛額,孩子也不開心多多,累心累神累身。後來我換了現在這個大學的工作,有時間陪孩子,從做功課,到課外活動,從培養她參加體育活動,到交朋友參加俱樂部,我的經歷和視野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影響著孩子的成長,誰又能說這不是一種社會貢獻?而這一切,因為我在事業上的小小讓步,不再是當初忙碌中的焦慮和妥協,換之以平靜和從容,對家人和對自己都是更高層次的一種生活境界。

其實在美國一個人的工資養活一家人並不特別困難,因此不少美國家庭中的妻子選擇做全職媽媽,尤其丈夫收入稍微好點的情況下。美國人傾向認為,全職媽媽也是一項工作,也是對家庭和社會的貢獻,因此什麼學歷的人選擇別人幾乎都不會報以特別的關注。更有甚者,妻子工作、爸爸選擇全職在家照顧孩子的家庭在美國也不少見,帶孩子出去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沒人會認為社會資源浪費什麼的,而且人家

過得很開心喲。


心路獨舞


我並不覺得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媽媽是資源的浪費。

首先,對於孩子來說,0到3歲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階段,有媽媽的全身心陪伴,他的生理需求和精神需求都可以被很好地滿足,有利於孩子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這個階段培養良好的親子依戀關係,對孩子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好處。

然後,對媽媽來說,也可以有很多好處。

第一,全職媽媽陪伴孩子的過程對媽媽來說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經歷。

第二,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充實自己。很多媽媽都表示,在育兒過程中學習了很多知識,而且這才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要合理安排全家膳食,需要學習一些營養學方面的內容,還要學習烹飪。要把家裡收拾乾淨,就需要學習一些收納知識。和娃相處,需要學習情緒管理,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還要學習孩子身心發育特點,以提供適合他的養育模式。。。


真是學不完的各種知識。上圖是我最近在看的育兒相關的書,還有些不那麼經典的就不放上來了。我看的還不算多,我認識的媽媽們基本都是一大堆一大堆的,專門去學發展心理學在職研究生的也不少。

第三,為進入職場做準備。在育兒過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完全可以在未來應用到職場。比如為了和孩子很好地溝通,學習一些親子溝通方法,這完全可以用在其他社交場景。時間管理和精力管理,對於職場人士也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有些媽媽直接在帶娃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第四,以家庭為單位實現共同進步。我還有幾個月入職,這陣子都是在家帶娃,但是隊友也會和我討論他工作上的事情。我們經常會在一起做些頭腦風暴,並且綜合我們兩個人的工作內容,計劃未來可以開展的一些合作。

全職媽媽非常辛苦,希望廣大男同胞能多多參與育兒,以及多承擔些家務。


材料科學楊博士


這個我想了半天,總結了下

說兩個我身邊的案例吧

一女性朋友,沒有高學歷,很早就和交往多年的老公結婚了,兒子出生後,由於老公的兄弟多,兄弟們也成家了,兒子小的時候還跟公婆,兄弟妯娌們住一起,那也是很是熱鬧,自然也會有矛盾,聽她的描述,只要男人們出去工作了,家裡就是每天都像是在演宮鬥片一樣,哈哈,我笑了好半天,也深感她的不容易,後來,她覺得這種過下去,對孩子的成長也不好,所以,一家三口搬出去租房住了這麼多年,落得清閒自在,一個人帶著兒子也不容易,有的時候孩子在搖籃裡,腳下踩著搖籃,手上拿刀切菜,就這麼過來,慢慢的,孩子長大了,兒子也比較爭氣,是學校的優等生,她什麼工作也做過,也沒有閒著,自己也自修了本科,目前是某網絡的編輯。

另一女性朋友,高學歷,研究生畢業,結婚前也是外資企業,孩子出生後,由於跟婆婆在育兒方面有分歧,索性委婉要婆婆回家休息,自己帶娃,跟我孩子一般大,因為住一個小區,經常會碰到,平時外婆和小姨也會過來幫忙帶,一看到我就說,哎呀我們家孩子要是有你們這麼聽話就好了,我看到過,他們家孩子愛打人,撒潑,不喜歡講話,後來問了她才知道,她自己不想帶孩子出去玩,能不出去就不出去,飯也不好好吃,說她孩子這不好,那也不好,有次,我們一起在樓下廣場玩,玩到八點半我們要回家了,她兒子就突然大哭,站著不肯走,一句話也不說,她蹲下來跟她兒子講話,兒子打了她兩巴掌,她不但沒有生氣也沒有阻止她的行為,我們旁邊看不下去了,我就走過去問,你是不是不想回家還想再玩會兒啊?是就點頭,不是就搖頭?他停止哭泣,對著我點頭 ,我說那這樣吧,我們一起在玩五分鐘再回家好嗎?他說點頭,五分鐘後我說,五分鐘到了,我們要回家了,他很聽話的跟著一起走,我說,以後你以後如果還不想回家,你可以跟媽媽講,你不說媽媽是不知道的,好不好?他點點頭。她說還是你有辦法,我說孩子嘛還是要多溝通多交流。

