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家鄉都有什麼野菜?

因為遇見你爵跡


大家好,我來自陝西商洛。我的家鄉在陝南山區,那裡有許多美味的野菜,我介紹幾種我小時候經常採摘的分享給大家哦!

一:蕨菜(我們稱之為拳芽)

小時候,春暖花開之後,在山坡上的矮草叢裡陸續吐出小嫩芽,等長到10釐米左右時,便可採回家中。家人會將它們曬乾保存,過後用熱水泡發炒肉或者是包餃子,很好吃的哦!

二:香椿芽

每年春天,媽媽都會在門前的香椿樹上採摘香椿芽,葉子聞起來有股淡淡的香味(記得要聞味道,臭椿味臭外形和香椿一樣哦),用開水焯一下,然後涼拌豆腐。但是患有慢性病的人一定不能夠食用哦!
三:灰灰菜

我一直認為,它之所以被叫做灰灰菜,應該跟葉子上的那層灰質的東西有關,摸起來滑滑的,媽媽也是用水焯一下,涼拌著吃,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味道有點微苦哦!
四:山蒜又名野蔥,我們叫小蒜,細長的葉子,味道辛辣,這可是我最愛吃的野菜哦。

小時候,放學後,星期天,都會挎上小竹籃在山上到處拔小蒜。它的吃法可多了,山蒜炒雞蛋,山蒜炒肉,還可和辣椒醃著吃。最常吃的是媽媽將它放入麵條中,那也是超香的,一想起來就流口水。
五:槐樹花

記得老家的屋後就有一大片槐樹林,身上長著尖尖的刺,要想吃到它的花,可得下點功夫,樹高又有刺,每次摘都要小心翼翼的。摘時要含苞待放的,不能太嫩也不能等花兒全開了。喜歡蒸著吃,也愛包菜包子。

今天主要就介紹這麼多,農村的山野裡,到處都是野菜,田間地頭,隨處可見,水芹菜.蒲公英 ,馬齒莧,地軟等等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呢!


鄉野裡的丫頭123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漫山遍野大豆高粱。。。說說東北吉林的山野菜吧

刺老芽

主要分佈於中國東北地區,在長白山,小興安嶺,遼寧東部,吉林及黑龍江等地,西北地區有零星分佈。日本、朝鮮、及俄羅斯等國有少量分佈。

猴子腿

分佈於黑龍江(小興安嶺帶嶺)、吉林(長白山)、遼寧、內蒙古(大興安嶺)、北京(懷柔、密雲坡頭)、河北(赤城、淶源、龍關、蔚縣小五臺、興隆霧靈山、遵化東陵)、山西(霍縣、寧武、沁縣、婁煩、洪洞、交城)和山東北部。

大葉芹

產於中國東北及內蒙古、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等省區;朝鮮、日本和蘇聯遠東地區也有分佈。生長於山坡、草地、山谷、林緣和林下。

柳蒿芽


柳蒿別名柳蒿菜、水蒿、白蒿等,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嫩莖葉可食用。主要分佈在大興安嶺南北,耐寒抗熱,生長在河岸溼地、沼澤、柳林灌叢下等處。野外採集一般在5~6月份進行,採後用水焯一下,去掉苦味即可炒食、蘸醬或做餡、做湯。

東北的老鄉有沒有很熟悉?口水都出來了。


酋長球迷


說一下我的家鄉,魯西北平原一帶常見的野菜吧。廣闊的農村平原,草木蔥鬱,可吃的野菜也在其中悄然萌生,只要留意,就能挖到。

1、蒲公英


蒲公英是公認的營養價值高,抗菌消炎的好藥草。在魯西北農村,蒲公英是一種常見的野菜,甚至農村院子裡,都會悄然冒出來。蒲公英開水焯了涼拌、做餡都是很好吃的,甚至生吃蘸醬也不錯。

2、薺菜

薺菜也是很大眾的一種野菜,老家田野很多,春秋兩季,都很新鮮。薺菜餃子、包子,可是很多人舌尖上的美食呢。薺菜長在農田,便是雜草,一到餐桌,便也成了寶了。

3、麥蒿

麥蒿是小麥田最常見的野草,小時候沒有除草劑,一到春天,母親就整日耗在小麥田裡拔麥蒿。那麥蒿一茬茬的,就是除不淨。有的能長到跟麥子一樣高,黃色的花頂在枝梢。嫩麥蒿也是很好吃的野菜之一,後來在城裡的超市也見過。不過農村一般不稀罕。

