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討厭媽媽”這樣傷人的話語時,我們該怎麼辦?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1.強裝淡定,不予理會

我家三歲半的大寶有很長一段時間也有這種情況。一旦不滿足他的要求,他便又哭又鬧,表示抗議,還不停地說“討厭媽媽”,我當時聽了心裡超級難過,我那麼愛他,他竟然這樣對我?我當時憤怒極了,便批評他,沒想到他卻越說越起勁,故意和我對著幹。這樣的次數多了,我便開始學著改變策略。當他再這樣說的時候,我就無視他,心裡再怎麼生氣也忍著,就是裝作聽不見,慢慢地,他覺得自己這樣做很沒意思,便不說了。

2.向孩子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當我家大寶憤怒地一遍又一遍地叫喊著“我超級討厭媽媽”,我實在忍不住的話,就蹲下來,看著他的眼睛,直接向他表達我的真實感受:“從你出生到現在,不管你怎麼樣,媽媽都始終愛著你的,沒想到現在你長大了,竟然對媽媽說出這樣的話,媽媽好傷心啊。”

聽到我這樣說,他楞了一下,然後他撲到我的懷裡,緊緊地抱著我說,“媽媽,對不起,我錯了。”

3.引導孩子正確宣洩自己的不良情緒

我家大寶脾氣暴躁,總是愛發脾氣,為此,我制定了好幾條相應的家庭規則,其中有一條就是每次他發脾氣,說討厭我的時候,如果前兩種方法無效,他就得到一個指定的區域去冷靜冷靜,什麼時候想通了,想明白了才讓他出來。事實證明,這種兼具懲罰的方法也是挺有效果的。


白若姝


Hello親愛的寶爸寶媽,蜜桃姐姐來咯!

其實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一個時期,不管是什麼事兒都說“討厭”,(所以不要太焦慮孩子說“討厭媽媽”,因為這就像孩子的口頭禪一樣,我們都討厭)只要是父母說的話就必然表現出叛逆的情緒。這是因為當孩子對某個特定的問題表示出否定的感情,迫切地想要表達些什麼,但又表達不出來而感到鬱悶時,就會認為父母不懂自己的心情,致使叛逆心理出現的可能性更高。只有在孩子對某個問題不滿意,可是父母又不理解的情況下,孩子才會感到煩躁,甚至發脾氣!

如果父母對這個問題既不能正確理解,又不試圖瞭解孩子的想法,反而採用壓制剋制的方法,那麼這個問題是絕對解決不了的,以至於有時候父母會比孩子更生氣。“你最近做的每件事媽媽都不滿意!”“好,你再這樣下去,受罪的只能是你!”“你是在考驗媽媽的耐心嗎?你給我記住,媽媽也是人!”媽媽們嘗試用這種方式和孩子進行心理拉鋸戰。

但是隻要父母再深入地思考一下,就能從這種負面情緒中擺脫出來,孩子在很多方面都不成熟,他們缺乏控制個人感情的能力,父母有義務去安撫他們的情緒,並指出一條消除負面情緒的道路。“為什麼每次都要媽媽忍耐讓步呢?”這樣追問孩子,說到底只是父母的自我折磨。請先敞開心扉傾聽孩子的故事吧,時時體諒孩子的感情是父母必須承擔的責任。因為那是將不成熟的孩子培養成為成熟的成年人的過程。這就是構成子女教育重要框架的“情感教練”的核心內容。

當好孩子的情感教練的技巧

家長如何做孩子的情感教練呢?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提出,父母必須成為孩子的“情感教練”,引導孩子充分展現和調節自身的感情。為了幫助父母當好孩子的“情感教練”,他介紹了五個技巧。

  • 父母必須認識到孩子的感情,並由此產生共鳴。

父母只要仔細聽孩子說話,就能在一瞬間理解孩子的感受。如果孩子認為父母能明白自己的感受,那麼單是這一點就能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 把問題看作是又一次接近孩子的機會,將成為子女教育的重點。

父母要引導孩子自如地表達各種感情,正面的感情包括快樂、自尊等,負面的感情包括憤怒、不滿等。家長可以由此再指導孩子如何認識和調節個人的感情。

  • 家長必須有一個試圖理解孩子感情的態度,只要父母認真地聽孩子講話就夠了。

給孩子充足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通過語言將內心的感覺說出來,這是非常重要的。

  • 為孩子營造一個可以向父母坦誠表達個人感情的環境。

尤其是在孩子表達負面情緒時,如果能夠不帶任何負罪感地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那將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在說的過程中會逐漸消除心理壓力,從而感受到情感的進化。

  • 在允許的情況下,引導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

這時,父母要自然而然地給孩子讓出一條道路,幫助孩子用恰當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


蜜桃姐姐


孩子,是我們教育的對象,然而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又應該時刻反省自己,不斷的完善自己。

  • 媽媽,是孩子最親密的人

母親,給了我們生命。自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就要感恩母親給予了我們這一生中最寶貴的禮物——生命,生的權利,來這個世界走一回的機會。