社會上對高學歷女性迴歸家庭,正則認為女性當全職媽媽也是一種職業,能更好地照顧孩子,對其成長和教育起著積極作用;反則指出女性接受了高等教育後,跑去當全職媽媽是對教育資源的極大浪費,更有人調侃當今社會講究規劃職業生涯,“如果知道以後當全職媽媽,不用讀大學或者出國留學,直接讀幼師最合適”

說了這麼多,個人覺得這個跟學歷沒有太大的關係,還是要看個人的想法,個人的選擇


小乖媽媽說


“高學歷”,“全職媽媽”,明明CP感很強嘛,何來資源浪費??

寶媽不才,本科生一枚,十多年企業管理工作經驗,也曾在職場叱詫風雲,想當初,姐也是腳踩恨天高,身穿職業服,臉著精緻妝,走路自帶風……扯遠了扯遠了,哈哈。

懷二寶初期,醫生就告誡,高齡孕婦,胎盤靠下,臥床為主。回家和寶爸商量,權衡職場和家庭的利弊,果斷離職,工作可以再找,職場可以重新打拼,孩子孕育卻是不可逆的!就這樣,帶著上幼兒園的大寶,開始了全職媽媽的生活。



一開始,信心滿滿,姐幾十號人都帶過,不就倆個娃娃嗎,so easy!!除去大寶上幼兒園,安排好家庭一日三餐,定期產檢,我覺得,全職媽媽,一切,妥妥的!

轉折發生在二寶出生後。那叫一個累,二寶整夜的哭鬧,兩個小時一次的母乳餵養,頻繁的更換紙尿褲,自己身體尚未痊癒,天氣又悶熱,剛好大寶又放暑假,真是應接不暇,生活簡直是――雞!飛!狗!跳!我恨不得自己長出三頭六臂!但是,生活還得繼續,節目還要繼續表演。全職媽媽,各種滋味,五味雜陳。

所謂“社會資源的浪費”,是根本不存在的!畢竟,家庭也是社會的一部分,最重要的,高學歷媽媽,擁有更多的知識和理念,能在孩子的教育上給予更多的幫助。一個國家的未來,寄託在孩子們的身上,而全職媽媽,能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養育孩子,同時,更高的文化水平,也更好支撐孩子成長。記得曾經看過一本書,提到影響孩子未來最深的人,就是孩子的母親。職場or家庭,都是體現媽媽成績的陣地,如若條件適宜,我想可能會有更多女性投入到全職媽媽的行列吧。



眨眼,小寶已經三個月了,一切漸漸變得井然有序,寶爸安心工作,大寶學前班認真學習,小寶也能入夜安睡。雖然很忙很累,甚至不亞於職場的繁忙,但是我仍然覺得,孩子,是當下最重要的。我願意,花費我的時間,來陪伴他們成長!


團團圓圓愛媽媽


這個話題一直以來是大家熱議不停的焦點和難題,眾說紛紜,浪費與否我個人覺得沒有什麼對或錯,只是在於個人價值觀和人生觀自己怎麼看,適不適合,值不值得。

先來說說我吧,我現在也算是個全職媽媽,有個孩子十二歲了,是個很陽光的男孩。十五年前我從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在一家三甲醫院上班,結婚生孩子後因為工作性質,比較繁忙,經常倒夜班,只能把嗷嗷待哺的孩子送到他奶奶身邊去照顧。我家先生工作非常繁忙,自己在經營一傢俬立醫院,所以兒子在幼年時期和爸爸媽媽一直都是聚少離多,都沒法抽時間去陪伴他。四年前我因為面臨著夫妻長期兩地分居,婆婆年紀大要回老家療養,孩子沒人照顧問題,又考慮交給保姆照顧不放心,於是我毅然決然辭去公職,孑身一人帶著孩子跟著丈夫來到另一個陌生的城市生活。