4、馬齒莧

馬齒莧又叫長壽菜、螞蚱菜、死不了,這野菜莖葉肥厚,味道酸溜溜的,肥沃的菜地最多。馬齒莧含有豐富的氨基酸、蛋白質、維生素、鈣和多種礦質營養,是公認的保健蔬菜。炒食、涼拌或者做餡食均可。

5、野莧菜

野莧菜莧是農村常見野菜,也叫人情菜、莧菜。魯西北農村一帶常見有反枝莧、皺果莧、凹頭莧等。莧菜的嫩葉營養豐富,是食用價值很高的野菜。

6、枸杞芽

老家很多枸杞,在田野裡自由生長,沒人採摘。枸杞的嫩芽,是一道很好的美食。枸杞芽也叫甜菜頭,開水焯了涼拌特別美味兒。

7、灰灰菜

灰灰菜也是農村特別常見的一種野菜,灰灰菜清熱解毒,還能預防貧血,營養價值較高。不過它是光敏性蔬菜,皮膚敏感的人吃了如果曬太陽,容易引發皮膚病。


以上是我老家魯西北農村一帶常見的7種野菜,其實也都是農村雜草,長在莊稼地裡特別煩人。只是沒想到很多搖身一變,成了稀罕菜。

歡迎關注“漫行草木間”,喜歡記得轉發。草木心,鄉間味,細細品,漫漫行。

漫行草木間


鄭州地區野菜頗多,以春夏為盛。

一、白蒿

白蒿,即茵陳。俗話說,正月茵陳二月蒿。雨水足的時候,正月茵陳就出來了。林間荒地最多。整株挖出,洗淨以後,晾至快乾,拌入乾麵粉,起鍋蒸之。熟後可用蒜汁、香油涼拌。也可與蒜瓣、辣椒一起爆炒。另外,很多人還在正月挖茵陳,洗淨晾乾,泡水喝。具有清熱利溼,抗炎,降血脂,降壓、護肝等功效。

二、麵條菜

麵條菜,俗稱麵條秳(kuo),以麥地生長最多。麵條菜太澀,不能清炒,可以蒸著吃。也可以用熱水焯過之後,和肉或者雞蛋包餃子吃。

三、薺菜

薺菜,鄭州地區俗稱花燕麥地菜。薺菜包餃子吃最美味。不管是和雞蛋包素餡的,還是和肉一起包肉餡的,都是美味。唇齒留香。現在想起來還 不住流口水。

四、刺兒菜

刺兒菜,俗稱薊薊草。 用熱水焯之,涼拌,風味最佳。記得去年春季去新密尖山遊玩,一盤就要20元。

五、 掃帚苗

掃帚苗,還是幼苗的時候,可以採掐頂端的頭,採集起來,洗淨晾乾,拌麵蒸食。

六、豬毛菜

豬毛菜,多長於林間荒地,尤其是沙土地。夏初長的最為茂盛。採集起來,用熱水焯過,配以香油,麻油,辣椒油,蒜泥,醋。小時候一個人能吃一盆。

七、玉米菜

玉米菜,莧菜的一種。一般都是下麵條的時候配菜。味道一般。還可以熱水焯過之後涼拌。這個味道很好。

八、馬齒莧

馬齒莧,可以熱水焯過之後,涼拌。也可以蒸食。到時本人認為包包子風味最佳。

當然了,還有很多其他的野菜,都是一些土名,不知道學名。味道也很好。










語文老師的歷史課代表


春天到了,農村野菜隨處可見,每個地方有的也大同小異。也說一說我家鄉常吃的一些野菜吧!