從吸允甘甜的乳汁到一把屎一把尿的把我們拉扯成人;從教我們咿呀學語到講文明懂禮貌、規矩做人,勤懇做事。媽媽,是給予我們愛最多的那個人,也是管束我們最多的那個人。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母子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不愉快時有發生。孩子的一句“討厭媽媽”,會直爽的表達出自己對媽媽的不滿,雖說童言無忌。然而,為了孩子能犧牲一切的媽媽們,可能會有些小失落、小傷心。此時的我們則需要冷靜,稍稍安撫自己受傷的心。
  • 孩子,時間會告訴你媽媽的愛

母愛之所以偉大,見於山林中猿猴揹負著小猴子不辭辛勞的四處覓食,見於母獅之於小獅子的舐犢情深,見於海豚媽媽對小海豚的不離不棄,見於鳥雀歸巢以魚蟲反哺於嗷嗷待哺的雛鳥……更見於每個媽媽對寶寶無微不至的照料,無怨無悔的付出,無慾無求的給予。


然而,你知道嗎,孩子?母愛的偉大,還在於鳥媽媽驅趕自己的孩子飛出巢穴,飛向天空,在於獵豹媽媽教會孩子生存技能後的離開,在於每個媽媽對自己孩子的嚴厲管教。而這背後,竟是多麼痛的割捨,多麼深沉的愛!

成就每件事的過程都不免會有心酸與苦楚,把孩子養大成人也是同樣如此,我們要經得起誤會,守得住原則,時間會給你最好的答案,最後的成果。“討厭媽媽”沒關係,只要孩子有進步,媽媽甘願被你誤會,只要有一天你能突然明白其中的“愛”就好。


讀書的時光最美好


首先檢討自己,在平日對待孩子的時候,是不是也會偶爾或時常的表露這樣的態度呢?

如果會有。那麼,自己會不是覺得這句話絲毫不影響自己對孩子的愛呢?

而且,有沒有考慮過,當我們在一堆理由面前,理直氣壯的對孩子說出這種話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孩子是不是能夠接受呢?

所以說,其實無論父母再怎樣自詡對孩子有多愛,其實,都不及孩子對我們的愛。

那麼,當他說這樣的話時,我們更要考慮一下,孩子遇到了什麼,我們哪裡傷了娃的心,或者語氣,或者話語。

有一本繪本叫《我討厭媽媽》,我好像就是在娃的一個小叛逆期買的,其實,看過故事,更能明白,娃對媽媽的愛。


安康大媽


有一次孩子看動畫片,說好一集,結果看到第二集還在繼續。當批評孩子的時候,有一次孩子冒出一句“討厭媽媽”,雖然很震驚,但是也裝做鎮定。於是說你為什麼討厭媽媽啊,她balabala說不讓看電視,還批評她,這個時候我抱起來,說原來你討厭媽媽啊,那你喜歡什麼樣的媽媽?說能讓小孩一直看電視的媽媽是好媽媽,我說,電視是可以看啊,但是必須要遵守看電視的時間。天下哪一個媽媽都不會允許小孩子一直看電視看下的。孩子知道自己錯了,說我再也不討厭媽媽了。


愛吃糖果的小公主


人無完人,每個人天生都有七情六慾,哪怕是小小的孩子,他們也會有喜怒哀樂,自然孩子們開心了就歡笑,憤怒了就大吼大叫,悲傷了亦會痛哭。

當孩子說“討厭媽媽”時,家長的注意力是否應該從“孩子怎麼能說這麼傷人的話”上,移到“孩子為什麼會說討厭媽媽”?

家長是不是應該反省:自己做了什麼才會導致孩子說這話?另外,作為家長是否在孩子犯錯時,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呢?


童心背後的護法


這個時候就該反省自己了。孩子不懂事並不是孩子的錯,而是你的教育出了問題,孩子一旦沒有得到滿足,這種話脫口而出,根本沒有顧慮到別人的感受,這是一種自私的表現,雖然說現在人自私並不一定是壞事,但是孩子從小就自私的話,長大了多半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孩子當然要學會保護自己,但是從小就自私的孩子恐怕會豎起自己越來越多的敵人。我看很多寶媽說要強裝鎮定,我真是笑了,這時候不去教育她反而第一時間給他一個隱藏的時間,我真是笑了。


一個眼神寂滅你


我沒有寶寶,也沒學過親子教育。但是我覺得如果我孩子說討厭我,那我首先肯定是要反思,為啥孩子會這麼說,然後把事情慢慢溫和的解釋清楚,是我做錯了,或者是孩子誤會了之類的。如果是孩子錯,是不是家長平時引導有問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討厭吧


姓高名低槓


我大寶從五歲開始這麼說 我剛開始覺得很生氣 失望 甚至絕望 對大寶罵過 打過 好言好語教育過 都沒啥用 現在她再這麼說 我就抱住她 說媽媽最愛你 在親她一下 她就馬上不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