因為孩子從小跟老人生活,很多生活行為習慣沒養好,加上缺少父母愛的陪伴,性格很內向膽小懦弱,少言寡語,不太喜歡和陌生人接觸,當時我接到身邊的時候都差點崩潰了,心裡滿滿的愧疚和自責,覺得對孩子虧欠太多太多,後悔沒早一點回家照顧孩子。

現在值得欣慰的是,兒子在我的細心用心照料和陪伴下,儼然從一個不自信,內向懦弱變成一個開朗活潑勇敢自信的男孩子,中間的過程確實付出了很多艱辛和努力,但不得不讚嘆這愛的陪伴的力量之大。現在他爸爸也儘可能多抽時間陪伴孩子,他調侃說再不陪就長大了

我想說的,全心全意的陪伴,對孩子來說,能夠營造出一個具有安全感的成長空間;對大人來說,可以親歷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從經濟的角度講,現如今保姆佣金不斷上漲,請高價保姆又要每天擔心孩子的安全,如果保姆照看孩子不細心,孩子會經常感冒發燒,這就會多了打針吃藥的錢,全算下了,倒不如自己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更划算。覺得為了孩子什麼都值得的,世界上沒有兩全其美的事兒,關鍵看自己的心態。至少我現在認為,能陪在孩子身邊是

最幸福的事

兒了。

很多人說不工作會與社會脫節,其實,這要看你怎麼分配時間了。現在各種資訊都很發達,想和社會掛鉤渠道太多了,現在我一方面照顧家庭和孩子,一方面還可以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比如,我學了心理諮詢師,攝影,營養師培訓,瑜伽和跑跑馬拉松等等。

我們女性在不同年齡階段扮演的角色都有所不同,這取決於自己想要什麼和側重於什麼,所以要學會在各個階段各種角色的轉換和心態的調整,這樣對自己對孩子才是雙向有利的。


彼此相愛與相礙


我認為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媽媽,不是社會的資源浪費。以我自己為例,我是大學本科畢業, 曾經在一家上市公司任海外銷售管理工作,我是在孩子一歲多時,在家做的全職媽媽,現在孩子4歲多了,我就講一下這幾年我的感悟吧。我老公平時的工作都非常忙,通常都是在晚上10點多才能到家,一般這個時間孩子都睡了;而我的工作是海外銷售性的,正常下班回到家也是晚上8點左右了,如果稍微加下班,回到家也是晚上9點多了,孩子也會睡覺了。我和我老公都認為長期這樣下去,父母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於是我決定迴歸家庭,照顧女兒,我們認為這3年時間我和我女兒都受益很多。

首先,談一下我自己,都說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長的過程,這一點我是深有體會的。通過養育孩子,我讀了大量的育兒書籍,還學習了一些心理學知識,經常在家中讀一些書,我還會從中選出些好的書推薦給我老公讀,他讀後也會受益一些。通過這些學習,我現在能夠更好的和他人相處,不僅改善了親子關係,還改善了夫妻關係和婆媳關係,使家庭關係更加和善和親密。 我用和善而堅定的方法傾聽和共情我的女兒,在我給她提一些要求時,她也更願意按我的要求做了;用鼓勵的方法,經常對她做的事情進行鼓勵,她對自己也更加有信心了,我決定這一育兒理念堅持走下去。

其次,談一下我女兒,0-3歲是孩子和媽媽形成依戀關係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如果媽媽能夠經常的,長時間的陪伴孩子,對孩子的依戀行為做出積極的反應,孩子的內在安全感就會增強,形成安全型的依戀關係,孩子長大後具有高自尊,往往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際關係、善於尋求社會支持,並具有良好的與他人分享感受的能力。我女兒這段時間有我的陪伴,成長的更加健康,活潑,更願意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自理的能力也很強。所以,我認為,如果有條件的家庭,在孩子0-3歲時,媽媽要多多的陪伴孩子,這對孩子的一生都產生重要的影響。

所以,有了我和我女兒的共同成長和提高,促進了家庭的和諧,我覺得這不是社會資源的浪費。


TTAlice媽育兒心得


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媽媽,確實是社會資源浪費,而這也許是別無選擇的選擇。以自己的經歷來講,研究生畢業,也算高學歷了,我和老公都是80後的二胎,年過30,家裡老人年事已高,身體大不如前,沒有帶娃的體力,找個不熟悉的保姆,即使不考慮經濟因素,也著實不放心。