野蘆蒿冬天的時候經常帶蘆蒿來吃,但吃不到蘆蒿的味道。春天的時候可以到草地去採摘野蘆蒿吃,通常採摘回來的蘆蒿,去掉葉子放在保鮮袋裡封口,過兩天就可以吃了。通常吃法:蘆蒿炒臘肉或是炒香乾等。



茭白在夏天的時候,在池塘或水庫裡有著很多野生的茭白,現在人工種植的也非常多。通常吃法:茭白炒肉或者清炒茭白絲等。



雞頭梗(芡實)小時候河裡很多,現在不太多了。夏天時候,撐船去河裡砍上兩根,既可以吃上芡實米又可以吃上芡實梗。芡實梗通常吃法:放上辣椒清炒即可。(要注意芡實身上全是刺,一不小心就會被扎)

馬齒莧通常長在田間、路邊等地,以前在農村很多時候都是當做雜草剷除的,現在吃的人也越來越多了。通常吃法:涼拌、清炒或過水曬乾用來包包子或餃子吃。


黃花菜通常每年的8-9月左走吧,可到山裡採摘野生的黃花菜,一般採摘回來的新鮮黃花菜,需要焯水晾曬乾然後儲存。黃花菜通常吃法:木須肉、黃花炒雞蛋或者黃花菜燒肉等。


其實除了以上的幾種,還有很多其他的野菜。如薺菜、野芹菜、馬蘭頭、菱角、野雪菜、野枸杞頭、野小蒜、蒲公英等等。


不吃魚的貓6725


一哥“新密美食印象”之――尋食野菜伴時光

1,麵條菜

雨水己過,冷意漸消,冰融水漲,麥苗返青,北方的麥壟中麵條菜正嫩,巧婦們已經動手採摘,青嫩中淡淡的香氣已與甦醒的泥土相互爭競。麵條菜當然能為一鍋熗鍋面增色不少,汆一下蒜汁涼拌更是爽口,雜麵拌了上鍋蒸菜香味更濃,若與菊花配搭更是增色不少……時令已過,頂花梗僵,麵條菜風光不再,聽說現在有林下種植的,想必失去太多野趣,不食也罷!不時不食,密人美食者是堅守的。

2,蒿

俗語所謂“三月茵陳四月蒿”是指菌陳蒿,又名白蒿,是一味藥材,或許是嫩與成熟的藥性不一吧,才有此說,不過作為食野之密人,從涼拌茵陳起就開始了一年的食野養生經歷,涼拌亦分兩種,直接生拌,味微澀苦,後味重,氽水冷撥,蒜汁香油,則爽滑若時令青菜,不過據說藥性不大了,當然相互配搭如何已早把這小東西不當藥了,另一類黃蒿苗切碎炒蛋風味不錯,我家還用它做麵醬,己是多年前的舊事了。

3,薺薺菜

或許在眾多的野菜中是其貌不揚的,有時看著那葉刺兒似乎還有點邪惡,薺薺菜,密人謂之薺薺芽兒,成熟時入藥,嫩時入菜,直接鹽漬揉搓去苦水味清淡,當然食苦者亦不在少數,汆水冷撥紅油猛料已失了原真,不如多蒜淡油香醋,激起芽菜的清香與人的味蕾,幾種野菜比如苦菊、柳絮、酸棗芽,輔之以杏仁、核桃仁,山野之物已入大雅之堂了。其實,食野是情趣,美食是包融,心情才是至關重要的。

4,地皮菜

密人對野菜之至愛中難以迴避的當屬地皮菜無疑,這種又菌又藻的精靈出現在夏日雨後,田間地頭不少,然而密人最愛的還是山坡石板上的,乾淨好洗,不像其他地方的要用淘米水加鹽反覆清洗,鮮食最好,幹貯也不錯,燒雞蛋是家常人家的吃法,包餃子、炸春捲餡料濃香,一盆鮮湯做出更是增色不少,密人借鑑南北美食的料理之法融入山野之趣,緊追考究的味蕾,不失一顆美食者的匠心。

5,洋槐花

密南春晚,槐花滿坡,清香十里,蝶舞蜂逐,又是一年槐花開,蒙童老嫗,趨之若鶩,過水冷藏,超越時令,槐花味甘,菜路極廣,尤以苞蕾為最,粉蒸不失清香,抱蛋濃香爽口,餃子包子餡料葷素搭配皆可,煎餅薄餅全憑一雙巧手,一蝦仁槐花滑鍋清淡可口,花肉槐花爆炒滿嘴流油,如今推出槐花美食宴席,菜品極度豐盛,令人痴醉,一樹槐花成就美宴正如密人善於包容、改進、追求完美的心胸。

6,構、楮之花

中原雷鳴,細雨輕撒,溝沿崖堖,構楮吐蕾,形似毛🐛,一身綠點,形甚不佳,然密人登崖攀樹,為的是這轉瞬即逝的時令味道,綠點變白,則食之無味了,密人謂之構棒槌、楮“不救(音)”,後方知二者屬桑,構高楮低,葉花實皮略別,成名於皮可造好紙,葉、實、根入藥。然密人卻熱衷於其花清蒸不失原味,面蒸假以蒜蓉,烙餅裹以蛋液,煨湯佳借母雞,眾多食法全憑心靈與手藝。

7,柳芽兒

“五九六九抬頭望柳”,時令一到,柳樹從陰冷中醒來,灰暗的枝丫漸現鵝黃,細雨之中,如煙如霧如夢,用不了幾天嫩芽兒便探出了頭,隨手採摘一筐半籮並不是什麼難事,做成美食是要開水淖冷水濾的,苦味除去,清新自來,單獨涼拌味道略苦,輔之芽菜、豆腐並不爭味,抱雞蛋炒制、加玉米麵煎餅也是家常,餡料搭配融入麵食不失原真。密人之食柳芽兒己於美食之外加速了追春的腳步。

8,南瓜尖與花

密人食南瓜尖與花是近幾年來的事,原來這些東西大多是割來餵豬的,不過隨著美食的遷徙與網絡的傳播,密人欣然接受了這等好事。南瓜嫩尖,鹽水漫泡,開水氽冷水拔,蒜末清油食之清淡,紅油猛料也未嘗不可,素拼、葷炒、裹蛋、入湯、煎餅隨從己意,花也類似,裹蛋炸至酥脆已不是為了果腹,更多是享受美食之韻。其實美食如流,善意的接納、包融、改良、創新才是成就今日新密美食的真諦。

8,莧菜

上網查詢才知吃了幾十年的玉米菜原來叫莧菜,晚春初夏,青菜上市,琳瑯滿目,涼拌熱炒,品類繁多,莧菜味稍澀,且形不美、色不勻,一般食客並不看好,唯鄉野村店,以蒜拌之,以油清炒,以蛋裹之,或有一兩家用以煨湯,也是用沸水淖以去澀苦之味,實在點綴罷了。且時日過暑,莧菜瘋長,已無食者,敗若野草,走向沉寂。美食如斯,人喜野味之美而終敗於牧野,人喜名利之尊而終葬於虛無。憾乎?

奔走春夏山野平川之間尋求美食的腳步,或許早已超越食物本身帶來的樂趣,食者借鑑南北美食的料理之法融入山野之趣,緊追考究的味蕾,亦不失一顆美食者的匠心。











一哥於一


我是微雪漫,湘妹子一個,我的家鄉的野菜不少,但是我吃過的也覺得最好吃的就有好幾個,吃貨們可以過來瞧瞧。

1.雷公屎



我那邊叫雷公屎,也有叫雷公絲、地木耳。據說是雷公每次打完雷留在地上的產物,當然這個東西大都存在於山上,沾在溼潤的山草的表面,撿拾簡單,後期清洗不易,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適合做湯,也可以涼拌,是一種好吃的美食。


2.野蘑菇

山上的野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燉湯喝超級美味,不過山上也有有毒的野蘑菇,這就需要長期採蘑菇的經驗才不會採到有毒的蘑菇,雪漫小時候都是大人採摘回來做給我吃的。

3.小筍

雪漫記得小時候很喜歡春遊了,因為每次去春遊我們都會去山上抽一大把小筍回來,這個用來炒雞蛋特好吃,涼拌也不賴,脆脆嫩嫩的,可口。小筍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可以防治便秘、結腸癌等功效。

4.蕨菜

一說這個大家應該不陌生,外面很多小吃涼拌菜含有這個菜,在家的時候我們都是春天去山上採摘,特別是四月份下完春雨的時候,不僅豔山紅開的漫山遍野,這個蕨菜更盛,採摘的時候儘量往根莖中上部採摘,下面泥土較多也比較老不過做菜吃一定要清洗乾淨哦。