我小時候是我媽邊工作邊帶大的,那時工廠有託兒所,女職工可以邊工作邊照顧孩子,雖然小時候的記憶很模糊,但對託兒所的場景還略微有點印象,再大一點就上學前班,4歲的自己就可以每天耗在學前班裡,邵老師和宋老師把自己當自家孩子帶,放學了就自己脖子掛著鑰匙走回家,路上很安全,沒有那麼多車,周圍鄰居都相互認識,總是互相幫照看孩子,小夥伴間對“拍花子”也廣為流傳,都在心理暗暗小心拿白手絹的人和給買冰棍的陌生人,還好我們從沒遇見過。隨著工作節奏加速,公有制大鍋飯的取消,私有制的成本與效率的要求,沒有了託兒所,也很少有單位再為員工的小家增加成本,不是企業不履行社會責任,是他們的生存壓力也很大。另外,現在的生活環境車多、人雜、成本高,孩子被拐,被搶通過網絡高速傳播,使焦慮的父母把沒有自理能力的孩子交到誰手裡都不放心。當看到一個小生命那麼弱小,那麼需要照顧與陪伴,在家照顧孩子就成為母性本能的選擇。

換個角度再來看,帶娃這件事情我認為與學歷無關,而是與觀念有關,高學歷有可能是虎媽,而低學歷也有可能是孟母。如果高學歷媽媽能以自己所學,為社會培養人格完善、心理健全、思維縝密的棟樑之材,也就是在為祖國培養接班人,又怎能叫浪費社會資源呢?高學歷的女性所具備學習能力,是通過考試檢驗過的,當孩子到一定年齡,開始獨立的時候,她們依然可以迴歸社會。

作為全職媽媽充分感受到一個人帶娃的辛苦,24小時候命,真不比在外工作輕鬆。


寶媽財經社


首先對是否做全職媽媽想說兩句,無論學歷高低對做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都是女性的個人選擇,很多時候媽媽們都很矛盾,全職媽媽面臨上班可能會遇到家裡老人無法照看孩子、一時找不到稱心如意的育兒嫂的情況(我的同學就是這樣,眼看快開學上班了依然找不到合適的育兒嫂)。也可能在換工作期間懷孕因此無法出門找工作,生完孩子一時半會無法抽身去找工作(比如我就是這樣)。全職媽媽or職場媽媽都是在各種個人情況與家庭情況等各種因素作用下的結果,並不能一概而論。


就問題本身,似乎有貶低全職媽媽的嫌疑,我深感在家帶孩子要比上班累N倍,恨不得自己長出8隻手,哦不,一百隻手來幹活、帶娃。狹義上根本不存在“一個人帶娃”的定義,因為一個人忙家務都忙不過來,只能把娃放在安全地方在幹活,這哪裡是在真正有效的在“帶娃”。我只想說,“帶孩子”這件事就是一個普通媽媽的日常生活,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還有打掃、洗衣、做飯等等。學歷高的媽媽也是普通人,這只是她家庭生活的第一部分而已。


高學歷女性選擇在家帶孩子而不在職場打拼只是個人的選擇,不影響到社會發展、但影響孩子成長與家庭和諧。沒有一個媽媽不是希望自己能夠兼顧事業與家庭的,但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只能忍痛擇其一,甚至自己委屈求全後還不一定能得到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但是沒有什麼女性必須在家照看孩子或者必需一直職場打拼的規定。尊重媽媽的一切選擇,作出對孩子與自己的最佳決定才是真正的愛家庭、愛孩子、愛自己。


全職媽媽可能會羨慕有自己固定收入、融入社會生活、在職位上發光發熱的職場媽媽,職場媽媽也可能會羨慕能全天陪伴孩子、不錯過孩子任何一個成長瞬間的全職媽媽。但是兩者背後的辛苦與勞累各不相同。

我自己研究生畢業一度想要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但無奈工作都不太合適,換工作期間懷孕就無法繼續找工作了,從安心待產到現在的全職帶娃,我沒有覺得自己學歷對於社會有任何的所謂“資源浪費”,我只是一個普通媽媽,可能高學歷在孩子教育問題上能有所提高,除此之外無他。在孩子1歲左右會去工作,獨立自主的媽媽也是孩子的好榜樣。 在“媽媽”這個職稱上邊,好多的頭銜都是不存在的,對於孩子來說、家庭來說,一律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