蕨菜不僅可以炒來吃,做涼拌菜,清涼爽口,還可以加工成乾菜,醃漬成罐頭等。這個是綠色無汙染食物,富含維生素,可以清腸健胃,是個不可多得的野菜美食。

雪漫介紹了這麼多,你可有吃過呢?想吃的話歡迎來湖南享受這些野菜美食。不知道如何利用這些做菜的可以關注我私信我哦。


微雪漫Aimee


生長在農村的我們,小時候有一項重要的家庭作業:挑豬菜。每到春天,清早起來或放晚學到家,都會約上幾位小夥伴,一起到田野裡挑豬菜。那時候,我們對家鄉田野裡的野花野草都很熟悉,七角菜、節節草、蘆蔥,等等等等。

蛇莓:多年生草本;根莖短,粗壯;匍匐莖多數,長30-100釐米,有柔毛。蛇莓多生於山坡、河岸、草地、潮溼的地方,海拔1800米以下。[2]喜蔭涼、溫暖溼潤、耐寒、不耐旱、不耐水漬。在華北地區可露地越冬,適生溫度15℃-25℃。對土壤要求不嚴,田園土、砂壤土、中性土均能生長良好,宜於疏鬆、溼潤的砂壤土生長。[1]


龍葵:生長適宜溫度為22-30℃,開花結實期適溫為15-20℃,此溫度下結實率高。對土壤要求不嚴,在有機質豐富,保水保肥力強的壤土上生長良好,缺乏有機質,通氣不良的粘質土上,根系發育不良,植株長勢弱,商品性差,適宜的土壤pH值為5.5-6.5。夏秋季高溫高溼露地生長困難,冬春季露地種植,植株長勢慢,嫩梢易纖維老化,商品性差,所以為滿足市場需求,一年四季都可在保護地內栽培。


愛吃拉麵的小吳同學


我們家鄉野菜有很多種,但我卻是隻知其名不識其貌。就因為這我被某人戲稱假知青。去年的時候我隨同事去地裡挖野菜,才認識了許多野菜的真面目,並且學會了許多吃法。

薺菜,地裡常見的開小白花的那種,對於高血壓有很好的輔助療效

吃法:摘好洗乾淨了,用水焯一下。

第一種吃法:盛入盤中。把蒜、姜和油炸花生切碎盛入碗中倒上鹽、味達美、醋和香油攪拌均勻倒入盛薺菜的盤中,一般涼菜完工

第二種吃法:剁碎加上肉陷包水餃

馬齒莧,又名馬蜂菜,可治腹洩
吃法:摘洗乾淨

第一種:用水焯一下,用蒜和油炸花生砸成泥,用鹽、味達美和香油調味即可

第二種:剁碎,烙菜餅

灰灰菜,消炎下火
吃法:1.(剛吃有點澀)摘洗乾淨,用水焯一下,然後用鹽、蒜泥、香油和味達美調味即可。

2.熬鹹糊豆也可以放一把,味道清香。

車前菜,又名豬耳朵棵,可治消糖火


去年兒子有點消糖火,疼的不敢尿尿,我媽專門去地裡找來此草泡水喝,當天就不大疼了,喝了三天就好了。這個我就知道這一吃法

蒲公英,又名婆婆丁,消炎下火
這個菜我沒少吃,有一年我兒子老上火,我媽就買了好多此菜,曬乾了一年四季泡水喝,但陽臺太小曬不開,我媽就把多餘的當菜吃,很簡單:洗乾淨用肉炒著吃,味道也是很香。

還有很多野菜:

莧菜:燒湯、炒菜、冷調

苦苦菜:洗乾淨沾醬或辣椒醬生吃

白蒿:1.熬水喝 2.切碎和雞蛋液攪拌均勻烙雞蛋瓜搭吃.白蒿常吃護肝……


梅子67868


關於家鄉野菜,座標河南三門峽

圖一 小蒜,只生長丘陵地帶,山坡上較多賣相也好!生長週期一年兩次。採摘回來清洗乾淨切碎配肉沫一起爆炒,配面配粉吃都可以,也可以配粥。

圖二 榆錢兒,有榆錢兒樹,春季採摘,蒸著吃,蒸好後可以炒一下再吃

圖三 蒲公英,也算是中藥材!採摘後洗淨切碎涼拌吃,或者放在水裡煮後和藥湯,清火氣

圖四 千根草,田地裡一般都會長,比較新鮮的時候採摘了蒸著吃,吃法和榆錢兒一樣,吃這個還能可以幫助莊稼地除草。

圖五 馬蘭頭,生長範圍廣,採摘菜角可用於清炒和涼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